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苗族傩文化研究
——傩戏世俗娱乐化例证研究

2017-01-25 09:03石力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9期
关键词:民族出版社孟姜女傩戏

石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湖南湘西苗族傩文化研究
——傩戏世俗娱乐化例证研究

石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傩,滋生于万物有灵观对史前先民精神信仰和生产生活的全面覆盖。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累积形成了囊括傩仪、傩礼、傩俗等元素的庞大文化体系。傩戏脱胎于傩仪,是傩仪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孕育出的高级艺术形式,是正统仪轨的戏剧化展演。湖南湘西苗族地区傩戏盛行,是还傩愿仪式的重要内容,也是现存最具生命力的傩文化载体之一,与傩仪神圣严肃的初始本质不同,当今傩戏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娱乐化趋势。

湘西苗族;傩戏;世俗娱乐化;求子

一、湘西苗族傩堂戏

傩仪初始形态是先民驱邪逐疫的原始巫术,伴随社会形态改变,由民间行为上升为国家意志,在宗法治国的封建王朝时期,作为“国之祭典”繁荣于汉族地区,《礼记月令》、《周礼夏官》及《后汉书》等古籍中的相关记载均体现仪式的神圣严肃与恢弘威吓。历史更迭,傩仪从原始驱赶巫术发展为封建皇权之宗法仪礼,再通过屯兵移民传入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为保持生命力,不断与宗教、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相融合,其神圣严肃的仪式原型日渐式微,而蕴含着丰富文化元素的傩戏成为了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仪式形态,走向世俗娱乐化分野。

不同地区和民族有其独特的傩戏种类。至今尚存的有广西师公戏、江苏南通僮子戏、安徽贵池傩戏、山西曲沃扇鼓傩戏、贵州安顺地戏以及湘黔苗族地区傩堂戏等。

湘西苗族地区傩戏广泛见于还傩愿仪式,该仪式是傩仪与湘西苗区文化传统尤其是南方道教斋醮、巫鬼文化融合后,形成的酬神还愿仪式,傩戏在还傩愿仪式中发挥娱神娱人的重要作用,因其在户主堂屋内外上演,故又称傩堂戏或傩坛戏。傩堂戏剧情多插科打诨、逗乐搞笑,一方面取悦神灵祈求庇佑,一方面吸引观众,扩大仪式影响力。笔者根据田野调查素材以及相关文献记载,将湘西苗族傩堂戏叙事链梳理如下:

开洞(又称合标)——扮先锋——扮送子——扮开山——扮算匠——扮师娘——扮铁匠——扮和尚——扮八郎——扮土地——扮判官——闭洞(又称进标)。

该叙事链内容为:掌坛巫师(称巴岱扎)打开桃源洞请出一众傩神,先锋率先登场为户主扫荡邪精瘟疫,为众神引路;开山赴傩堂为户主酬神,在沐浴时不慎丢失千斤大斧,请来算匠算出斧头下落;算匠到来,先为户主看相算命,再为开山算出斧头下落,因开山拒付算斧报酬悻悻离去;师娘登场,为开山找斧头时许下的心愿得偿进行还愿;开山失而复得的斧头有缺损,铁匠上场修斧;请和尚安下五方龙神洗涤盛载牺牲的器皿;八郎到来为户主杀猪宰羊酬神;交牲后,土地神作为苗族地区信奉的重要神祇以东道主身份帮户主酬神;判官为户主勾销已呈献的牺牲;最后,众傩神回归桃源洞,傩戏结束,还傩愿仪式宣告完成。

傩堂戏囊括了篇幅庞大的说唱文本,既有傩神独唱,也有其与户主或观众的交流,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体现出浓郁的娱乐性。剧情中充斥着插科打诨、逗乐搞笑,甚至带有性暗示,除去焚香敬神环节,全程洋溢着轻松愉悦气氛,基本没有神圣严肃性可言。笔者在田野调查过程中曾就这一情况请教了湖南省吉首市社塘坡乡龙牙村巫师石福保,他解释道“傩戏是给神看的,这些男女风情戏神喜欢看,要讨他喜欢,神才会接受还愿,保佑我们。”结合《傩戏艺术源流》中关于傩戏的论述,笔者认为傩戏的娱乐情节其现实意义在于使仪式气氛热烈,本质上反映了傩戏以及傩仪原始形态中存在的生殖崇拜。

