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当前金融风险财政化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2017-01-23 17:11宋莎莎
财经界·学术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问题与对策

宋莎莎

摘要:现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愈加完善,金融行业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我国经济发展成果主要集中在金融行业,金融行业对于各行业的发展调节也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金融行业发展建设中,一定会存在一些不可逃避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金融风险。金融行业所具有的金融风险形式较多,金融风险财政化作为我国处理金融风险的一种特殊形式,对我国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起到重要影响。本文就我国金融风险财政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对策,希望能够为金融风险的解决提供文献。

关键词:金融风险 财政化 问题与对策

近几年在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其所存在的潜在性危险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潜在债务危险是我国财政风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业作为我国债务链的主要构成部分,控制金融行业的风险就成为了解决我国财政风险的重要环节。在现如今金融风险财政管理体制中,金融风险财政化成为了化解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其所拥有的特点十分显著。我国经济现如今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于金融行业发展风险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对策,进而才能够让金融行业更好的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提供服务。

一、我国金融风险财政化的方式

我国政府部门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建设一直十分关注,同时也根据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制定出了较多应对措施,例如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政府就制定了各种政策。就政府部门在解决金融风险财政化方面,主要途径大致有两个,首先是政府直接向金融行业投放资金,金额解决金融行业所存在的问题,例如在2004年政府部门为了提高中国银行抵抗风险的水平,就直接向中国银行投放了450亿美元,提高中国银行资金总量。其次是地方金融机构在解决有关问题过程中,由当地政府部门出面担保,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贷款。根据金融风险上面的差异,金融风险财政化的方式也存在差异,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一)财政直接支持,帮助金融机构度过难关或扶持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

中央及地方财政在发现金融行业建设出现问题之后,都会使用各种支持方式帮助金融机构,例如金融机构在解决重组与退出问题上面,中央及地方财政部门就多次直接投资,进而解决金融行业证券商业化所出现的流动性问题。为了鼓励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我国财政部门在2009年就下发了有关文件,明确表示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与扶持,农村金融机构所出现的补贴资金全部由国家统一承担,这也是金融风险财政化的一种表现方式。与此同时,财政部门也会根据金融机构发展现状采取各种补贴形式,主要分为财政部门的明补与暗补。

(二)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金融资产管理机构的主要目是最大程度上保护我国金融行业资产,降低金融行业经济损失,并且承担有关的民事法律责任。我国政府部门在1999年曾出资创建了四家资产管理机构,分别是华融、长城、东方及信达,这四家金融资产管理机构分别承担着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中不良资产的管理工作。截止到2016年底,四大资产管理机构所处理不良资产总值已经超过一亿元。通过这种方式,对于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进行处理,能够有效降低金融风险,进而让金融风险财政化。

(三)追加注资,以增厚金融机构的家底,增加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政府部门向银行追加注资,主要指的是对于银行改革过程中自身难以消化的成本,政府部门按照不同的注资方式解决。这种方式能够提高银行所拥有的资金数量,最后通过金融风险财政化的方式解决其金融风险。例如,在2006年的时候,为了能够解决中国光大银行在发展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中国财政部门向光大银行一共投入了约200亿元人民币。政府部门采取注资方式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银行中所存在的不良资产,提高银行应该风险抵抗能力。政府向银行追加注资,能够提高银行所拥有的资产总值,增加其应对风险的水平,这种方式也是金融风险财政化形式的一种方式。

二、金融风险财政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每年都在以稳定增长的态势发展,在国民经济格局中,金融行业作为基础性行业,在跟随我国经济格局不断改革过程中,其拥有的公共性也在不断深入建设。从本质上分析,金融风险属于公共风险范围,在社会经济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各行各业之间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我国金融行业财政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有股权无偿转化和冲销呆账,因此可以发现金融行业财政化与政府之间关系十分紧密。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过程中,金融行业财政化所存在的问题越加显著。

