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2017-01-15 11:27栾志娟
西部论丛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人文关怀以人为本

摘 要:近几年来,人文关怀成为各个领域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电视新闻领域里倡导人文关怀已经成为众多电视人的共识。电视新闻类节目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新闻工作者如何以人为本,贴近百姓情感。新闻实践告诉我们,通过新闻报道体现人文关怀,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良知。人文关怀的核心就是表现为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新闻报道讲人文关怀,就是要强化受众意识,以受众为中心,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寻求与观众人性化的平等交流,解读普通人的生命意义,增强新闻传播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关键词:电视新闻 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 强化受众意识

一、新闻工作者首先必须改变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思维模式,以人为本,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即便是地震、火山爆发这类自然灾难,也是因为它们正在或将会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而引起我们的关注,从而成为新闻事件的。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无论是新闻记者、新闻当事人、还是受众,他们都是人,都具有人的情怀。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冷漠,不仅是记者的良知,更是媒体的责任。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人道主义的立场,理解人情,尊重人性。

载人航天飞船的大型报道中对人文关怀的体现很值得欣赏。首先,人文关怀是报道选材的核心价值。载人航天飞船的直播中利用大量的时间重点报道了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如在太空中的饮食情况、睡觉问题、穿越轨道舱的情形等。此外,还报道了很多天地通话的细节等。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媒体将目光投向了“人”本身,关心人、表现人。不仅关注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且关注地面上那些一直在关心他们、为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们的感受。这些细节充分体现了媒体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对人情的理解和对人性的赞美,而这些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人文关怀的精髓所在。如今中央电视台和各级地方台也把报道重点落到“绝大多数观众所需要或感兴趣”的事情上,比如山东卫视的《民生直通车》、烟台台的《新闻直通车》等,关注百姓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的社会生活类的“软新闻”都明显增多。

二、新闻报道中要体现人文关怀,贴近百姓情感,表现积极健康的文化理念与审美情趣,让电视新闻栏目成为人们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一切新闻都是“人”的新闻,新闻事件是必须有人参与其中的,新闻也是做给人看的,而且它终究要以对人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效应为其衡量质量高低的标准。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强化受众意识,体现人文关怀,除了对老百姓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给予更多的关注,还应更多地去关注新闻事件中人的命运和人的价值,去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群体之间各种矛盾冲突,真实记录人们实现某种生活目标和人生价值过程中的种种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其之所以都受到观众喜爱,是因其真实记录百姓生活的原生态,反映了他们的人生追求与人生感悟,体现的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赞赏以及对人的灵魂的关怀、慰藉。

三、电视新闻类的一些节目,缺乏对人本身应有的尊重与关心,人文关怀缺失现象,需要引起新闻工作者的重视

有许多新闻虽然将镜头对准了芸芸众生,但却缺乏对人本身应有的尊重和关心。比如,一家地方媒体在报道扶贫助学时有这样的镜头,一位三岁时就失去双亲的小女孩在得到社會的救助而背上新书包走进课堂时,新闻记者要求孩子拿着已逝父母的照片谈感想,记者一再追问“你想爸爸妈妈吗?”孩子却显得不知所措。为了所谓的效应而漠视孩子的感情脆弱,这是对人的不尊重、不理解。再比如一些灾难性的报道中,记者在现场往往首先问死了几个人,追求的是画面的刺激性,报道的轰动效应,而对那些受难者,他们的亲人所承受的不幸与痛苦,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对于世人的警示,却往往不作为报道的焦点与重点。新闻报道中对生命的漠视和对苦难的调侃现象也比比皆是。2004年9月6日晚,某栏目在播放俄罗斯人质危机的报道时,竟在屏幕下滚动播出人质危机中丧生人数的有奖竞猜。传媒的冷漠以及看客心态,激起了公众的愤慨,不少观众在网上留言指出,“传媒应有道德底线,不应借人质事件发财”。

2006年7月18日,网友“掐侠”在某论坛发表了自己拍摄的打工仔游长江不幸溺水身亡的全程照片。掐侠”见死不救只顾拍照的行为,遭来众多网友怒斥,这实际上反映的是新闻从业人员人文意识与人文精神的缺失。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因照片《饥饿的小女孩》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然而颁奖仪式结束3个月后,因为无法忍受外界公众与自己内心的道德困惑和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凯文·卡特自杀身亡。

然而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曹爱文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报道现场,曹爱文不是先去采访,而是挺身而出,趴在女孩身上做人工呼吸。经过多次努力,女孩最终没能醒来。看着女孩的尸体,曹爱文哭了,泪水顺着脸颊滑落。被网友称之为中国最美丽的女记者。曹爱文的出现,可以让老百姓重新认知我们的新闻记者,重新审读我们的新闻节目。从普利策新闻奖“饥饿的小女孩”到曹爱文抢救落水儿童,社会的关注已经超出事件本身的意义,也折射出了记者的良知以及新闻价值取向。电视新闻节目是社会的良心,必须反映社会,关注社会,由表及里,透视本质真实,不能仅仅停留在描述外在的真实,而忽略或规避了内在的、本质的真实。一句话,人文关怀意味着媒体应充分考虑和顾及相关人士的情感,尤其在涉及到人的隐私等问题时,媒体更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当然,作为负有社会责任的新闻媒体,面对观众的需求,要注意分辨哪些是合理的、健康的、必须加以满足的。其标准应该这样把握:只有那些与社会的客观期待相一致的,体现全社会共同价值取向与审美情趣的需求,才是我们所需要满足的。因此,新闻报道要体现人文关怀,还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把握正当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着眼普通老百姓的精神环境与时代心理,体现大众化的伦理道德准则与美学原则,担负起构建社会伦理道德新秩序的重任。

作者简介:栾志娟(1975年9月—),编辑职称,主要从事专题节目的采编以及后期制作工作,单位:山东招远电视台。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人文关怀以人为本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