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工作者廉政风险防范新选择

2017-01-23 20:00杨雯郭枫
财经界·学术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廉政风险

杨雯+郭枫

摘要:随着高校自主权加大及资金筹集渠道的日益增多,高校面临着更多的腐败风险。笔者从经济学视角出发,通过声誉对高校财务工作者廉政风险防范的理论分析,利用KMPW声誉模型进一步证明声誉对高校财务工作者廉政风险防范的影响,提出对高校财务工作者进行声誉激励的途径和方法,为预防高校财务工作者廉政风险提供了新选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财务工作者 廉政风险 声誉模型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央财经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课题(DJW16005)高校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研究——以财务管理和科研管理领域为例。

高校财务工作者廉政风险即高校财务工作者在行使财务职权或职责时,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财务管理制度,诱发腐败甚至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从经济理论看来,高校财务工作者即从事投资管理、财务资金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校工作人员,包括校院各级领导及基层工作者,也是在给定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身效用的“经济人”个体,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本身就会有公共利益最大化和私人利益最大化的双重价值取向,又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倾向等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财务工作者的廉政风险。本文通过声誉对高校财务工作者廉政风险防范的理论分析,利用KMPW声誉模型进一步证明声誉对高校财务工作者廉政风险防范的影响,为预防高校财务工作者廉政风险提供新选择。

一、现有研究述评

现有研究一般包括高校财务风险成因、财务廉政风险点分类、风险评价和预警、内控制度机制优化四个方面。朱蓉(2015)、陈奕钰(2016)、沈菲(2016)等认为高校财务廉政风险重要成因是内部思想根基不正,风险意识淡薄,所以应强化风险意识,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鲁晓峰(2015)、张启龙(2015)等则从财务廉政风险点分类入手,涵盖了思想道德、财务岗位、制度机制、外部环境、业务流程五大类,提出相应防控措施。王莹(2015)、张秋(2016)等从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效率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达到防范高校财务工作者廉政风险的目的。刘迎春(2015)、黄海兰(2016)、晋荣敏(2016)等则从内控制度建设着手,提出防控高校财务工作者廉政风险的措施和实践。

纵观以上研究,学者们要么通过提升高校财务工作者道德修养来控制风险,要么通过制度机制的规范与完善来实现控制风险,难以真正从根本上控制高校财务工作者的机会主义行为。那么如何从根本上约束其行为,给予廉洁从业的内在激励?笔者认为,声誉激励可以成为高校财务工作者廉政风险控制的新尝试。本文正是基于事前控制的思想,利用KMPW声誉模型来分析声誉对高校财务工作者廉政风险防范的影响,提出对高校财务工作者进行声誉激励的途径和方法。

二、声誉对高校财务工作者廉政风险防范的博弈分析

KMRW声誉模型作为表明声誉对人的行为决策的影响以及经营者声誉机制作用机理的经济学模型,也被称为声誉激励理论。声誉激励理论认为,声誉是影响人们决策行为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按照博弈论的分析,当博弈次数重复的足够多,且参与人有足够的耐心,理性的参与人出于对未来预期的追求就会克服机会主义而注重维护自己的声誉,纳什均衡就会出现合作解。高校财务工作者在博弈中具有信息优势,会在眼前和未来利益之间进行权衡,从而影响博弈结果。由于声誉作用的存在,高校财务工作者发生不廉洁行为时会有所顾虑,可能会伪装廉洁建立声誉,给高校留下好的印象换取长期收益,从而约束腐败行为。

(一)博弈双方的确定及基本博弈策略

假设博弈双方为高校和高校财务工作者,后者与前者签约履职。这里简化的假设高校的行动空间为保留聘用和解除聘用,而财务工作者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有追求个人利益的属性,将财务工作者分成两种类型:一类定义为有较低廉政风险的廉政型财务工作者,另一类定义为有较高廉政风险的非廉政型财务工作者。出于严谨考虑,本文假设参与对比的财务工作者其职位等级相同,权力、薪酬待遇等条件相同。高校财务工作者凭借掌握的信息优势及自身道德特点,选择是否诚实履约。由于高校与财务工作者从“理性经济人”角度看,都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前者一旦发现后者有不廉洁行为, 就会采取惩处措施甚至解雇后者。

高校与财务工作者具有共存不易变动且多阶段重复博弈的特点,作为主要用于分析不完全信息下重复博弈行为的KMRW 声誉模型正好与此相契合。基本博弈策略为:博弈初始阶段,若财务工作者廉洁从业,不违反约定,则双方都会得到收益;但其实签约后的财务工作者会有不违反约定或者机会主义两种行为选择的,此时最优选择则是签约后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假设高校因为不知情而与财务工作者首次签约, 后者选择了机会主义行为,在经过几次重复博弈后,高校就会识别出财务工作者的真实类型, 从而会采取惩罚措施。通过应用 KMRW 模型来分析高校与财务工作者之间的博弈,从而总结出声誉的作用和保障机制,讨论如何建立财务工作者长期的声誉激励。