(一)金融机构腐败现象较多

银行是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但是我国现在对于银行所使用的监管强度较低,并且银行所拥有的监督机制尚不健全,这样的市场环境为银行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同时,银行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缺陷,而出现的问题又缺乏系统性的体制进行解决,银行部分工作人员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常常做出违法性行为,甚至在知道风险的条件下,还进行很多违规性操作。这些都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常出现的腐败现象,而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我国市场格局在变化过程中,监督管理机制存在缺陷,造成监管部门无法对银行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处理。

(二)公众利益受损

政府所进行的财政支出都属于预算行为,政府部门每年都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方向对财政支出进行规划,判断财务问题,并且给出合理的财政预算,保证政府部门资金能够充分利用。但是金融行业风险一定会给政府部门财政带来影响,政府部门为了能够保证金融行业的稳定运行,就会以财政支出的形式填补金融行业在资金上所存在的漏洞,如果金融行业所需要的资金超过政府预算,政府部门就需要降低其他部门所需要的资金数额来填补空缺,如果某个行业在运行中没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证,我国其他行业建设就会受到影响。而且政府部门所拥有的资金全部都取之于民,主要目的也是用在民众身上,金融风险财政化影响的是公众利益。

三、金融风险财政化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一)金融风险财政化的成本分析

1、金融风险财政化的直接资金成本

我国政府部门从1998年开始,就对我国国有银行制定了各种解决金融问题的措施,例如注资、再贷款及核销不良资产等等,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银行不良资产在其总资产中的比率,对于降低金融行业风险也具有关键性作用。

在1998年,我国财政部门为了能够提高银行资产总值,就已经发行了2700亿元国债。同时,在1999年开始逐渐将固有企业银行所拥有的不良资产并入到金融资产管理机构中。

2、外汇注资增加了通货膨胀压力

在2004年的时候,中央财政部门向中国银行与建设银行注资,两家银行一共获得了225亿美元,同时在2005年,中央财政部门又以外汇储备的方式,向中国工商银行投入了150亿美元,帮助中国工商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革。

这种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银行在发展建设中存在的资产不足或者是不良资产过高等问题。但是这种做法在实际应用中所引发的问题还是值得人们思考。现在研究行业普遍认为,外汇注资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产生不良资产货币化问题。一般情况下,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理中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核销不良资产与补充资产的形式,进而解决银行所存在不良资产问题,这些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会让中央银行释放出更高的基础货币,外汇储备受到国际发展现状影响所形成的结果。

3、道德风险成本

道德风险主要指的是当事人信息、制度不对称,进而造成当事人为了保证自身经济效益,做出损害他人或者是社会经济效益的行为。现有模式为政府-银行-资产管理机构与企业,这四个机构在道德风险上所需要的成本都较高。

首先,银行自身具有较高的道德风险。银行为了能够降低其不良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将不良资产转移到金融资产管理机构上面,金融资产管理机构帮助银行解决所存在的不良资产问题。银行之所以拥有资产转移权利,主要原因是由于银行信息不对称,资产管理机构对于银行不良资产界限难以划分清楚,进而银行会最大程度将不良资产全部转移给资产管理机构。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银行对于资产管理机构具有一定依赖性,并不会自身解决所存在的问题,都是静等国家的救援。这种对于银行自身经营机制转变的忽视,造成银行不良资产比例不断增加。银行所具有的道德风险,会就造成银行效率低下,不良资产比例增加,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发金融危机。

其次,资产管理机构中也存在道德风险。我国在1999年创建了第一家中国金融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管理机构主要目的是解决银行所存在的不良资产,承担与银行有关的民事责任,这种制度推动了金融道德风险的发展。资产管理机构在对于银行不良资产处理中,还没有一个十分完善的职责制度,造成银行拥有可乘之机,各方面就会出现违法行为。

最后,道德风险也存在于国有企业当中。国家制定各种相关措施和管理制度,主要目的就是降低银行不良资产比值,国有企业经常会将资产管理机制当成一个救助机构,将自身债务最大程度都转移给资产管理机构,甚至通过非法手段,将一些潜在不良资产都转移到不良资产,让资产管理机构处理。

