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东镇啤饲大麦发展成效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2017-01-12 02:16王加衍周绍菊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7年5期
关键词:小春大麦高产

王加衍,周绍菊

(云南省腾冲市固东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腾冲 679102)

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固东推广种植啤饲大麦是上顺天意、下合民心,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一是种植啤饲大麦是冷凉地区实现小春服从大春、两季实现高产的良好对接;二是种植啤饲大麦是固东实现连续十八年粮食稳定增长的基础保证和确保粮食长期安全的关键所在;三是种植啤饲大麦是固东实现粮食增长、农业增收的最佳选择。

1 什么是啤饲大麦

我们一般统称的啤饲大麦指的是啤酒大麦、饲料大麦和啤饲兼用大麦三种类型。大麦就是大麦,为什么叫它“啤饲大麦”?啤饲大麦三种类型相互之间是否有本质的区别?在田间大家常见的大麦品种从棱形看有“二棱、四棱、六棱”品种,从芒的长短看又有“长芒、中芒、无芒”品种,从植株高矮看还有“高秆、中秆、矮秆”品种,从品质分析看,例如蛋白质含量就有“高蛋白、中蛋白、低蛋白”品种。大麦的特征特性还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但在大麦三种类型中各自的用途必须搞清楚。啤酒大麦不仅是生产啤酒必需的主要原料,而且是上好的饲料,但是饲料大麦只能做饲料,不能作啤酒原料;啤饲兼用大麦是既可以做啤酒原料,同时又可以用来做饲料。例如啤酒大麦在“籽粒大小、籽粒整齐度、蛋白质含量”等方面的要求与饲料大麦有本质的差别,一般要求啤酒大麦籽粒千粒重38g以上(最好在42g左右),籽粒整齐度好,在麦芽生产过程中容易做到发芽整齐一致,蛋白质含量不能超过12%,如果超过12%生产出来的啤酒容易产生沉淀,但饲料大麦的蛋白质含量就越高越好。

2 为什么说加快啤饲大麦的发展步伐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协调发展

人类实践早已证明,啤饲大麦在生产中有以下公认的十大显著特点:一是突出的早熟性;二是显著的丰产性;三是很好的抗病性;四是广泛的适应性;五是较强的耐寒性;六是很好的抗旱性;七是明显的耐盐碱性;八是播种期幅度大;九是节约生产成本;十是综合利用率高。固东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农业生产中长期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大小春两季作物生产节令矛盾突出;二是“粮、经、饲”三元结构不合理;三是种田比较效益低下。科学的用好啤饲大麦上述十大显著特性,加快啤饲大麦的发展步伐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协调发展,做到:小春服从大春,两季实现高产,全年争取高效。

3 固东镇种植发展啤饲大麦的历史背景

3.1 历史上固东镇大麦种植状况

根据民间调查了解,大麦在当地种植已有几百年或更长历史,另据资料查询在20世纪60年代初有记载统计,直到1985年全镇大麦种植面积都不足200hm2,且大多在山边水尾的薄田地作零星种植,其栽种和管理较为粗放,品种老化且单一,亩产仅40~50kg。

3.2 固东镇推广种植啤饲大麦的历史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正逢农村生产责任全面落实完善和以粮为纲年代,粮食实行国家统购统销,为了发展粮食生产,地、县党政领导和各级各部门长期抽派工作队到乡村领导协助抓粮食生产。那时以农业为核心的固东镇农作物品种布局基本以水稻、玉米和小麦为主,其他作物如油菜、大麦等作零星搭配种植。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大小春作物结构单一、且不合理,品种老化,种植管理措施落后,粮食产量较低,人民群众长期挣扎在温饱线以下。80年代中后期固东镇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农业部门的领导帮助下,因地制宜,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出水稻稳大局、小春搞突破、玉米作添补,理清了“粮、经、饲”综合发展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围绕该思路决定水稻、玉米实行以品种改革为核心,小春作物则要解决小麦生育期较长的问题。当时,全镇小麦常年种植面积1 666.67hm2左右,多数品种的生育期在180d以上,熟期晚,收获时常常进入雨季,往往造成丰产不丰收,甚至是绝收,同时大小春两季作物争节令、争劳力、争肥料的矛盾十分突出。其结果一直是小春减产大春补、今年减产明年补,致使干部群众为之奋斗数十年,粮食生产始终徘徊不前。

4 啤饲大麦在固东的试验和示范推广成效

4.1 固东镇啤饲大麦试验和示范推广过程

固东镇高产优质啤饲大麦试验示范推广始于1988年,当时由原保山市农科所固东点和腾冲县固东农科站共同引进国内外大麦新品种及小材料几百个进行试种试验,从那以后二十多年来农科站坚持不断引进大麦新品种及小材料到固东做试种试验,先后引进国内外大麦品种数千个,主持并承担完成省、市各级大麦品种试验近100项次,参试品种上千个,经试验种植先后成功筛选出8640、V24、V06、V013、保大麦6号、保大麦8号、云大麦2号、82-1、腾云麦4号、云啤11号等一批产量高、抗逆能力强、适应范围广、品质优的大麦新品种,并为大面积推广种植不断提供优良种源。

