有一种尴尬叫做“选择困难症”

2017-01-06 18:55朱永春
中学生天地(A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行囊黑色尝试

朱永春

或许是从小就被父母“大包大揽”的缘故,现在我一旦碰上需要进行选择的事情就会感到非常头疼。小到在食堂吃什么菜,在商场买什么衣服,大到人生未来的规划或设想,等等,好像总是不知该如何选择。每每艰难选择以后,我又会立刻后悔起来:“哎呀,当初要是选了XXX就好了。”对我而言,没有选择似乎成了最好的选择。每次看到身边的小伙伴都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干脆地作出选择时,我就特别“羡慕嫉妒恨”。我该怎么做才能踢开这讨厌的“选择困难症”?

by 冬天里的一把火

没有谁天生就知道该选择什么

金怡蕾: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选择困难症”。很多时候我们也不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苦恼。你今天选择吃这个菜,明天选择吃那个菜,每天换着吃,营养才均衡;买了不适合自己穿的衣服,是会有一点沮丧,但这也可以成为下次作出正确选择的一个参考呀!没有谁天生就清楚自己要什么,人总是在不断的尝试和选择中才慢慢成长的。选择尝试后,就会产生对应的结果,它会引导你今后的其他选择。所以不必害怕选择,要对自己的选择有信心。

孙雨涵:首先,我觉得“选择困难症”并不一定全是坏事。比如关乎人生命运的选择,就必须深思熟虑。纵使不了解或是时间有限,也必须细细考虑,慎重决定。路在自己脚下,若任由他人掌握或仓促抉择,又如何敢说“不悔”二字?其次,假如你想要克服自己身上的“选择困难症”,不妨借助身边同学的力量。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假如你患上了“选择恐惧症”,不妨多与组织领导能力强的同学一起活动,互相学习,一起进步。

关于选择,多给自己一些自信

徐琤:曾经的我也和你一样,在“选择”的问题上吃过不少苦头,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迷茫无措的状态。后来我发现,想要彻底摆脱“选择困难症”,就必须学会独自面对问题。试想,父母朋友在关键时刻帮我们作出的选择,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我们只是在潜意识里认为别人阅历丰富,于是把选择权主动交给别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种被动选择的习惯。假设那些帮助我们作出选择的人都不在身边,而面对的困难又是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克服的,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你自己也作出了不错的选择。那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决定特别有价值,它不仅仅治愈了你的“选择困难症”,更让你获得了一份独立的成长。

周莹瑶:与其把过多的时间放在思考如何选择上,不如直接行动,行胜于言。此外,在作出选择之后,也不要过多地去回想甚至后悔,每一个选择都是有利有弊的,要坚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从选择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根据实际结果采取下一步行动,这远比纠结于当初的选择更重要。请给自己一些自信去进行选择,并在选择中获得真知,这样你就能慢慢地想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选择,就是找到那些真正适合自己的

沈美娜:所谓“选择困难症”,本质上可以归结为“过于追求完美”。一般表现为在选择的时候难以作出决定,即便作出决定后仍然疑虑其他的选择是不是更好,从而导致焦虑心理的出现。那么,怎样才能消除选择带来的恐惧感呢。我认为,最本质的解决方法是要正确认识自己,相信直觉,很多时候,你第一感觉想选择的一定是你最想要的,也可能是最适合你的。

王懿旸:你应该仔细分析一下,你选择的这些东西哪些是你真正需要的,哪些是更适合你的,哪些其实是毫无用途的。举个例子,你要买一件L码的黑色衣服,而这家店里L码的黑色刚好卖完,只有L码的白色衣服和S码的黑色衣服。尽管S码的衣服的颜色是你的最爱,你还是会选择合身的L码的白色衣服。所以有时候作出选择并不难:综合各项指标,哪个选项更适合你,那就选择TA。

蔡含瑶:我觉得,在选择前可以适当参考一下长辈及同龄人的意见,他们的经验也许能够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启发。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白你真正需要什么。假如方向确定了,那就坚持向前,不要因为选择的懊恼挡住你前进的脚步,应该把所有的精力用在行动上,用结果说话。

王晨渝:“选择困难症”大多是缺乏自我认知引起的,若想克服它,可以从深入了解自己开始。从前我也是一名“选择困难症”患者,后来身边很多同学给我提供了不少“治疗良方”,比如说让我学着思考“我喜欢什么”“我需要什么”“我适合什么”,尝试着独立判断身边事物,区分优劣好坏。我想,面对“选择困难症”,若你也能将上述两点综合考虑,应该会有比较满意的答案。

学会舍弃,简装行囊

胡菁:选择是人生的必修课,在选择的过程中,要权衡各种利弊,但最难的还是舍弃。我们总是希望把所有的鸡蛋都装进一个篮子,最后却发现很多鸡蛋在路上就已破碎,往往得不偿失。因此,一定要学会舍弃,简装自己的行囊,才有可能更快地找到你所需要的“选项”。

猜你喜欢
行囊黑色尝试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游子的行囊
行囊
黑色
黑色星期五
那个黑色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