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工业实现绿色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7-01-10 00:43李鹏
北方经济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内蒙古工业绿色

李鹏

内蒙古是煤炭、油气、稀土以及有色金属等重要资源的富集区,资源型产业在拉动内蒙古经济历经一段“超常速”发展之后,随之而来的是资源浪费、效益不高、创新不足等负面效应和粗放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的资源产业发展方式等深层次矛盾的凸显。“十三五”时期,我国要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加坚定地走低碳循环的绿色化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是内蒙古工业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内蒙古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传统发展方式面临的挑战

1.资源环境承载力向极限靠近约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

环境所容纳的人口规模、资源对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的支撑力的强弱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传统的高强度、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利用,使得资源环境承载力向极限靠近。“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四化”发展深入推进,对资源的刚性需求势必上升。与此同时,生态环境脆弱、大气污染、水资源供需失衡等都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条件。

内蒙古资源开发已有几十年历史,资源开发浪费严重、能耗高、生态环境破坏大、利用效率低是我区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特点。2009年我区单位GDP能耗是北京的3.32倍、广州的2.94倍、上海的2.76倍;2011年我区单位GDP能耗降低到1.405吨标准煤,全国排名居贵州、甘肃、宁夏等6个省(自治区)之前;2014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8%,内蒙古降低3.94%。内蒙古是矿产资源富集区,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定位我区要建成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又要打造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正确处理能源基地建设和打造生态安全屏障二者的关系意义重大,在能源开发与生态建设中走出一条独具我区特色的道路难度也不小。

我区高强度、大规模开采资源,发展资源型经济的同时,也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地表沉降、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和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以煤炭开发为例,煤炭开采占用大量土地来堆放废弃物,同时也造成了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2014年乌海市占用全市可利用土地面积的4.7%来堆放4亿吨中煤和煤矸石。根据有关部门估算,当前内蒙古每开采1吨煤的代价是直接破坏地下水1吨以上、需支出50多元用于恢复地表,开采所得效益和治理生态环境成本明显不协调。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国家实行有史以来最为严格的生态环境政策,内蒙古传统的工业发展方式受到约束,粗放式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产业发展方式亟待转变。

2.我区工业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

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实现“超常速”发展,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是依靠工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以煤炭行业为代表的能源工业。在经历一段发展之后,自治区政府出台支持延长产业链、多元化发展的鼓励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产业层次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方面原字号产业对经济贡献率较高;二是产品方面多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三是资源转化率低、精深加工不足、科技对产业贡献率低。例如,2015年我区煤炭就地转化率为30%左右,还远低于50%的预期目标。我区煤炭采掘业和洗选业、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从国内产业分工体系格局来看处于体系的中低端环节。企业投身资源采掘业的主要动力是行业暴利的驱动,眼前的高额回报极大地降低了参与创新活动的动力,企业对技术研究与发展投入的经费和时间、人力资源普遍较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资源型产业高收益的发展,对其他行业产生了“挤出效应”,使得其他行业的投资相对减少,一些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二)面临的新机遇

一是经济发展新常态蕴含转型新机遇。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是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机遇期,重化工产业增速明显放缓,重化工产业的资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逐步接近峰值。粗钢、煤炭等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市场需求疲软乏力,存在产能过剩。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煤炭钢铁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这将为我区工业绿色转型赢得宝贵空间和时间。

二是产业深度变革蕴含赶超新机遇。世界产业技术和分工格局正在调整变革,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新突破,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比如,德国“工业4.0模式”和美国“再工业化”战略都重视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点将打破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同步增长的“诅咒”,培育形成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新发展模式。

三是制度变革蕴含突破新机遇。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逐步完善要素市场体系、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财税金融体制,进一步理清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自治区也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政策,有助于改善自治区经济发展环境、打破绿色发展中的体制机制藩篱,加快“十三五”时期我区工业绿色转型步伐。

