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2017-01-18 03:38刘艳群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24期
关键词:室上性阻滞剂心电图

刘艳群,黄 晶,万 翔

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刘艳群,黄 晶,万 翔

目的 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3年4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病人9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改善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观察组1例有恶心呕吐症状,1例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对照组2例有消化道系统症状,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变化主要表现在ST-T段的变化,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 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效果较佳,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室上性心律失常;β受体阻滞剂;心电图;症状改善

心律失常是我国老年人群高发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及年轻化趋势,该病不仅仅能单独发病也能与心血管病伴发。严重时会引起猝死和心力衰竭,对病人的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临床治疗方式主要为药物治疗,有效的治疗药物研究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1-2]。β受体阻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较广,在高血压、冠心病及心衰等疾病的应用疗效肯定,但在心律失常疾病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范围相对较少。β受体阻滞剂对该病疗效较佳。本研究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96例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病人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5.5岁~69.0岁(57.5岁±5.3岁);病程0.5年~2.3年(1.2年±0.4年)。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6.0岁~69.5岁(58.5岁±4.8岁);病程0.4年~2.5年(1.1年±0.5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3-4]纳入标准:符合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年龄45岁以上;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被告知研究内容详情。排除标准:年龄小于45岁;有支气管哮喘和(或)重度心力衰竭病人;没有完成治疗计划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门冬氨酸钾镁片延误对病人进行治疗。用药时间及方法:餐后服用,2片/日,3次/日。门冬氨酸钾镁片,国药准字:H22531110;上海美优制药有限公司,L-门冬氨酸钾每片158 mg,L-门冬氨酸镁140 mg。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β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药物。空腹口服,根据具体情况定制剂量(2~3)次/日,每次(25~50)mg;或者2次/日 ,每次100 mg。 治疗后(1~6)个月,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评价β受体阻断剂的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5-6]观察两组在用药后(1~6)个月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临床治疗效果以ESVEN标准,显效:治疗前室性早搏次数与治疗后次数比较降低70%及70%以上,成对室性早搏次数与治疗前比较下降80%及80%以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次数与治疗前比较消失率在90%及90%以上,室性心动过速次数与治疗前比较在15次及15次以上,运动时的室性心动过速小于5次,无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其室性早搏的次数及心动过速发生率降低60%~90%,无不良反应发生。无效: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室性早搏次数及心动过速发生率降低范围60%以下,临床症状改善轻微和(或)伴有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心电图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心电图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心电图变化情况比较 例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1例恶心呕吐,1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对照组2例消化道系统症状,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

3 讨 论

室上性心律失常其发病部位在心室以上,主要是指房性及结性心律失常。该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难治疾病之一,在我国的老年群体中乃至全球老年群体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一般为病毒感染累积心脏后诱发的心肌损伤,导致病人免疫功能紊乱并引发炎性病变。目前,该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常用的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7]。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治疗上较广泛,其治疗心律失常时,主要是作用于机体的心血管系统,阻断心脏的β1受体,发挥负性传导和复兴频率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心率及心肌细胞自律性均降低,使窦房结、房室结的传导速度减慢,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

本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较佳,48例中有24例(50.0%)显效,治疗总有效率91.7%,与常规治疗药物组比较优势明显[8]。心电图变化主要体现在ST-T段的变化,部分病人的心电图在Q波、P波、QS波也有异常变化,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明显改善;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观察组有1例出现恶心呕吐的消化道症状,1例出现头晕乏力的不良反应症状;对照组有2例出现消化道系统症状,但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安全性均较高[9]。

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较佳,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症状,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能有效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1] 郭继鸿.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7,5(1):4-6.

[2] 库尔班,热依汗古丽.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在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7):66-68.

[3] Isognano JD,Weinberger HD,Bohlmeyer TJ.Myocardial-directed overexpression of the human beta (1)-adrenergic receptor in transgenic mice[J].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Cardiology,2000,11(7):817-830.

[4] 将立新.β-受体阻滞剂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10(1):93-94.

[5] 石理,李军,彭澍.不同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患者β-受体与β1-受体基因表达干预性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06,6(1):15-17.

[6] 黄玉生.β-受体阻滞剂治疗20例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147-148.

[7] 杨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7):193-194.

[8] 刘名军.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7):40-41.

[9] 高晓迎,孙钧.老年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分析 [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9):66-67.

(本文编辑王雅洁)

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仙桃 433000),E-mail:yui11223@126.com

引用信息:刘艳群,黄晶,万翔.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4):2966-2968.

R541.7 R256.2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6.24.040

1672-1349(2016)24-2966-03

2015-06-03)

猜你喜欢
室上性阻滞剂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思考心电图之174》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分析
重磅试验 CLARIFY:稳定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的长期获益收到质疑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调节灵敏度训练联合M受体阻滞剂控制近视发展60例
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