(二)金融风险财政化的收益分析

1、使国有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

银行作为金融行业中的代表性企业,在经营内容与原则上面都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社会大众对于银行安全性及流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银行流动性分钟中。银行为了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银行就一定拥有充足流动资金,流动性主要是通过现金资产比率与贷存款比例来判断。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与存放同业款项等等方面的现金。由图一可以发现,银行所拥有的现金资产正在逐渐减小,这也就可以表示银行在日常提现及结算等当面所准备的资金较为充足,资产流动性在不断提升。

存贷款比率:存贷款与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间的比率,银行存贷款比率要是过高的情况下,银行资产流动性就会较低,严重限制银行发展建设。由图二可以发现,我国代表性银行所拥有的存贷款比率正在逐渐降低,其中在2004年已经小于标准四分之三。

2、使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性得到巩固

长期来说,银行经营建设所面临的风险较大,对于社会经济建设与政治一定会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情况下还有可能造成政治性问题 。政府在制定决策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将经济效益考虑在内,更需要考虑在社会与政治方面的效益、政府收益主要有两部分构成,分别是政治收益与经济收益。政府将政治收益放在了投资目标函数中,在对于银行进行救助或者是扶持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从政治角度分析,还需要从经济角度分析。例如,某项投资要是从经济角度分析,该投资就可能呈现出亏损情况,但是该投资所能够获得的社会收益却较高。如果要是仅仅从经济方面选择不投资,对于金融结构的稳定性一定会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社会稳定性,社会与政治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要远远高于在经济上的顺势。因此,世界各国经常选择银行救治方式。从社会稳定性角度对于银行问题救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就是银行所拥有的不良资产总值较大并且涉及范围较广,同时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与国有企业有关,因此在对于国有企业债券处理上面会影响到社会稳定。由于体制与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银行自身对于不良资产并没有任何解决能力,需要国家的支持救助,进而才能够保护社会大众的合法权益,降低银行危机的出现,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这些都是经济效益所无法衡量的。

(三)金融风险向财政风险转化的原则

政府部门在对于银行问题救助过程中,一定要在原则下开展,救助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太大不能够倒闭与太重要不能够倒闭。一些建设规模较小的银行,还应该按照市场发展规章破产,但是建设规模较大的银行要是破产,整个社会稳定性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银行的稳定健康建设,世界各国相继制定各种方式,保证银行免于破产,这也是金融风险救助中的首要原则。太重要银行不能够倒闭是世界各国在银行救助上面首选需要遵守的原则,这个元不仅仅将银行建设规模因素考虑在内,还能够对于银行风险进行约束,最大程度上面减低银行出现道德风险。同时小型银行在经营建设中对于稳定性应该更加关注,不要过于扩大经济建设规模。政府部门在对于银行风险救助过程中,就是对于金融行业资产的重新配置,这就涉及到了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成本应该等于收益,最大程度上面提高银行经济效益,提高对于金融资产配置水平。

图一:银行现金资产率

图二:银行存贷款率

四、金融风险财政化的解决对策

我国现如今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各各行业发展建设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全部都将矛头集中在金融系统中,因此根据金融风险财政化所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对策,进而缓解金融风险财政化问题为社会经济建设所带来的危机。

(一)确定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市场经济在不断深入发展中,市场一直是市场经济基础性内容。想要推动市场经济化建设,就应该了解市场经济发展观念,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资源,在市场制度转型中,推动市场体制的建设。现在,我国市场经济在改革过程中,政府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并不代表政府部门就可以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更多的要求政府部门积极配合市场开展活动,规范市场经济建设方向,推动市场经济规范稳定发展,降低各种因素对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深入开展中,政府部门应该明确地方政府所需要承担的责任,逐渐完善有关制度制定,创建与制度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解决现在政府所存在的行政不一问题。

