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视阈下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

2017-01-24 23:34李明珠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长征路长征红军

李明珠 赵 昕

长征精神视阈下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

李明珠 赵 昕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生命血脉,更是人民的灵魂归宿。长征精神是理想高于天、信念如磐石、不抛弃、不放弃、敢于牺牲、敢于创新、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伟大精神。同时,长征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中,长征精神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尽快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中有关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

长征精神;文化;文化自信

长征是一段让中华民族、中华儿女为之自豪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红军将士们完成了震惊世界、气吞山河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使中国革命顺利的从挫折走向成功。80年征程,中国红军所造就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早已与中华民族血肉相容。

一、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

在历史长河中,长征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和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最为珍贵的共同精神财富。这份伟大的文化遗产,对当今青年有着不可抗拒的精神感召力和激励作用。

(一)长征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彰显。长征1934年10月开始,于1936年10月胜利会师。在这两个艰难并漫长的四季里,长征里中国工农红军所表现出来的不怕牺牲、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中国人民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团结进取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在暴风骤雨的艰难历史岁月里沉淀的伟大民族精神。文化软实力就根植在这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

“弹雨枪林马不前,一桥飞渡箭难弦。”的长征记忆,是中华儿女和中国革命最为艰辛和难忘的回忆。长征途中,在自然环境极其糟糕,敌人前后围追堵截,战士饥饿疲乏的情况下,要穿越高山峻岭、险关要道、通过鲜有人烟的雪山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2]这样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是对国家安危存亡时期的大义凛然,正是这样的信念,这样的精神气魄,最终指引着中国红军取得了“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辉煌成就。长征的胜利超乎敌人的想象,它是工农红军的骄傲,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这场史诗般的胜利也应归功于伟大的民族精神。正是这样的民族精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融合,最终汇聚成强大的文化自信。

(二)长征精神是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文化软实力是一种能够激发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本国文化的自觉,同时还可以增强本国的文化自信。

长征精神则是以爱国主义、一切为了人民、不怕牺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化软实力。长征不仅仅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更是一次空前绝后的全民族抗战的军事总动员。在中日矛盾不断激化逐步成为阶级矛盾时,抗日救亡已成为全民族的中心任务。为挽救国人,解决民族危机,红军担负起了救亡图存的使命,号召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敌。这样的爱国情怀、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长征的最终胜利。在红军长征的整个过程中,救国主张、一切为了人民、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始终是推动红军继续前行的内在力量。今天,若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新征程,我们仍然需要长征精神作为我们的引路灯。因为,长征精神始终是最长久、最广泛、最强有力的精神资源,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二、长征精神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一)长征精神是夯实文化自信的精神基础。革命战争年代所孕育出的长征精神是红色文化体系中最为耀眼的星火。这种红色文化体系根植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并且延续至今,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正是夯实文化自信的精神基础。

长征精神不仅继承了井冈山精神、八一精神、苏区精神中的坚定信念听党指挥、清廉为民、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更是为延安精神的产生起到了引领推动作用。长征将红色文化中听党指挥的信条给予了传承,严格执行阶级路线,维护人民的利益,主张全民抗日,高举抗日救国旗帜,始终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最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贯穿在整个长征中,成为了长征精神中的重要部分。可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被长征精神不断丰富,为我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以及精神动力。长征精神为坚定文化自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精神保障。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长征精神是夯实文化自信的精神基础。

(二)长征精神是增添国人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长征精神诉说着一代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真实写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实践中创新、艰苦奋战的情怀展示。由长征所铸就的长征精神,是探究文化自信缘由的沟通之窗、是洞悉文化自信精髓的重要途径,是增添文化自信的精华所在。

长征的总征程历经6万5千里,翻越雪山40余座,跨过的大河近百条,全军平均每天行军70多里。长征路上,中央红军平均每前进300米就有1名红军战士牺牲,各路红军由最初的20万6千人到长征结束后仅剩5万7千人。在长征期间,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中,前有敌人后有追兵,阶级矛盾不断的加剧,当时局势尖锐复杂。正是在这样的恶劣局势中,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知耻后勇等优秀品质相继再现。长征不仅仅是一场与国民党军队的实力较量,更是一场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生死博弈。古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这样纪律严明,一心为人民的队伍,自然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星星之火必然会成为可以燎原的熊熊大火。与此同时,在日本侵略者大肆扩张屠杀中华儿女的情况下,我党在长征中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谋求国家独立为己任,为民族存亡做斗争,将军事战略转移与政治战略转移相结合,始终把握长征前进的大方向,并让其与建立抗日的前沿阵地想联系,大胆创新,积极实践。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党的宗旨,创新并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长征精神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我党产生的先进文化,这一硕果遵循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前进方向,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在当今社会中,长征精神仍然是最先进、最深沉的精神源泉。弘扬长征精神,是弘扬中国精神以及凝聚中国力量的迫切需要,是增添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显著的内在要求。

(三)长征精神是在增强文化自信中走好新的长征路的灵魂载体。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4]