二、傩戏中存在的世俗娱乐化例证

(一)说唱文本中的语词体现

据笔者研究多个现仍广泛流传的傩戏说唱文本,其中充斥着大量的世俗娱乐化元素,尤其是与性相关的挑逗调侃,具体例证有:

第一,《请师娘》中的体现

戏中,开山的千斤大斧失而复得,为还先前许下的找斧心愿,遣张三去请师爷赴傩堂还愿,师爷外出只有师娘在家,张三在请师娘代为还愿时有明显的语词挑逗。《湘西苗族调查报告》中记录文本如下:

丑(即张三)白:师娘呀,既不就巧,师爷去了,可怜你在家中,孤眠独坐,很是寂寞。今晚我来代理师爷的事好吗?

旦(即师娘)白:张三哥,背你的时[1]!老娘面前莫乱说话。

……

丑白:师娘呀,你都会还愿?我就来耙你[2]。

旦白:张三哥,说话莫乱抢相因。明明是“盘你”[3]二字,偏要说“耙你”,不要乱说。

……

旦唱:张三哥来莫发狂,正月元宵龙凤场,觉被旁人来耻笑,路途调戏我师娘。[1]

上文张三与师娘对话,通过隐喻、咒骂、说白字、劝诫等方式充分地体现出男女挑逗。

第二,《扮和尚》中的体现

湘西苗族还傩愿仪式中《扮和尚》一节指和尚为户主家中安放五方龙神,以五龙神水洗涤盛放祭品的器皿,助户主酬神。而《贵州滚塘寨红苗还傩愿仪式中的傩戏表演》[2]中描述的《扮和尚》则描述了截然不同的情节。在为户主念经消灾前,和尚先描述了自己赶赴傩堂的曲折过程:借宿在别人家门口偷走看门狗——借宿别人家堂屋拿走香炉——借宿别人家火炉旁偷走小猫——借宿别人家中偷走绣花鞋——借宿别人家中睡了户主的老婆,从顺手牵羊的偷盗行为到淫人妻子的苟且下流,和尚本应六根清净却也流俗于两性关系,鸡鸣狗盗,身份与行为的巨大反差表现出戏中人物背离“和尚”身份的娱乐化、庸俗化。

第三,其他说白唱词中的体现

说唱之外,两性之间的挑逗调侃以及与性相关的词语还散见于傩戏文本的各个剧目。据《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1—8卷)还傩愿卷》记录:《扮开山》中,开山沐浴后烧香酬神,唱道“三动手来三烧香,烧到十八姐姐的乳香”;[3]《扮师娘》中,开山许找斧心愿时唱道“许你供猪一头、胡羊一只(或二只),羊娘未曾走草[7]。”[8];《扮八郎》中,八郎与户主的对唱道“听说某大富有个姑娘脱衣?”[6],其后户主问八郎望的是什么(即希望得到什么),八郎应到“我望的是娇娥美女。”[7]等等。此外,在诸傩神莅临傩堂与户主展开对话之初,几乎都会程式化地运用说白字答非所问的方式进行插科打诨,所说白字大多为“屁股”、“屎尿”等污词秽语。上述语词虽非对两性关系的直接描写,却也生动反映出傩戏文本的世俗娱乐化。

(二)傩神的行为体现——洗澡

傩戏中与性相关的表达,除了体现在说唱文本语词之外,还通过傩戏人物即傩神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出来。例如,贵州彝族的傩戏“撮泰吉”旨在追溯祖先创造万物、孕育人类的过程,傩戏中有直接形象化地模仿男女交媾的动作;在一些专著中被归类为傩戏的湘西土家族“茅古斯”,意即“混身长毛的古代裸体人”,在表演中夹杂着“扭臀”、“抖摆”等挑逗性动作,其中最具有性暗示的是其所谓的生殖器舞,表演者用一根象征男性生殖器的“粗鲁棍”做出“示雄”、“甩摆”、“打露水”等动作,两性之间的挑逗调侃表露无遗。“撮泰吉”和“茅古斯”中关于性的行为表现都是源于这类仪式所蕴含的生殖崇拜,即通过一种原始的、狂野的两性结合繁衍后代。在湘西苗族地区的傩戏中,戏神洗澡这一常见行为也同样透露出强烈的性暗示,彰显出傩戏的世俗娱乐化。戏神洗澡情节与“撮泰吉”中模仿男女交媾、“茅古斯”中摆弄生殖器舞蹈的性质一致,是基于仪式求子目的而产生的带有性暗示的行为。