4.2 啤饲大麦推广种植成效显著

固东啤饲大麦推广种植面积至90年代末上升到1 333.33余hm2,本世纪以来稳定在2 000hm2以上,亩产从一百多公斤提高到300多kg,小麦全部被大麦取而代之,小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例如,2015年推广啤饲大麦2 266.67多hm2,占当年小春作物总面积的70%以上,总产9 706t,亩产285kg,啤饲大麦产量占小春粮食总产的80%以上,其面积和产量已稳居水稻之后的第二大作物。事实证明啤饲大麦已成为该镇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该镇从1996年大面积推广啤饲大麦以来至2016年年累计种植面积3.68万hm2,总产量134 843t,产值达2亿元以上,其中新增产值1.5亿元以上。如今啤饲大麦产量占小春粮食总产的比重由1995年前不到20%上升到如今的90%多;占全年粮食总产的比重由10%以下上升到30%以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成就辉煌,2009年以来,固东啤饲大麦先后创下产量720.8kg/667m2、百亩连片平均产量629.6kg、千亩连片平均产量578.7kg,万亩连片平均产量504.2kg的四项国内第一。

5 固东镇啤饲大麦试验示范推广种植的四个阶段

5.1 第一阶段

1988~1991年为多品种引进试种、多点试验阶段,主要进行省区试、省预试和新品种筛选鉴定,通过试验,确定了“8640、V24、V06”三个主推品种。

5.2 第二阶段

1992~1996年为扩大示范进行新老品种多因素纵横比较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啤饲大麦新品种和当地老品种进行播种量、施肥量和施肥时期的田间试验,通过试验看出啤饲大麦增产潜力大、种植效益好。

5.3 第三阶段

1996~2000年为大面积推广种植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啤饲大麦新品种展示,举办高产样板,召开现场观摩会,通过做给农民看,指导农民干,推广面积一年比一年大,生产成效相当显著。

5.4 第四阶段

2011年以来为大面积稳中求高、提高效益,这一阶段的中心工作是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效益,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和品种更新换代,总结优化技术措施,探索啤饲大麦精深加工、提质的讨论研究过程。

6 啤饲大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6.1 选用良种

结合当地自然气候、土壤及水利条件,围绕试验示范筛选鉴定结果,选择种植综合性状好、抗逆能力强、品质优、产量高、适应范围广的品种推广种植;并适时进行品种更新换代。

6.2 适时播种

目前大面积种植的保大麦6号、保大麦8号、云大麦2号、腾云麦4号等品种最佳播种期为11月上中旬。

6.3 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1~2d;每10kg种子用5ml6%立克秀或20g粉锈宁拌种,拌湿晾干后播种可防治条纹病和黑穗病等。

6.4 规范种植

精细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实施分墒开沟条播,墒面宽3m,沟宽0.3m,每墒播12行。做到沟直、墒平、土细、盖种厚薄均匀;用种量8~9kg/667m2,基本苗多棱大麦16~18万/667m2,二棱大麦18~20万/667m2;有效穗多棱大麦30~35万/667m2,二棱大麦55~75万/667m2。

6.5 科学施肥

底肥施腐熟农家肥1 500~2 500kg/667m2;种肥按用尿素20~25kg/667m2、普钙50kg/667m2、硫酸钾10kg/667m2、硼砂2kg/667m2或用复合肥40~50kg/667m2、尿素10~15kg/667m2、硫酸钾5~6kg/667m2、硼砂2kg/667m2。麦苗二叶一心期用尿素10~20kg/667m2追施分蘖肥;拔节始穗期用尿素10kg/667m2追施穗粒肥;抽穗灌浆后用微混肥(磷酸二氢钾0.3kg/667m2、硼砂0.2kg/667m2、尿素1kg/667m2)兑水40~50kg/667m2进行叶面喷施2~3次,能促进粒饱籽壮。

6.6 适时排灌

啤饲大麦根系较浅,过干或过涝都不利其生长。因此,必须灌好出苗、分蘖、拔节、孕穗和灌浆等水;低洼积水田要及时排涝控水,防止根系早衰。

6.7 综合防治

杂草2~3叶期用25%高效异丙隆加50%扑草净各50g/667m2兑水60kg/667m2喷雾除草;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用14%蚜虫通杀、索蛛各100ml/667m2兑水45kg/667m2喷雾防治蚜虫和红蜘蛛3~4次;始穗期用粉锈宁100g/667m2兑水45kg/667m2喷雾防治白粉病1~2次。

6.8 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才能确保丰产丰收,留种田黄熟中后期要认真去杂去劣,单打独晒,晒干储藏,严防蟓䖬虫蛀食。

7 结论

固东镇啤饲大麦推广种植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全面实现大小春两季及不同作物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走出一条“粮、经、饲”综合协调发展,作物结构布局科学合理的良性发展之路,并为啤饲大麦实现高秆改矮秆、多棱改二棱、低产改高产探索出一套适宜周边县区啤饲大麦高产栽培模式,对辐射带动全省大麦生产,提高啤饲大麦产量,促进冬季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创建高原特色农业,走好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高原现代农业可推广、能复制的成功技术路线作出贡献。这当中渗透着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劳动汗水,也有广大农民、科技工作者辛勤耕耘的智慧结晶和积累。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不断探索大麦产业发展的新机制。

[1]尹可鉴.腾冲县啤饲大麦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J].云南农业科技,2014(2):49-52.

猜你喜欢
小春大麦高产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我的大麦哥哥
深深地爱着你
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INHERITANCE OF DIVISIBILITY FORMS A LARGE SUBALGEBRA∗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叶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