长征精神能够激活红色文化基因,是能够使我们在增强文化自信中走好新长征路的灵魂载体。今天的新征程同样和长征一样都是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在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长期坚持,持续接力,不断的走好新的长征路。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胜利的关键所在,是增强文化自信、走好新长征路中不可缺少的灵魂支柱。不怕牺牲、实事求是、敢于创新是长征胜利的精髓所在,是增强文化自信、走好新长征路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命脉。长征在面临革命方向和道路艰难抉择的情况下,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中国共产党表现出了无所畏惧,浴火重生的伟大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在今天新的长征路途中,我们应该继续发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于创新的精神,在不断的实践与创新中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的创新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一切为了人民是长征胜利的基础所在,是增强文化自信、走好新长征路中不可缺少的内在要求。长征路途中,我党在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中顾全大局、严守纪律,成功的把生存危机同拯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使长征的大方向与抗日前线阵地的建立紧密相连。长征途中,我党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为了人民,这为国内革命战争转向抗日民族战争提供了基础,为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坚实基础力量。“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4]长征精神,正是我们每一代人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中不可或缺的灵魂载体,它始终为我们中华儿女在新的征程中指明方向,照亮路途。

三、在弘扬长征精神中坚定文化自信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5]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必须大力弘扬长征精神。

(一)坚定信仰、创造奇迹。“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5]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发展的希望。”[6]长征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正是因为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始终拥有对于革命的无限忠诚以及对党的坚定信念。历史是不可忘记的,只有时刻谨记才能开辟未来,只有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长征精神是历史上具有标杆性的精神力量。总结历史经验,长征中在内忧外患、前有敌人围剿后又追兵的恶劣条件下,只有对共产主义的无限信仰,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才能够创造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奇迹。坚定的信仰是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源泉动力所在,是长征精神产生的初始动力。正是因为在理想信念的支撑下,我党实现了从东南到西北的战略性转移,促使着我党和中国革命从挫折转向了胜利。当今社会中,信仰缺失的情况仍然存在着,因此大力的弘扬长征精神中红军战士对于党的坚定信仰和革命的无限忠诚,更加有利于我们重塑时代信仰追求,统一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条件,从而在思想上为坚定文化自信带来了统一,有助于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有助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

(二)团结奋斗、凝聚力量。文化自信是每个国家和每个民族在历史中文化的精华沉淀,具有自身独特的影响力,是自身文化凝聚力的具体表现。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所展现出的正是这样一种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只有团结才能够无往不胜。红军是一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有着钢铁般的纪律,能够紧密团结、顾全大局的革命军队。在长征中,四支队伍相互接应、互相完美配合、相互间给予最大的支持。在军事战争中紧密团结,相互配合,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正确的把握革命形势和党内斗争的原则,挽回了革命局势,最终形成了可以燎原的红色火焰。同时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军需补给极端缺乏、困难的情况下,在生与死的较量中,将个人的生死抛之脑后,每个队伍之间、各个红军战士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给予最大的鼓励、支援与配合,将彼此看成是一个整体,共渡难关。这种全局意识,团结奋进的精神,极大的维护了革命军队的团结统一。谨记历史开辟未来,在今天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依然需要这种顾全大局、团结统一的精神。只有不断的深入团结和凝聚中国力量,才能够不断的坚持文化自信,不断的增添中华儿女的骄傲。

(三)正气浩然、战无不胜。惠蒂尔曾经说过:“正义是苦难者的希望和犯罪者的畏惧之所在”。正气浩然、战无不胜是红军在长征中在拥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上所造就的革命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以及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是星星之火终将得以燎原的正义事业。长征途中,各路红军在遭受敌人围追堵截的严峻局势下,仍然不忘自身的使命,不断的传播着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和救国思想,因为他们始终坚信正义终将会消灭邪恶,并为我们带来光明。在如今的地球村中,维持并推进世界和平,带动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同样是一个正义的事业。只有正气凛然,才能树立良好的东方大国形象。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国风、传中国情。

深刻的理解历史,全面的把握现在,才能有机会去创造未来。长征是世界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所以其铸造的长征精神是推动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实基础,更是解放人类的精神动力,也是促进进步事业发展的精神补给。只有读懂长征,人们才能了解自身意志是如何的坚固。只有读懂长征,人们才会知道只有将个人命运与自己的民族命运相结合,才能够拥有开天辟地的力量。只有在弘扬长征精神中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美】埃德加·斯诺(董乐山译).西行漫记[M].北京:三联书店,1979.181.

[2] 陈毅.三十五岁生日寄怀[EB/OL].人民网,(2001-08-21).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 ng/252/6165/6169/20010821/540551.html.

[3]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91.

[4]年巍.习近平在纪念红军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6-10-21).http://news.xinhuanet.com/2016-10/21/c_1119765804_3.htm.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郑承军.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J].文化建设,2016(5):77-79.

(责任编辑 丛文娟)

李明珠,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赵昕,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政编码 730050)

G120

A

1672-6359(2017)05-0016-04

猜你喜欢
长征路长征红军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回望长征路
追忆长征路
追寻长征路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走好新的长征路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