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建设、助推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的文化发展繁荣

2017-01-25 09:03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9期
关键词:回族历史建设

张 卉

(管城回族区委党校,河南 郑州 450000)

加强文化建设、助推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的文化发展繁荣

张 卉

(管城回族区委党校,河南 郑州 450000)

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居天下之中,是历史上重要的交通要道,是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著名的文化起源之地。所辖的管城回族区,距今约3600年,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是郑州商城的中心,有着极为悠久、辉煌、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本文通过对管城回族区文化建设现状的了解分析,认知千年商都管城的沧桑巨变,探索促进商都文化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文化建设的发展繁荣。

文化建设;产业发展;促进;创新

管城回族区具有数千年发展历程,随历史的沧桑演变时代更迁,在源远流长的前进过程之中,这片区域上,依据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域内国民的特性,以她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包容的文化精神,形成各种文化相互补充融合,民族间不分畛域,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相互熏陶浸润和积淀,形成管城回族区独有的商贸、人文、民俗、宗教、经济、政治、社会等历史文化。如何以这些根基深厚的文化资源为依托,推进文化建设,促进管城区文化发展丰富和完善、繁荣昌盛、为社会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源泉,是当前社会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管城回族区历史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时代步伐的迈进,“十二五”期间,管城回族区在传承郑州的厚重文化、铸就郑州城市之魂的同时,牢牢抓住郑州市实施内环地区有机更新,以“做强文化产业、完善政策体系,培育市场主体、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以项目为引领,以文化旅游、黄金珠宝、电子信息为产业重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强力打造文化管城。初步形成了文庙、城隍庙、北大清真寺、商城遗址公园、历史文化名城街,东西大街、黄金十字架、城南路书画一条街、国香茶城特色街区,文化旅游和世纪欢乐园娱乐休闲观光游等文化精品旅游路线。

为让管城回族区的底蕴充分彰显,让商都文脉延续,重新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全区人又在努力建设商都历史文化区。商都历史文化区分三个层次,分别是起步区、核心区和历史文化区。起步区具有2.53平方公里,同时划分为5个片区,首先启动的是商城遗址公园、郑州商都博物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二、管城回族区文化建设彰显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城回族区紧紧围绕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深度聚焦郑州市党代会擘画的宏伟蓝图。管城回族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的筹谋规划,本着“统筹推进、重点突破、以点带片、从线到面”的原则,站立在“展示郑州厚重历史、承载郑州文化传承、铸就郑州城市之魂”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重塑郑州城市文化形象,建设商都历史文化区的效果显著、成就凸显。

(一)脚踏实地、齐心协力谋发展

管城区在进行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中,规划的实施难度是非常大的,涉及到全区的多个方面,范围比较广,征迁安置的费用比较高,但是管城回族区区委区政府站在铸就城市之魂的高度,着眼传承华夏文脉,认真谋划、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鼓足干劲、齐心协力,建设这一利国利民、影响深远的宏伟工程。

(二)借力而为、乘势崛起、助推管城文化建设

管城回族区此次深深挖掘保护、唤醒起沉睡的历史文化元素城市传统内涵、展示利用重现千年商都风貌,充分凸显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抢抓难逢的发展机遇、踏实务实,借力而行、搭乘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在谋求崛起的同时、管城回族区始终坚持以高品质规划引领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大规模的开展工作,以3600年商都文化为依托,起步建设商都历史文化区,同时以“两院”项目为引领,以商代都城遗址、文庙、城隍庙等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按照“一心、两轴、三街、四区”(“一心”即黄金珠宝交易展示为中心;“两轴”即紫荆山路和东西大街两条空间发展轴;“三街”即顺城街清真美食街区、塔湾民俗文化街区、夕阳楼——书院街历史街区三个特色街区;“四区”即民族及民俗文化区、高端商贸服务区、商都文化展示区、商务服务综合区)的分类规划布局,依据功能定位,来推动管城区的综合发展,让商业和与当代服务业充分相互融合发展,保留原有的城市色彩,竭尽全力打造集历史、文化、人文创意、艺术、科技等多种元素集于一体的世界商都文化创意旅游示范区,再现出老城区的精彩。

(三)精心栽培、细心灌溉成效初显

管城区目前对商都历史文化区认真栽培,细心灌溉管理,充分掌握、深入深入分析文化建设方面的优势与劣势,充分吸取和借鉴其他省市区在文化建设方面成功的独具特色的经验和做法,探寻和创新推动我区文化建设。目前,东大街文庙和商城路城隍庙片区已初具规模,商都博物院考古研究院两院片区已启动建设,夕阳楼片区、书院街片区、宫殿区遗址公园起步区已具备实施条件,除郑州市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郑州商城以外,商都历史文化区还有其他文化遗产资源二十多处,有北大清真寺、李诫故里、子产祠、魏巍故里等众多历史遗迹及名人故里。有些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文物保护单位。均是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的文化之源”,是文化建设产业之“根”。经过努力建设,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已经具备整体利用的条件。

三、科学统筹促进文化建设的发展繁荣

目前,全区深入贯彻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已成为共识,积极建设河南自贸区、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时坚决以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为统揽,领导负责,亲力亲为,联系分包乡办制度,并以此为为抓手,辅助“五比五看五加快”绩效考核机制,开放创新为动力,围绕商城遗址周边区域、金岱产业集聚区、南部新区等“三大主战场”为突破,全力建设人文管城、商贸管城、和谐管城、美丽管城。

(一)立足长远、科学定位

管城区的地域文化、特色鲜明、优势潜在,科学统筹推进文化建设,势在必行。必须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科学定位,发挥管城文化建设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挖掘区域内文化的内涵,建章立制,将公益性文化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按照“远近结合、科学布局、分步实施、统筹推进”的原则,努力形成“组织优势牵动、品牌项目推动、专群结合联动”的工作机制以及党委和政府主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的文化建设新格局。积极谋划推进区域文化发展、繁荣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二)资源共享,创建区域文化整体优势

集聚各种资源优势来推动实现区域文化的发展繁荣,依托管城区独有的区域文化资源优势以及地域优势,依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联动”的原则,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构筑公益性文化建设的合力,进一步发挥辖区内各类展览馆、纪念馆、博物馆以及各类公益性的公共设施,发展公益文化构建文化强区。

(三)突显特色,深度挖掘区域文化内涵

深度挖掘管城区固有的自然禀赋、历史渊源和文化积以及特有的风土人情、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古建筑文化、生态文化等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尽力完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修措施,发扬管城区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加强合作交流、保护利用资源

应多与周边市、区加强交流和协作,共同促进管城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管城这片土地是是回汉民族聚居的地方,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且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众多,民间艺术、民族习俗多姿多彩,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完全可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和协作,充分利用此地内涵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和多处的人文景观一起打造“管城文化历史文化长廊”,开设管城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旅游专线,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大力宣传管城文化,加强历史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对促进管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我们应大力弘扬管城回族区的的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四、结语

文化是生产力,文化是软实力。文化发展源远流长,文化建设与时俱进,文化建设应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建设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互发展,逐步完善。管城回族区的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应凝聚合力促发展,一心一意搞文化建设。随着社会建设的发展需要,提高生活质量,需要有更高的文化素养和更多的文化产品。因此,大力推进发展文化强区战略,能够为管城区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利于增强管城回族区的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创新力,有利于提升管城回族区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有利于推动管城回族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繁荣。更能彰显管城回族区古都古城厚重历史的底气和底蕴,更为郑州市打造国际商都奠定坚实的基础。

G127

A

猜你喜欢
回族历史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新历史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