(二)声誉博弈模型的构建

1、博弈模型设定与分析

用代表财务工作者的类型:=0代表廉政型财务工作者,=1代表非廉政型财务工作者。V表示财务工作者不合作的概率,V;即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代表高校预期财务工作者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财务工作者的单阶段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

式中,V为财务工作者选择不合作的概率;为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

若=0,则单阶段效用函数W是关于V的减函数,因此当V=0时其效用W达到最大。也就是说对于廉政型财务工作者,不贪污腐败是他的最佳选择。

若=1,则。由于01, 故要使成立,只需充分足够小。在单阶段博弈中,理性预期下高校对财务工作者的预期腐败率为1。

在单阶段博弈中,对以上函数求解一阶导数,得出非廉政型财务工作者的最优选择率V*=1=,此时效用水平是,也就是说,在一次性博弈中理性的非廉政型财务工作者没有必要维持声誉。

假定=0的先验概率是P0,则=1的先验概率是1—P0,即在t=0阶段,高校认为财务工作者不腐败的概率是P0,腐败的概率是1—P0。t阶段进行重复博弈时,令为t阶段的财务工作者选择维持声誉的概率,为高校认为财务工作者不会存在廉政风险的概率。均衡条件为=。如果在t阶段没有发现财务工作者有违约行为,根据贝叶斯法则,高校认为在t+1阶段财务工作者是廉政型的后验概率是:

其中,是在t阶段财务工作者是廉政型的概率,1表示廉政型财务工作者选择维持声誉的概率。简言之,若财务工作者在这一阶段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则在t+1阶段,高校认为此财务工作者为廉政型的概率就会上升。

反之,若财务工作者在t阶段出现了机会主义、违规行为,那么高校认为财务工作者在t+1阶段选择维持好的声誉的后验概率是:

如果财务工作者在t阶段选择了违规行为,高校就知道他是非廉政型的,那么在下一阶段仍然会认为他是腐败的,将会选择解雇该财务工作者。

分析(T—1,T)最后两个博弈阶段。在最后的T阶段,对于理性的财务工作者而言,没有必要再维持其声誉,此时最优选择是V*=1=,高校对此阶段财务工作者发生腐败行为的预期是,此时,财务工作者的效用水平是:

因为,可知腐败型高校财务工作者最后阶段的效用是声誉的增函数,如果T阶段之前,财务工作者选择了机会主义的违规行为,为0,在T阶段财务工作者的效用就会为负,因此财务工作者会在T阶段之前积极维护自己的声誉,这也是为什么非廉政型财务工作者积极建立声誉的原因。

再来分析T-1阶段的行为选择。假定非廉政型的财务工作者在阶段之前没有违规行为,一直都在建立与强化自己的声誉,那么高校对非廉政型财务工作者的道德风险的预期判断是:

其中,()代表财务工作者为非廉政型的概率,()表示高校认为财务工作者会出现廉政风险的概率。令为财务工作者的贴现因子,张维迎的博弈论中将贴现因子解释为参与人的耐心程度,取值在,取值越接近1,说明参与人的耐心程度越高,若是等于0则说明参与人完全没有耐心。在本文模型中贴现因子表示腐败者表示出不腐败的耐心程度,一般来说,在制度和监管严格的情况下,腐败者假装廉洁的耐心程度越高,即贴现因子越大;否则贴现因子越小。为了简单起见,我们仅考虑纯战略问题,即=0, 1的情况。下面分两种情况比较非廉政型财务工作者的效用。

若非廉政型财务工作者在阶段选择不诚实履约(即=0,=1),那么=0。即在T-1阶段,高校发现财务工作者的不道德行为后,会在T阶段也认为其是非廉政型的。给定高校在T—1阶段对财务工作者出现道德风险的预期为,那么非廉政型财务工作者在两阶段的总效用为:

也就是说,如果在阶段高校认为财务工作者是廉政型的概率不小于,此时非廉政型财务工作者就会假装是廉政型的,会像廉政型财务工作者一样实诚履约。反之,如果其声誉不佳,或者由于其机会主义违规行为破坏了原有的声誉,那么其就会更早、更频繁的出现违规行为。

2、小结

KMPW模型证明了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有限重复博弈中, 声誉可以抑制高校财务工作者机会主义行为。首先表现为财务工作者的效用是声誉的增函数。其次,通过声誉信息的传播, 高校根据财务工作者以往行为对其未来的行为特点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期。同时,现实生活中是多阶段博弈,理性的财务工作者为了获取长期效用最大化,不会一开始就选择机会主义等违规行为,而是在博弈T阶段之前保持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廉政型。最后,外界环境的完善程度影响着财务工作者的临界贴现因子,也就是说若其被发现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较低、处罚较轻,则会导致其缺乏维持声誉的动力。

