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满足养老需求

2017-01-20 04:40张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22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机构

张杰

建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满足养老需求

张杰

随着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未富先老矛盾重重。由于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身患慢病的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目前社会的现状是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独立存在、自成一体,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医疗和养老的分离致使养老成为未富先老社会的突出问题。现结合国内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现状,探讨模式建立的各种方式和该模式的重要意义。以北京市某城区为例,在分析该区老龄化不断加剧的社会现状及在建立医养结合模式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基础上,定性分析,循证研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各项措施,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建言献策。

医养结合模式;养老人才培养;政府主导

国务院办公厅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84号中要求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文件要求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本着互利互惠原则,明确双方职责,共同建立与我国国情相符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结合制度。现就加速建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问题进行粗浅探讨,为深化我区居家养老服务体制改革建言献策[1]。

1 明确两个概念

建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体系的研究,首先需要确定“医养结合”以及“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概念。

所谓“医养结合”是将老年人的健康以及疾病治疗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区别单纯的养老机构提供基本生活需要的养老服务。除了日常的生活照料,老年娱乐文化生活以外,更侧重于身心健康、医疗、康复、保健服务等。

所谓“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是有效整合现有医疗和养老资源,体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更为重要的是面向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在提供日常生活、医疗需求、慢病管理、康复锻炼、健康体检及临终关怀服务中实现一站式服务[2]。

2 国际国内医养结合模式现状

2.1 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由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发达国家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应对此现象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我国老年人医养结合模式的建立有很好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1)澳大利亚

截至2011年6月,澳大利亚的65岁以上老年人,占到了总人口的13.7%。澳大利亚医养结合养老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居住式照料,以养老院、老年公寓和康复中心等为服务场所。服务对象一般为是经评估后,无法在家独自生活,需要居住式服务的老人;二是居家养老照护服务,服务的主要内容包含老年照料服务项目、老年痴呆症居家延伸护理或居家社区照顾等;三是建立老年照顾护理评估组织,为社区的老年人进行医疗、心理等方面的评估,帮助老年人和照护人员决定哪种照护类型可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此医养结合模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提高主办方的服务质量、服务意识。主办方通过竞标获得政府的养老服务项目,并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得到政府拨款,服务的数量与拨款是成正比的。需要得到服务的老年人,必须由老年照顾护理评估组进行评估,这样既可以让有需求的老年人享受到的服务满意,又不至于使有限的资源浪费[3]。

(2)日本

日本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11年65岁以上的人口为总人口的22%。日本的医养结合养老制度主要以下几种模式,一是设立日间照料中心(或日间照料服务站),针对白天家里没有人需要照顾日常生活,康复训练的65岁以上老年人群。二是养老院(又称养护之家),主要接收失能老年人。由护士、介护师、福祉士组成。三是老年福利中心,服务对象为辖区内的老年人群,为他们提供健康体检、健康教育、保健服务及家属指导,福利中心一般由保健师组成。四是老年公寓,服务内容包括一般医疗和生活照料,为健康的、生活可以自理的辖区内老年人提供服务。

日本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主要特点因为具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明确了国家和地方政府责任,有这些法律政策,老年人的福利、保健、保险等养老服务方面的内容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撑[4]。

2.2 我国医养结合模式的问题分析

由于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国情的束缚,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解决。

(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对于养老与医疗服务的开展与监管,缺乏国家层面上的法律支撑,医疗机构设立养老床位在现有政策下不具备资格,在医保报销、抵御风险方面受到限制。同样,养老机构内部开展医疗服务的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制定。

(2)长效资金保障机制尚未建立。传统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经过历史的发展,资金不足严重制约着养老机构的发展和壮大。但如果养老和医疗结合一起模式形成,则出现资金投入的空缺,对该服务模式的推广出现瓶颈。即使从政策上有所支持,在现行社保体系制度衔接、实际操作以及投资风险方面所遇到的挑战,对医养结合模式初探也将产生影响。

(3)养老床位总量严重不足。目前我国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养老床位应达到发展中国家的上限30‰,但是,目前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总的服务满足率仅达到15.9‰[5]。

在整个硬件系统设计中,除过双摄像头的使用,还使用了大量的传感器。传感器作为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核心部件,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感器实时检测现场的各类信号,然后通过模数转换,将数字量信号送至PLC,使控制机构能够不间断的对外部的信号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在分拣工位,利用光电传感器对工件进行分拣,从而判断产品是否合格,利用磁性传感器来判断机械臂的运动是否到位。

(4)照护人员质量和数量均不高。医养结合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缺乏专业照护人员,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国人对老年照护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服务者只需进行老年人日常起居照顾,对老年照护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素质素养缺乏认识和重视。另一方面,由于人民生活水平和当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提升,照护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5)管理体系尚未建立。针对老年人管理,我国属于多部门管理,无完善的管理体系。老龄工作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老干部局、民政局、卫生计生委等机构均涉及到对老年人的管理,无牵头部门主管,政府职能分工不明确,造成多头管理的现象。

