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南地区葡萄主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

2017-01-18 13:03刘书晓
中国林副特产 2017年1期
关键词:灰白色果粒幼果

刘书晓

(河北衡水科技工程学校,河北衡水053000)



冀中南地区葡萄主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

刘书晓

(河北衡水科技工程学校,河北衡水053000)

通过多年的观测调查,在冀中南地区,葡萄在生长期常见的病害有6种,即葡萄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和黑痘病,归纳总结了6种常见葡萄病害的症状特点及防治措施。

葡萄;病害症状; 防治方法

葡萄是世界上栽培最普遍的果树之一,是人们熟悉和喜爱的一种果品,其营养丰富,酸甜适口,风味甚佳,特别是医疗价值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且葡萄不择土壤,栽培范围广泛,但很多人对其病害的防治无法,损失严重,其主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病害的识别

1.1 霜霉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幼果。叶片发病初期出现油渍状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形的黄褐色多角形斑,湿度合适时叶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新梢受害处生出水渍状褐色斑,严重时新梢扭曲;幼果受害后产生水渍状淡褐色斑,湿度大时幼果和果穗可产生灰白色霉层。只要气候适合,该病就可大面积发生,以秋季发病较重,果实着色后受害较轻。

1.2 白粉病

果实、叶片和新枝蔓等绿色部分均可受害,叶片受害,在叶表面产生一层灰白色粉状物,逐渐蔓延到整个叶片,严重时病叶卷缩枯萎;新梢感病后初呈现灰白色小班,后扩展蔓延使全蔓发病,病蔓有灰白色变成暗灰色,最后呈黑色;幼果期被害先在果粒表面产生一层灰白色粉状霉,擦去白粉果面呈褐色花纹,严重时果粒常枯萎脱落,果粒较大时被害果粒易开裂。

1.3 灰霉病

主要危害果实,同时也危害叶片、新梢。新梢感病后出现灰褐色至红褐色病斑;叶片感病后,病斑常在叶脉边缘发生,形成红褐色不规则坏死病斑,后期叶片发病为淡褐色不规则病斑;果穗发病初期呈淡褐色,表面密生黑灰色霉层;果实发病,一般在转色期开始,初期形成3mm左右的圆形凹陷病斑,很快扩散到全果,造成果皮开裂,果实腐烂,病果表面长满灰色霉层,并很快蔓延全穗,造成烂穗。

1.4 炭疽病

此病主要危害果粒,在葡萄着色期或近成熟期发生,染病的果粒初期产生赤褐色水渍状斑点,后变成圆形病斑,颜色逐渐变深并凹陷,具有同心轮纹且随着病斑的扩大,轮纹层也逐渐增生,并生出排列整齐的小黑点。这些黑点就是分生孢子盘,在潮湿天气时分生孢子盘会生出粉红色胶状分生孢子团,是该病的特征。病斑可慢慢干缩成僵果,有时整穗干缩成整穗僵果。

1.5 白腐病

此病主要危害葡萄的果实、穗轴和叶片,以果实受害最重。叶片发病多从叶尖、叶缘开始,逐渐向中间扩展,叶片受害部位呈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呈现大型稍圆的浅褐色病斑,随病斑的扩大叶片逐渐破裂。病害首先在下部果梗上发生,开始为浅褐色水渍状的不规则病斑,逐渐向果粒蔓延,果粒上密布着灰白色小粒点,最后整个果粒变为灰褐色,果粒腐烂,果实易脱落,果梗和穗轴干枯而死。以后病果逐渐失水僵缩,僵缩的果粒不易脱落。

1.6 黑痘病

该病危害幼果、新梢、叶片及卷须等绿色幼嫩组织。叶片受害初呈针头大小的褐色或黑色小点,后期病斑中心组织枯死并脱落,形成空洞,病斑大小较均匀;新梢、叶柄、卷须感病,初呈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点,后扩大为椭圆形,灰黑色,边缘深褐色,中部显著凹陷并开裂;幼果感病初生圆形褐色小斑点,以后病斑中央变成灰白色,稍凹陷,边缘紫褐色,似“鸟眼”状,后期病斑硬化或龟裂,病果小而畸形,味酸,失去食用价值。

