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助养老“时间银行”本土化发展历程及经验反思

2017-01-17 00:21夏辛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22期
关键词:时间银行储户养老

夏辛萍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6)

中国互助养老“时间银行”本土化发展历程及经验反思

夏辛萍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6)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

互助养老“时间银行”是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不断兴起的一种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设立在适当缓解我国养老压力、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提高老年人养老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互助养老“时间银行”为载体构建社区养老服务实践新平台,既符合当前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对于实现积极老龄化目标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发展历程

1.1源起阶段 “时间银行”模式是由伦敦经济学院资深研究员埃德加·卡恩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创立的,其目的是凭借这种模式为社会变革带来物质和精神效益〔1〕。目前,该模式已在世界6大洲26个国家的300多个社区得到应用,全世界已有1 000多个类似于“时间银行”的组织。

时间银行模式自进入我国就受到许多社区工作者的青睐,早在1998年4月,“老年银行”就在上海市虹口区提篮桥街道晋阳居委会悄然兴起;1999年初,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区松榆里第一居委会就自发筹办了“时间储蓄”;同年,广州寿星大厦为方便入住的健康老人在服务他人时存储时间设立时间银行。随后,重庆市沙坪坝区天星桥街道小正街社区、南京市建邺区滨湖街道兆园社区、黄山市屯溪老街社区等许多城市社区,纷纷建立了以社区为依托,把老年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的“时间银行”。这些出现的时间银行大多是由社区最初的结对照顾服务逐步发展而成的互助养老“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存储内容以提供保证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服务为主,包括医疗、法律、文化教育等专业服务,以及清洗、聊天、做饭等日常护理服务〔2〕。

作为一种对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探索,这一以社区为单位的新型服务模式,倡导“服务今天,享受明天”的理念,让年轻人、准老年人、低龄老人及健康的老年人利用闲暇时间参与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各类服务的活动,通过累计服务时数,待自己年老需要服务或家人需要服务时,可兑换同等时数的服务〔2〕。

1.2发展阶段 西方“时间银行”的成熟经验,为我国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设立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加重,尤其是近年来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失能老人数量上升,广西、山东、陕西、湖北、湖南、河北等省都在实行“时间银行”试点工作,北京、上海、重庆、苏州、洛阳等城市已开始推广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各地区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一些注重区域特色、结合本地实际的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运作发展模式。

1.2.1社会组织力量的参与 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设立形式更加多元化,一些专业组织机构和专业人才参与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培育和创建,改变了时间银行的设立和管理完全由居民自发组织的形式。如在浙江金华,由8位浙师大社工专业教师组建的乐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长期服务于金华市八咏楼社区,作为社会组织,他们利用专业优势在该社区建立了互助养老“时间银行”〔3〕。这种通过社会组织培育、社工参与和社区建设的方式形成的三社联动机制,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有效推进增添了新的动力。

1.2.2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 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资源整合更加多元化,结合互助养老“时间银行”针对老年人群体提供的服务中,医疗类的服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些社区充分挖掘社区内外资源,对医养结合的互助养老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湖南衡阳市石鼓区以下横街社区、易赖街两个社区为试点,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实施主体,探索建立医养结合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该社区充分整合周边高校资源,通过南华大学护理学院与银行方签订服务协议的方式,由南华大学学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作为志愿者完成“时间银行”前期启动工作,社区“时间银行”成为该院学生的重要实践基地,学校还将“时间银行”项目列入相关互助养老课题开展专项研究〔4〕。这种社区与高校之间的积极互动达到了互利双赢的良好效果,一方面,社区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了实践平台;另一方面,高校资源的介入有力地解决了“时间银行”发展前期社区资源有限动力不足的问题,并为“时间银行”的长足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1.2.3兑换激励方式的创新 江苏苏州姑苏区葑门街道的“时间银行”为了打破“只存不取”的局面,有效推动关爱传递,设置了多样化的兑换形式。结合“爱心骆驼担、幸福助老餐”志愿者每天服务4 h,享用价值8元钱“营养餐”这一做法,按每小时“支付”2元钱进行核算,将“时间银行”爱心储户的超额贡献钟点(每年约定美德基数为180 h)折合成有价证券;同时汇集大量社会公益资源,印制健身、足浴、影视、糕点券用于服务兑换。在进行物质激励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激励,如为表现突出的参与者举办生日庆祝活动,根据参与者的故事编写、拍摄微电影等,有效激发了参与者的积极性〔5〕。

