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通州湾发展定位及战略举措

2017-01-18 21:22许映斌杨宏兵
中国港湾建设 2017年4期
关键词:通州南通港口

许映斌,杨宏兵,施 超*

(1.南通沿海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000;2.江苏通州湾港口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000)

新形势下通州湾发展定位及战略举措

许映斌1,杨宏兵2,施 超2*

(1.南通沿海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000;2.江苏通州湾港口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000)

2016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的形势将对通州湾开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重点围绕新形势下通州湾战略发展的定位,从打造港口城市、构建产学研基地、发展海洋工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结合通州湾的战略定位,从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的角度,对通州湾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路径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通州湾;发展定位;港口引领;战略举措

0 引言

通州湾紧邻上海,位于长三角北翼南通市沿海前沿区域,陆域面积292 km2,海域0 m线以上滩涂面积约293 km2,远期规划控制总面积约820 km2。通州湾区域拥有良好的建港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具备建设5万~30万吨级深水码头泊位条件,是长三角核心区面积最大的待开发区域[1]。自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全市上下抢抓机遇谋发展,乘势而上促转型,加快通州湾发展定位研究与战略布局规划。2012年1月,中共南通市委、市政府从打造沿海开发新平台,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角度,在通州湾地区做出南通本市“开发通州湾、建设新港城”的科学决策,从而打破行政区域壁垒、统筹规划、整体综合开发通州湾地区,为培育全市沿海开发新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通州湾整体开发良好稳步的推进,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复函江苏省政府批准同意设立“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标志着通州湾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本文拟就国内外新形势对通州湾开发的影响,对通州湾“十三五”期间发展定位及方向等重点内容展开探讨,并就如何更好更快地推动通州湾地区发展提出战略举措,以期实现通州湾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新形势下通州湾发展定位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略好于去年,但总体复苏步伐仍然缓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3.2%,较2015年提高0.1个百分点,而世界贸易将增长3.1%,较2015年提高0.3个百分点。2015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经济增长点进入深入调整,2016年我国经济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逐步增强,根据我国经济增长出现的积极变化及潜在增长动力综合判断,2016年我国经济增速为6.7%[2],实现了6.5%~7.0%的增长预期目标。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中高速发展的换挡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我国经济面临结构和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型。在此背景下,通州湾的开发如何顺应新的形势,做好自我发展定位,采取何种战略举措予以积极应对,将直接决定通州湾示范区整体开发的质量与效益。

1.1 进一步明确将通州湾打造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的核心定位

通州湾开发的核心发展要素是临海建港条件以及大面积可围垦滩涂资源,区域发展定位及总体规划应充分尊重现有的开发基础,突出港区建设在区域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发展南通港通州湾港区为龙头,坚持以港兴城,将通州湾打造成现代化港口城市。

其必要性应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面进行分析:需求分为两部分,一是为了满足区域本身的需求;二是为了本区域与外部进行物资交流的需求,而区外需求则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通州湾港区的开发建设内部需求来自于南通沿海优质的资源要素(岸线、土地、劳动力等),而外部需求源自于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苏南现代化等国家级战略政策的实际要求。同时,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沪苏通经济圈、上海国际航运中北翼重要港口建设等,更切实突出了通州湾港区的战略取向。

当前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多元化开放的系统,依托对外发展,物流繁忙、吞吐能力大的港口所在区域经济增长要快得多,在经济规律的趋利性作用下,生产要素的流向总是趋向于使其增值或提高效率的地方,从而形成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可以说,港口具备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集聚效应,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这也是通州湾从无到有,必须要以港口建设为突破口引领区域整体发展的重要缘由。

1.2 进一步构建通州湾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

“十三五”发展的核心战略是创新,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就是如何发展创新经济。科创城的建设总体围绕一个“创”字,通州湾开发之初,南通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提出了建设通州湾科创城的总体战略设想,即短期集聚人气、中期培养人才、远期发展产业的科学路径。

