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融资策略研究

2017-01-23 18:24陈诗贵
财经界·学术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产业园启动基础设施

陈诗贵

摘要: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载体,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全国各地区纷纷基于本区域的特色和优势条件建立了地区产业园区。但是产业园区投资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期长和低收益等特点,融资问题逐渐成为我国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发展的最大瓶颈。本文从不同开发周期的产业园区项目融资特点出发,对产业园区项目的融资策略选择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产业园区 融资策略

当前经济形势下,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以政府财政主导投资,而政府财力有限,影响了产业园区整体建设进度,制约了产业园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如何解决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问题,而这一问题又突出表现在融资策略选择方面。根据过往经验,融资策略的选择不当,导致了许多产业园区建设进度严重滞后,甚至影响了当地经济稳定。如何利用好当前的经济政策和金融环境,恰当地选择项目融资策略,成为了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在立项启动之前必须解决落实的关键环节之一。笔者依据曾在产业园区负责融资工作的经验,针对不同开发周期的产业园区融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融资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从而解决实践中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中遇到的融资难题。

一、不同开发周期的产业园区项目融资特点

产业园区项目因为其开发的特殊性,不同开发周期的融资需求有所不同。根据项目开发的性质,可将产业园区项目开发周期分为启动开发期、成长经营期、成熟运营期三个阶段。

(一)启动开发期的融资需求特点

启动开发期是指产业园区刚获得政府批复成立、筹备启动开发的阶段,该阶段的产业园区项目资金需求量大,主要支出包括巨额的征地补偿费、规划咨询费、勘察设计费等前期费用。一般而言,启动开发期的产业园区项目资金缺口大,而该阶段产业园区尚未形成经营性资产,开发主体担保能力不足,融资渠道匮乏。因此,启动开发期的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通常还需要依靠政府扶持过渡,通过注入资本金、经营资产或者投资补助作为项目启动要素,产业园区开发主体应积极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和政府信用的融资策略,采取分期滚动开发战略,撬动融资杠杆,完成启动资金融资,确保产业园区顺利启动。

(二)成长经营期的融资需求特点

经过前期投入,进入成长经营期的产业园区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资产,但该阶段产业园区即将进入全面建设步伐,还需持续加大开发建设、投资招商、引进产业项目的力度,资金缺口仍比较大。这就要求产业园区要能够继续投入大量资金,快速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该阶段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是支出远大于收入。产业园区的资金收入主要包括出让土地、税收、经营资产所得等。但因为该阶段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尚未完善、产业规模尚未成熟,前期投入形成的土地及其他经营资产的内在价值无法合理体现,难以科学定价出让形成稳定收入来源。而政府财力又无法完全覆盖产业园区所有的投资需求。因此,该阶段的产业园区一方面应采取“时间换空间”的经营战略,加速创造园区价值,为日后增长空间做准备;另一方面是重点布局、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多方筹集弥补资金短缺。

(三)成熟运营期的融资需求特点

成熟运营期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基本已经完善,产业园区进入了正常运营轨道,有稳定的经营收入。该阶段的产业园区资金需求尽管不像前面阶段那么迫切,但资金压力也不小,主要包括:存量负债和新增负债的还本付息、基础设施及其配套的升级改造、产业招商及业务拓展领域、经营战略转型等。该阶段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除了同银行、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对接,一些条件较好的产业园区还可以采取对接资本市场、引入战略投资者等直接融资策略。

二、产业园区项目融资策略选择

(一)产业基金融资策略

我国产业基金按设立发起人的不同分类可分别为政府背景型、机构背景型及产业背景型。结合产业园区开发周期特点和产业基金特点,笔者建议处于启动开发期的产业园区可选择设立政府背景型产业基金即由政府财政资金、银行、保险资金等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募集出资设立的产业基金作为主要融资策略,其主要优势为可以通过政府信用撬动融资杠杆。处于启动开发期的产业园区资金缺口大,项目主体担保能力弱,依靠政府有限的财政资金作为启动资金,且政府不能直接为项目开发主体向金融机构提供担保。

(二)间接融资策略

产业园区的间接融资策略主要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第三方委托贷款,该融资策略适用广泛公共项目,要求项目主体信用体制完备、项目风险能够锁定。优点是债权融资,使用灵活,筹资周期短,资金成本低;若项目符合产业政策,还可申请政策性银行的整体城镇化政策贷款,该类贷款期限长、利率低,更适合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的特殊性。缺点是资金使用不灵活、债项偿还约束强、成本相对固定等。

(三)PPP、BOT等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策略

针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中纯经营性项目、准经营性项目,还可采取PPP、BOT、BOO等特许经营权融资策略。特别是近几年,在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的大力推动下,PPP模式已俨然成为当前政府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主要抓手之一。截止2016年6月30日,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的项目已有9285个,总投资额已达10.6万亿元。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模式,有利于加快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调动社会各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缓解政府财政压力,高效引导社会资金。但是该类模式也存在弊端:园区基础设施投资比较大,对参与建设的企业和个人等社会资本的技术、资金实力有较高要求;融资运作过程中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服务价格难以科学定价、政府职能不清及监管力度等。

三、结束语

产业园区是我国目前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主要载体,因其自身特点,资金融资是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点。在操作实践中,我们要根据产业园区不投开发周期的融资特点,未雨绸缪,在项目立项阶段筹划好融资策略,确保产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实现经营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莫嘉嘉.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2

[2]李青.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3]纪菁.我国产业基金运作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产业园启动基础设施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电启动机的正确使用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
俄媒:上合组织或9月启动扩员
雨花——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