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塍镇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实践与对策

2017-01-09 02:22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社区教育中心314015蒋建华
新农村(浙江) 2016年2期
关键词:礼堂村庄村民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社区教育中心 (314015) 蒋建华

新塍镇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实践与对策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社区教育中心 (314015) 蒋建华

农村“文化礼堂”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活动场所,而是一个集思想道德建设、文体娱乐活动、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文化教育综合体。“文化礼堂”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二堂五廊”,具体表述为礼堂、讲堂、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等。“文化礼堂”是其外在形式,“精神家园”是其内在本质。文化礼堂构成要素为: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等四个方面。

1.农村 “文化礼堂” 建设的做法

(1)因地制宜,构筑农村精神文明追求氛围圈 新塍镇各村“文化礼堂”,是在整合村庄原有礼堂、书堂、祠堂、寺庙等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或新建,并统一按“两堂五廊”设计。礼堂即“文化礼堂”,是百姓大舞台,是召开村民大会、举办报告会及演戏、看电影和开展各种文艺活动的场所。学堂即“百姓课堂”,是政策宣讲、主题教育、技能培训、特色文化训练、远程教育的场所。村史廊:展示村里的历史。民风廊:展示英雄人物,陈列家谱、族谱。励志廊:分寿星榜、能人榜、孝悌榜、贡献榜、劳模榜等,展示村里的各方面先进典型。成就廊:展示各项事业发展成就。艺术廊:展示乡土艺术成就。《村级“文化礼堂”建设方案》对文化礼堂的功能布局、建筑类型等制订了基本设计要求。各村在实施过程中,基本都遵循了这一《方案》的指导意见,但也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充分体现了各村的特色。西吴村的科技教育和农民画,沙家浜村的党史教育、潘家浜村的环保教育、富园村的排舞都已成各村的文化品牌。

(2)融合渗透,构建农村文化生活活动圈 目前“两堂五廊”的功能布局上基本满足了村民的文体生活需求,构筑了村民身边的文化生活圈。“文化礼堂”的载体建设,便于村一级开展实用知识和致富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经营能力,推进农村各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同时,经常性地开展现代科学、法律、网络、健康生活等知识的教育,增进农民科学素养,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重大节庆期间,开展祭祖、庆典等活动有了合适的场地,村民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也有了展示舞台和传承阵地。在天福村,占地面积350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不仅承载了村里每年一届的九九重阳金婚盛典,还吸引了邻近村来这里表演节目。富园村“文化礼堂”,平时每天晚上有村民自编自导的排舞、扇子舞,村里还组建了篮球队、乒乓球队。漫步西吴村内,文体活动中心、图书室、老年活动室、书画室……各村充分运用原有村庄特色文化,力求走特色化之路,形成不同的模式和风格,努力形成“一村一品”。

(3)移风易俗,打造农村传统特色幸福圈 各村在建设“文化礼堂”过程中,从传承历史文化的角度,系统地梳理了本村特有的文脉,挖掘村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村级特色文化品牌。以“五廊”建设要求为例。其中的村史廊,介绍本村的历史沿革、文化古迹、历史遗址等。民风廊,陈列各姓氏先祖和先贤图像,历代贤圣的语录,家训、族训,家谱、族谱、村规民约等。励志廊,设立“寿星榜”“能人榜”“孝悌榜”“贡献榜”等。成就廊,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本村各项事业发展的成就。艺术廊,陈列与村庄历史文化相关的古代诗文,本村文艺人士的书法、绘画、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作品;展示村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廊名称则根据各村特色、需要及村民意愿自定。

(4)打造品牌,构建农民高雅健康交往圈 新塍镇目前不少村的文化特色鲜明:富园村的舞蹈、潘家浜村的环保教育、沙家浜村的红色党史教育和西吴村的农民画等。在村特色文化的带动下,适合村民开展的各类文体活动百花齐放,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农村多元化的精神诉求和文化需求。建设“文化礼堂”的成效之一,就是农民面貌的改变。以前,村民闲着无事,打牌、赌博,甚至搞起了封建迷信活动。有了“文化礼堂”后,村里几乎是周周有培训,月月有电影,季季有活动。到学堂看看书,到礼堂跳跳舞,或者看看电影、吹拉弹唱成了村民每天必做的事,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个个以村级为单位的健康活泼、惠民便民的新农村特色幸福生活圈正在形成。“文化礼堂”也为村民实现“时时有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提供了保障,为村民打造了“十五分钟”学习圈,为完善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5)高扬正气,构建农民奋发向上正气圈 有着70多年党龄的沈如淙,1920年2月出生于沙家浜村,1940年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是沙家浜村的红色名人。去年6月,沈老回到村里,将自己积攒的10万元捐赠给故乡的教育事业,为家乡的教育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至今已捐赠800余本图书给村部,包括农业生产类图书、国内外名著、科技产业类图书、红色历史类图书等,并嘱咐村干部,一定要利用好这些资源,教育引导青少年牢记历史,奋发图强。