(二)实行银企改革

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行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市场体制正在转型关键阶段,在这种阶段财政风险主要表现在金融行业中,但是现在金融行业财政化风险与国有企业财政化风险之间还存在一定差异。金融行业主要有银行构成,银行一般都属于国有银行。这样就可以发现金融行业风险与国有企业经营建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有着紧密关系。在这种背景下,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银行的特点,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深入性开展,进而提高国有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另一个变现方面就体现在政企分开。政府与企业之间相互影响,但是又相互独立存在,企业在发展中并不仅仅通过政府部门的扶持,自身应该积极参与到市场发展中,在市场经济带领下,明确权责。国有企业还应该深化改革工作,工作人员积极学习先进管理方式,将最先进的管理方式应用在企业管理中。同时,对于银行内部管理工作还应该不断体改。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推动金融风险财政化。

(三)促进相关立法

近几年,我国金融行业在快速发展建设中,我国制定了《金融机构撤销条例》作为解决金融结构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来相继开展了一些行政方式作为辅助手段,金融行业在推出市场经济建设格局中所存在的经济损失全部由政府部门承担,但是金融还存在较多的风险财政化问题,例如市场功能弱化和政府财政不足等等。因此,我国应该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从各各方面推动市场化建设,降低金融风险财政化,增加对于潜在债务的监管强度,将政府部门从金融行业中解脱出来。

1、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

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能够有效保证存款人的经济效益,提高金融行业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影响力,这种制度现在在世界各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完善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能够帮组我国市场形成有效的推出机制,降低金融行业风险财政化,保证金融行业的稳定健康运行,降低政府部门在财政上面的压力。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在建立过程中,应该注意几点问题。

首先,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属于一种组织形成,现在存款保险制度业务与金融风险一样,已经广泛存在金融行业建设中,各国银行都已经形成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我国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在建设过程中,也应该具有高度统一的特点,也就是建立一个能够全国各地区共同使用的存款保险部门。

其次,存款保险制度在模式选择上面。我国现在拥有的存款保险部门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分别是独立型、附属型及混合型。我国现在金融体制建设还尚未成熟,因此我国应该先使用附属型,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最后选择独立性。

最后在存款保险部门保险费率确定上面。现在国际各国基本上都选择使用一种保险费率,主要原因是由于单一保险费率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简化保险部门的审核工作,但是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问题就是公平性难以保证。因此,我国应该根据不同金融机构实际建设情况,实施差别费率。按照每一个银行所拥有的账本、风险抵抗能力等等因素,将银行划分成多个等级。这种方式不仅仅能够体现出银行机构的公平性,还能够提高银行内部结构的管理水平,但是我国有关制度现在建设还尚未健全,银行体制还不够成熟。因此我国应该选使用单一保险费率,等到我国金融机制及保险制度建设完善之后,在应用差别保险费率。

2、构建政府潜在债务监控体系与相应的法律框架,将政府潜在的债务风险纳入到法制化轨道

政府应该根据自身所拥有的潜在债务创建针对性的监管体制,防止政府潜在债务转变为显现债务。我国金融风险财政化主观能动性较低,主要就是对于已经存在的金融风险时候认同。长时间以来,我国仅仅将政府部门的显性债务统计出来,对于政府潜在债务较为忽视。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必须应该创建一个完善的潜在债务监管体制,创建潜在债务管理结构框架,通过事前监控的方式取代原有事后认同形式。潜在债务对于统计工作具有较大的影响,主要原因是由于潜在债务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能,工作人员仅仅能够通过创建数学模型的方式,将潜在债务大体转变为显性债务。其次,应该尽快创建一个潜在债务风险管理框架,主要从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分别是预警机制与救助标准与程序。预警机制就是对于潜在债务进行监控,要是发现潜在债务出现任何问题,会立即将有关机构发出预警信号,然后金融机构就可以指定针对的整治措施。救助标准与程序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地方主要倒逼财政部门的情况出现,推动银行稳定发展建设,保证社会和谐。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格局的深入建设中,金融风险对于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其中金融风险财政化问题不仅仅无法有效解决金融行业所存在的问题,还会提高金融行业所需要面对的风险,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应该根据金融风险财政化所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对策,为金融行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共.积极财政政策及其财政风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陈凤娣.金融风险财政化的制度缺陷及其防范对策[N].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5,(4)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问题与对策
金融风险状态扫描
汽车集团财务公司的产业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新常态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防范研究
试论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
防范金融风险之解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