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观察

2017-01-14 06:57王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5期
关键词:治疗率丙型肝炎抗病毒

王冰

循证护理对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观察

王冰

目的 探讨对丙型肝炎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后, 对其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104例丙型肝炎患者, 根据抽签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以及完成治疗率。结果 观察组中完成治疗患者51例, 完成治疗率为98.08%;对照组中完成治疗患者35例, 完成治疗率为67.31%。观察组患者完成治疗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为(92.25±2.93)分, 高于对照组的(71.69±3.5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丙型肝炎患者的基本情况加以了解后,在实施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有效配合循证护理干预, 最终对于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的提高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

循证护理;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

作为传染性疾病的一种, 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的发生率近年来呈现为显著的提高。丙型肝炎疾病的治疗疗程较为漫长, 对此在对患者疾病治疗期间, 患者往往会表现出治疗倦怠感, 如果情况严重, 患者往往选择放弃治疗[1-3]。对此为了确保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可以获得有效提高, 本次研究将本院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作为主要对象, 临床以提高疾病治疗依从性以及完成治疗率为目的, 展开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不同干预方法对比研究,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抽签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2例。对照组:男41例, 女11例;年龄21~52岁, 平均年龄(35.15±5.23)岁;对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进行分析发现:1b型45例, 1b 2a型7例。观察组:男42例, 女10例;年龄22~53岁, 平均年龄(35.19±5.25)岁;对患者HCV基因型进行分析发现:1b型46例, 1b 2a型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HCV基因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入到医院后, 首先选择常规方法展开相应疾病治疗。此外于临床对患者实施甲状腺功能检查以及实施B超检查等[2,4-6]。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丙型肝炎患者配合开展常规护理干预, 对患者室内环境加以控制, 确保空气保持流通, 湿度以及温度满足要求, 并且需要合理进行衣物的增减, 做好相关保暖措施, 在用药方面, 严格根据医嘱选择对应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丙型肝炎患者在上述基础上, 配合选择循证护理的方法加以干预。

1.2.1 合理给予循证支持 对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可能表现出的系列问题加以了解, 针对患者的身心状态以及患者的疾病情况加以了解, 之后合理展开具体的分析评估工作:①身心因素:患者从患有疾病到医院进行疾病诊断治疗的具体过程、患者当前疾病情况以及基本情况表现、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对应的社会状况等[7,8];②病情因素:在对丙型肝炎患者实施疾病治疗期间, 表现出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患者疾病复诊情况以及患者相关疾病健康咨询情况等。针对最终评分评估结果加以总结后, 合理进行关键词检索工作, 之后通过展开数据库收集工作以及对应文献整理工作, 最终研究有效方法对观察组丙型肝炎患者展开护理干预[4,9]。

1.2.2 有效实施临床护理 在获得丙型肝炎患者知情同意之后, 依据创建的护理方案有效对患者展开临床护理干预:①护理人员同患者合理完成良好护患关系的创建;②针对患者当前教育程度、生活习惯以及自身经济条件等加以调查了解, 之后创建具体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并且对患者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工作[10-12];③对丙型肝炎患者自身及其家属合理展开健康教育, 在准备实施丙型肝炎疾病治疗前, 对患者介绍丙型肝炎疾病病程相关情况以及临床展开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意义。此外在饮食方面以及日常生活习惯方面, 均需要对患者进行讲解, 使得患者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 可以有效避免, 例如需要将自身精神压力加以缓解以及做到戒烟戒酒等。此外需要保证丙型肝炎患者了解在固定时间进行疾病的复查具有显著的价值[6,13-15]。④要求患者家属在对丙型肝炎疾病知识加以掌握的情况下, 需要做好丙型肝炎患者的安抚工作, 在饮食起居方面需要进行充分的照料, 确保患者的修养环境保持良好[7]。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以及完成治疗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完成治疗率比较 观察组中完成治疗患者51例,完成治疗率为98.08%;对照组中完成治疗患者35例, 完成治疗率为67.31%。观察组患者完成治疗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为(92.25±2.93)分, 高于对照组的(71.69±3.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丙型肝炎患者在实施抗病毒治疗过程中, 有效配合给予循证护理干预, 可以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系列问题加以明确的条件下, 研究针对性方法展开护理干预, 从而对于患者表现出的倦怠情绪有效缓解, 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丙型肝炎疾病知识的认知度, 从而提高疾病治疗依从性[16-18]。

综上所述, 对于丙型肝炎患者的基本表现了解后, 在实施抗病毒治疗过程中, 合理展开循证护理干预, 可以成功将丙型肝炎患者的遵医行为加以改善, 进而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 此外可以将丙型肝炎疾病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将医院整体形象显著提高。

[1] 朱彩娣, 丁松.延续性护理对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8):35-37.

[2] 张艳.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及护理.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7):45-47.

[3] 胡彩春.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6):225-226.

[4] 牛小霞, 孟园, 崔慧丹, 等.延续护理在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6(27):3270-3272.

[5] 董宁, 王嫣华, 张林, 等.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自我效能的影响.护理管理杂志, 2016, 16(6):421-423.

[6] 侯小红.护理干预对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血糖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9(22):2498-2499.

[7] 许秀敏.浅谈丙型肝炎的预防和护理.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2):116-117.

[8] 贺征英, 马燕, 陈密如, 等.循证护理对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分析.临床医学工程, 2016, 23(6):812-813.

[9] 孙艳伏, 曹雨琛, 王桂贤, 等.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6(12):252.

[10] 应小群.心理护理干预对丙型肝炎病人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特别健康:下, 2014(9):145.

[11] 崔莹.护理干预对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作用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5(7):268-269.

[12] 刘晨.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和护理对策.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6(3):501-504.

[13] 陈晓璇, 郭淑珍, 付建秋.循证护理在重型肝炎病人护理中的实践.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0, 27(5):556.

[14] 程文芳.护理干预对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研究.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253-254.

[15] 刘若琴.循证护理对重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影响.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10, 19(s1):213.

[16] 王湘郴, 刘晓红, 周琳琳, 等.循证护理心理干预对青年女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8):52-54.

[17] 邱文英.循证护理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效果观察.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12):85-86.

[18] 崔明.探讨循证护理在重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中外健康文摘, 2014(10):230.

Observation of influence by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effect of hepatitis C patients in antiviral therapy

WANG Bing.Dalian City Sixth People’s Hospital, Dalian 116113,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by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effect of hepatitis C patients in antiviral therapy.Methods A total of 104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were divided by lot drawing metho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in antiviral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antiviral therapy.Comparison was made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score and treatment comple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ere 51 cases with completed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treatment completion rate as 98.08%.There were 35 cases with completed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reatment completion rate as 67.31%.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reatment completion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reatment compliance score as (92.25±2.93) points than (71.69±3.52)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and antiviral therapy in treating hepatitis C patients in accordance with mastery of their basic condition can provide remarkably enhancing effect in improving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curative effect in patients.

Evidence-based nursing; Hepatitis C; Antiviral; Treatment compliance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5.071

2017-02-03]

116113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治疗率丙型肝炎抗病毒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基于全科医生丙肝认知现状探索基层丙肝消除策略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丙型肝炎的最新传播途径与预防研究进展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河南省35~74岁居民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