2.实现农村“文化礼堂”教育功能的对策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贴近农民,贴近生活。“文化礼堂”建设要关注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和农民的生活思想实际,把积极健康的文化需求作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文化礼堂”建设富有农村生活气息,体现农村发展的时代意蕴,在服务农民的过程中引导农民、教育农民。

集聚民智,突出主体。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到“文化礼堂”建设中来,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文化礼堂”的利用率。依靠村两委实现“文化礼堂”的自我管理和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关心和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彰显特色,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挖掘村庄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运用已有文化设施和地方建筑,广泛吸收村庄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村民进步、村庄和谐的要素,努力推出各村的特色文化。注重地方民俗文化和现代主流文化、现代文明的紧密结合,继承历史和与时俱进相统一,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科学规划,注重实效。把握不同村庄文化资源的内涵,采取不同的建设策略,合理确定规模,制定科学的开发利用规划。建设、配置一批群众急需的文化设施,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展示内容,开展一些符合本村群众兴趣、便于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充分体现“文化礼堂”的社会效益。

(2)处理好四对主要关系 宏观布局上要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在文化礼堂的布局上,首先要强化整体意识,整合村级文化资源,统筹规划利用好村级文化资源,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实现村级文化资源布局从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文化场馆功能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着力提高村级文化场所和设施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也要注重发挥好每个文化分中心的功能作用,秉承“一堂多能、一室多用、灵活多样”的原则,尽可能利用好每一个活动场所、每一条文化长廊、每一件文化设施,提高村级文化场馆和设施的使用效率,方便农民群众参加活动。

功能定位上要处理好“知识性”与“娱乐性”的关系。要进一步提升文化礼堂的功能与定位,把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传播现代文明的新平台、展示村庄形象的新窗口、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载体、普及科学知识的大课堂、农民文体活动的主阵地。在活动载体设计上,不能简单停留在“求热闹、求娱乐”的层面上,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宣讲、科学和法律知识普及、生产技能培训等,积极构建农村新的教育引导体系。

建设路径上要处理好“标准化”与“特色化”的关系。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各乡镇街道既要注重标准,更要注重挖掘地方特色。只有抓好主流文化与乡土特色文化的融合,做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结合,文化礼堂才能真正焕发魅力,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

工作任务上要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培育文化骨干,真正发挥好农民群众在文化礼堂建设和运行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文化礼堂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和完善文化礼堂的长效投入机制、管理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确保农村文化礼堂持续发挥作用。

(3)符合六项建设要求 传播现代文明,弘扬主流价值。通过“文化礼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培育弘扬新时期“勤善和美”的嘉兴精神,大力弘扬体现“忠、孝、仁、义、礼、智、信、廉、勇”的传统美德,着力构筑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展示村庄形象,传承村庄文化。全面展示村庄历史文化和各项建设事业的成就,梳理村庄特有的文脉,挖掘村庄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推进农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为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先进文化奠定基础。

传承先贤精神,学习身边楷模。挖掘、整理村庄古代先贤事迹,传承先贤精神,弘扬传统美德;宣传当地先进人物的事迹,激励村民向先进典型学习,争做道德正、为人好、本领强、受村民尊敬的人,形成崇尚榜样之风。沙家浜村文化礼堂是是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先辈革命精神的场所。该文化礼堂的前身是村里一所小学。抗战时期,中共嘉桐工委在新塍农村设立联络点——沙家浜小学。如今沙家浜小学已经是沙家浜村革命传统教育点。它不仅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各类活动的场地,也成了村民接受红色文化的课堂。

普及实用知识,学习先进文化。开展实用知识和致富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经营能力,推进农村各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现代科学、法律、网络、健康生活等知识的教育,增进农民科学素养,提高农民的现代生活质量。在富园村、陡门村组织失地妇女开展家政服务培训,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重新择业;在潘家浜村、大通村、西吴村开展果蔬种植培训,提升果农的种植能力和经济效益;在虹桥社区、凤舞社区开展养生保健讲座等。

促进邻里和睦,凝聚党群关系。定期开展活动,倡导以孝为先、邻里互助、家庭和睦、村民和谐、礼尚往来的良好风尚;通过“议事堂”实现邻里纠纷协商解决,增强村民自治能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新时期的惠农政策,架起党和群众联系沟通的新桥梁。

举办重大活动,丰富文体生活。组织开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大节庆的祭祖、庆典活动。为村民提供看大戏、看电影的场所,为民间艺术提供传承阵地,为民间艺人提供展示舞台,为文体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丰富农村文体生活,培育乡土文化人。在西吴村文化礼堂开设了陈维新、吴利英等多个画家工作室,不仅自己创作还定期开展培训班。

猜你喜欢
礼堂村庄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全国最美的10所高校礼堂
村庄在哪里
The Cultural Highland
Village Gala Shows during Spring Festival in Rui’an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