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经皮后外侧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

2017-01-15 07:34朱莹侠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3期
关键词:摘除术孔镜椎间

朱莹侠

(辽宁省沈阳市骨科医院综合外科,辽宁 沈阳 110044)

50例经皮后外侧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

朱莹侠

(辽宁省沈阳市骨科医院综合外科,辽宁 沈阳 110044)

目的探究经皮后外侧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择取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了50例腰椎键盘突出者为研究对象,在围手术期内做好相关护理工作,观察护理满意度,临床好转率与住院时间。结果患者住院天数为5.2~7.5 d,平均住院天数为(6.3±0.2)d,治疗有效人数为4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0%。护理满意度为96.00%。结论对于经皮后外侧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做好针对性护理,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住院天数,提升治疗有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为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主要指的是患者腰部椎体出现退行性病变,引起纤维盘破裂,髓核外突,进而对神经根造成压迫,引致患侧下肢出现神经性功能障碍和下肢放射性疼痛[1]。临床上,通常使用椎间孔径对该患者加以治疗,这种方式有着安全性强,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特征,进而被越来越多患者所接受。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了50例腰椎键盘突出者,并对其实施了经皮后外侧椎间孔下突出髓核摘除术,经治疗与护理,患者恢复良好,现将围手术期间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了50例腰椎键盘突出者为研究对象,经诊断和病理实验检查,患者确诊,符合卫生部最新颁布的关于该疾病临床诊断标准。

患者均实施经皮后外侧椎间孔下突出髓核摘除术。在此其中L4~5椎间盘30例。L5~S1椎间盘15例,L3~4椎间盘3例,L2~3椎间盘2例。排除肿瘤,感染与各种椎体滑脱情况。在此其中男患者32例,女患者18例。年龄为19.7~77.2岁,平均年龄为(45.9±1.7)岁,患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局麻后,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病患俯卧,于C型臂下对穿刺点加以定位,确定病变位置,利用穿刺针在C臂下穿入直至突出椎间盘位置,逐一套管扩张之后,利用椎间孔镜摘除突出髓核[2]。

1.2.2 护理方法:①术前护理:a.心理干预:在疾病的影响下,患者会出现下肢感觉异常,急/慢性腰疼痛。进而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引致生活能力下降,内心负担加重,产生不良情绪。护士应全面观察病患情绪变化情况,在第一时间疏导患者,为其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b.体位训练:患者为俯卧位,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需要实施手术前体位训练。本组患者存在程度不一的腰部活动受限和腰腿疼痛。在实施体位训练时,应当对其讲述活动要点,后演示动作步骤,令其更加直观的知晓训练要点和注意事项,经训练后患者病变位置椎间盘后间隙有所增宽,呼吸畅通,方便日后操作[3]。c.术前准备:为患者坐好各项术前检查,例如胸片,心电图,各类常规等等,在此同时进行要术前皮肤准备;除却常规物品之外,应准备好碘海醇对比剂,利多卡因,生理盐水冲洗液,平衡液等材料;对椎间孔镜金属部分实施高压灭菌,不耐高压灭菌的部分选择等离子灭菌;建立静脉通路[4]。②术后护理:a.体位护理:完成手术后,患者应卧硬板床4 h,平卧能够起到压迫止血的效果,告知患者不得用力咳嗽,避免腹部压力突然上升,形成血肿。在手术后1 d带腰围下床活动,3 d内卧床休息,这种方式能够避免腰椎产生纵向压力,减少椎间盘压力,预防在过度移位。方便水肿粘连,有利于康复。b.疾病观察:术后全面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重点查看穿刺渗血情况和双下肢感觉,神经根压迫症状是否减轻。围手术期内遵循医嘱,为患者使用抗生素,如有必要,可静滴甘露醇,预防椎间隙水肿,术后1 d服用抗生药物[5]。c.饮食护理:在患者卧床期间内,尽量食用易消化,富营养,粗纤维食物,确保大便通畅,如有必要补充蛋白质,提升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如果患者便秘,可适当使用缓泻剂。d.功能练习:直腿上抬可预防神经粘连,自手术后6 h可帮助患者进行该项练习,患者卧床,2次/天,每次上抬次数为10次左右,后逐步增加次数。腰背肌训练类可以在手术后4 d内进行,首先使用五点支撑法练习,7 d后使用三点支撑,2~3次/天,初始训练时每天上抬臀部10次左右,后逐渐增加次数,半个月后可以进行飞燕训练,3~4次/天,每次进行半小时,经此法训练,可提升腰背肌力量,加强脊柱稳定性。e.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卧硬板床的重要性,回家后继续进行腰背肌锻炼,在3~6周内实施该项训练时,应保佩戴腰围,进而起到保护腰椎的效果,不得进行重体力劳动,防止长时间弯腰。做好腰部的保暖工作,女性患者不穿高跟鞋,可经常性的进行游泳,散步等活动,术后1年内,院方做好随访工作。

1.3 观察指标:①调查患者住院时间。②观察患者治疗情况。③使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实施满意度调查。

2 结 果

患者住院天数为5.2~7.5 d,平均住院天数为(6.3±0.2)d,治疗有效人数为4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0%。护理满意度为96.00%。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为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对于治疗该病症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实施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人数较多。该治疗方式的优点较多,皮肤切口较小,恢复速度较快,感染率低,患者耐受性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

由于这种方法为新引进,患者对其知之甚少,往往对治疗持有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并发症,还能够提升手术效果。所以说,在围手术期内多和患者交流,认真聆听病患的真实想法,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提升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进行手术前,教会患者功能锻炼的方式,在整个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加以全面监测,随时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关注病患的手术耐受情况,在术后注意病患的神经根压迫情况是否好转,全面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和健康指导工作。

在本次实验患者中可以看出,经临床护理后,平均住院天数为(6.3±0.2)d,治疗有效人数为4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0%。护理满意度为96.00%。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对于经皮后外侧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做好针对性护理,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住院天数,提升治疗有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1] 张天黎.经皮侧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6):148-150.

[2] 刘素芳,张秀明,阎艳,等.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J].全科护理,2012,10(31):2935-2936.

[3] 陈小雁,陈少源,吴翔燕,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J].当代护士旬刊,2014(11):43-44.

[4] 高丽,白小花,梁丽敏,等.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16(52):259-260.

[5] 赵锡武,韩康,刘鑫,等.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 15(14):2692-2695.

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264-02

猜你喜欢
摘除术孔镜椎间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腰间盘突出运用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高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分析
腰椎间孔扩大成形在椎间孔镜技术中的意义
揭开腰椎间孔镜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