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童年》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2017-01-25 09:03张嘉敏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9期
关键词:水墨画水墨校本

张嘉敏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流溪小学,广东 广州 510900)

《水墨童年》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张嘉敏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流溪小学,广东 广州 510900)

《水墨童年》是我校的校本教材,教材内容是农村学生身边熟悉而有趣的事物。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使农村学生了解、喜欢水墨画这门传统的艺术文化。学生借助水墨画有感而发、有意而为地自主性创造,提高农村学生的造型能力与概括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陶冶了农村学生的情操,提高农村学生的水墨画素养,并成为学校的一个品牌活动。

水墨童年;校本教材;水墨画素养

一、研究意义(研究背景、学术价值、应用价值)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水墨画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民族绘画,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已形成了融合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思想哲学观念的完整艺术体系。从参加美术新课程教学的十多年课堂实践的过程来看,农村学校水墨画教学的具体实施开展还是存在许多现实的问题,比如一些父母的艺术教育意识不强,父母很少关注或从不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孩子书包里唯一的美术工具是六年如一日的蜡笔等普通绘画工具,美术学习只能是一种奢谈;现在大多数学生对水墨画接触比较少,不会欣赏,更不会画。美术课本中,每学期水墨画的内容也只有一两课。因而,很多学校的水墨画只在兴趣小组中开展。因此,为了让农村学生多了解水墨画,喜欢水墨画,会画水墨画,我校创建了《水墨童年》校本教材。那么,我们该依据什么来选择水墨画教学的内容?怎样教才能促进农村学生自主全面地发展?农村学生水墨画的实施成效如何?教师在农村学生水墨画教学的效果和专业成长如何等等。这些问题也需要我们进行实践和探索。笔者在此提出:在完成好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地方特色,加大农村学生对水墨的欣赏和绘画教学的实践,从而提高农村学生的水墨画素养。

(二)学术价值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水墨画教学,让农村学生接触、了解、喜欢水墨画这门传统的艺术文化,并通过欣赏、临摹、创作等学习方法,理解水墨画的特性(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等,画出不同浓淡层次);掌握表现手法,在水墨画里学会运用水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表现简练的造型、出神入化的运笔和富于变幻的墨色,提高农村学生造型与概括能力和水墨画的素养;培养农村学生对艺术的敏感性,挖掘学生的审美创造潜能,陶冶情操,促进全面发展。

(三)应用价值

在学校以“水品育人”的教育理念引领下,《水墨童年》校本教材的开展研究,与学校的书法特色相互呼应,共同营造了学校的艺术氛围,成为学校的一个品牌活动。

二、关键词的界定

水墨画: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也称国画,中国画。

校本教材: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

三、《水墨童年》校本教材的开发

(一)第一次行动总结、反思(2014年2月-2014年6月)

1.准备阶段

(1)理论学习。

(2)成立教材编写小组,召开学校科研中心会议,明确分工。

(3)制定《水墨童年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方案。

2.研究阶段

(1)收集资料,了解小学生的水墨画水平,从技能水平层次高低、是否具有儿童趣味、内容是否反映儿童的生活。确定教材开发的系统性原则:水墨画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逻辑,在帮助学生建构审美心理结构方面应该是有序的、连续的、层层推进的,同时也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的。

(2)初拟课程内容与结构,确定整体教学目标。每个教学段的目标分别为:低年级目标为能用毛笔、宣纸、墨色等材料把记忆中的简单物象表现出来,正确运笔,构图恰当。中年级目标为能掌握一些基本笔墨知识,并大胆用墨用色表现自己印象较深的山水、花鸟、人物等,自由组合,构图恰当,色彩自然。高年级目标为能较好地掌握笔墨技巧,并具一定的造型能力,讲求笔力和墨色的变化,色彩的运用,构图要自然,注意穿插有致、排列有序,初步会题款。

(3)对各年段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决定教材内容。教材中的教学范画由美术老师绘画各个教学内容里的水墨范画,把绘画步骤拍成照片,每课时的绘画教学步骤采用这些照片,突出原创性。

(4)为了突出学校特色,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拍摄学生的绘画活动过程和作业照片,把这些照片加入到教材中去,突出校本特色。

3.编写低、中、高单元的教材

我们到广州购书中心采购了一批少儿国画的教学书籍,阅读了其中的内容,通过学习研讨,共同确定了教材以低、中、高三个年段来划分,由执教的三位美术老师每人负责一个年段教材的编写,我们经过多次讨论,修改,每个年段的教学内容要切合不同学生年龄的特点,确定了低年段教材保留水墨画知识的简单介绍,精选了6个适合低年段学生的教学内容,中年段介绍中国近代水墨画名家和作品欣赏,安排了6个课时的教学内容,高年段介绍水墨画的创作方法,也安排6个课时。确定好教材内容后,三位美术老师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上边教学、边拍摄,把教师的范画示范步骤、学生的作画过程、学生的优秀作业用相机拍摄下来,课后精选相片,汇编成《水墨童年》校本教材。

低年段

主编:徐小珍老师

内容:樱桃、荔枝、枫叶、蜗牛、瓢虫、彩墨鱼。

中年段

主编:刘旭泉老师

内容:水墨画欣赏、草莓、金鱼、枇杷、葡萄、丝瓜、向日葵。

高年段

主编:张嘉敏老师

内容:少儿水墨画的创作、风景画、牵牛花、家乡的柿子、写意的蔬果、写意的花卉、写意的动物、师生作品展。

(二)第二次行动总结、反思(2014年9—2016年7月)

