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强化路径分析

2017-01-23 16:55陈晓东
财经界·学术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农村

陈晓东

摘要:农村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为了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支持农村发展而设立的财政性资金。尽管国家对农村财政资金的投入规模不断加大,但却没有获得相应的绩效。究其原因,主要是扶贫资金管理路径不正确,本文就通过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在管理路径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意见。

关键词:农村 财政扶资资金管理 路径

随着我国政策不断重视农村建设,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工作也受到关注。扶贫资金管理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现如今的扶贫资金管理出现不少问题,制度不健全和扶贫资金管理理念不足,降低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所以政府应重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建设体系的建设,来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带动农民发家致富,从根源上消除贫困。

一、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资金筹集制度不完善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来源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和社会筹集资金等,而社会筹集资金和政府拨款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就会发生各级政府在筹集资金时弱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扶贫资金筹措中的作用,而这种建立在非市场经济制度下的资金筹集会诱发政府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流转的财政资金做出非法手段,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大大弱化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二)资金使用制度不健全

各级政府在以自身的利益为主去使用扶贫资金时,没有考虑到当代农民的主要去向是在外务工,在留守在家的是老弱妇幼群体,高估了受益群体,拨付到这些人民群众的财政扶贫资金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创造更多财富。而资金的投放方向往往背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经济效益,扶贫项目并没有发挥最大的效益,不能提升农村生产发展效率。

(三)资金的监督管理落实不到位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能否给农民带来真正的财富,这与资金的监督管理是否落实到位有很大的关系。扶贫资金拨付到农民手中,需要多种繁杂的流程,资金在这些流程周转时,监督管理没有落实到位,相关人员就会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贪污和挪用行为固然增加了扶贫资金成本。扶贫资金在投资项目时,参加人员大多数是村干部,缺乏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并没有真正发挥监督作用,而资金的使用去向向群众公开的程度不高,群众的监督审计落实不到位,就会增加项目真实性的确认工作。

(四)资金运作管理运作不足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在使用方向和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各级政府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行政机构的本位主义可能会加大资金使用方向和使用方式风险,这势必会大大减少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国政府对农村扶贫资金项目规模,资金管理运作机构也比较多,资金流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漏洞,主要表现在各个机构部门之间权责界限模糊,发现问题时互相推诿,增加资金运作风险,导致资金运作效率不高,使财政扶贫资金没有发挥出正真的作用。任何一个项目的投资都有时间价值,资金是否能够及时注入决定着投资收益,而财政扶贫资金从申请到拨付会花费大量时间,使贫困户的急缺资金难以及时到位,增加了扶贫资金的运作成本,降低了农民生产自救的实施效率。

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理念存在不足

良好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能够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若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观念存在问题,就会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折扣。现如今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理念不足主要是太过于依赖外源性扶贫理念和一元化的扶贫绩效考核。

(一)外源性扶贫理念问题

农村扶贫资金在实施项目管理中,一味听从外源性扶贫理念,认为工作核心是农业发展和土地使用,扶贫观念较为落后,无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接轨,更无法消除贫困。而外源性扶贫管理观念管理工作往往缺乏市场洞察力,往往把把珍贵的扶贫资金投入到生产效率不高的农民和土地上,限制了农民自我生产能力和获取收入能力;投入到农业的扶贫资金,只能解决眼前的农民贫困,不能从根源上消除贫困。

(二)一元化扶贫绩效考评理念问题

目前我国政府缺少一套完善的扶贫绩效考核体系,中央财政拨给地方的扶贫资金主要受一元化扶贫绩效考评理念的指导,扶贫资金的计算主要考虑贫困人口的数量、农民的人均纯收人等因素,单一经济因素的计算方法忽略了各个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弱化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综合运用率。短期经济效益的追求是以破坏农业生态和社会稳定为代价的,可见一元化的扶贫消极考核还会加大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因素的发生。

三、完善农村扶贫资金管理存在的不足的措施

(一)完善资金筹集制度

政府投入资金占主导地位建设扶贫项目的局限性是农村扶贫资金管理者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所以资金管理者需要完善资金筹集制度,从根源上消除贫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农村扶贫资金管理者需要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式的农村扶贫资金管理平台,宣传扶贫资金投入的作用和向社会公众展现扶贫资金使用清单,接受群众监督和审计,从而吸引社会公众投入农村扶贫项目的社会公众事业上,同时资金管理者应权衡政府财政资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投入量的比例。健全的资金筹集制度能够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消除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健全资金使用制度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应当考虑当代农民的去向,政府应当建立专业人才扶贫资金管理程序小组,以此提高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用决策能力及规范化的管理水平。积极推广互助型资金的使用,以合作社为平台,把上级无法细化到户的财政资金直接分配到农民手中,再把限制的农户资金集中,把使用权从政府转移到农民手中。能够切实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扶贫资金公共管理平台上完成扶贫资金管理的一切操作,使资金的去向能够公开透明化统一管理。同时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还需健全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中县级专户的管理及集中报账的制度,从而能够从根源上消除政府人员贪污腐败机会。

(三)落实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

精简财政扶贫资金的部分流程,减少资金接触人员贪污和挪用资金概率。同时扶贫项目的开发建议应有农民群众成立代表小组参加,扶贫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对项目的进度和资金使用状况要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保障扶贫资金发放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工作素养,建立奖惩机制能够有效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财政部门要不定期的是抽查扶贫资金的运作状况和资金使用效率,是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完善扶贫资金管理运作不足

规范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方式,让少量的财政资金能够正确投入到有前景的农业项目中,消除本位主义带来的风险。健全资金运作管理制度的单位权责划分,精简单位部门数量,是其各司所职,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是资金运作中发生问题,能够及时解决,精简资金拨付过程,保障财政扶贫资金能够及时有效地发放到急缺的贫困农民手中。

四、加强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理念建设

(一)保障扶贫资金理念与时俱进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拨付与使用要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吸取外源性扶贫资金管理理念优秀经验,结合当代农村市场发展创新性农业资项目。财政资金的拨付还应考虑各个地方的贫困等级,科学分拨部分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保障扶贫资金的正确使用方向。全面考察农业市场的发展状况,解放生产力,建立能够脱离外界扶贫资金援助的自我经济供给体制,帮助农村贫困地区的农户实现减贫,减少返贫的机率。

(二)建立多元化扶贫绩效考评理念

多元化扶贫绩效考核评论不仅考虑了农村人口的数量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因素还考虑多种经济因素影响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例如市场投入量和需求量,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此来考核农村扶贫资金绩效。这种绩效考评的方式能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效益优先的法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财政扶贫项目规划,并重点监管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状况,从而提升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政府逐年增加扶贫投入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主要手段和农村脱贫的强大动力。农村扶贫规模的不断扩大,增加了扶贫资金管理工作,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在管理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但若及时发现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完善资金筹集制度;健全资金使用制度;落实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完善扶贫资金管理运作不足,在从思想理念上下足功夫,认识当前市场环境的发展趋势,建立健全的资金使用考核绩效制度,以此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农村财政扶贫资金才能真正发挥出惠民利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翰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29:12-14

[2]曹莹.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2:153-154

[3]李汉才.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5,20:70-72

猜你喜欢
农村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要有农村的“味道”
记忆里的“农村”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从“量”入手 提升农村小学生阅读质量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农村老人健康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