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内生动力研究

2017-01-10 11:35张旭军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天大科技型内生

张 楠,张旭军,杨 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222)

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内生动力研究

张 楠,张旭军,杨 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222)

基于扎根理论,对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衍生扩散的内生动力进行案例研究,提出影响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的四大内生动力,即企业家能力、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制度和市场营销策略,以期通过对内生动力的研究为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经验参考。

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内生动力;扎根理论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指由科技人员创立,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基本发展动力,以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服务为主要经营形式的小型和微型企业。科技型小微企业有着灵活的经营机制和独特的创新能力,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技术创新和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我国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存在“成活率低、死亡率高”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其大多处在初创期,企业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如何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重点,也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内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受内生动力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其中,内生动力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的内因和根本。本文将基于扎根理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的内生动力进行研究,以期为促进其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经验参考。

1 概念梳理与界定

1.1 衍生扩散

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扩散”的内涵进行研究。Mansfield[1]认为扩散是一个模仿学习的过程,创新扩散的采纳者在其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潜在采纳者受到的影响程度与其采用创新技术的可能性呈正相关。Fisher等[2]认为扩散是老技术或老产品被新技术或新产品替代的过程,新老两种技术或产品竞争的结果决定扩散的速度。Reinganum[3]认为扩散是为创新者与采纳者的博弈过程,垄断博弈均衡的扩散会导致潜在使用者在不同时期运用创新技术,其过程表现为一条扩散曲线。Metcalfe[4]则认为扩散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既包括顾客对企业产品的选择,也包括企业对不同层次技术的选择,创新技术进而不断得到改进并广泛应用。

根据国外学者对扩散的解释,可进一步将小微企业成长扩散的模式归纳为多种类型,如复制扩散、衍生扩散、裂变扩散等。本文主要针对其中的衍生扩散进行研究。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衍生扩散是指在原来的母公司内进行技术创新,而后逐步脱离母公司创建新公司,并将新研发的技术产品通过市场或非市场渠道在使用者和潜在使用者之间进行传播、推广和应用的过程[5]。

1.2 内生动力

我国学者涂自力[6]认为,内生动力是整个动力体系中一种最稳定、最持久的动力。从内生动力角度进行动力机制研究,更符合企业的行为逻辑及事物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林佑刚[7]认为,企业的内生动力在于如何在内部构建优秀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在竞争中的成败。因此,企业必须从培育核心竞争能力的战略高度,推进管理机制的优化与创新,并使之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张玉明[8]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研究了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机制,认为其成长机制包括内生成长机制和外生成长机制。其中,内生成长机制起着根本动力作用,外生成长机制则是企业成长的必要条件和补充,两者的协调互补决定了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能力和成长空间。

本文的内生动力是指科技型小微企业内部产生的,推动企业创立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是源于企业自身的促使其衍生扩散所需要的整体因素构成。尽管不少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进行相关研究,但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内生动力的研究尚属凤毛麟角。因此,本文将基于扎根理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内生动力的结构内涵进行探索。

1.3 扎根理论

在质的研究领域中,一个十分著名的方法是Glaser和Strauss[9]提出的“扎根理论”,其主要宗旨是以大量的资料为基础,在此之上建立相关理论。在研究开始之前,研究人员一般不进行理论假设,而是直接从实际观察和分析入手,从大量原始资料中进行抽象和归纳,进而得出经验概括,最后上升到理论。这是一种从下而上的,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收集并分析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抽象出反映相关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

在扎根理论的研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是编码(coding)。编码是对经过调研的所有资料内容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标识的过程,所采用的3种编码方法为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简略地说,开放编码用于初步提炼概念和范畴;主轴编码用于厘清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整合出更高的抽象层次范畴;选择编码则在确定核心范畴的基础上,系统处理范畴之间的关系,并最终形成基于范畴关系的扎根理论[10]。扎根理论的基本研究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扎根理论的基本研究流程

2 案例研究

2.1 案例背景

本文选择了位于天津市华苑新技术产业园的天津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研究案例,案例选择主要考虑到以下2个方面。

(1)天大求实曾是一家典型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成立于1999年。公司主要从事智能电网和新能源领域的咨询和设计工作,以及配套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最初由天津大学的6位学者带着自己的科研项目成立,其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员工人数等方面均符合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以信息传输业为例,营业收入在1 000万元以下,从业人数10人以下的为小微企业)。

(2)天大求实是由一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慢慢衍生扩散成长而来的,经历了科技型小微企业创立和成长的整个过程,其成长经历涵盖了理论酝酿、初创期、成长期、快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各阶段,因此能够代表大多数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公司创始团队从1994年开始对城市电网规划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进行理论研究,为公司的创立进行了理论层面的酝酿。目前经过16年的发展,天大求实从天津大学一个科研项目组,已发展为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的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成为中国城市配电网和智能电网规划领域中最具经验和影响力的企业[11]。