2014年9月,学校美术科的老师们全面实施《水墨童年》校本教材,在实施中修改、完善校本教材,通过一年多的实施,2016年9月,学校大量印刷校本教材,美术教师人手一套教材;美术课堂上,学生人手一本教材。

四、校本课程《水墨童年》的应用及推广

(一)校本教材全面铺开,百花齐放

《水墨童年》成为我校的校本教材,学校全面开展水墨画教学,在水墨画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临摹、创作等各种教学形式,理解水墨画的特性,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技法,喜欢水墨画这门传统的艺术文化,学会运用水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表现简练的造型、出神入化的运笔和富于变幻的墨色,提高农村学生造型与概括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农村学生的水墨画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全面发展。

(二)校本教材的开发,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

我们美术科组探讨水墨童年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在开发校本教材的过程中,配合学校用学生的水墨画作品进行装饰校园,在教学楼一楼的柱子上装上古色古香的边框,里面贴上不同题材的水墨和书法作品,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水墨画的魅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三)校本教材应用与推广到百校扶百校的从化区鳌头镇桥头小学

2015学年张老师到从化区鳌头镇桥头小学山区支教一年。一学年来,张老师把《水墨童年》的校本教材在鳌头镇桥头小学应用与推广,二至六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两单元的水墨画教学,深得学生喜爱,在六一儿童节举行了全校学生《水墨童年》绘画现场赛,孩子们积极参加,认真作画,作品百花齐放。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喜爱,同样受到听课教师的高度赞赏。

五、感悟、收获

(一)水墨童年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

美术科组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学校特色挖掘有效的水墨画资源,探讨水墨童年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为学校的“水品育人”的教育理念提供了必要的内容支撑。同时在开发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学生不同题材的优秀水墨画作品装上古色古香的边框,美化校园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水墨画的魅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成为学校的一个品牌活动。

(二)水墨童年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了师生的水墨素养

《水墨童年》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美术老师编制出水墨童年低、中、高三套教材,在这个过程中,美术老师充当着编制者、实施者、评价者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为美术老师潜能和创新发展提供了空间,提高了美术老师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促进了美术老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如2016年12月,张老师在禾仓小学的美感课堂展示课上了二年级《给树爷爷画像》水墨画一课,得到同行的一致高度好评。

课余,老师们参加市、区的画展活动。张老师的国画作品《春暖花开》2013在广州市美术馆参展;《国色天香》2014年入选从化市首届女画家作品,在从化市博物馆参展;《春》2015年参加从化增城巡回展;《富贵吉祥》2016年在从化区博物馆参展。

(三)水墨童年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学生的水墨素养

1.水墨体验,培养创新

校本教材不仅为美术老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践的平台,还促进学生水墨素养的提高。美术老师循序渐进地以重体验、重创作、重人文的教育方法,在美术课堂开展《水墨童年》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深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与创新能力。如《自由的鱼儿》一课,学生在欣赏八大山人的作品中,感受到八大山人是一个孤寂的老人;我们学习了他的水墨表现技法,我将传统的水墨画技法与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环境中感受幸福、和谐的社会,我们爱家、爱小伙伴们!孩子们在作画中,借助水墨画抒发自己的感受,孩子们的作品有感而发、有意而为的自主性创造。画出的鱼儿有大有小、快乐自在的!作品的呈现,让孩子体验到创造过程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2.水墨情韵,培养爱心

用水墨将世界万物的美表现出来,这其间还渗透着一个“情”字。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美。在每个有趣的水墨画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感受快乐,同时引导他们发现快乐来源于爱。如《鱼儿的自由》一课,课前,我先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进入课堂,并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到小练笔中,寄情于鱼。在欣赏中,感受八大山人、齐白石绘画中的美,并在画鱼时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鱼。绘画中他们不仅生动地运用不同的笔锋、不同的墨色表现鱼的形象,画中还处处洋溢着对鱼儿的爱护,对生活的热爱;学生在水墨绘画中寄情于鱼,学会环保,学会爱,学会感恩。

3.水墨规矩,培养习惯

学习水墨画,因为工具比较繁杂,在绘画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颜料弄脏手、衣服、画纸或者墨色、水撒到桌子、地上、画纸上等情况。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之初就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用具的摆放位置。比如摆放用具的习惯,要求学生把学习用具摆放到右手边;还有蘸水的习惯,一般是根据需要来蘸水,不能随便涮笔,以免很快弄脏水;还有不能甩笔,多余的水可以用卫生纸或废宣纸吸;画完后,各小组的绘画工具洗干净,要摆放整齐。

4.水墨精粹,培养团结

水墨画的课堂工具多、用色多,课堂时间少,因而要小组团结合作,小水桶一起用,分工合作调颜色;课后,收拾工具也比较麻烦,一定要发挥小组团结合作精神,如一人倒水、清洗调色碟,一人擦桌子、两人收拾工具;所以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

通过《水墨童年》校本教材的实施,农村学生喜欢水墨画,理解水墨画的特性,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技法,能运用水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水墨画有感而发、有意而为的自主性创造,提高了农村学生的造型能力与概括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陶冶了农村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农村学生的水墨画素养,《水墨童年》成为学校的一个品牌活动。

[1]才志舜.美术教室——中国画[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8.

[2]陈玉萍.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美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3]杨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庞丽鹃.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G622

A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提高农村学生水墨画素养的研究》(项目编号:2014YQJK044)。

张嘉敏(1976-),女,汉族,本科,美术小学一级教师,于1998年7月毕业于广州师范学校美术专科,加入流溪小学教师队伍至今。

猜你喜欢
水墨画水墨校本
牡 丹 (水墨画)
水墨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安静的水墨画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
泼尽水墨是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