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应用6S管理法提高安全用药的实践研究

2017-01-20 15:42孟庆晖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35期
关键词:管理法科室药品

孟庆晖

吉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吉林长春 130021

由于感染科内复杂的药品管理环境,导致极少情况下会出现用药错误的现象,对患者以及院方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1]。该次研究中选择该院感染科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在感染科应用6S管理法用于提高用药安全性的应用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感染科作为研究对象,该院的感染科护理人员全部参加6S管理模式,其中包括410名女性护理人员和3名男性护理人员,按照管理实施方法进行护理工作。

1.2 方法

1.2.1 整理 首先根据各种药物的应用频率和功效将所有药物分为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将非必需品放置于药房深处。由护理小组组长以及相关护理人员将药物进行抽屉、药柜、冰柜内药物进行备用药品整理。将经常使用的药品摆放至常用区域,而非常用药品摆放至其他区域,并定时检测其用药时间,将药品按照有效期时间远近进行先近后远摆放[2]。如果药品在半年内会过期,护理人员应当做好鲜明标记,而即将过期的药物应当在其有效期前一个月进行清理和销毁。护理人员在检查药物过程中,每次都应当清点急救、毒麻、限制类药物的数量,如有使用应当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应当及时报告。

1.2.2 整顿 药房内药品应当摆放整齐,并按照其功能对药品进行标示分类,根据药品的功能性质进行存放。护理人员应当对药品进行定点、定位放置,明确记录药物的数量。取用药品时也应当先近后远使用。管理体系也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的一项重要手段。护理质量管理对于不同阶段的护理服务来说都有不同的影响程度,所以应当设置相应的管理体系并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对护理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进行任务分配,并对其工作质量进行合理监督,才能够有效开展护理服务,从而不断提高药房取用质量[3]。除此之外,科室内护理小组应当将日常的用药活动作为质控目标加入到工作中来,必要时可以成立护理管理部门,其职能就是对护理工作的科研项目、岗位培训、护理考核、质量管理等工作进行管理,如果相关工作出现问题,也应当对其进行积极改善。

1.2.3 清扫 科室内工作场所应当保持无垃圾、无灰尘且干净整洁状态。护理小组应当指派护理人员作为各个区域的清洁负责人,按照感染科消毒、清洁管理办法按时对工作区域进行清扫、消毒。而治疗室以及储药柜保证无灰尘、无垃圾。配备专门的质控护理人员对备用药物基数进行核查,检查药品是否出现变色、沉淀或瓶盖是否有松动现象,保证各个药品标签完整,且药瓶上字迹清晰容易辨认[4]。在治疗室中,应当每天应用1:25浓度含氯消毒液对桌面、柜面以及洗手台等各处进行擦拭消毒,并保证每天有1 h的通风时间。进行2次/d紫外线消毒,并保证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1.2.4 清洁 在清扫过程中也应当对科室高感染发生率的地方进行针对性卫生要求,并按照护理人员的素质定期举行抗感染意识教育,随时对感染高发科室进行隔离消毒、灭菌等工作,提高医疗人员对感染的预防意识和危及意识,建立完善的抗感染措施。

1.2.5 素养 对护理人员进行意识教育,护理工作算是一项高危行业,所以需要提高全员各个部门对管理理念的认识,从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强化护理团队的协调性以及稳定性,让所有护理人员都意识到并参与到工作中来[5]。在对护理质量进行控制时,其首要条件就是要求所有护理人员都共同参与到管理工作中,采用普及教育的方式告知所有护理人员其护理质量是提高患者感受的重要基础。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护理人员充分意识到质量管理对患者有重要的意义,使所有护理人员都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参与到6S管理工作中来。制定相关的护理工作管理评估标准,提高护理质控工作的管理水平。制定相应的护理工作评估标准,对检查内容中的各个环节操作内容进行管理,统一对护理工作中的评价标准进行评判,保证其评价结果具有公正性、客观性。

1.2.6 安全 建立完善的科室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控制科室内部用药偏差情况,根据国家相关卫生政策与当地卫生管理条规,并结合科室的患者情况和科室的专科情况,制定出适合科室的管理制度,从制度上对不规范的护理人员操作进行约束。同时还可以成立专门的监察小组,对小组中各个人员职责进行明确,要求小组成员对预防用药偏差目标和制度进行检查,从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降低科室用药偏差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对科室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更新消毒、清理工作模式,对感染科内存在的传染病问题进行严格把控,科室要落实各科室责任到岗制度,另外要做好临床记录制度及临床工作制度,患者入院之后,医疗人员要监督其完善取用药流程及检查流程,做好院方治疗以及患者安排的优化工作,为患者提供方便,服务过程中医疗人员要激情饱满,患者应用抗生素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先进行皮试,皮试之后再进行使用。

1.3 评价指标

对比管理前后用药差错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对感染科进行半年6S管理法进行管理后,其用药差错率由0.018%下降至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6S管理法应用半年期间仅有2例患者发生用药差错。

3 讨论

6S管理模式是建立在日本5S管理模式基础上的新型管理模式,其中包含整顿、整理、安全、清洁、规范、素养6个管理要点[6]。近年来,6S管理法不仅在各个企业中有广泛应用,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6S管理模式也逐渐在医院管理中有了一定的应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医院管理以及护理人员的素养。感染科在医院中主要收治各种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较为常见都是血液性感染传播疾病,例如乙肝、丙肝患者。而感染患者的常用治疗方式均为药物治疗,而感染严重患者每日应用药物超过十种甚至达到数十种[7]。同时,患者自备白蛋白、干扰素需要冷藏的药物也均放置科室药品冰柜中。用药安全不仅是保证患者疾病治疗的主要因素,还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医院以及各科室进行管理的重点。所以消除用药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感染科的重要使命。

该次研究在对感染科进行半年6S管理法进行管理后,其用药差错率由0.018%下降至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6S管理法应用半年期间仅有2例患者发生用药差错。说明将6S管理法应用至感染科管理中,能够规范用药方式,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使护理人员严格按照用药流程和拿药制度对药物进行取用,降低了用药差错的发生概率,是一种有效的药物管理手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王艳菊,陈嘉,胡如艳,等.6S管理理念结合品管工具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7):88-90,134.

[2]吴华芬,叶蔚蔚,黄莉吉,等.6S管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3):134-136.

[3]李家翠.运用6S管理法提高感染科安全用药的实践与观察[J].天津护理,2017,25(3):259-260.

[4]饶冬霞,彭晓珍,庞明月,等.6S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一次性无菌物品仓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4):5744-5746.

[5]高利群,高飞,王素霞,等.6S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室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观察[J].母婴世界,2016(14):151.

[6]陈丽琴,李景匀,林艳红,等.6S管理模式在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4):6017-6018,6021.

[7]刘晓艳.6S管理模式对减少静脉置管患儿并发症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5(7):1558-1559.

猜你喜欢
管理法科室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镜管理法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