2.2 资料来源

本文采用的案例资料全部来源于公开资料,主要包括: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网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通过搜索引擎收集的有关天大求实公司的报道与评论以及北方网对天大求实现任董事长申刚的调研视频。对资料进行整理后,将最后待分析的资料命名为天大求实资料记录。涉及的资料不分先后顺序,可循环使用。

2.3 基于扎根理论的案例分析

根据扎根理论方法,资料分析过程被划分为3个阶段,依次为开放编码、主轴编码与选择编码。

2.3.1 开放编码

开放编码是指将企业资料记录逐步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根据一定原则将大量的资料加以逐级缩编,用概念和范畴来正确反映资料内容,并把抽象出来的概念重新整合的过程。开放编码的程序为:指认现象——界定概念——发现范畴——聚敛问题。本文对天大求实资料记录多次进行整理,最终从资料中得到38个概念和14个范畴,从资料中抽象出的14个范畴分别为:企业家特质、概念创新、组织架构、管理制度、企业资源、人才激励、人才流通、客户导向、企业文化、品牌战略、目标明确、定位优势、技术领先、资源集中。开放编码形成的范畴如表1所示。

表1 开放编码形成的范畴

2.3.2 主轴编码

在开放编码的概念化和范畴化阶段,资料被分解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抽象和提炼,但最终得出的范畴几乎都是独立的,其间的关系并未深入讨论。为此要在主轴编码阶段,将各个独立的范畴加以联结,将被分解的资料重新整合,解析出其中潜在的脉络或因果关系。通过主轴分析,对开放编码形成的初步范畴进行归类后又形成8种关系类别,如表2所示。

以表2为基础,通过进一步整合与归纳,梳理出4大核心范畴,即企业家能力,包括企业家素质和产业定位;技术创新,包括企业资源管理和领域创新;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市场营销战略,即市场导向。

表2 主轴编码形成的8种关系类别

2.3.3 选择编码

选择编码是选择核心范畴,并系统地将核心范畴关联起来,验证其间关系的过程。如果有概念化尚未发展完备的范畴,则需要补充完整。本文通过分析并确定4大核心范畴之间的关系,将其表示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内生动力的框架图,如图2所示。

图2 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内生动力的框架图

根据图2,可将核心范畴之间的联系概括为:企业家能力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的原始推动力,创业者要具备卓越的企业家素质和准确的目标定位能力,才能为企业创立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衍生扩散过程中,企业“对内”要特别注重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开发,这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成功的独特条件,也是企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内核;同时企业“对外”要强化市场竞争力,通过优化市场营销战略不断拓展市场;而优秀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得以衍生扩散的内在保障。以上4个方面在企业创立和成长过程中缺一不可,共同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衍生扩散。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的内生动力构成具有其逻辑上的独特性。首先,小微企业规模小、组织结构单一的特点决定了创业者往往在企业经营中要身兼多职,这对创业者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特别是在创业之初,“企业家能力”往往是决定企业生存的首要因素。企业家必须具备优秀的创业素质和准确的产业定位能力,才能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此外,从科技型企业自身的特性来看,科技型小微企业主要从事高新技术领域的产品研发,是技术和知识密集的经济实体。因此与传统的小微企业相比,“技术创新”是企业创立成功的渊源和特有的内在条件,也是企业成长发展的支柱,属于“核心型”内生动力。

3 研究结果及讨论

根据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三重编码分析,本文得出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的四大内生动力,并就其对企业衍生扩散的影响做如下讨论。

3.1 企业家能力

企业家能力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的原始型内生动力。企业家能力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的影响表现在2个方面,即企业家素质和产业定位,此处以企业家素质为例阐述其影响。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企业家做出的任何决策都是企业的行动指南。企业家必须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使企业在复杂的环境中取胜。同时,企业家是新观念、新思维的主要源泉,他们的思维方式、态度和作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

下面给出天大求实资料记录中说明企业家素质影响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的一个关键事件。天大求实最初由天津大学的6位学者组建成立。余贻鑫作为荣誉董事长,是电力系统领域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董事长葛少云是电力技术专家、博士生导师,董事王成山是长江学者、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个个都是拥有过硬技术本领的知识分子,满足创业者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及经验要求。虽然已是专业领域的专家,但董事长葛少云还自称是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初学者”。他报名参加了CEO培训班,从头学习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企业家的魄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促使公司不断发展。

一方面科技型小微企业属于知识、技术和人才密集的经济实体,追求创新并致力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突出特点。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规模小、结构简单、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决定了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的职能具有极大的综合性。这些都对企业家能力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诸如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持续学习的能力、卓越的领导力和高效的执行力、永不枯竭的创新能力,以及对产业方向的预测能力和准确的产品定位能力等,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共同促进企业孕育、诞生和成长。

3.2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的核心型内生动力。技术创新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的影响表现在领域创新和企业资源管理2个方面。此处以领域创新为例,以一个关键事件阐释其对企业衍生扩散的影响。几年前,国内学术界、企业界都不重视配电网络规划。余贻鑫院士带领的项目组研发了城市电网规划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成功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动力之源,但若企业只靠自身力量,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难度很大。天大求实和天津大学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这为天大求实的创新机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技术创新理论的创始人Schumpeter[12]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和最根本源泉在于企业技术创新。他认为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壮大,必须积极创新、持续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寻找出路。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来说,其技术创新包括增强创新意识、加大研发投入、吸引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和建立核心技术竞争优势等多个方面。