(6)监督评估体系不健全。我国未建立老年养护评估体系,包括对老年人的评估机制以及对机构考核评估机制。

3 北京某区医养结合模式现状

3.1 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人健康状况堪忧

北京市某城区统计局2014年公布的《区人口统计分析》报告表明,某区人口年龄虽然继续保持着“两头小、中间大”的形态,但是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是近些年该区人口结构变化的典型特点之一。按照国际通用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以上即为人口老龄化社会。截止2013年该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重为14.3%,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0.25%,它意味着大约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是65岁以上老年人;若仅看户籍人口,该区户籍人口中,65岁以上人口比重高达16.9%。“十三五”时期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加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三个新特征,老年人照料问题将日益突出[6]。

3.2 北京市某城区养老服务模式

目前全区医养结合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联合模式。养老模式在该城区以不同模式存在,但多数以家庭养老、社会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驿站三种模式为主。相应医疗机构未曾进入这一领域,养老与医疗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在该区还不凸显。养老机构的老人大部分自理能力差,而且多数是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身患各种疾病,很难享受到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在未富先老及养老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规模最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医疗问题,成为当前社会保障领域和相关政府部门不可回避的话题。探索建立养老、医疗一体化养老模式,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之间的多方式结合,使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并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显得迫在眉睫。

据了解,目前医养结合在某城区各个街道以不同的模式实施,但多数以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协议定期巡诊、义诊为主;也有部分医疗机构开设养老机构,为同一举办主体或为不同的举办主体等模式实施。如某城区某街道办事处,针对地区养老问题进行规划,在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内进行养老机构的设置,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可容纳65位老人入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只是一门之隔,做到了实际意义上的结合,医养结合模式为两个不同的主办主体。某街道的另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机构内部规划设置20张养老床位投入使用,医养结合主办主体为医疗机构自身。

4 健全对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对策

根据以上剖析,立足于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的基本国情,结合国家对医养结合模式建立的大力支持,现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加速建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4.1 发挥政府主导

将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建设纳入区域发展规划、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成立“区域医养结合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区域医养结合各方面制度措施建立,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法律法规和相关促进发展扶植政策,优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软环境。同时,出台具体、细化、可操作的优惠政策[7]。

4.2 明确责任主体

明确监管责任主体,设立监管标准和管理规范标准。“医养结合”监管责任主体到底是归民政局,还是归卫计委或人社局?如果责任主体不明确,可能导致“三不管”的窘境。因此,政府应将监管涉及到的各个部门给出权责清单,增强政策合力,避免出现多头监管导致权责不清的状况。

4.3 强化人才培养

“医养结合”是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服务的新模式,涉及服务及资源的整合。医疗资源和人才大多集中在医疗机构,将其人才和资源与养老服务相融合,更好的为养老服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聘请退休医务人员,培养中医保健养生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医养结合队伍中;加大对养老服务照护人员培训力度迫在眉睫[8]。

4.4 建立保障机制

明确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责任,建立健全双方合作机制,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相应的保障和鼓励措施以及合理的薪酬保障机制,确保人、财、物统筹合理,及时到位,使医疗专业人员能积极地输送到养老服务机构中,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共同发力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4.5 加强法治建设

制定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执业许可和市场准入机制,建立医养结合机构等级评定和质量评价标准,依法规范养老服务市场,鼓励社区养老与医疗服务机构真正的融合,整合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服务落地在基层。

通过以上措施的推行,必会一定程度上推进我国医养结合服务这一模式的建立健全,为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所带来的养老难题提供积极疏解和积极作用,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医养结合服务的旺盛需求。

[1] 余瑞芳.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12(7):18-19.

[2] 孙熠,应丹丹,姜丽萍. 国外主要养老模式介绍[J]. 中国护理管理,2013,13(3):97-99.

[3] 邓大松,王凯. 国外居家养老模式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0(2):14-17.

[4] 景思霞. 重庆市巴南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与路径研究[D]. 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4:23-25.

[5] 李雅军. 市场化运作: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新方向[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15-17.

[6] 石景山区人口计生委,石景山区统计局. 石景山区人口统计分析[R]. 2014:20-21.

[7] 张维嘉. 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模式研究[D]. 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17-19.

[8] 梁德英,温又华. 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办养医结合一体化的养老模式—以华师社区托老中心为例[J]. 当代医学,2011,18(27):24-26.

Establish a Medical and Nursing Service Model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care

ZHANG Ji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Guangning Street in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100041, China

As the aging process of China’s population is accelerating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re are many contradictions when people are getting old before getting rich. Because of the frequent, easy-happening and emergency of some old age disease, the treatment and care of old people are perplexing many families. Howev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that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pension institutions ar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The nursing home is not convenient for medical treatment and vice versa. The separation of health care and old-age care makes it becomes a social problem.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mod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ways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mode. Taking an urban district of Beij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cial situation of the increasing aging of the area and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mode. And by the ways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evidence-based researc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for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mode to meet the growing needs of the elderly.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mode; talent training for elderly-care; government-dominated

R197

A

1674-9316(2017)22-0020-04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2.010

石景山区广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41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机构
医养当兴
养老生活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