科创城2014年10月开城,采取政府资本先行,同时积极开放社会资本进入的投资模式,已经完成各类投资近50亿元。经过两年多建设,科创城已见雏形。科教方面,到目前为止,985、211高校已签约8家,累计签约项目约20个;人员方面,从2014年10月8日开城起,相关单位陆续入驻科创城,目前科创城在城人数约5 000人;产业方面,科创城内已注册各类企业超过50家,注册资本超过70亿元,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7亿元,区域内实现税收近200万元。通州湾科创城已经收获了阶段性的成果,也在试验场阶段进一步验证了科创城模式的可行性。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紧密合作,打造长三角产学研融合示范高地,以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技术含量,由“南通制造”向“南通创造”转变,成为南通的科教之芯、创新引擎,引领示范区探索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

1.3 进一步推动通州湾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和海洋生物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2016年9月,国家海洋局和财政部共同批复“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工作方案,南通等8个城市成为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方案中明确提出“南通将推动沿海、沿江跨领域、跨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和海洋生物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并向绿色化转型。”围绕该方案对于南通发展海洋经济产业的定位,通州湾应重点依托南通本地船舶制造业千亿级雄厚的产业集群基础,逐步向海工装备行业延伸,鼓励本地船舶企业与国内外海洋工程装备生产、研发企业进行合资、合作,推动海洋工程船研制开发。重点发展浮式生产储油船、卸油船、起重船、铺管船、海底挖沟埋管船、风电安装船、多用途工作船、平台供应船等。同时,围绕采油或勘探平台发展高新技术海工配件,根据海上平台中的配套模块,发展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动力定位系统、FPSO单点系泊系统、水下设备安装及维护系统等其他重大海洋高端配套设备。

海洋生物产业在未来10年,将在海洋创新药物、海洋高端生物制品、海洋功能基因产品、海洋微生物技术与产品、海水产品加工与高值化利用、远洋和极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全面推动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海洋生物战略性新兴产业。通州湾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着力通过引进、消化国内外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果,逐步发展海洋生物制药业。近期以医用海洋动植物的养殖和栽培为重点,加快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加强与区内外科研机构的联合研发,发展海洋生物制品和海洋药业,主要包括以生产多糖、蛋白质、氨基酸、酯类、淄醇类等为主的生物制品、医药产品和功能食品[3]。

1.4 进一步培育通州湾生态旅游经济新增长点

在通州湾发展产业同时须保留充足的生态空间,依托已有的滨海风光资源、海洋渔业资源,发展海洋体育休闲业、生态农渔业、主题乐园等,打造集行政办公、商贸商务、文化艺术、都市休闲、滨海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生态集约发展的低碳新城、绿色健康发展的乐活新城。

从起步发展来看,已成功举办两届“通州湾杯”国际帆船邀请赛的游艇俱乐部,已初步将游艇帆船特色休闲旅游打造成通州湾靓丽的名片。节假日、周末成功吸引周边上海、苏南市民前来旅游度假,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并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下一步应强化通州湾品牌效应,加强研究营销策略,丰富项目内容,将人气转化为效益流,进一步为通州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2 新时期通州湾发展战略举措

2.1 创新体制、加强统筹、建立协调力量的顶层机制

近年来,南通一直作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定位发展。然而,南通更大的优势不在于经济基础,而在于港口条件。历史上,南通是全国沿海最早开放的14个城市之一,曾经的南通港是南通人的骄傲,但随着苏南经济的飞跃发展,在激烈的竞争形势和历史原因下,南通港发展后劲不足,港口经济质量明显下滑。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把握通州湾的开发,让港城经济再次引领区域整体发展,必须在顶层体制机制改革上进行创新。

当前,南通港一港12区投资建设和管理仍是由各港区所在地政府负责,内部同质化竞争激烈,未形成合力,导致整体发展滞后。在全国各港口都在进行港口资源整合的背景下,应加快南通市域范围内港口一体化改革,明确市级政府的主导地位。作为南通市级层面主导开发的通州湾,在开发之初便已明确规划将通州湾港区打造成南通港未来发展的核心。因此,在南通老港与主城区港城矛盾日益凸显的前提下,应加快老港区临港产业向通州湾港区的转移,尤其是海工船舶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具有强大的带动效应,可迅速为通州湾开发打好工业基础,奠定并强化核心港区地位,从而推进南通港口一体化整合,提高通州湾开发的质效,并带动通州湾区域乃至整个南通的整体经济发展。

