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技巧之我见

2017-01-12 02:27周伯奎
未来英才 2016年15期
关键词:朗读小学语文

周伯奎

摘要: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总目标之中要求阅读教学要注意“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各学段的阅读目标中都对朗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能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

对于阅读文章来讲,朗读是其基础,教学中学生整齐、洪亮的读书声可以称之为校园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就是应用标准的普通话,声音响亮、清晰的将教材中的文字语言转变成有声语言的行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论述了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质量的方法,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一、确保学生朗读时间

对于语文教学来讲,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累计、理解、应用语言的本领。唯有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同课本沟通,从中获取信息,才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字及语言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老师应将朗读的时间交还给学生。当前,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留给学生进行朗读的时间还不足5分钟,同时对朗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也仅是一带而过,没有细致讲解,从而导致在教学时,朗读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想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朗读的才能,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留存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多读"、"充分读"。但是,这些时间从而何来呢?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细致的规划与设计,缩短传统教学中枯燥讲解的时间,将节省的时间分配到朗读方面。消除传统教学中乏味的分析过程,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学会自行体会,总结。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朗读的习惯,应用标准普通话,发音清晰、声音洪亮、断句整齐、咬字准确。尤其是让学生进行自学式朗读时,应使全班同学都能够读好、读完,切不能仅做表面工作,走过场,敷衍了事。另外,不仅应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朗读教师,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朗读训练重在指导

1、指导口脑并用读。教师应要求学生见于书,入于耳,显于脑,并诱其发于心,诵于口,表于声,使学生情有所动,心有所感,神游所悟。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感情吟诵,然后逐步领悟:(1)色彩美――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瓜地,色彩鲜明;(2)恬静美――月光泻满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让学生尽情地想象、朗读。

2、抓住从整体到局部的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在教学中朗读的训练,应从整体入手,沿着篇、段、句子、词语的路子进行。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时,我是这样讲读的:(1)初读。让学生自由读全篇课文,初步领略一下“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学生读后对桂林山水总的感觉怎样。初读的目的在于了解课文内容的大概;(2)细读。让学生重点读三两个重点段引导学生抓住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通过反复的读,可知大海的动、西湖的静、与丽江的动而不觉动的对比,产生一种奇特的美,这就是细读产生的效果;(3)重点读。引导学生有重点地阅读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奇峰突兀,怪石嶙峋……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重点读课文,揣摩重点句段,词语,可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全面。

三、关注学生的性格是推进朗读教学的重点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性格,从而更加深入地推进朗读教学。因为不同性格的学生面对不同情况,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的学生遇见不懂的问题就会气馁、就会放弃;而有的学生却比较执着,有一种追根寻底的精神,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一定要将这个问题搞清楚,一定要把文章读流利,这种持之以恒的个性性格在朗读中显得至关重要。有的学生在朗读中过于浮躁,简单看一眼就放弃朗读,真正点名让他读,却不流畅。针对上述情况,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的学习中、平时的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个性。我在朗读教学中,就通过创建平等、和谐、民主的气氛,使学生欢快自由地开展朗读,真正成为朗读的“主人”。我在朗读教学中,针对胆子小的学生,指名鼓励他多朗读、多领读,当其朗读时出错时,也投以鼓励的目光,当其读得结巴时,我也耐心地等待。在正常情况下,我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话,甚至一个可有可无的手语,都会消除学生紧张的情绪,从而使朗读更加流利、更加完美、更加到位,从而更加完美地完成朗读任务。值得强调的是,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能流露出不耐烦的表情和话语,更不能批评、指责,这样会让学生惧怕朗读,对朗读失去兴趣,最终再也不敢在学生面前朗读课文了。

四、注重朗读评价

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在教学中,我经常送给同学们的评价是:“你读得非常好”,“你读得真不错”,“你的这句话读得很到位”“你的这个词读得很传神”等之类的话。老师肯定的评价和鼓励的评价对学生来说都是最宝贵的。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自信心增强了,读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朗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能力的形成,朗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地反复训练才能提升。所以,语文教师要有耐心、恒心,采取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语文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 李良劲.

猜你喜欢
朗读小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