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院前急救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7-01-15 15:23穆秋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0期
关键词:投诉率家属依从性

穆秋红

(沈阳急救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6)

心理护理对院前急救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穆秋红

(沈阳急救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6)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院前急救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急诊进行院前急救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的基础上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依从性有效率(95.3%)、心理问题缓解有效率(93.0%)、患者家属满意率(100%)均高于对照组(81.4%、76.7%、86.0%),且护理投诉率(7.0%)低于对照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缓解心理问题、提高依从性、减少投诉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心理护理;院前急救;依从性

院前急救是患者在院外发病或受伤时,医务人员为维持其生命或减轻痛苦而进行的必要急救工作[1]。进行院前急救的患者及家属由于病情突然,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接受现实,心理处于应激状态,而医护人员在进行院前急救时,一般只会注意到患者身体上的不适状况,很少会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上的安慰和指导[2]。现笔者对心理护理应用到院前急救患者中的效果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在我院急诊进行院前急救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实验组患者男27例,女16例,平均年龄(46.8±3.4)岁;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17例,平均年龄(47.4±2.7)岁;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加入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具有同质性(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包括:保证急救车中的急救物品必须完整:药品齐全、未过期,仪器可以正常使用、无损坏,物品完好等;在接到急救电话时,要了解清楚具体的发病情况、所处位置等,确定好后尽快达到出事现场,到达后要配合医师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为患者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在急救过后,送往医院的途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基本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配合医师进行对症处理。

实验组: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电话心理护理。患者病情急性发作,家属多数会由于医学急救知识不足而感到惊慌、恐惧、烦躁等情绪,在拨打急救电话时不断的催促急救人员,如患者意识清晰,可能会受到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的影响,从而产生恐惧、担忧等不良情绪,使得病情加重。因此接听急救电话的护理人员要耐心的询问患者的情况、地址等各种信息,需通过合理的语言安慰患者家属,安抚其激动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还可通过电话指导患者家属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护措施,诸如患者由于意外而发生四肢活动性出血,医护人员应该让患者家属使用干净的衣物或毛巾等物品压迫出血点的近端血管,从而可以有效止血;如患者脊椎受伤,则应嘱咐患者家属不可移动,需保持静止状况,耐心的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②现场心理护理。急救护理人员在到达现场后,应该立即进行急救工作,同时还应查看患者的情绪状态,用温和的语言与患者沟通,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还可以通过自我暗示等方法帮助患者减轻疼痛。③转运心理护理。在转运过程中,不仅要为患者做好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基本工作,还需告知患者及家属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使患者及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自身病情的积极意义,为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减少不良情绪,尽量避免发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情况,影响病情的发展。④入院前心理护理。达到医院后,医护人员要及时告知患者已经到达急救中心,安排患者立即进行治疗,从而可以缓解患者由于担忧病情而出现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使患者可以积极配合急救工作,从而可以为以后的治疗救治工作提供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治疗效率及预后。

1.3 观察指标:患者依从性、心理问题缓解状况、护理投诉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

依从性评价标准:优为积极配合院前急救护理;良为能够配合院前急救护理,但稍有不安和反抗行为;差为护理人员无法完成院前急救护理工作[3]。有效率=优率+良率。

患者的心理问题缓解状况采用5分法进行评估,2分及以下说明患者心理问题无改善或出现新的心理问题;3分为患者心理问题有轻度缓解;4分为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缓解;5分为患者心理问题已消失[4]。有效率=(3分、4分、5分患者例数之和)/总例数×100%。

患者家属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院前急救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量表,总分为10分,6分及以上为满意,6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SPS18.0处理,计量资料(x-±s)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提示对比项差异显著。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依从性有效率为95.3%(41/43)、心理问题缓解有效率为93.0%(40/43)、护理投诉率为7.0%(3/43)、患者家属满意率为100%(43/43);对照组患者依从性有效率为81.4%(35/43)、心理问题缓解有效率为76.7%(33/43)、护理投诉率为23.3%(10/43)、患者家属满意率为86.0%(37/43);实验组患者依从性有效率、心理问题缓解有效率及患者家属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χ2=4.07、4.44、4.48,P=0.044、0.035、0.034),且护理投诉率低于对照组(χ2=4.44,P=0.035)。

3 讨 论

院前急救是现代急救医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包括从发病地至医院期间的抢救措施和护理工作,为患者的生命提供有力的保障[5]。患者多数病情严重,发病较急,患者及家属常会产生恐惧、紧张、抑郁的不良情绪,且患者家属的紧张情绪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加重患者的不良情绪,为急救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6-9]。

当患者突然发病或遭受意外后,患者及家属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担忧、恐惧心理,在进行拨打电话时会将情绪带入电话中,患者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时,接听电话的护理人员除了选取有用的信息外,还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劝慰,并告知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减少患者及家属不良情绪。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护理人员不仅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急救工作,还应耐心的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急救工作。在进行转运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对转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要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同时疏导患者的情绪,降低其对病情的影响。在患者达到医院时,要告知患者已达到急救中心,以便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可以积极配合急救工作,提高治疗效果。

在上述实验中,通过电话、现场、转运及入院前进行全程的心理护理措施,从而缓解患者心理问题、提高依从性、减少投诉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1] 刘晓凤,杨桂溶.心理护理干预在院前急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107-108.

[2] 贺菊芳,龚海军.院前急救中护理管理研究现况综述[J].甘肃医药,2013,32(3):206-208.

[3] 林凯冬.心理护理对院前急救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147-148.

[4] 焦昆.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院前急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3):647-648

[5] 蔡子霞,王艺霖.院前急救中心理护理作用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18-119.

[6] 刘文晔,吴晓珂.院前急救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与心理护理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308-309.

[7] 刘文晔,吴晓珂.院前急救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与心理护理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308-309.

[8] 史晓琳.心理护理应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4):256.

[9] 蒙桂鸾.心理护理应用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1088-1089.

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243-02

猜你喜欢
投诉率家属依从性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注射室的运用效果
门诊输液室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论如何在智能电管家推广同时降低投诉率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