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比照观察

2017-01-14 06:57李颖徐洪常苗培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5期
关键词:利培阿立哌唑多巴胺

李颖 徐洪常 苗培栋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比照观察

李颖 徐洪常 苗培栋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利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2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利培酮治疗, 给予观察组患者阿立哌唑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 与对照组的92.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4.1±0.8)分、不良反应发生率7.4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1.0)分、29.6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 临床疗效较为接近但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 与利培酮相比, 更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利培酮;临床疗效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类疾病, 临床上尚未对其发病原因以及发病机制进行准确定论, 多数学者认为, 该疾病的发生与患者思维、感知、行为以及多巴胺受体等多方面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6]。为了进一步探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死亡临床疗效, 本院对54例患者进行探究,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在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 患者54例, 利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27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17∶10, 最大年龄54岁, 最小20岁, 平均年龄为(30.54±10.02)岁, 最长病程8年, 最短0.5年, 平均病程(4.1±1.5)年;观察组中男女比例16∶11, 最大年龄55岁,最小22岁, 平均年龄(30.24±10.57)岁, 最长病程7年, 最短1年, 平均病程(4.0±1.2)年。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探究的相关内容(探究目的、探究过程以及相关治疗方法)进行了充分了解, 均表示愿意配合本次探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利培酮治疗:初始用药剂量是8~12 mg/d, 对患者的用药反应以及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耐受进行增加药量操作并在2周内将用药剂量增加至25~30 mg/d;给予观察组患者阿立哌唑治疗:初始用药剂量是1 mg/d, 对患者的用药反应以及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耐受进行增加药量操作并在2周内将用药剂量增加至3~5 mg/d。

给予两组患者连续8周用药治疗并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类似抗精神类药物,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在用药期间不得应用电疗, 但是可以酌情对患者进行药量调整。对于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患者、严重失眠的患者可考虑分别给予患者苯海索、苯海索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利用TESS评分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分, 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利用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进行评分, 并按照以下判定标准进行疗效判定:当患者经过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对比减少>75%判定为痊愈, 当患者经过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对比减少<75%但>50%判定为显著进步,当患者经过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对比减少<50%但>25%判定为好转, 当患者经过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对比减少<25%判定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痊愈率+显著进步率+好转率[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痊愈14例,显著进步6例, 好转6例, 无效1例,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96.30%;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2例, 显著进步8例, 好转5例,无效2例, 临床总有效率是92.59%。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29, 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出现1例头晕呕吐、1例强直, 不良反应发生率是7.41%;对照组中出现3例头晕呕吐、2例肌强直、2例失眠、1例静坐不能,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9.6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182, P<0.05)。

2.3 两组患者TES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TESS评分为(4.1±0.8)分, 对照组患者TESS评分为(7.3±1.0)分, 观察组患者TE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9840, 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作为精神类疾病的一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常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临床症状可分为阴性症状以及阳性症状, 部分患者存在自杀倾向[8,9]。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患病后会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以及增加家庭负担, 同时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负担, 所以临床上一直非常重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治疗研究。经过大量研究证实,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10-13]。

阿立哌唑是临床上用于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用药, 可有效阻断多巴胺受体2、5羟色胺受体并对多巴胺起到有效调节的临床作用[14], 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阳性症状以及阴性症状, 对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样存在显著作用;利培酮可以对中脑皮质多巴胺以及多巴胺D2受体进行有效阻断从而有效缓解分裂症中阳性症状以及阴性症状、认知功能等[15]。

本次探究中,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与对照组的92.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TESS评分(4.1±0.8)分、不良反应发生率7.4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1.0)分、29.63%,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死亡临床疗效较为接近, 但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 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与利培酮相比, 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1] 张峰, 王江.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分析.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3, 12(5):521-524.

[2] 龙逢, 陈刚.多巴胺受体基因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精神医学杂志, 2012, 25(5):385-389.

[3] 张晨, 李则挚, 吴志国, 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多巴胺D1受体基因的关联研究.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1, 20(3):224-226.

[4] 谢国军, 陈家强, 黎雪松, 等.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巴胺D1受体基因多态性对氯氮平疗效的影响.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2, 21(3):241-243.

[5] 张会芳, 袁国桢, 刘新民.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多巴胺D2受体及转运体mRNA的表达.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1, 30(5):394-397.

[6] 卢卫红, 张晨, 易正辉, 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多巴胺D1受体基因交互作用研究// 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12:94-98.

[7] 李海玲, 刘玲, 朱相华, 等.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与ERP观察心理社会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1, 20(4):225-228.

[8] 叶志远.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中国医药, 2014, 9(4):553-556.

[9] 杨开仁, 姜小琴, 毛福荣, 等.无抽搐电休克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研究.浙江医学, 2011, 33(11):1602-1605.

[10] 潘小平.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18):119-120.

[11] 邓芳.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研究.医学信息(旬刊), 2011, 24(5):1197-1198.

[12] 李素莲.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36(32):4899.

[13] 田小元, 向永红.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1):48-50.

[14] 杨淑珍.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河北医学, 2013, 19(9):1348-1351.

[15] 朱玉华, 杨程青, 易正辉, 等.利培酮、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3, 23(3):198-200.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effect by aripiprazole and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LI Ying, XU Hong-chang, MIAO Pei-dong.Dalian City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Dalian 116023, China

Objective To compare clinical effects by aripiprazole and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Methods A total of 54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lot drawing metho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7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isperidone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ripiprazole for treatment.Curativ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clinical treatment as 96.30%, which was 92.59%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ll better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 (TESS) score as (4.1±0.8) points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7.41% than (7.3±1.0) points and 29.6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Implement of aripiprazole and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shows similar curative effects, while aripiprazole provides much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Comparing with risperidone, aripiprazole is more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Schizophrenia; Aripiprazole; Risperidone; Clinical effect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5.041

2016-12-19]

116023 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李颖 徐洪常);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苗培栋)

猜你喜欢
利培阿立哌唑多巴胺
贪婪的多巴胺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60例利培酮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阿立哌唑在治疗精神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用于晚发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跟踪导练(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