在具体工作推进中,需要创新推进体制机制,加强港口整合统筹协调工作,建立协调力量的顶层机制。可参照浙江省、河北省、连云港市、苏州市等区域的先进做法,成立港口委或组建南通市港口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或组长,由港口局、发改委、交通运输局、财政局、国土局、规划局、海洋渔业局、国资委等职能部门组成成员单位,负责协调全市港口统一规划与开发建设等重大问题[4]。同时,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组建国有投资运营公司作为主体推进港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坚持效率优先,淡化行政属性,推行企业化运作模式,把资源、要素聚焦到产业建设、招商引资上来,形成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港口发展良性循环、带动总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2.2 科学规划、把握建设节奏、突出核心竞争力

尊重客观规律推进项目建设。尊重规律,事半功倍;违背规律,欲速不达。尤其是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态势,既等不起、慢不得,但也决不能“病急乱投医”,粗放式、简单化搞项目建设。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需求增速放缓,加之中国劳动力红利、土地红利、环境的脆弱性,以及生态保护成本增加后,靠大规模投资硬件基础设施吸引产业的做法开始行不通,这是区域发展的分水岭,园区发展进入分化阶段。“大干快上”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显然不符合新形势下的通州湾的发展思路,在新常态下一定要对通州湾进行科学定位、前瞻性的规划。

通州湾是上海中心及苏南产业转移的最佳地区,具备潜在刚性需求,应集中精力建设已经开发的250 km2园区,重点建设通州湾港区起步工程,尽早实现5万吨级船舶进港通航。尽快完善临港基础配套设施和集疏运体系,为尽早承接产业转移和新项目落户提供基本条件;同时要理性把握开发建设的推进节奏,起步应以临港产业发展为先导,加快产业集聚并发展特色园区,提倡以铁路疏港为纽带联接中西部产业的物流方式,形成通州湾港口的核心竞争力;逐步根据项目需求滚动开发,科学制定围垦规划,适时启动以大产业带动的大物流和深水大港的规模化开发建设,从而完成从产业港到物流中心港的转型升级[5]。完善现代化港口信息、金融服务,以高标准的现代化绿色智慧港口为建设目标,以期达到“引凤”的理想效果。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通州湾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必将是一个循序渐进、漫长的过程,必须加以足够的耐心潜心研究与精心策划,保证通州湾区域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

2.3 整合招商资源、凝聚招商力量,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随着园区总体框架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招商工作要作为当前园区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予以重视。市级层面要加强对通州湾招商引资活动的统筹,提高组织程度,园区要整合招商资源、凝聚招商力量,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要精准招商。围绕重点产业有针对性地招商,突出新产业、新业态、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强化产业链招商,着力招引一批补链、育链、强链的产业链项目;聚焦北上广深和日韩港台等重点区域招商,着力招引一批产业梯度转移项目;瞄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大型央企招商,着力招引一批区域布局和产权合作项目。

要专业招商。强化招商队伍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主力。要完善机制,加大对招商人员培训力度,真正建立一支懂经济、有专长、有拼劲、有活力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工作队伍。

要创新招商。在运用传统招商方法的同时,适应形势变化,推进“互联网+招商”,提高运用新媒介、新方式开展招商的水平。要加强对项目的研究、策划、包装,着力开展智慧招商。顺应企业、行业分化加剧和兼并重组的趋势,推动本地企业与外来项目资源整合,实施技术改造催生项目、攀高附强嫁接项目、以商引商孵化项目。积极探索“飞地招商”,创新考核评价机制,通过税收分成等方式,推动开发园区之外的项目向园区集中,以“飞地”形式提高项目集聚度。

