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能源公司的治理与改革

2017-01-23 18:44苏德颂
财经界·学术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治理改革发展

苏德颂

摘要:能源是国家的动力之源,事关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建国来我国从石油等能源产业起步,逐步发展到今天既有传统的煤炭石油等石化产业,又有水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新能源蓬勃发展的局面。文章回顾了我国能源治理结构发展的历史,分析了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策略。

关键词:中国国有能源 发展 治理 改革

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占绝大的比例,十二五期间,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占中国能源比例89%,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煤电、神华集团等为代表的公司,而非化石能源只占11%;在发电领域,五大发电集团(中电投、大唐、华能、大唐、中核和中广核)则是其中的主力,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异军突起,发展迅速。这些国企逐渐完成了改制上市。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带来的挑战,我国的能源供需出现了结构不平衡、落后产能未能及时淘汰、新能源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和快速壮大的问题。需要分析形势,把握好国家去产能、优结构的政策,做好能源企业的治理和结构改革。

一、国有能源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石化能源建设始于1950年,建国之初,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当中,我国在1995年成立了专门为石油工作的部门—石油工业部,该部门的成立使我国的石油开发不再属于散漫的状态,而是走向了正规,受到了石油工业部门的管理。除了石化能源以外,我国也对非石化能源、煤炭能源、天然气能源以及包含了风能、太阳能的新能源做出了长期的规划。目前,我国正在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在2015年达到了非化石能源仅占能源消费比重14%的指标。在天然气能源方面,尽管原本我国所使用的天然气比重较小,但从1998年开始,我国的天然气能源比重就在逐年的上升。我国预计在2020年,天然气的比重能够占据国有能源比重的10%。随着我国能源问题的日益严重,国家已经意识到了传统能源无法满足我国的能源需求。我国在21世纪之初就开始开发清洁能源,并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究力度,期望能够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率,保护生态环境。

二、国有能源的治理问题

目前状态下,国有能源的治理中存在的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产权集中及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的能源行业绝大多数为国有独资、国有绝对控股的企业,来自国外、民资的投资者比例较少,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86%的股份都由公司内部持有(2007年数据),中石化虽然已上市,大股东占股达71%(2016年3月份数据);核电行业则全部国有,例如中核和中广核股份100%国资独有。

国家对于能源公司的绝对控股,一方面使得国家容易贯彻和实施政策,但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政企不分、会造成内部人控制、企业对上级负责不对市场负责、难以形成真正的市场监管和形成市场竞争力情况发生。部分国有能源公司已经上市,但公司内部却还没有成立独立的董事会。中石油所成立的董事会中仅有三名董事是独立董事,但其权限却无法接触到公司的执行经营。华能发电集团的监事会成员大多由能源公司原有的元老组成,大多数元老年龄较大、无法对企业有效监管。中石油、中石化上市后,证券市场的反应一直平平,可以视为市场对公司的整体运行的投票。核能方面,中核和中广核也相继完成改制分别在国内A股及港股上市,也都完成了设立董事会、引入公司外董事,但主要是由国资委负责指定相应的董事,仍然缺乏民资等外部投资者的董事。

三、国有能源公司的改革

关于国内公司治理的争议,对治理是结构还是强化监督、对产权结构明细与公司治理影响、是采用美英国家的外部治理还是内部治理的模式更佳,谭安杰的文章有深入剖析。我们认为,对能源企业而言,其治理改革,可以产权改革、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和强化监督机制进行完善。

首先应该是在确保国家绝对控股和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引入外资或者民资。外来的力量,一是补充企业资本金,减少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使得企业具有更安全的边际;其次,参考美英的治理技工模式,借助引入外部资源的契机,改组和完善董事会,引入具有专业实力的外部董事,提升和完善董事会的财务、专业等能力。在独立董事会的领导下,中石油公司能够更好的掌握市场竞争的情况,并对产业的价格作出调整。由董事会成员来共同决策中石油公司的发展走向,从而使公司的在能源结构方面更加优化。中广核设立董事会后,董事会成员对公司的发展战略、重大决策方面进行评估和把控。其三,应该切实完善公司的监事,保证监事的外部独立性,监督公司的流程和运作有效。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国有能源公司应该认识到自身所处的位置,也应该了解到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我国在认识到国有能源公司所存在的治理问题以后,积极制定出可以转变国有能源公司结构现状的解决方案。如此,国有能源公司才能够在治理中完善自身的经济管理结构,并保持内部资产的不断增值。国有能源公司将在国内行业环境转变以后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挑战,也将在国际市场中展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

参考文献:

[1]关鑫.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司治理[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

[2]童露,杨红英.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联合重组与公司治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

[3]高明华,杨丹,杜雯翠.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与分类治理[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

[4]谭安杰,中国企业新体制——督导机制与企业现代化

猜你喜欢
治理改革发展
区域发展篇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图说共享发展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