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战略的通州湾港口开发建设意义

2017-01-18 21:22林伟波宋晓村
中国港湾建设 2017年4期
关键词:江海通州滩涂

李 军,罗 锋,常 曼,林伟波,宋晓村

(1.江苏通州湾港口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000;2.江苏省海涂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6)

基于国家战略的通州湾港口开发建设意义

李 军1,罗 锋2*,常 曼2,林伟波2,宋晓村2

(1.江苏通州湾港口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000;2.江苏省海涂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6)

紧抓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形成的机遇期,积极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全面实施“江海联动”、“陆海统筹”战略,通州湾港区的开发建设,通过形成规模化的产业用地和港口岸线,不仅可以为南通市及苏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还将成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文中概括分析了国家战略下通州湾港区发展的资源、战略、区位优势;重点探讨了通洲湾港口开发对沿海滩涂围垦的需求分析:港口建设需求,港城发展需求,产业发展需求;并阐述了通州湾港口开发建设的意义,充分肯定了通州湾港区在拉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促进上海航运中心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国家战略;通州湾;港口建设;意义

0 引言

南通地处长江出海口、江海交汇处。通州湾新区地处南通沿海,距离上海浦东机场120 km,位于上海1小时经济圈的辐射范围之内。新区目前拥有20多km的海岸线,有小庙洪、三沙洪和烂沙洋3条水道可以利用,从科学论证的角度,可建设一系列3万~10万、10万~20万吨级码头群,同时,冷家沙东北端有建设30万吨级码头的条件,新区具备建设大型综合港口群的潜力。沿海拥有深水港口、滩涂资源丰富、土地储备量大等优势,引导生产要素向沿海集聚,突出沿海深水海港的开发建设,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滨海新区。通州湾新区是南通沿海开发的重要战略支撑,而通州湾港口开发建设则是新区建设的龙头。

本文拟就沿海大开发、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对通州湾港区开发建设的影响,探讨新形势下开展沿海滩涂围垦的需求分析,并深入分析通州湾港口开发建设的意义,探讨推动通州湾港口建设的可行性。

1 国家战略下通州湾港区的发展优势

1.1 资源优势

通州湾港区为南通港沿海新开辟的港区,其规划岸线主要位于苏北辐射沙洲南翼烂沙洋水道和小庙洪水道之间的大片近岸区域,该区域面积广阔,多为低潮浅滩,滩涂资源丰富,通过合理的港口布局方案进行滩涂围垦,可为长三角区域提供规模最大的土地、港口岸线资源。浅滩之间潮汐水道深入沙体内部,水深条件良好,可用于开发建设大型深水码头。

小庙洪水道是个相对独立的水、沙系统,小庙洪南水道,水流为沿深槽的潮动力相对较强的往复流,且潮动力相对较强,含沙量不大;北侧有横沙、乌龙的天然掩护,波浪相对较小,以上均为深水航道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水沙条件。通州湾港区将在小庙洪水道以北约21 km的岸线上形成以近岸浅滩沙体为主体,以潮汐水道为水域通道,外围填筑、内挖港池的总体建设方案。南部港区进港航道主要依托小庙洪水道,吕部港区进港航道利用三沙洪水道,外海连接网仓洪水道。良好的自然条件,为通州湾港区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1]。

1.2 战略优势

南通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处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叠加区和上海自贸区的辐射区,是多重国家战略叠加集成的结合点,这些独特优势都为南通加快沿海开发、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特殊机遇。五大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为南通更好地发挥江海联动、陆海统筹独特优势,更大力度推进沿海开发和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全力构建长江经济带北翼桥头堡带来重大机遇。随着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南通市将港口发展重点由沿江转为沿海,着力实施“优江拓海”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拓展空间,突破土地、岸线、环境等因素限制,开发沿海通州湾港区。通州湾港区是南通港由“沿江为主”转为“沿江沿海并重”的关键步骤,将成为南通港拓展港口空间、实现港口功能转型升级、实施“优江拓海”战略的重要支撑[2]。

1.3 区位优势

通州湾港区位于长三角核心区域,我国东部沿江、沿海“T”字轴线的交汇地带,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随着苏通大桥和崇启大桥竣工通车,南通市通州湾片区融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已成为现实,通州湾港区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港口开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州湾港区是南通港口未来发展的重要港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南通滨海园区和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带动江苏沿海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之一,是推动南通港口及周边港口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

