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预防ICU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探讨

2017-01-15 15:23岳洪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0期
关键词:计划性插管气管

岳洪杰

(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ICU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探讨

岳洪杰

(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ICU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行气管插管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率分别为10.0%、3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方式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并可改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集束化护理;ICU非计划性拔管;生活质量

非计划性拔管为ICU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其主要是指插管意外脱落现象,或患者未经医务人员许可私自将插管拔出的现象[1]。研究显示非计划性拔管极易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增长、费用增加,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极大。因此,临床上必须要加以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本研究中采用集束化护理对观察组4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干预,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66岁,平均年龄(54.2±4.3)岁;机械通气时间最短12 h,最长48 h,平均(27.6±2.9)h;其中一氧化碳中毒2例,支气管哮喘重症发作6例,脑出血14例,重型颅脑损伤18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53.9±3.9)岁;机械通气时间最短12 h,最长48 h,平均(28.1±3.5)h;其中一氧化碳中毒3例,支气管哮喘重症发作5例,脑出血15例,重型颅脑损伤17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集束化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评估危险因素。不同ICU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通常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客观、全面的对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护理人员应认真了解患者情况,包括患者年龄、导管数目、意识情况、配合程度等,利用非计划性拔管评估表对患者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尤其是夜班护理人员,更应加强对风险因素的预见性分析,及时做好防护准备。②针对性护理。ICU患者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较多的气管插管处理,且因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多伴有严重不适感,从而使得其治疗依从性及配合性差。因此,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与之进行沟通交流,耐心的向患者讲解气管插管的重要性及有效性,必要时可向患者讲解各个导管的作用,并告知患者非计划拔管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尽可能提高患者依从性及配合度。对于意识不清楚的患者,则应加强对其约束护理的重视,并且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告知患者约束的作用及效果,以增加患者家属的配合度,同时还需告知患者家属目前管道防护的困难,以获得患者理解,避免因非计划性拔管而引发护患纠纷。③导管固定及约束护理。在对患者进行导管固定时,护理人员应充分考虑患者是否能够进行坐起、翻身等活动,保证患者在固定导管后可进行正常范围的活动,避免给患者造成严重不适感;另外,对于患者的约束处理应充分考虑患者病情,适当进行调整,确保约束的合理性,以防因过度约束而增加患者不适感。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巡视,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约束效果。④夜间护理。夜间是非计划拔管的高发时段,合理调配工作人员,避免因夜间护理人员过少或护理人员资历过低、经验不足而造成工作失误,进而对非计划拔管发生率造成影响。此外,对于经过宣教、约束等处理后仍伴有躁动情况的患者可给予其镇静处理。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经不同干预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进行比较。其中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好[2]。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分别采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同时进行t、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比较:经不同方式干预后观察组40例患者中共4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占10.0%,对照组40例患者中共12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占3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3±42)分;对照组干预后评分为(76.6±6.4)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非计划性拔管也叫意外拔管,是ICU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不良事件,其主要是指在未得到医护人员许可的前提下所发生的导管拔出或意外滑落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有效处理,极易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非计划性拔管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且会增加再置管难度,甚至会给患者造成局部损伤,增加感染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研究显示,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较高,约为10.3%。因此,临床上必须要加以重视。

临床上通常将针对患者情况及发病原因进行被动的预防作为防止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主要措施,然而该预防方式制度化及规范化,且较为被动,通常难以取得理想的预防效果。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上逐渐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ICU非计划拔管的预防中,该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运用循证医学合理的对经临床证实的操作、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结合,从而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措施的一种护理方式。相对于传统预防措施而言,集束化护理干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及目的性,通过了解患者年龄、病情等具体情况对风险因素进行系统的评估,从而可针对性的为患者开展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通过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还可获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对减少护患纠纷有重要帮助。此外,加强对导管及约束护理、夜间护理等的重视还可尽可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护理人员分配的合理性,对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有重要帮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率分别为10.0%、3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就表明采用集束化护理方式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1] 石莹,沈转兴.集束化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 2016,22(2):63-64.

[2] 马益慧,施元美.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223-226.

[3] 许贵如,王炎,李映兰.集束化护理干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医护人员依从性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3):25-27.

[4] 胡叶青,郭健,柯艳红.品管圈活动在减少C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内科,2015,10(6):920-922.

[5] 张小敏.质量控制小组在降低食管癌术后鼻肠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实践及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1):1600-1603.

[6] 季春玲,谭绍丹.82例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相关因素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22):188-189.

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256-02

猜你喜欢
计划性插管气管
外科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预防工具应用的研究现状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计划性护理干预结合放松疗法对焦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急诊抢救中光棒引导法与直接喉镜法气管插管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