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价值分析

2017-01-20 04:40张玉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22期
关键词:文题偏瘫康复训练

张玉坤

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价值分析

张玉坤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和针灸对偏瘫患者下肢早期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价值。方法选择92例我院治疗偏瘫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观察组(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各46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下肢体功能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复,但相较于联合康复和针灸的观察组患者,仅采用康复训练的对照组患者的Brunnstrom分期和下肢FMA积分等数据均低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偏瘫早期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针灸

脑卒中患者经治疗后多会出现偏瘫的症状,对于偏瘫早期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去反复刺激患者的外周性神经,增加中枢部位的刺激,提高脑细胞的兴奋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局部肌肉的张力,同时配合一定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1-2]。现对我院2015年7月8日—2017年2月8日年收治的早期偏瘫患者展开研究,寻求适宜的治疗方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7月8日—2017年2月8日治疗偏瘫早期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6例为一组。观察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4.49±4.3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54~77岁,平均年龄为(64.87±4.41)岁。对比两组偏瘫早期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偏瘫早期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血小板抗凝、活血化瘀、调脂、脑保护剂以及营养神经等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偏瘫早期患者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如指导患者取健侧卧位的姿势进行下肢被动训练,帮助患者从远端到近端进行屈伸、内外旋和外展等训练;根据患者的恢复能力和承受能力逐渐加大下肢活动的幅度,平衡能力以及上下床、站立、步行以及上下楼梯等训练。训练过程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并注意每天对患者进行踝背屈训练和小腿的三头肌牵拉训练。

观察组偏瘫早期患者在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再联合针灸进行治疗,主要步骤如下:将针体和头针常规消毒后,选择患者的头部的运动区行头针,然后对患者患肢上肢的曲池、手三里、八缝和外关等处进行针刺,对患者下肢的血海、足三里、阳陵穴,悬钟穴和丰隆穴等部位进行针刺,患者产生麻胀感后,采用电针治疗仪进行治疗,每天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共行针灸3个月[3-5]。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偏瘫早期患者的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采用Brunnstrom分期、步行分级评分(FCA)以及运动功能评分(FMA)进行评估,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的恢复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Brunnstrom分期为(2.54±1.21)分,治疗后为(4.39±1.18)分;治疗前FCA分级评分为(3.75±1.33)分,治疗后为(7.94±3.02)分,治疗前FMA评分为(11.58±4.48)分,治疗后为(24.94±7.32)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Brunnstrom分期为(2.53±1.26)分,治疗后为(3.47±1.15)分;治疗前FCA分级评分为(33.51±1.53)分,治疗后为(5.67±2.24)分,治疗前FMA评分为(11.46±4.55)分,治疗后为(20.27±7.09)分。治疗前两组早期偏瘫患者的Brunnstrom分期、FCA分级以及F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后观察组偏瘫早期患者的步行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运动、语言功能均发生混乱,如果不对其进行规范的指导和康复训练,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6]。中医学中的针灸通过在患者身体的穴位用针刺入,刺激患者神经的方法帮助患者调和经脉疏通气血[7-8],现临床将康复训练和中医针灸相结合帮助偏瘫早期患者恢复运动神经的功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院为此进行了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试验证明,实施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改善。

[1] 卢天达. 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2(11):29.

[2] 任长辉. 康复训练及针灸对早期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研究[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3):51-52.

[3] 赵莉,赵欲晓. 针灸对偏瘫早期康复训练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6):134-135.

[4] 张安邦,姜喜凤,侯惠斌,等. 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3):113-114.

[5] 王金根,潘蜀. 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5):10904.

[6] 周菁菁. 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4):5544-5545.

[7] 王淑洁. 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偏瘫早期患者的康复效果分析[J]. 双足与保健,2017,26(1):75-76.

[8] 张丽霞,孟殿怀,沈光宇,等. 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12):1179-1181.

如何撰写论文标题

论文的题目必须切合内容,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能够明确表达论文的性质和目的。题目一般都采用由名词组成的词组来表达,且标题不宜过长(一般少于20字)。读者在决定是否阅读此文时,首先要看文题。因此文题应该具有吸引力,能准确概括论文内容,提纲挚领,点明主题,做到文题与内容相符。总的要求是简明、醒目、有吸引力、紧扣文章内容。文题在15个汉字以内为宜。因为标题太长,记起来费劲,念起来吃力。如果标题实在太长而又不能省略,可通过副标题方式处理。但标题简短也要适度,太短而令人费解同样是不可取的。此外,要避免题目空洞和笼统,当前的趋势是,文题不加冗长套语,如“初步探讨”、“……的观察”,“一些想法”等一类词完全可以省略。学术性研究论文中应少用疑问性标题,如“有无……”、“何时……”、“如何……”等。文题只是文章的标签,并非具体内容,因而一般不需用完整的句子,不包含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句子成分。文题中避免使用非标准化缩略语。

Value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Acupuncture on the Recovery of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ZHANG Yukun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anq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Yanqi Xinjiang 841100,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acupuncture on the recovery of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in hemiplegic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early stage.Methods92 cases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hemipleg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rehabilitation) and observation group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each of 46 cases, lower limb function recovery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hree month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lower limb functi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had varying degrees of recovery, but compared to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o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ed rehabilitation and acupuncture, the control group who on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had lower extremity Brunnstrom staging and FMA integral data (P < 0.05).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early stage of hemiplegia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help patients recover earl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hemiplegia; low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acupuncture

R244

A

1674-9316(2017)22-0111-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2.055

焉耆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新疆 焉耆 841100

猜你喜欢
文题偏瘫康复训练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年第27卷文题索引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天津护理》2020 年第28 卷文题索引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中成药》2019年第41卷第1~12期(总第472~483期)总目次 文题分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