3.3 市场营销战略

市场营销战略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的开拓型内生动力,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的影响表现为市场导向,包括坚持以客户为导向和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战略有利于企业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不断生产出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促进持续盈利。

以案例中一个关键事件说明市场营销战略是如何影响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的。“走出学校,直面市场”的理念让董事长葛少云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在高校做研究,技术始终是第一位的。办企业时,技术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客户和市场。技术最好的不一定是市场最好的,做事情不再是技术决定论。”找准了市场,天大求实也就有了用力的方向。目前,天大求实已从一家配电网技术咨询企业,转型升级为集规划、设计、施工总承包和软、硬件研发销售于一体,领域覆盖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的全产业链系统集成服务商,业务更加多元化。目前天大求实的服务客户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地方电力局等,服务产品遍及全国。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优劣。因此,注重营销部门的开发与建设,加强营销部门的自主创新能力十分关键。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只有在营销观念、营销组织及营销方式上进行创新,才能使企业发挥灵活机动的营销机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4 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保障型内生动力。企业管理制度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的影响表现在2个方面,即企业经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此处以企业经营管理为例阐述其影响,主要包括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

以案例中一个关键事件说明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的影响。总经理申刚上任后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管理体制改革,改变金字塔式自上而下的管理结构,削减部门经理权利,鼓励员工当创客。科研人员、咨询人员、市场人员都可以打破部门界限,自由组合,申报项目。员工尝到改革的甜头,创新的活力不断增强……2015年底,天大求实顺利完成了管理体制改革。现在在研的十几个项目,都是普通员工提出的,每一个团队都是自主组建的,公司推行的合伙制度得到了员工们的高度认可。

在我国,许多小企业之所以生存艰难,其内部管理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制度的基础层面没有形成,即没有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造成内部管理混乱、效率低下;或始终没有形成能够支持发展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从这个角度来说,构建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是当前很多科技型小微企业亟待改革的重点。有优秀的企业管理制度作为企业发展的内在保障,企业家能力、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战略三大内生动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为企业的成长扩散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4 结束语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对天大求实公司衍生扩散的内生动力进行案例研究,得出科技型小微企业衍生扩散的内生动力包括4个方面,即企业家能力、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制度和市场营销战略。其中,企业家能力是原始型内生动力,技术创新是核心型内生动力,市场营销战略是开拓型内生动力,企业管理制度是保障型内生动力。以上4方面的内生动力构成缺一不可、紧密联结的整体机制,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衍生扩散。通过以上研究,期望能为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

[1] MANSFIELD E.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rate of imitation. Econometrics[J].1961,29(4):741-766.

[2] FISHER J C,PRY R.A simple substitution model of technological change[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1971(3):75-88.

[3] REINGANUM J F.On the diffusion of new technology:A game theoretic approach[J].Review of Ecnomic Studies,1981,48:395-405

[4] METCALFE J S.Impulse and diffusion in the study of technical change[J].Futures,1981,13(5):347-359

[5] 王丽平.基于扎根理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衍生扩散内生动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5):95-100.

[6] 涂自力,王朝全.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内生动力问题[J].社会科学研究,2009(1):53-57.

[7] 林佑刚.寻找美的内生动力力[J].企业管理,2004(2):74-77.

[8] 张玉明.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3):222-225.

[9] STRAUSS A,CORBIN J M.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M].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1990.

[10]CURRIE D,LEVINE P,PEARLMAN J,et al.Phase of imita-tion and innovation in a north-south endogenous grow the model[J].Oxford Economic,1999,51(1):60-88.

[11]天大求实官网.天津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介[EB/OL].[2016-06-15].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 vYYBt-9gJKKZnQKdt7ms5z1WenhAyy7O5G3B78MT0_u VCprECC2HxA5bGPUzIGG6aMLG6XQOW14QpI2RvYdpl_

[12]SCHUMPETER J A.经济发展理论[M].孔伟艳,等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Study on endogenous power for derivation and diffusion of technological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ZHANG Nan,ZHANG Xu-jun,YANG Y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Tianjin 300222,China)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a case study is carried out on endogenous driving force For Qiushi Power Technology Share Company Ltd of Tianjin University and four endogenous driving force for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re proposed for diffusion derivative technology,namely entrepreneur ability,technology innovation,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rketing strategy,in order to 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fere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study of endogenous motivation.

technological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derivation and diffusion;endogenous power;grounded theory

F276.3

A

2095-0926(2016)04-0049-05

2016-07-12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TJJX12-115);天津市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SK14-12);本研究得到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

张 楠(1977—),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创业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

猜你喜欢
天大科技型内生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开始啦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五行真经(12)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考察中国的“听天大耳”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