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特点及构建方法

2017-01-17 19:58侯微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构建特点高中数学

侯微

【摘要】新课改要求高中数学教学要由原来的单一教学方式向师生合作学习的模式转变,知识不能由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由学生自己发现.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成性课堂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特点;构建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仍然沿袭“自导自演”的课堂教学风格,课堂教学氛围稍显沉闷、死板,未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很难达成.若教师能够很好地融合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的关系,则将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呈现出一堂精彩的生成课.

一、生成性课堂有哪些特点

生成性课堂是相对于预设性课堂而言的,一般来说,生成性课堂更尊重知识的生成过程,更注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更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因此,生成性课堂具有如下特点.

1.参与性特点

生成性课堂重在生成知识、培养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它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即所谓学习知识不是单纯地获得现成的结论,而是要让学习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构建知识,进一步获得意义,促进个体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2.互动性特点

生成性课堂具有互动性的特点,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即小组内、小组间的交流、互助与合作,通过这种互动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和情感,有利于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即教师依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启发与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学习中的经验,教师的经验既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创造性见解又能启迪教师.

3.创造性特点

在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过程的推进是由师生对话、启发、质疑、讨论、探究和反思等共同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过程绝不会由教师单方面决定,教师也不能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预料到所有的情形,很多都具有不可预设性,而这种不可预设性,往往意味着教学过程的创造性,如学生的一些回答也许会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想,十分具有创新性,达到教学相长的结果.

二、构建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方法

1.灵活应对学生的反应,促进课堂的生成

由于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加上其接受知识的能力、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的不同,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往往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变数,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从而对正常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干扰,此时,教师要灵活应对课堂上的新情况,防止课堂教学陷入僵化状态,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机械地照搬以前的教学方法,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所掌握,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动态地调整,促进精彩课堂的生成.如在讲完“直线方程”后,笔者在黑板上写出:把直线l的方程x-2y+6=0化成斜截式,求出直线l的斜率及它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题目刚写完,就有学生回答:“直线l的斜率是k=12,在横纵轴的截距分别为-6、3.”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进行回答是我始料未及的,但笔者通过快速思考与判断,觉得这种情形的出现虽然超出了预料范围,但并非不可利用,于是,笔者引导学生道:“刚才这名学生回答得很快,思维很敏捷,但是他的答案是否正确呢?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请你们自己先解答出来,然后再验证和讨论一下.”结果,学生们经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在交流与讨论中形成了一致的答案.由此可以说明,教师是无法也不能完全掌控学生的,当学生的突发灵感超出教师预设时,教师要结合实际灵活应对,机智地处理突发状况,从而形成精彩的课堂.

2.注重角色转换,促进课堂的生成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数学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出数学知识,从而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收获发现知识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提出相关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如果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遇到困难,可给学生适当提醒,从而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如笔者在讲授“函数与方程”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函数的基本概念、表达式等内容,然后以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及函数图像中x、y轴坐标关系作为教学切入点,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让学生能够构建出新旧知识间的关联,接着在课堂内容教学活动结束后,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人员4~6人,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在旁边观察学生们的讨论情况,并在适当时候给予一定的帮助或指导,让师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师生合作的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有利于营造课堂中的和谐氛围,促进课堂的生成.

三、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好课堂预设而又不拘泥于预设,做到随机应变,灵活应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使知识能够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生成,而不是教师直接将结论告诉给学生,只有做到这样,才能算是一节好的生成课.

【参考文献】

[1] 张杰.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与实施[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4).

[2] 胡登绘.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教学构建特征[J].当代教研论丛,2014(10).

猜你喜欢
构建特点高中数学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