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进程与成效

2017-01-23 17:00林彦
财经界·学术版 2016年21期

林彦

摘要:之前县级政府采用的是国库分散制,当前这一制度已然无法满足现在社会经济现状,所以政府必须着力对其实施改革,选择并使用合理的支付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活动在财政支出管理工作一项重要改革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对此我们针对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工作开展研究,详细阐述支付制度改革的发展进程,同时就制度改革取得一系列成效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更好的推动国库制度支付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县级国库 集中支付制度 改革进程 改革成效

当前阶段,我国的国库监管制度取得较好的发展的成就,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应用得到很大程度的拓展,在国库单一账户体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规范标准、权责统一的现代国库管理体系以及预算执行体系。县级国库集中制度在财政国库支付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通过几年的发展,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对此我们对支付制度的改革展开详细的分析。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主要是指国库统一进行收付活动的统称,为了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国家财政部门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的方式确定了国库集中收支制度。该制度属于财政改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财政收付工作含有以下两项内容,其一是收入,其二是支付。收入方面指的是全程监控公共收入从获取到纳入国库的工作;而支付方面指的是实施监控财政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清算以及到账等一系列活动。在资金流动不存在中间环节,仅仅存在直接缴纳款项和直接支付这一程序,不仅方便进行监管,同时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和国库分散收付制度存在很大的差别。

二、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发展进程

(一)精简财政专户

财政专户的资金管理实施的目的在于完成国库集中支付“大平台”管理。当前,首要进行财政专户的精简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遵循下面几项精简原则:其一,对财政宏观调控具有积极作用;其二,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率提高非常有利;其三,对于根除浪费问题非常有利,其四,对于集中支付清算对接工作非常有利。精简工作的预期目标是保留清算能力的专户、革除缺乏清算能力的专户,归集所有的财政资金,由具备清算职能的专户进行管理。比如,某县财政局于近期对原有38个财政专户情况进行梳理、核实,依法规范存量财政专户。经过对相关专户核算内容的梳理、归并、规划调整,保留县级财政专户15个,村级资金专户12个;变更保留5个;撤销财政专户6个。经过梳理后,财政专户精简为32个,精简率15.7%。

(二)探究“大平台”管理

在完成专户精简工作之后,将专户资金归入集中支付“大平台”进行管理。在县级,根据管理股室将支出类专户资金归至大平台中,采取财政直接支付,这一过渡方法简单易行。其一,“资金流”被转化成“指标流”,管理工作更精细、更科学,迎合了集中支付的发展趋势;其二,使得财政资金中转时间缩短,提高了资金的运行效率。其三,财政专户资金的横向二次分配,可通过调整支付指标来完成,方便快捷,而纵向二次支付可以由财政零余额账户完成,之后代理银行和具备清算能力的专户直接进行清算;其四,专户会计可以在支付系统上直接进行查询对账;其五,提高了国库账户体系原有的“蓄水池”能力。

(三)坚持不懈深化改革

通过县级财政部门的不懈努力,县级单一账户体系得以建立,国库集中收支制度运转良好,但是当前的运行状况依然同财政部门的预期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就需要我们继续不断努力,进一步深入强化改革。财政部门是进行国库支付制度改革的积极倡导者以及组织者,所以财政部门的责任重大。首先,财政部门必须切实掌握正确的改革方向,把握改革节奏,坚定的沿着正确的改革路线走下去,努力实现改革目标;其二,部门相关人员必须加强调研,努力探究更加科学、切实可行的新措施;其三,在“大平台”的依托下,积极的统筹财政改革工作,不断的强化完善改革工作,使该支付制度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三、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成效

推行集中支付制度,属于政府改善财政收支现状而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可以促进财政管理效率的提升、促进宏观调控力的增强。通过对财政发展形势的分析,这一制度依然是当前一项非常显著的发展趋势,对政府收支进行很好的规范,推动了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在实行过程中该制度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支持。从总体而言,其改革成效较为明显,改革进展相对顺利,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目标。

(一)提升资金运行效率

在县级推行该项支付制度,过去的落后的模式得以转变,由此政府加强了事前以及事后的监督工作,进而显著提升了资金利用率,在该制度下,县级通过逐笔支出控制法对于预算支出加以管控,利用财政掌握将相关资金实施一次直接拨付,减少了资金中转,节省了时间,使得财政资金得以有效的集中在国库中,不至于在单位账户中停留太多的时间,由此处理了以往常出现的诸多问题,比如,财政资金分散、监管缺失等问题,使得资金拨付成本得以较大程度的缩减,增强资金利用率,从而节省了财政筹资成本。

(二)加强资金监管

之前,政府拨付的经费,很多并没有得到更好的应用,鲜少应用在各个单位申报的项目中,甚至最后落入了个人账户中,相关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管,无法确定其真实性,甚至出现了虚假预算现象。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之后,财政部直接将被支付给申请项目相关收款人员或者具体的供应商,有效规避了资金被截留情况的发生,确保单位根据实际需求组织预算,使预算更加规范、准确。加强财政收支工作的源头规划管理,促进预算执行的进一步加强,使得各个预算机关财政工作更加条理,有据可循。此外,该制度的执行保障了国库资金的合理化调度,宏观调控力得到显著加强。

(三)提高资金的透明度

以前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很多项目资金被浪费提取、占用的情况,预算调度缺乏合理性。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之后,相关部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切实保障制度建立、机制运行以及财政部、代理银行以及预算机关的联系的透明、规范。该支付制度的运行机制为国库单一账户机制,根据预算用款计划向收款人或者实际供应商直接拨付资金,对资金的流动切实做到事前审查、事中控制、事后评估,对资金源头进行严密的监控,防止资金遭到截留,保障资金利用情况的真实、合法,维护国家利益,保障财政绝对的权威,切实规避腐败。

四、结束语

综上,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县级采取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这一制度的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发挥较大的积极作用,对于政府资金的运行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积极寻求更为积极的措施,推动该制度的实施,国家财政资金的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刘巧玲.关于深化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6

[2]龚永航.深化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J].西部财会,2014

[3]柳坤建.浅析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

[4]贺振英.试论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与创新[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