2 开展沿海滩涂围垦的需求分析

南通沿海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东临黄海、南濒长江,地理位置为东经120毅12忆—121毅55忆;南北跨距114.2 km,东西跨距158.8 km。拥有166 km长江岸线、206 km黄海岸线,海域面积为9 696.89 km2。沿海滩涂面积20.48万hm2(307.25万亩),其中潮上带滩涂0.40万hm2(5.95万亩),潮间带13.42万hm2(201.3万亩),辐射沙洲6.66万hm2(100万亩)[3]。受黄河泥沙南下和长江下海泥沙交汇影响,沿海岸线大部分为淤涨型的淤泥质海岸,平均每年以25~30 m的速度向外延伸,每年淤涨的滩涂面积近万亩。丰富的沿海滩涂资源为南通沿海开发,统筹推进港口、产业、城镇、社会和生态建设,提供了充裕的土地后备资源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2.1 港口建设需求

沿海港口已成为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突破口,沿海滩涂围垦为港口建设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随着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南通作为长江北岸离上海最近的沿江、沿海城市,将借力“一带一路”,实施江海联动,打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北翼组合强港。加快构建通州湾港区为龙头、吕四和洋口港区为两翼的大型深水海港群。与沿江各港联盟发展,发挥江海河联运优势,建设江海河联运中心,构建长江经济带入海口重要的航运中心。推动三大港区分工协作、特色发展、差别化发展,建设长三角北翼交通物流枢纽。依托临海港口和广袤的滩涂资源,鼎力发展石化、能源、冶金、现代物流等临港工业。加强与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产业协作,更好地服务、辐射内地和整个长江流域[4]。

2.2 港城发展需求

港口建设带动城市发展,港口城市的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及沿海地区未来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南通沿海地区来说,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即港、城距离相对较远。但是,随着港口建设的逐步完成,加快港城建设步伐是南通沿海地区未来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南通沿海地区港城建设用地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主要分布在通州湾滨海新区、海门滨海新区、洋口港临港工业区、启东滨海工业区等区域。未来,随着港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港城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也将增大[5]。

2.3 产业发展需求

沿海滩涂围垦以其潜在优势,吸引多方投资,从而推动产业升级。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南通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坚持规模扩张与结构调整、基础巩固与创新引领并重,形成以临港工业为主导、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海洋经济为特色,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建设通州湾国家海洋经济产业园。这些用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滩涂腹地迅速托起临港产业,一系列大体量、大吞吐、大收益产业群聚集南通沿海岸线,强大的土地资源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6]。

3 通州湾港口开发建设的意义

沿海港口已成为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突破口,沿海滩涂围垦为港口建设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南通紧抓机遇期,积极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全面实施“江海联动”、“陆海统筹”战略,通州湾港区的开发建设,通过形成规模化的产业用地和港口岸线,不仅可以为南通市及苏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还将成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通州湾港区将在拉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促进上海航运中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3.1 全面实施“江海联动”、“陆海统筹”战略的重要依托

加快通州湾港口开发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通州湾新区的开发层次,力争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国家级的陆海统筹示范区,从而在港口建设、新城开发、产业发展等方面得到相关的政策支持。有利于依托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契机,充分利用江海交汇的独特区位优势,提升内河航道等级,形成江海联运新航道,将通州湾港区打造成为长三角江海转运核心港,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3.2 融入上海航运中心的重要平台

加快通州湾港口开发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江海联运的区位优势,加强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衔接和协调,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北翼组合港。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将对南通市产业经济和港口运输发展带来机遇,通州湾港区拥有上海未来持续发展所缺乏的土地、港口岸线资源,秉承“合作协调、错位发展”的原则,通州湾港区将成为南通港拓展空间、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平台,也将成为江苏省贸易国际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3.3 实现两翼共进的重大举措

加快通州湾港口开发建设,有利于完善长三角北翼港口布局,支撑南通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建设,改变长三角核心区“南强北弱”的格局,实现两翼共进,形成沪甬通“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

3.4 呼应苏南、带动苏中、辐射苏北的重要窗口

加快通州湾港口开发建设,有利于承接苏南高新产业链延伸,加速苏南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向通州湾新区及苏中苏北地区辐射,支撑苏南地区转型升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发挥港口作用,加强通州湾新区与扬、泰在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延伸产业链,细化分工协作,构建地区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集群等,促进苏中地区联动发展。有利于加强通州湾新区与徐、连、淮、盐、宿在海洋开发、市场服务、产业共建等多领域合作,以区域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辐射带动苏北地区经济发展。