2.4 突出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的支撑

一是要突破目前建设用海报批瓶颈。提前谋划,优化建设用海审批流程,需要创新体制机制,具体可参照南通市2013年试行的《南通市域渔业养殖用海储备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对市域范围内建设用海“统一规划、统一储备、统一配置”,建立地级市人民政府层面的“海域储备中心”。该中心根据所在地海洋功能区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港口建设规划,建立地级市人民政府主导的海域资源储备机制,优先满足通州湾临港重大产业项目的发展需求[6]。

二是要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制。要进一步拓宽渠道,积极探索组建新的投融资平台。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引导民资、外资等多元化的资本入园;通过基金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推动开发,变政府“单兵作战”为各方“编队进攻”;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或共建模式,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吸引国家级和省级国有投资公司参与投资,并通过此种方式,将开发通州湾推向更高的战略平台。

三是要做好专业人才招引和人才培养工作。加快引进及培养一批在工程技术、港口管理、市场运营等方面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通州湾提供人才支撑。充分结合现有科创城基础,建立港口物流、航海航运、船舶海工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围绕海洋产业及特色产业,加强与各高校合作办学,针对专业人才制定激励政策,为通州湾开发加强人才储备工作。

3 结语

新形势下,通州湾开发须始终将打造现代化港口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定位,带动区域整体发展。同时,要进一步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发展海洋产业、培育特色旅游等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建议:1)创新体制、加强统筹力量;2)把握建设节奏、实施科学规划;3)深化研究、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4)重视土地、资金、人才等重要资源要素的支持工作。通过上述途径,力争实现通州湾示范区科学可持续发展。

[1]江苏省社科院课题组.南通滨海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J].江海纵横,2012(7):15-18.

Jiangsu Provincial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Group. Nantong Binhai Park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lanning research[J]. Jianghai Aspect,2012(7):15-18.

[2]贾大山.沿海港口发展2015年回顾与2016年展望[J].中国港口,2016(1):9-15.

JIA Da-shan.Coastal port development of 2015 review and 2016 outlook[J].China Ports,2016(1):9-15.

[3] 黄秀蓉.我国海洋生物制药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J].商业经济,2016(3):46-48.

HUANG Xiu-rong.The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marin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J].Business Economy, 2016(3):46-48.

[4] 方继红.南通沿海港口资源整合的思考与建议[J].商业经济研究,2016(19):216-217.

FANG Ji-hong.Consideration and sugges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coastal port resources in Nantong[J].Journal of Commercial Economics,2016(19):216-217.

[5] 杨伟.南通陆海统筹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5(3):1.

YANG Wei.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ea overall planning for Nantong City[J].Journal of Nantong Vocational University,2015(3):1.

[6] 杨晓峰.南通沿海前沿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11-16.

YANG Xiao-feng.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Nantong coastal area[J].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5 (4):11-16.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strategic measure of Tongzhou Bay under new situations

XU Ying-bin1,YANG Hong-bing2,SHI Chao2*
(1.Nantong Coastal Development Group Co.,Ltd.,Nantong,Jiangsu 226000,China; 2.Jiangsu Tongzhou Bay Port Development Co.,Ltd.,Nantong,Jiangsu 226000,China)

In 2016,as the world economy gradually recovering,Chinese economy is stepping on a"new normal",which will bring profound influenc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ongzhou Bay.Focusing on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the Tongzhou Bay under new situations,we discussed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building a port city,building a synergetic innovation base for industry,academia and research,and developing marine engineering,etc.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strategic orientation of Tongzhou Bay,w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ngzhou Bay,and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ongzhou Bay;development orientation;port development;strategic measure

U651

A

2095-7874(2017)04-0001-04

10.7640/zggwjs201704001

2017-02-27

2017-03-20

许映斌(1966— ),男,江苏海安人,硕士,高级经济师,董事长,总经理,财务管理专业。

*通讯作者:施超,E-mail::2447673503@qq.com

猜你喜欢
通州南通港口
雪落通州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
通州侨商:海外创奇迹 国内献爱心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港口上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