在许多关于原始信仰的研究中,洗澡的原始意义与祓禊联系起来。祓,表示驱赶逐除;禊表示修身、整洁,祓禊是一种通过沐浴净身来消灾弭祸的原始祭仪。如将傩戏中戏神洗澡的性质与祓禊对应理解,无疑是相互呼应的,祓禊旨在消灾解难、祈福纳吉,而戏神洗澡则是为了沐浴焚香、请神驱邪赐福,二者的指向一致。而另一些研究则将祓禊的深意指向生殖崇拜,通过沐浴与性的狂欢实现生殖繁衍的需求。联系傩戏中的傩神洗澡情节,尽管服务于沐浴焚香、酬神还愿的戏剧情节,但傩堂上戏神对洗澡行为的夸张表演,仍透露出浓烈的、难以名状的性暗示,而这也正是基于傩文化中生殖崇拜与还傩愿仪式求子目的表演行为。

在《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1—8卷)还傩愿卷》记载的《扮先锋》中,女戏神先锋到达傩堂,结束与户主的寒暄后即开始洗澡“一烧开东方青湖海……下身洗得白如霜。”;[8]《扮开山》中,开山也同样洗澡“五湖四海打开了……角儿洗得亮堂堂。”[11];《孟姜女戏书》中,孟姜女为了觅得佳偶也在家中后院洗澡“奴家下塘来洗澡……二洗下身放豪光。”[10]上述戏神的洗澡行为,虽然在傩戏的剧情逻辑中担负着承上启下作用,但不难看出,这是通过世俗娱乐化的戏剧表演表达生殖崇拜、求子目的。

(三)姜女戏表达的爱情追求

孟姜女的爱情故事与《梁祝》《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我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是一部超越地域和民族界限的民间文学作品,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将其原型追溯到《左传》中“杞梁之妻”[11]的故事。在湘西苗族地区的还傩愿仪式中,姜女戏是傩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语道“姜女不到愿不了,姜女一到愿勾销”,表明孟姜女在傩文化语境中不仅是历史人物而是傩戏神灵,其角色功能是为户主还愿,并且具有非常重要的仪式地位。就剧情而言,姜女戏基本上保持了历史故事中姜女寻夫的主要梗概,《孟姜女戏书》[12]中姜女戏的主要线索如下:

范启良自述身世——家人送行前往修筑长城——徭役艰苦迫使逃亡——孟姜女自述家世表达招婿心愿——孟姜女游园洗澡被窥——孟姜女力劝范启良为婿——二人成婚——公差捉拿,夫妇分离——孟姜女为夫送衣哭毁长城——夫妻成仙名垂千古。

由上可见,在傩戏剧情的整体框架下,姜女戏情节自成一体,与其他傩戏剧情关联不大,那么这一剧目何以会成为傩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姜女的戏神身份从何而来?《巫傩之祭》从还傩愿仪式的求子目的与姜女戏中孟姜女裸身洗浴、追求爱情等情节上给予了解释,认为姜女戏在讴歌爱情的情节下蕴含着强烈的生殖崇拜和对性的追求,仪式中上演姜女戏是户主为了感谢作为傩神的孟姜女赐子添丁,并祈求孟姜女保佑人丁兴旺、子孙平安。基于此,则不难理解姜女戏唱词文本中关于两性之间的直观表述:

《孟姜女戏书》唱词:“奴家今年十八岁,花心扰乱要招郎”[13]、“兽物也有成双对,奴家一人守空房”[14]等语句表现出孟姜女与家人表达招婿心愿时的急切强烈;“浑身四体你看见,归家传言笑孟姜,不如将身嫁与你,免得四海把名扬”[15]、“二人成亲归家去,父母打骂我承当”[16]则表现出孟姜女招婿时的不依不饶。傩戏《姜女下池》中,孟姜女唱词更是将其求偶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不焚香求富贵,二不焚香保爹娘,

