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5例临床分析

2017-01-13 05:29肖婷娟黄华飞单丽琴周庆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败血症单核细胞脑膜炎

肖婷娟 黄华飞 单丽琴 周庆女

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5例临床分析

肖婷娟 黄华飞 单丽琴 周庆女

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

李斯特菌败血症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感染引起的,可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2000年前美国就将其确定为国家法定传染病严密监测。我国还未将李斯特菌病列为法定报告疾病,也没有相关的监测系统。我国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及脑膜炎报道不多,缺乏流行病学研究,因临床无特异性表现,易漏诊及延误治疗,为引起临床医师重视,笔者对本院收治的5例新生儿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病例的表现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血培养阳性的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败血症患儿5例。足月儿3例,早产儿2例;48h内发病4例,>7天发病1例(22天)。住院时间17~30天。临床表现:病程中曾出现发热4例,纳差、反应差1例;呼吸困难1例,需要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青紫2例。

1.2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C反应蛋白:白细胞明显升高2例,余正常或轻度升高,C反应蛋白5例均明显升高。(2)细菌培养结果:血培养阳性5例,血培养阳性报告时间3天。(3)脑脊液检查:4例患儿脑脊液白细胞数升高。其中2例入院当天查脑脊液正常,此后根据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升高情况,于第4天、第6天复查脑脊液提示白细胞数升高。脑脊液培养5例均阴性。(4)胸部X线片:2例表现为散在小斑点状模糊影,诊断为新生儿肺炎。

1.3 治疗血培养药敏结果报告之前根据临床经验应用抗生素,报告之后根据药敏结果必要时调整抗生素。

结合艺术教育教学的形式,一改我们起初开设课程时作为教育者带领孩子们绘画的教学理念;我们认识到在课程的起初可以设立导入环节,可以结合其他学科门类以及孩子们的心情,这样相比传统教学方式将更快的使孩子们进入课堂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也会相应提高,我们作为教育者是充当一位引领者而并非灌输者,应当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提高认知力与想象力而非限制孩子们的想象力。

[15] Martha Finnemore and Kathryn Sikkink, “International Norm Dynamics and Political Chang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52, No. 4 (Winter 1998), pp. 887-917.

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为李斯菌属中唯一人类致病菌[1-2],该菌为革兰阳性短小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不产生内毒素,而产生一种溶血性外毒素,对人类致病性强[3-4],可引起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本组5例患儿有4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该菌有较宽的生长温度,在4~45℃范围内均可繁殖,故可以污染冰箱内的食品[5],但可被巴氏消毒法和大多数消毒剂杀灭[6]。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多由胎盘垂直传播、宫内感染所致,因此在预防李斯特菌病方面需加强孕妇宣教,避免食用未充分烹调的肉制品和奶制品,生熟食物分开,注意手卫生和厨房用具清洗。

观赏石具有十分古老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观赏石文化是石文化的有机传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的旧石器时代、中古的新石器时代、近古的土陶时代、古代的奇石时代、近代的赏石时代,到现当代的观赏石时代,石文化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见证了历史的风雨与彩虹。“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与完璧归赵、米芾拜石等人文典故,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观赏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