2 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发展面临的障碍

相比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时间银行,我国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发展相对缓慢,受政策环境、制度保障、信息平台、评价体系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存在运行质量不高,组织稳定性不高,社会信誉不高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缺少良好的政策环境 缺少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制约我国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发展的根本原因。我国现有的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形式各异,从组织实施者角度来看,有的由街道或社区居委会牵头,有的由社会组织牵头;从管理指导者角度来看,有的由民政部门管理,有的由精神文明办管理;从经费来源角度看,有的能够获得政府少量经费支持,有的则四方求援,举步维艰。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没有进行有效的政策引导。除了浙江省政府在《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建立“时间银行”制度,进行志愿服务储蓄,促进助老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外,我国至今尚未正式出台相关政策或法律来推动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发展。互助养老“时间银行”要想充分发挥功效,获得长足发展,仅靠民间组织的力量自下而上的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国家主导,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自上而下地全面推进时间银行建设,并运用一定的公共资源予以保障,互助养老“时间银行”才可能获得较好较快的发展,否则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发展将失去方向。

2.2缺少完善的制度保障 缺少完善的制度保障,是制约我国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发展的主要原因。1999年6月,南京鼓楼区倡导以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模式推行助老服务“时间储蓄”,并出台了包含总则、服务志愿者、服务对象、管理机构4章14条的《社区助老服务储蓄》〔6〕。这也成为其他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制度设置的模板。然而,许多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在设立之初,创设者着眼的是因养老问题引发的现实困难和互助养老“时间银行”有效运行下的美好愿景,对于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境和风险未能进行有效评估。最突出的表现是,互助养老“时间银行”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必然涉及资金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活动的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看似完美的制度没有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更新,各种问题也随之显现。

2.3缺少统一的信息平台 缺少统一的信息平台,是制约我国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发展的直接原因。一方面,一些社区建立的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存储的服务时间仅能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内使用,无法像银行那样实现全国各地储户的信息共享,通存通兑。有的地区甚至隶属同一街道的不同社区都不能“共享”资源。一旦“储户”迁移或流动离开原来居住的社区,“时间银行”的存储记录就“自动”失效,这对于储户的积极性是一种极大的打击。另一方面,从现有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运作经验来看,对于时间银行储户的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质量等信息的记录方式基本以手工记录为主〔2〕。在储户数量较少的情况下,还能保障信息记录和统计的时效性,一旦该模式要扩大应用范围,这种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方式”,在面对较大的供需信息时就会出现信息不对称、记录不准确、服务不及时等问题,因此只有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才能保证管理的有效性。

2.4缺少全面的评价体系 缺少全面的评价体系,是制约我国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发展的重要原因。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存储和兑换的主要内容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服务,而各地互助养老“时间银行”针对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时间的界定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在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如果单纯只用时间作为服务的计量标准,符合志愿服务“奉献”的精神内涵,但对于技术含量较高、劳动强度较大、服务质量较优的志愿者而言,极易形成其懈怠心理。如果不完全以服务时间作为计量标准,那么如何区分和界定劳动强度、服务质量,就要求相关认定机构以相对统一的标准对储户的差异化劳动进行合理有效的判定。此外,当出现服务供求不平衡时,是否需要借助第三方力量予以周转,又以何种方式和标准进行转换等问题都迫切需要设置合理的评判体系,以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

3 推动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发展的思考

3.1给予合理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 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建立与发展应当秉持平等、互助、可持续的基本原则〔2〕。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在整个养老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之中,将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纳入其中,并通过给予适当的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为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2〕。

3.1.1强化政策引导 互助养老“时间银行”首先是一种志愿服务活动,但同时又是一种具有“目的合理性”的交换行为〔7〕,对于互助养老“时间银行”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邻里关系的扩大化和制度化,还是以劳动成果延期支付的形式将人们的友善互助行为庸俗化和功利化,人们的认知存在巨大差异,需要通过政策和舆论进行引导的。只有当公众认同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机制,其发展才会得到支持和肯定。互助养老“时间银行”作为一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途径,对于缓解养老压力有一定帮助,政府对于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功能应该有准确的定位,对其发展方向应该有清晰的引导。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志愿服务”、“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结合当前我国民政部门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大力开展标准示范化社区建设的背景,建议政府制定与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组织、管理相关的政策制度,诸如对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组织的合法性、资金来源、运作模式等都做出明确的规定〔2〕。可以尝试以社区居委会为主导,鼓励社区居民及各类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储蓄,以此促进社区老年人互助养老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相互融合,二者相得益彰,共同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2〕。

