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7-01-12 06:37梁爱学
考试周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识字习作小学生

梁爱学

1.识字教学要注重创设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学生的情绪往往是消极和被动的。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在识字教学中,我利用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创设特定的意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这就唤起了学生内心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件轻松愉快、主动探索的事。例如,在教学“出”“人”这两个字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美丽的汉字王国到了,你们看,鲜艳的花朵,嫩绿的小草,活泼可爱的小鸟在天空叽叽喳喳地叫着。我们在高高的城墙上找到了两扇一模一样的大门,该从哪扇大门进去呢?”学生仔细看着,一会儿,有的学生像发现了新大陆,激动不已:“该从这扇大门进去,因为这扇门上写着‘入口,而那扇门上写着‘出口。”笔者抓住契机,顺势表扬:“同学们真厉害,观察得真仔细,了解得真多,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字。”这样的认读汉字活动富有情趣,学生读得津津有味,浑然忘我。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语文教师应多采取直观教学法和谈话教学法,并与其他教学法灵活配合使用,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如果语文教师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方式,那么对于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将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譬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运用编故事和比赛的方式,此时学生兴致高涨,往往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比平时更乐于接受知识并进行自主学习。单纯地听教师讲,学生一直通过一种感觉通道接受知识,很容易因疲劳而走神,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如果多种感官协同工作,对识字教学特别有帮助。笔者发现,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那么注意力水平就会得到提高,记忆力水平也会显著提高。汉字本身就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教师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到五点,即眼观、耳听、口读、手指、心记。

3.注重利用信息技术

3.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内容或年代久远,或涉及域外风情,小学生存在认知缺陷,难以理解。教师如果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让学生看视频“火烧圆明园”,使其深切体会到中国所蒙受的耻辱,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正是由于网络资源的运用,学生的情感得到真正升华,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小学生虽然知识积累很少,但对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仅靠课本的内容是无法满足的。因此,运用信息技术资源搜索与学习文本相关的资料,可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拓宽他们的视野。

3.2使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网络教学重点是多媒体教学,因此,教师要积极进行多媒体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为多媒体主要是借助互联网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之前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关的知识,查找重点和难点,将这些设计在课件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互联网教学,扩展语文课堂的丰富程度。如在教学《雨点》时,教师就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很多下雨之前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这些片段的时候对下雨有深入的了解。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下雨之前的沉闷场景,以及下雨过程中的电闪雷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

4.阅读教学要从课内引向课外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这一重要改革,切中了语文教学注重课堂教学、忽视课外阅读的弊端。为此,我们要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重阅读、重积累”的语文学习规律。语文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只依靠每周6~8节的语文课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开设了“我爱读书”校本课程,读书课到阅览室去上;我们自行设计了读书积累本,学生除了记录自己的读书所得之外,还用图画描绘自己的读书心情。我们从激趣、指导、各种阅读实践活动等方面入手,使学生爱上读书、爱上语文课。

5.习作讲评改进策略

学生的习作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这是习作修改的发展和延续,是一次习作训练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讲评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写作情况,发扬成绩,改正缺点。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提高写作兴趣,调动写作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习作讲评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综合讲评。教师在阅读全班同学习作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习作归纳总结全面概括。在讲评课上指出习作中存在的主要优缺点和值得注意的共性问题。这种讲评可以反映出本次习作的整体状况,使学生能够清楚自己的写作情况,可以照顾到各种程度的学生。(2)典型讲评。教师在阅读全部习作的基础上选择一两篇比较优秀的作文进行讲评。这样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用以指导全班带动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讲评中要对所选取的作文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通过典型示范的作用引导学生明确自己习作中的优劣得失。(3)对比讲评。教师有选择地将两篇或几篇学生习作展示给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在对比中可以明确得失,提高鉴别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对写作方法的认识。

6.利用微课的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快速集中,往往上课铃声已经响起,他的思想还在游戏中。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创设有效的语文情境,先声夺人,一出场就抓住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时常遇到一些学生明明很努力用功地学习,但成绩未提高多少。据了解,这些学生大多不会举一反三,知识掌握得不够连贯,尚未构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结构。追本溯源,形成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他们不会归纳总结所学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一道题的分析思路,而且要以小见大,通过一道题解析这一类题,更要完善学生的知识树,把学生零散的知识连成线,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消化吸收。而多媒体课件可通过放映幻灯的形式容纳大量的知识,便于教师给学生总结知识框架,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猜你喜欢
识字习作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我是小学生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习作展示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