2 讨论

1.4 转归5例中治愈4例,好转出院1例(家长要求出院)。随访:治愈患儿中的4例电话随访,目前均生长发育良好,智力和体格发育与同龄儿相符;好转出院1例患儿失访。

5例患儿均因母亲产前有发热或患儿发热、反应差、白细胞、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等感染表现,于入院当天即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噻肟联合青霉素G或氨苄西林静脉滴注抗感染,患儿炎症指标未见明显下降或仍有发热,入院第2天化验室电话报告革兰阳性杆菌生长,即停原有抗生素,予万古霉素或联合美罗培南抗感染。5例血培养药敏试验提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敏感2例,氨苄西林敏感1例,青霉素敏感1例,美洛培南敏感1例,万古霉素敏感5例,庆大霉素敏感3例,妥布霉素敏感2例,阿米卡星敏感3例,红霉素敏感3例。最终根据血培养药敏试验和临床治疗效果,及时更换抗生素,单独应用万古霉素4例,美罗培南+青霉素G 1例,其中2例给予静脉输注丙种免疫球蛋白。1例需要nCPAP辅助呼吸、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早发型常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症状,可表现为气促、呻吟、青紫等。对于由母婴传播感染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新生儿,如未及时对症治疗则病死率为100%,若进行有效对症治疗则病死率为30%,并且越早治疗病死率越低[7-8]。此型新生儿李斯特菌病临床表现与其它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相似,因此临床易误诊。一项191例妊娠期李斯特菌感染孕妇的研究[9]显示,65%曾出现过发热,32%出现流感样症状,7%出现呕吐腹泻,29%无症状。临床中需注意询问患儿母亲围产期是否有发热、流感样症状等。本组4例患儿均出生后即出现相关临床症状,为早发型,孕母围产期均有发热,生后羊水混浊,提示宫内感染,生后及时给予有效足疗程抗感染治疗,并及时给予相应对症支持治疗,无一例死亡。国外文献中,对李斯特菌病建议选择的抗生素仍以氨苄西林作为首选[10]。在治疗初期可考虑联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协同作用,体内杀菌作用增强。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也可考虑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但由于我国儿童用药的局限性,慎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本组显示李斯特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均有不同程度耐药,5例患儿最终根据临床表现、炎症指标控制情况和药敏试验,1例采用美罗培南+青霉素G,4例单用万古霉素。

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晚发型则多于出生7天后至数周发病[11],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12],表现为拒食、哭闹、呕吐、高热、易激惹等。本组晚发型1例,为早产儿,表现为纳少、反应差,合并化脓性脑膜炎。

尽管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病情重、病死率高,但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明显改善预后,故早期诊断是治疗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成功的关键。患儿生后若出现发热、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结合母亲围产期有发热、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等异常产科病史,需高度警惕李斯特菌感染的可能性,对患儿母亲及时行羊水培养等病原学检查,及时行患儿血培养,若血培养提示革兰阳性杆菌生长,更需考虑李斯特菌感染,由于该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天然耐药[13],考虑宫内感染时所应用的抗生素不仅需要对阴性菌有效,也需要对李斯特菌有效,以免延误治疗。因此,对于有发热或炎症指标高的患儿,可早期使用覆盖面广的抗生素,及时行血培养检查,再根据药敏试验调整用药。早期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可以降低李斯特菌败血症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1]李郁,魏建忠,王桂军.产单核李斯特菌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8):1018-1020.

[2]郭金珍,康喆,邓科委,等.早产儿李斯特菌败血症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6):560-562.

[3]杨洋,刘秀梅.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分子分型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8,20(2):158-162.

[4]潘军航,梅玲玲,张严峻,等.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型及耐药性监测[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107-108.

[5]Southwick FS,Purich DL.Intracellular pathogenesis of listeriosis[J].N Engl J Med,1996,334(12):770-776.

[6]Posfaybarbe KM,Wald ER.Listeriosis[J].Seminars in Fetal and Neonatal Medicine,2009,14(4):228-233

[7]Chan BT,Hohmann E,Barshak MB,et al.Treatment of listeriosis in firsttrimester of pregnancy[J].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13,19(5):839-841.

[8]Mook P,O’Brien SJ,Gillespie IA.Concurrent conditionsand human listeriosis,England and Wales,1999-2009[J].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11,17(1):38-43.

[9]Mylonakis E,Paliou M,Hohmann EL,et al.Listeriosis during pregnancy:a case series and review of 222 Cases[J].Medicine(Baltimore),2002,81(4):260.

[10]Chau TT,Campbell JI,Schultsz C,et al.Three adult cases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meningitis in Vietnam[J].PLoS Med,2010,7(7).

[11]陈春,朱将虎,朱敏丽,等.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3例[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9):717-718.

[12]Ogunmodede F,Jones JL,SCheftel J,et al.Listeriosis prevention knowledge among pregnant women in the USA[J].Infectious Disease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5,13(1):11-15.

[13]Cheung VY,Sirkin WL.Listeriosis complicating pregnancy[J].CMAJ,2009,181(22):821-822.

(收稿:2016-12-26修回:2017-03-09)

book=707,ebook=75

浙江省嘉兴市科学技术局资助项目(No.2014AY21050)

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嘉兴324000)

黄华飞,Tel:13867344127

猜你喜欢
败血症单核细胞脑膜炎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Vaccination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移植单核细胞对中枢系统不同病变趋化作用的PET/CT示踪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