3.1.2健全规章制度 有效的政策引导是互助养老“时间银行”获得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制度完善,才能改变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始终所处的“乡规民约”自发状态,才能保证其有效性和信誉度,才能避免一些管理上的随意和无序行为,才能确保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制度化、规范化。欧美国家和地区时间银行的成功经验,可以作为我国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发展的有益借鉴和参考,但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现实困难不同,还应该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实际状况,制定符合我国养老保障特点的制度。如在招募制度中,充分挖掘我国传统邻里文化中“守望相助”的精髓,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强化社区居民间互惠合作关系,在社区内倡导一种互助的理念。除了低龄健康老人外,要增强居民社区参与动力,吸纳不同年龄层次的社区居民参与,不断扩展社区志愿者队伍,确保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对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在激励制度中,着重考虑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层次,整合社区内外各种资源,如将互助养老“时间银行”与机构养老服务结合,将机构服务纳入互助养老“时间银行”支取范围,对于有时间储蓄的特殊群体,经评估确认后,可在福利机构支取时间,以替代服务收费〔2〕。

3.2建立完善统一的信息平台和评价体系

3.2.1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借鉴发达国家及我国香港地区的经验,可以建立统一的互助养老“时间银行”数据库,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实现数据联网。结合当前社区信息化建设,开发与实物体系相应的时间银行管理信息系统,为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保证服务时间支取的可携带性,即保障储户可以跨时间、跨地域实现“通存通兑”。另一方面,根据“储户”性别、年龄、地域、职业、技能、健康状况、需求等差异实行分类管理,有利于促进储户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确保服务供求的有效匹配。

3.2.2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评价体系 在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科学合理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协调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储户的供需平衡,并切实保障储户的利益,即每个人的付出和回报是相对公平的。互助养老“时间银行”要体现出较之传统的为老志愿服务的优势,必须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和供给有严格统一的量化标准和操作流程,形成明确的责权利。根据目前我国开设时间银行的实际情况,储户能够储存的养老服务内容大致包括5类,主要是以服务对象的身体功能状况所需要得到的外力支持进行划分的,因此,可以由社区工作者或专业社工机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社区养老服务内容或项目,制定服务满意度的评判标准,在促进储户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同时,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

1马贵侠.论“时间银行”模式在居家养老中的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6):116-20.

2夏辛萍.时间银行: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新模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0):2905-7.

3严蓓蓓,严红枫.浙江金结:“时间银行”推动老人互助养老〔EB/OL〕.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4-03/14/nw.D11000-0gmrb_20140314_3-13.htm

4何 芬,王朝顺,李俊杰.湖南衡阳首家“时间银行”启动探索“互助养老”〔EB/OL〕.http://www.chinanews.com/df/2014/06-12/6275236.shtml

5管有明.苏州市沧浪区葑门街道杨枝社区:“存取”志愿服务让爱心流动〔EB/OL〕.http://www.cdvolunteer.org/n/a33095.html

6丁安祥.老年人的福音 青壮年的义举 社会的保障——评说社区助老服务“时间储蓄”〔J〕.民政论坛,2001;(1):51-2.

7林欢欢.试论社区“时间银行”的发展困境和对策〔J〕.社会工作,2012;(12):68-70.

〔2016-06-16修回〕

(编辑 苑云杰/王一涵)

C913.6

A

1005-9202(2017)22-5723-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2.106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No.13FSH001);2014年度广西高校科研项目(No.YB2014220)

夏辛萍(1982-),女,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时间银行储户养老
养老生活
“沉睡卡”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山东推出“时间银行”应对老龄社会
养老之要在于“安”
在瑞士,“时间银行”能“养老”
查不到信息不能成银行拒兑存款理由
瑞士的“时间银行”养老
信用卡诈骗中银行承担责任的合同法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