2 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2.1.1 因地制宜,选择园艺形状好的抗病品种。

2.1.2 彻底清洁田园,消灭病菌。结合夏季修剪发现病蕾、病穗、病粒及时摘除。冬季修剪后要彻底清除架面、田地上病残枝,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消灭越冬菌源。

2.1.3 合理施肥。深耕改土,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勿偏施氮肥,以防止植株徒长。

2.1.4 合理密植、科学整枝。及时整枝、绑蔓、摘心、除副梢和疏叶,使架面通风透光,以减少发病。

2.1.5 提高结果部位。一些病害的初次侵染源来自落在土壤中的病残体,如白腐病、霜霉病等,这些病菌靠雨水反溅和气流传播,侵染当年生枝叶和果穗,架面距地面远,可减少传播、侵染机会[1]。

2.1.6 果实套袋。在发病严重的地区和果园,可进行果实套袋,避免和减少果实感染病菌。

2.1.7 铺设反光膜。春天浇透水后,可于葡萄植株的两侧铺设地膜,一方面隔离土壤中的病菌,使其不能随雨水反溅,减少侵染机会。同时又起到保水、保肥、保温和防治土壤板结、有利于根系生长和灭草的作用。

2.2 化学防治

2.2.1 霜霉病。防治关键是该病发生初期的控制,常把散生在田间贴近地面生长的小葡萄苗作为霜霉病将要发生的指示植物,往往它们最先发病[2],可用40%乙磷铝300倍液、25%瑞毒霉600倍液、25%甲霜灵700倍液、52%疫霉清400~600倍液。防治霜霉病时,每次喷药要使用2种药剂进行防治,即治疗剂与预防剂要混合使用。

2.2.2 白粉病。葡萄开花前、落花后、套袋前是白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在临近发芽前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彻底消灭越冬菌源。以后发病可喷施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50%粉锈托布津500倍液、25%粉锈宁500倍液,发病后一般每10天左右喷1次,连喷3次交替用药,即可控制。

2.2.3 灰霉病。灰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在开花前、花后和果实开始成熟时,花前和花后各喷1次1∶0.5∶200倍波尔多液,常用杀菌剂有50%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40%施佳乐悬浮剂1500倍液、78%科博500~600倍液。

2.2.4 炭疽病。在萌芽前喷1次0.3%五氯酚那或100倍退菌特作为铲除剂,在5月下旬~6月上旬出现分生孢子时。每隔10~15天喷药1次,80%炭疽福美800倍液、1000倍的退菌特、半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50%的百菌清700倍液交替使用。

2.2.5 白腐病。白腐病的防治关键时期是在落花后一段时间内,早春葡萄萌芽前喷1次3波美度石硫合剂,在展叶后喷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2.2.6 黑痘病。开花前和落花后是1年中黑痘病防治最为关键的时期,铜制剂是防治该病的最为重要的药剂。常用药剂有1∶0.7∶240倍波尔多液、200倍铜高尚、80%喷可500倍液、30%绿得保胶悬剂5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可与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白腐病防治同时进行,使用广谱型治疗剂与广谱型保护剂交替使用。

使用农药防治葡萄病害时应注意以下3点: 必须将农药均匀地喷洒在植株表面,既不漏喷也不重喷,才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最好选择晴天的上午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为提高药效可在药液中加入“6501”1500倍液或0.03%皮胶等黏着剂。

[1]刘书晓.葡萄灰霉病的症状识别与综合防治[J].西北园艺,2004(6):37.

[2]宋新哲.葡萄优质丰产栽培掌中宝[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S436.631.1

B

刘书晓(1971-),男,高级讲师,从事园林专业的教学及科研工作,E-mail:hengshui2006@163.com。

DOI.:10.13268/j.cnki.fbsic.2017.01.023

猜你喜欢
灰白色果粒幼果
高颜值复古扬声器设计
“果粒橙”的快乐时光
果树幼果期 注意防控这些病虫害
地平线
椰子落果的矿质元素、可溶性糖及生长调节剂含量分析
脏脏珍珠奶茶的制作
杧果幼果黑心病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性
梨幼果春季低温霜冻调查
葡萄干的加工工艺
不惧遥远的勇敢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