3.5 统领沿海、拓海优江的重要机遇

加快通州湾港口开发建设,从全市的层面加强与周边洋口港和吕四港的整合协调,重点突出江海转运的公共港区职能,形成以通州湾港区为主体、分工有序、协调配合的一体化港口群。有利于加快南通主城区产业、沿江产业向沿海集聚,并在沿海发展临港产业、新兴产业等优势产业,促进全市生产力布局的合理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加速通州湾新区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沿海新的增长极。

4 结语

通州湾港区作为南通新开辟的海港,规划区域面积广阔,滩涂资源丰富,潮汐通道水深条件良好,加之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多重国家战略要素的叠加,为通州湾港区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依托临海港口和广袤的滩涂资源,发展石化、能源、冶金、现代物流等临港工业,在带动区域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服务、辐射整个长江流域。港口城市的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及沿海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州湾港口的开发建设,是南通全面实施“江海联动”、“陆海统筹”战略的重要依托,是南通港融入上海航运中心的重要平台,是南通实现两翼共进的重大举措,是南通呼应苏南、带动苏中、辐射苏北的重要窗口,是南通统领沿海、拓海优江的重要机遇。其发展建设充分发挥了港口海岸线资源的效用,符合南通市国际港口城市的性质定位,符合沿江沿海协调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需求,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1]黄志扬,刘红,张建锋,等.苏北辐射沙洲小庙洪水道人工深水航道建设条件分析[J].水运工程,2015(12):86-91.

HUANG Zhi-yang,LIU Hong,ZHANG Jian-feng,et al.Construc原tion condition analysis of Xiaomiaohong waterway artificial deepwater channel at radial sand ridges in north Jiangsu[J].Port驭Waterway Engineering,2015(12):86-91.

[2] 方继红.南通沿海港口资源整合的思考与建议[J].商业经济研究,2016(19):216-217.

FANG Ji-hong.Consideration and sugges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coastalport resources in Nantong[J].Journal of Commercial Economics,2016(19):216-217.

[3] 范娇娇.基于陆海统筹的南通市沿海滩涂区域空间管制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5.

FAN Jiao-jiao.Study on spatial control based on co-ordination of land and sea in Nantong coastal shoals areas[D].Wuhu:Anhui Normal University,2015.

[4]常曼,罗锋,宋晓村,等.沿海滩涂围垦开发中渔民失海问题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33(3):94-98.

CHANG Man,LUO Feng,SONG Xiao-cun,et al.On sea-lost fishermen issues during the recla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astal beach[J].Ocea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2016,33(3):94-98.

[5] 罗锋,常曼,宋晓村,等.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利用对策研究[J].水利经济,2016,34(4):1-4.

LUO Feng,CHANG Man,SONG Xiao-cun,et al.Study on coun原termeasures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Jiangsu coastal beach [J].Journal of 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2016,34(4):1-4.

[6] 章志,宋晓村,邱宇,等.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32(3):45-49.

ZHANG Zhi,SONG Xiao-cun,QIU Yu,et al.Study on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oastal beach resources in Jiangsu[J].Ocea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2015,32(3):45-49.

Significance of the Tongzhou Bay port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national strategy

LI Jun1,LUO Feng2*,CHANG Man2,LIN Wei-bo2,SONG Xiao-cun2
(1.Jiangsu Tongzhou Bay Port Development Co.,Ltd.,Nantong,Jiangsu 226000,China; 2.Tidal Flat Research Center of SOA(Jiangsu Province),Nanjing,Jiangsu 210036,China)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period formed by superposition of multiple national strategies,actively to the ocean space and resources,fully implement"Interdynamic Development of the River and Sea"and"Co-ordination of Land and Sea" strategies,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ongzhou Bay port can provide important support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Nantong and Northern Jiangsu,and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large-scale industrial land and port shoreline.We summarized the resources,strategies,location advantages of Tongzhou Bay port development under the national strategy, focused on the demand analysis of Tongzhou Bay port development for coastal beach reclamation:port construction demand, city development demand,industry development demand,and expound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ongzhou Bay port,fully affirmed the Tongzhou Bay port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shipping center play an important role.

national strategy;Tongzhou Bay;port construction;significance

U651

A

2095-7874(2017)04-0009-03

10.7640/zggwjs201704003

2017-02-27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5005,201005006);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3YQ29045109)

李军(1981— ),男,江苏如皋人,工程师,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从事港口建设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罗锋,E-mail:jsmarine@163.com

猜你喜欢
江海通州滩涂
雪落通州
霞浦滩涂
Red tourism sees boom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
通州侨商:海外创奇迹 国内献爱心
在露水与江海面前,你会如何选择?
上岸的鱼
滩涂上的丹顶鹤
滩涂评估方法适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