二、内蒙古工业绿色发展的几点建议

自治区党委王君书记指出:“绿色生态是内蒙古的最大优势和最响亮的品牌,依托绿色资源、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区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和最大潜力。”我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就在于坚持“绿色发展”,将“绿色”作为标准指导实践,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发力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加速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互融合作为新的突破点,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一)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十三五”时期,要促进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就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将绿色打造成一种文化,贯穿于生产生活的始终,将“绿色工业”打造成内蒙古的一张响亮名片。企业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也是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力量。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就要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培育和发展创新型企业。一是着力化解过剩产能,有效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处置“僵尸企业”,整治不达标企业。二是实施“一企一策”等措施,打好降成本“组合拳”。三是提高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稀土高新技术等产业的耦合度,增强产业间依存度和抵御风险能力。四是大力支持企业围绕水资源循环利用、脱硫脱尘、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实施技术改造,引导企业转变观念,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二)推进绿色发展制度创新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制度是有力保障。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的内蒙古,一方面要建成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另一方面要打造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制度创新,摒弃传统发展方式,告别粗放发展路子。一是建立既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又体现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破坏代价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二是建立完善用能、用水、排污和碳排放交易机制,严禁“三高”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对于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石化能源的企业,规定其缴纳碳排放税。三是出台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企业参与绿色低碳发展,让绿色发展在全区蔚然成风。四是重点围绕绿色产品、工厂、工业园区完善我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并加强绿色评价。五是进一步改革政绩考核制度,将绿色GDP考核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并增加环保考核权重。六是引进市场机制,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拓宽生态补偿融资渠道。

(三)大力发展绿色新型产业

“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一直是拉动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其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要坚决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把装备制造、稀土、云计算、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新一轮发展的着力点;另一方面要严格产业准入,严禁新增投资进入产能过剩领域。着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绿色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一是对传统产业实行绿色改造升级。增加投入支持力度,引进消化先进技术,推进“绿色+智造”,将绿色理念、工艺技术运用于传统产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二是坚持创新驱动,依托我区高新技术园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做好培育绿色新兴产业这篇文章。借力信息技术力量,发展太阳能、光伏、航空航天器材、特种车辆制造、蓝宝石切片、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特色产业。三是借力“京蒙对口帮扶”,开展在超超临界空冷机组、硅砂资源利用等能源、交通各行业多领域合作,利用北京向我区转移的高科技成果服务自治区工业绿色发展。四是加快推进我区呼和浩特经济开发区、包头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工业园区的绿色生态化改造。

(四)壮大科技创新强劲引擎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强大主引擎,是构建产业新体系的战略支撑点。一是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支持创新的政策,调动科研人员参与工业绿色发展研究的积极性。二是全力搭建科研平台,争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落户内蒙古,凝聚优秀人才、激发创新活力。三是改革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实行绩效评价,在此基础上发挥绩效评价形成的倒逼作用,使科研人员将精力从争资金转到重研究上。四是从自治区层面统筹建立权威性强的科研转化平台,对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研究基地予以大力支持,真正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五是培养引进高层次专业型人才,继续实施“草原英才”等人才强区工程,建设自治区专家智库,鼓励智库之间围绕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加强合作。

(五)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财政支持是重要保证。一是围绕自治区重点扶持产业制定倾斜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装备制造、稀土产业、高新技术、智慧矿山、生物制药、光伏制造等领域,在水、电、税收、融资成本等方面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营造绿色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倡导推广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关键技术改造和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一方面减轻政府压力,另一方面给企业发展提供新机遇,也为产业发展壮大注入新活力。三是实施有利于绿色工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对参与绿色科技研发、绿色产业改造等重大项目的企业予以奖励或免税。四是逐步完善金融信贷政策,倡导在自治区发展绿色金融,鼓励开发绿色信贷、绿色保险证券、基金等新型金融产品。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内蒙古工业绿色
绿色低碳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可爱的内蒙古
工业人
爱在内蒙古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