只为奴家终身事,终身招个好儿郎。

奴家起身拜东方,东方神圣听言章,

八十老翁遇着奴,拐棍为媒结为双,

有人笑我丈夫老,太公八十遇文王。

奴家起身拜南方,南方神圣听端详,

三岁孩儿遇着奴,罗裙搂抱结成双,

有人笑我丈夫小,甘罗十二为丞相。

奴家起身拜西方,西方神圣听端详,

瞎子跛子遇着奴,也要与他结为双,

有人笑我丈夫丑,前世烧了断头香。

奴家起身拜北方,北方神圣听端详,

白面书生与着奴,正好与他结为双。

曾记当年盟誓愿,要到藕池招夫郎,

瞒着爹娘来洗澡,恰缘遇着范启良。

一身四体你观见,这样羞耻如何当?

放下架来把话讲,范郎哥哥听端详,

奴家终身许配你,请郎下树结成双。

……

你若今日不成双,定要把你送秦王。

一送送到宫殿上,那时莫怪我孟姜。

我劝郎君接衣去,好好与奴结成双。

……

不管你胡子有多长,胡子上面有蜂糖,

半夜三更打个碰,好丝裹衣盖酒缸。

……

东边红日作媒主,西边明月为媒娘。

奴把荷叶作杯盏,树缠藤来我缠郎。

为了招婿,孟姜女对范启良威逼利诱,甚至以“半夜三更打个碰,好丝裹衣盖酒缸”这类对性事的粗鄙隐喻进行劝慰。以《姜女下池》为代表的姜女戏多在还傩愿仪式进行求子许愿时才搬演,戏中孟姜女对于爱情和性的渴求体现出强烈的生殖冲动,实质上反映了仪式的求子目的,通过娱乐化甚至庸俗化的傩戏表演向傩神表达求子心愿,取悦神灵,祈求保佑。

上述从说唱文本、傩神行为、姜女戏中所提炼的关于两性情爱的言行内容,是傩戏世俗娱乐化的重要例证,生动体现了傩戏从朝堂走向民间,从单一走向多元的生存形态。作为还傩愿仪式主体,于艺术形式之外,充溢着男欢女爱和粗犷风情的傩戏,直指仪式功能及原始信仰。可以认为,傩文化中的生殖崇拜、还傩愿仪式的求子目的为性文化元素提供了合理的存在空间,使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禁忌的性,在傩戏中成为必要的表演内容,并形成了一套适合于仪式的表演艺术,在傩文化失去官方土壤彻底根植民间后,最终引导傩戏偏离傩仪初始的神圣严肃本质走向世俗娱乐化。

注释:

[1]背时,湘西方言,意为倒霉、不走运。

[2]耙,原始农业中的翻地工具,用于疏松土壤。此处带有男女淫秽之意。

[3]盘,意即盘歌,指以问答方式进行的对歌,多用于苗族青年男女之间表达情意。

[1]石启贵.湘西苗族调查报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397-398.

[2]陈婷婷.贵州滚塘寨红苗还傩愿仪式中的傩戏表演[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11(3).

[3]石启贵.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1—8卷)还傩愿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17.

[4]走草,湘西方言,意为动物进入发情期.

[5]石启贵.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1—8卷)还傩愿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27.

[6]石启贵.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1—8卷)还傩愿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50.

[7]石启贵.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1—8卷)还傩愿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51.

[8]石启贵.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1—8卷)还傩愿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01-202.

[9]石启贵.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1—8卷)还傩愿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16.

[10]石启贵.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1—8卷)还傩愿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316-317.

[11]《左传》载:齐庄公四年,齐袭莒,杞梁战死,其妻迎丧于郊,哭甚哀,遇者挥涕,城为之崩.

[12]石启贵.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1—8卷)还傩愿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309-330.

[13]石启贵.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1—8卷)还傩愿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311.

[14]石启贵.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1—8卷)还傩愿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312.

[15]石启贵.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1—8卷)还傩愿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320.

[16]石启贵.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1—8卷)还傩愿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321.

J825

A

石力(1987-),男,苗族,湖南吉首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方向:民间文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民族出版社孟姜女傩戏
非遗瑰宝·傩戏 王雪宁 绝版木刻 60cm x 90cm 2021年
软陶傩戏面具
孟姜女哭长城?
缩写《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不姓孟而姓姜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江西傩戏符号构建研究
互联网时代民文出版数字化转型研究
德江傩戏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The Analysis of Teacher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on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