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毕业技能考核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2017-01-20 15:42韩俊岩张晓杰王钧徐清刚金晓秋钟锐张春庆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35期
关键词:分站导向病例

韩俊岩,张晓杰,王钧,徐清刚,金晓秋,钟锐,张春庆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现今社会,暴力伤医事件层出不穷,医患矛盾不断加深,医生与患者互相不信任,互相推诿责任,导致我国医疗环境改善不明显和医疗改革进展缓慢。作为培养医学生的高等医学院校,有责任和义务从源头查找原因,并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来改善医患矛盾。

经过大量调查和研究发现,由于我国教育改革步伐较快,基础设施及教学条件还无法满足学生的快速增长,各医学高校侧重于医学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医生职业情感的教育和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容易培养出只会看病开药的普通医生,而不是一名有仁心、精医术、善沟通的优秀医生。

为此该校提出了“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职业精神”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块、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培养模块、以“社会适应”为导向的身心素质养成模块,通过实施“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医学职业的神圣感,敬畏感和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唤起他们对患者的同情心、怜悯心和爱心,使学生成为道德高尚,富有同情心、爱心、耐心,具有良好职业情感、团队精神、集体协作意识、克服困难的能力同时具备扎实的临床理论知识、临床基本技能和初步的临床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除了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深切融入“三导向”人才培养的方法和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还探讨如何通过毕业技能考核环节对“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检验和验证,以此不断修正“三导向”培养模式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以及有效性。对此该次结合执业医师考核大纲将“三导向”内容融入到毕业技能考核各项内容中去,切实将学生的职业精神、执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真实客观地体现出来,也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牢牢树立爱伤观念、集体协作意识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意识。

毕业技能考核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次技能考核任务,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综合考核学生床边工作能力及临床综合思维能力,进一步促进提高学生临床实际动手能力,保证实习质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实施毕业技能考试能够真实、客观地体现出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详实的材料和依据。

采取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SCE)方式,考试成绩设定为100分,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将考核分为3大站,即临床技能操作考站、SP标准化患者考站、病例分析考站,考站各个考组均设置1名考官、1名考官助理、1名器械助理,以及签到、计时、收表、核算等工作人员。每1大站的考核时间均设定为20 min,3大站同时进入3批学生考试,20 min后依次轮转,每名学生全部考完需要1 h时间。具体内容如下[1]。

1 标准化患者考站(含3个分站)

1.1 考核内容

利用典型病例通过学生问诊、专科重点查体、回答相关问题等形式对学生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分析等项目进行考核。问诊内容占25%,问诊技巧占15%,查体内容占20%,查体技巧占20%,病例相关问题部分占20%,满分为 30分[2]。

1.2 考核方法

该站含3个分站,采用标准化患者(SP)考核,考核时间为20 min,其中第1分站为问诊5 min、第2分站为专科重点查体10 min、第3分站为回答与该病例相关3个问题5 min。

该站全部采用标准化患者(SP)进行考核,通过学生设定的基本信息,与SP进行对话和交流,以临床症状或体征为引导,根据不同的临床场景,结合相关实验室辅助检查数据综合分析病例,确诊疾病。在考核过程中,考官除了考核考生的临床知识外,还着重考查了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语气、用词、轻柔动作及善解人意的劝导等关键点,并将这些都记录在评分表中,通过考试来提高学生医患沟通的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

考试过程中,除了考官对考生的问诊、查体、病情分析等环节进行评分外,还让标准化患者(SP)以患者的角度对每个考生进行评测打分,以此综合评判考生的临床能力[3]。

2 临床技能操作考站(含4个分站)

2.1 考核内容

考核内、外科学、护理基本操作、急诊急救等基础技能操作,主要包括:胸穿、腹穿、骨穿、腰穿、心肺复苏术、皮肤切开缝合打结、拆线换药、消毒(上腹部正中切口)、手术刷手法、穿(脱)手术衣、戴手套、铺巾、吸痰术、胃管置入术等。随机考核4个项目、每个考核项目8分,满分32分。

2.2 考核方法

该站含4个分站,心肺复苏为必考项目,另外随机抽取三项基本操作。每个分站考核时间为5 min,共20 min。

在每一项临床技能操作评分表中都设置了综合印象分,包括人文关怀、无菌观念、操作熟练程度、物品垃圾的处理等项目,综合考察了学生职业精神和执业能力情况。

3 临床资料测试与临床病例诊疗能力测试考站(含4个分站)

3.1 考核内容

3.1.1 临床资料测试 (含3个分站)①X线9题、CT 5题,共14题;②心电8题;③医学检验6题(包括血常规、肝炎系列、生化检查);④考核学生对辅助检查结果分析诊断能力,共28题,满分28分。

3.1.2 临床病例诊疗能力测试 考核学生对临床实际病例诊疗思维及处理能力(诊断、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查体内容、治疗措施),共1份病例,5个问题,共计10分。

3.2 考核方法

3.2.1 临床资料测试 采用计算机考试,阅读相关资料判断选择,题型为单选题,随机抽取28题。

3.2.2 临床病例诊疗能力测试 采用计算机考试,结合病例资料回答综合性问题,题型为单选题,随机抽取1份病例。临床资料测试与临床病例诊疗能力测试考站限时20 min。运用人机对话形式,加强了临床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应用的考核,以及临床综合能力的考核。

毕业考核由学院教务处统一组织,由实训中心具体实施,由教务处抽调各附属医院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临床教师担任考官,考核前对考官及标准化患者(SP)、器械助理、志愿者等人员进行了系统规范化的培训,使各类人员熟悉掌握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范畴,并使各考站标准与尺度一致,各人员之间配合默契、工作熟练、最大化的做到高效、公平、公正。

经过对每名学生考核结果的分析,能够发现学生在基础技能操作、病例综合分析、辅助检查结果应用、医患沟通、无菌观念、爱伤观念等各个方面的客观体现,总体来看该院学生基本技能操作比价扎实熟练,这得益于该院平时的严格训练;但综合病例分析环节存在明显不足,可以看出学生平时临床综合训练还不够,以后还应加强;而无菌观念和医患沟通、爱伤观念意识不强,还需平时多加引导和教育。从整体的考核结果来看该院的毕业技能考核方案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体现了方案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不但对修正该院“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必要的依据,也对今后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今后该院将继续完善此方案,使其更加科学、实用。

[1]苏海,张毅,苏祖禄.全科医学专业毕业技能考试与执业医师资格技能考试接轨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2):176-177.

[2]白纪红,梁志清,杨丽莎,等.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多重OSCE评价体系的构建、应用及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5):82-83.

[3]金宏,朱辛为,袁瑞.我校临床技能毕业考试分析[J].医学信息,2010,5(12):3771-3772.

猜你喜欢
分站导向病例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佩雷兹获赛季个人首个分站冠军——2022 F1摩纳哥大奖赛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病例”和“病历”
一种具有PLC功能的矿用监控分站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犬只导向炮
圆月前的战役 2015长城润滑油CTCC 中国房车锦标赛第六分站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