三、对高校财务工作者声誉激励的建议

在高校财务部门工作与监管过程中,非廉政型财务工作者在博弈过程中会选择廉洁行为,从而获得效用最大化,声誉越高的财务工作者,越会积极地维护其声誉。新制度经济学将个人声誉视为一种良好的意识形态资本,它可以通过激励从而减少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廉政风险。因此,高校在防范财务工作者廉政风险时,既要加强监管力度,又要注重对财务工作者声誉的肯定、鼓励和宣传。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结合财务廉政风险的主要特点,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高校财务工作者的廉政风险源于权力,根据所处不同级别规范权力运行,有针对性的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十分必要。对财务管理者,要注重将财务廉政风险意识灌输到关乎学校改革发展的各项重大决策中,将财务风险控制纳入高校财务规划和财务决策范围,降低财务决策失误率,确保高校财务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对财务风险问题线索要引起足够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对于财务工作人员,一方面要不断更新其专业知识结构,提升职业道德水准,提高财务风险研判能力,另一方面要严格划分财务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细化专业培训,增强所在岗位的财务责任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

(二)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紧密结合,加强高校财务内控机制建设

高校财务工作者的廉政风险防范工作,需发挥多方力量,构建和完善校内外紧密结合的财务风险防控监督体系。一方面,高校应当加强常规监督检查和内部审计,充分发挥高校纪检监察审计专项监督和工会民主监督作用,建立责任到人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抓问责。监察、审计、财务等部门通力合作,对高校财务廉政风险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的完整体系,并定期进行信息公开,将高校内审与监督功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借助对高校有较强约束力的诸如教育部、财政部、社会大众等外部力量进行有效监督。建立纵向的财务监管体系,通过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的监管,间接提高财政部门对高校财务状况的监管水平。最后,构建信息监督平台,普通民众通过报纸、广播、高校网站、微信、微博等载体对高校财务情况进行信息监督,无形中提升高校财务管理透明度,保护相关群体的利益。

(三)配套完善奖惩制度,建立健全激励制约机制

减少财务工作者对未来预期的不可预见性,还需要将其职务晋升与个人勤奋程度、诚信水平所产生的业绩结合起来,这是发挥声誉机制“预期”作用的重要手段。可以考虑将财务工作者的努力、诚信等私人信息转化成为职务晋升可量化的衡量指标,同时还应该拓宽财务工作者晋升渠道。就笔者所知,高校财务部门人数较多,财务工作者晋升空间有限,很少能够交流到财务部门以外的其他系统,也难以到其他行政岗位任领导职务。如果将职务晋升作为建立声誉机制的重要途径,还需要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撑,增加财务领导岗位干部职数或者享受领导待遇职数,从而激励财务工作者建立良好声誉。同时,也要加大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多边惩罚机制,尤其高校内部纪检监察、审计、工会不能偏袒,发现违纪违法行为属实,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移交司法机关,做到对其他财务工作者的警示教育,从而保障声誉机制的有效运行。

当然,本文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文章只运用了单边的非完全信息的博弈分析,与现实的情况比较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它证明了声誉可以防范高校财务工作者的廉政风险,对于实际工作防范风险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今后可就高校财务工作者的声誉信息评价与核定标准,如何避免声誉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缺失、扭曲等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使声誉对高校财务工作者廉政风险的防范更有操作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红斌.建立政府官员声誉激励制度[J].当代财经,2004,(9):22-25

[2]朱蓉.高校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与廉政风险防范[J].廉政文化,2015,(4):76-79

[3]陈奕钰.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5):158-159

[4]沈菲.简析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对策[J].财经界,2016,(3):278-279

[5]鲁晓峰.高校财务廉政风险防范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5):80-81

[6]张启龙.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与廉政风险防控的协同防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9):140-141

[7]王莹.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营销,2015,(5):127

[8]张秋.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实现框架构建[J].财会通讯,2016,(5):106-109

[9]刘迎春.基于财务内控建设的高校廉政风险防范与管理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5,(3):278-279

[10]黄海兰.大学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J].财会通讯,2016,(2):115-118

[11]晋荣敏.高校财务风险类型及防范措施[J].财经界,2016,(4):232-234

[1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14-219

猜你喜欢
廉政风险
高校院系党组织落实“两个责任”背景下的廉政风险防控探析
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廉政风险及防范
廉政风险管理视角下高校财务腐败预防研究
加强烟草企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进反腐败工作常态化
深化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措施之我见
县域政府廉政风险防控的制度设计
投资审计的风险及防控对策
高校廉政风险表象及机理浅析
发电企业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