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17-01-10 00:42徐玮
北方经济 2016年11期
关键词:林区内蒙古林业

徐玮

2012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林下经济产业是实现新时期林业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式,林下经济产业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基于波特钻石理论基础,对内蒙古地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以期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路径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内蒙古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竞争优势分析

内蒙古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为21.03%,林业用地面积及森林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辖区内含有大兴安岭原始林区、11个次生林区,气候条件适宜,这些资源优势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内蒙古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其农业劳动力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达40.49%,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实现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广大农民从事林下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林下经济产业是否能够顺利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取决于市场对于林下经济产业的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消费也不断增加,进而对林下经济产品市场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截至2014年,内蒙古林下经济总产值达408021万元,其占林业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83%。其中,各类经济林产品产量达486701吨;林产饮料产品达200吨;森林食品达17865吨;木本药材达14254吨;花卉产业种植达347公顷;林下养殖产品大牲畜存栏数达19万只,家禽存栏数达32万只。同时,内蒙古拥有森林公园达54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数量达30处,年实现森林旅游人数达8876025人次,旅游收入达218187万元/年,直接带动的其他产业产值达76355万元。从内蒙古林下经济产品的供给情况来看,林下经济需求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市场需求是决定林下经济产业能否发展的关键因素,林下经济产业的相关政策支持是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又一动力因素。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相关文件,内蒙古地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鼓励林农发展林下经济,并建立了赤峰、通辽等地林下经济发展的示范基地,对于林下经济的发展给予一定的扶持的政策;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办公厅依托出台的《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林下经济发展,加大了金融信贷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并利用林业贴息贷款、扶贫贴息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林下经济项目,促进林下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及政策支持条件来看,内蒙古地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及竞争优势。

二、内蒙古林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过去,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指出,未来2012-2020年各国承担着减排任务,低碳经济是新时期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考察福建林区产业发展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要建立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当前时期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而林业发展是实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因此林下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机遇。

2.“林改”后林区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制度的变迁是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外在动力,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促进了林农盘活林区经济,林农依靠林下经济发展实现了“不砍树也能赚钱”,增加了林农收入。内蒙古国有林区于2015年4月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林区经济告别了木材经济时代。2016年,国家林业局批复了内蒙古等地国有林区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创新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妥善安置富余职工、发展林区接续产业。“停伐”后林区经济转型迫在眉睫,国有林区改革后如何发展林区接续产业、安置富余职工就业是当前内蒙古国有林区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林下经济发展应运而生,停伐及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的出台给林区接续产业、林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3.绿色食品与服务的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休闲、疗养、旅游、度假的需求增加,森林公园的发展空间广阔。市场需求是林下经济发展的主体动力。

(二)挑战

1.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趋于雷同,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2012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广西、福建、广东、辽宁、黑龙江、北京、内蒙古等地纷纷依托森林资源环境开展林下经济活动。总结各地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林下种植主要包括苗木花卉、食用菌等;林下养殖主要包括养鸡、养鸭等模式及利用森林自然景观开展森林旅游活动,由于森林资源的自然特性,不同地区的森林资源存在同质性,因此,如何依据各自资源建立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各地区间林下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2.林下经济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缺乏品牌战略

林下经济产品满足了人们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但内蒙古地区林下经济产品普遍存在着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产品少的问题,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条,农户从事林下经济活动较分散,没有形成林下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如何拓宽林下经济产品的产业链条、打造林下经济绿色产品品牌战略,是当前林下经济发展面临的又一挑战。

三、内蒙古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路径

结合钻石模型理论对内蒙古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竞争优势及面临的挑战的分析,本人认为,提升内蒙古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路径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明确林下经济发展是实现林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地位

目前,内蒙古地区林下经济发展已初显成效,各盟市纷纷依据资源优势开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加工及森林旅游等经济活动。2014年,内蒙古林下经济总产值达408021万元,占地区林业总产值的比重接近11%,林下经济发展对于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加强。据呼伦贝尔市调研统计,国有林区有60%左右的职工家庭参与林下经济活动,每到雨水季节,人们利用空余的时间进行林下经济采集活动,并且能够在2-3个月的时间收入3-4万元,林下经济发展大大增加了职工的收入。因此,明确林下经济发展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有利于实现林区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林业现代化发展,有利于实现新时期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着眼于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构建“互联网+林业”的信息服务平台

林下经济所生产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绿色食品的需求,随着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构建现代化林业产品销售渠道势在必行。“互联网+林业”信息服务平台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结合林业发展与互联网高度融合,以信息技术拓宽林业产品销售渠道及促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构建“互联网+林业”服务平台体系,使林区经济产品走出去,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宣传内蒙古林下经济特色产品及森林资源特色,促进林下经济全面发展,进而促进林业现代化发展。

(三)实施林业科技人才培育工程,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人力资源是影响林下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据调研统计,目前内蒙古林区从事生产活动人员多数是小学文化水平,缺乏专业的科学技术合理规划林下经济发展,林业科技人才明显不足。因此,应加大林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实施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人才培育工程,争取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林下经济活动人才队伍。一方面,可以利用优惠的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鼓励龙头企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多层次的培养体系,大规模培养技术人才;鼓励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贴近市场要求,培养适用性人才。

(四)完善林下经济产业支撑体系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林下经济发展涉及到多个产业的协调发展,经对林下经济产业相关产业及支持产业的分析可知,林下经济发展受农林牧副渔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同时水利、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也是林下经济能够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林下经济发展对于政策扶持及产权归属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政策扶持是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外部动力,而放活林下经济活动经营权是促使农民参与林下经济活动的主体动力。因此,政府应明确新时期林下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制定和完善促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规章、规定及相关政策,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林业经济产业发展的服务质量。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林区内蒙古林业
记游哈林区(节选)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land produces
可爱的内蒙古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爱在内蒙古
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应处理好“三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