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治疗效果观察

2017-01-15 07:34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3期
关键词:胸痛溶栓心肌梗死

曲 荣

(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治疗效果观察

曲 荣

(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目的研究急救治疗对于抢救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生命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5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患者采用急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情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急救治疗有助于减少心肌梗死区域,减轻心肌坏死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抢救生命。

冠心病;心肌梗死;急救治疗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常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狭窄和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故而在临床上又被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在临床上可分成心绞痛型、无症状型、心肌梗死型、猝死型和缺血性心肌病型。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造成的血栓以及冠状动脉分支的阻塞,最终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出现坏死症状[1]。冠心病心肌梗死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气喘、心悸、血压骤降等,一旦发病应立即予以抢救。本次研究将急救治疗与常规治疗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在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出12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65例,男34例,女31例,年龄在54~76岁,平均(65.2±11.4)岁;对照组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在55~79岁,平均(66.5±11.8)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主要包括常规急性治疗和溶栓治疗。急性治疗包括以下几点:①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从而给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和口服阿司匹林。②检测患者血压并作出初步诊断。③给患者面罩持续吸氧治疗。④给患者进行不间断心电监护,若患者的T波、ST段、Q波存在异常情况,给患者服用硝酸甘油后,若患者的胸痛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则根据心电图监测结果判定是否有心肌梗死,若有,则立即给予哌替啶缓解胸痛症状,同时做好溶栓治疗的准备工作。溶栓治疗方法为:给患者静脉滴注1.5×107U尿激酶,在30 min内滴注完,然后隔6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103U,连续溶栓治疗3 d,每次间隔12 h。若患者出现出血症状,则停止使用低分子肝素钠。

治疗组患者采用急救治疗,一经确诊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等,并保证持续性供氧,让患者卧床休养,建立静脉通路,进行溶栓、抗凝、扩冠治疗,必要情况下可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时预防各种并发症。具体急救治疗方法为:①心电监测、吸氧治疗、卧床休养。②舌下含服5 mg硝酸甘油,嚼服阿司匹林片3片,氯吡格雷片4片。若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胸痛等症状,则给患者肌内注射50 mg盐酸哌替啶。③建立静脉通道,促使血液的输入有保障。④介入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迅速对症处理,预防并发症。如若患者出现休克的征兆,则立即给予5%葡萄糖静脉滴注,同时静脉滴注20 mg多巴胺,升高患者的血压,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扩张血管。

1.3 评价标准。显效:胸痛等临床症状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超过80%,且静息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有效:胸痛症状发作次数减少在50%以上,且静息心电图显示缺血性ST段有明显回升,在1.5 mV以上,但尚未恢复到正常状态;无效:胸痛症状的发作次数以及静息心电图情况均未改善甚至出现加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的数据资料收集整理到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对比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其中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3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7.69%;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2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5.00%,组间经χ2检验,P<0.05。

3 讨 论

冠心病心肌梗死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影响,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治疗措施十分必要。冠心病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心肌梗死症状,主要原因在于:持续性的心肌缺血致使部分心肌坏死[2]。所以应做到及早发现冠心病心肌梗死,若没能及时发现将可能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不少流行病学研究指出: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近些年来明显上升,这与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不高密切相关,很多患者不了解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急救措施以及没有及时治疗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及时就医,不利于改善预后[3]。

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是压榨样心前区的疼痛,伴有放射痛、出汗、胸憋等症状,同时还有部分患者会表现处恶心呕吐、腹痛、牙痛等不典型症状[4-5]。卫生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保持及早就医的意识和习惯,同时加强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共同配合下,有效预防、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针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急救治疗,从过往的临床经验来看,冠心病心肌梗死多伴有心律失常并发症,对此,我院加强对患者的呼吸、血压的动态监测,并立刻让患者卧床休养和给予持续性吸氧治疗,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增加患者的供氧,减轻心律失常以及心肌坏死程度。通过建立静脉通路,迅速给患者静脉用药以及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的稳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扩冠治疗等。当患者出现胸痛症状时给患者用盐酸哌替啶肌内注射,若未得到缓解,则说明患者的心肌严重缺氧,病情有加重的趋势,而且疼痛、烦躁等会增加患者的耗氧量,从而进一步加重心肌负荷,导致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引发心律失常,立即给予止痛治疗能减少心肌耗氧量,同时改善患者的缺血状况。在介入治疗中,我院密切加强患者病情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征兆,并立即对症处理,保证介入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加强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治疗十分必要,通过有序、有效、安全的急救治疗方法抢救患者生命,同时还应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让其认识到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和不典型症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就诊,以免延误最佳抢救时机。

[1] 张亚文,唐海沁.康复治疗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治疗Meta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6):583-587.

[2] 王秀琴.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3):355-356.

[3] 张家彭.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治疗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34):7615-7615,7616.

[4] 魏云宏.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医疗指导[J].吉林医学,2014, 35(16):3502-3503.

[5] 吴龙梅,李俊峡.心率控制在冠心病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5):550-551.

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104-02

猜你喜欢
胸痛溶栓心肌梗死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有些胸痛会猝死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