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哈尼族对国家民族政策认同的调研过程

2017-01-25 09:03李秋蓉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9期
关键词:哈尼族关注度少数民族

李秋蓉

(普洱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

普洱市哈尼族对国家民族政策认同的调研过程

李秋蓉

(普洱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

思茅地区有哈尼族421247人,各县均有分布。哈尼族是个有悠久历史、光辉文化、以勤劳勇敢著称的少数民族。根据哈尼族人群对民族政策的认同研究,在当今社会意识新形态下具有特殊意义,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我国所实行的民族政策在当地各基层的落实与宣传情况,还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现行少数民族政策,为我国所实行的少数民族政的不断完善提供比较有力的参考价值,使得民族政策能够行之有效地发挥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能力。

哈尼族;民族政策;民族认同

一、问题的提出

大革命时期的哈尼族,现今蒙自、开远、个旧等县、市就已经有了,而后又扩大至滇东与滇西各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右,哈尼族的主要聚居区域为墨江县,也是当时云南的地下党主要活动范围之一。在五十年代的时候,思茅区内广泛开展并大力宣传民族识别的工作,自此禁止使用一切关于对少数民族进行带有侮辱和歧视性的称谓、文字。废除“窝尼”、“阿卡”、“麻嘿“等侮辱性称谓,统称为哈尼族。这让笔者有了想要进一步深层次了解的想法,经过多年的民族斗争和民族融合,哈尼族在这一少数民族聚居区做了不懈的努力,在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方面等都立下了重要功劳。在这一大背景下,哈尼族对现阶段所实行的民族政策了解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少数民族政策切实给予少数民族的惠利民生发展到了何种阶段?国家又该如何在现有国情下发挥好民族政策的实质性功效与作用?深层次认识当前新出现的民族问题,正确处理好民族问题,处理好民族关系,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和平发展都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改革开放到如今能稳步管理好民族和平与团结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匹及的,一如既往地坚持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少数民族区域的民族权益得到有益保障,更好地实现少数民族自主和自治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调查中也正响应了国家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让更多的哈尼族了解民族政策,从根本意识里学习少数民族政策的落实情况,也为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微薄之力。

二、调研地的选择与研究计划

(一)调研地选择及基本情况

思茅地区有哈尼族四十二万一千二百四十七人,各县均有分布,哈尼族是个有悠久历史、光辉文化、以勤劳勇敢著称的民族。哈尼族语音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系彝语支。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十一个支系:碧约、卡多、雅尼、豪尼、白宏、戛都哈尼、切弟、阿木、哦恕、卡别、海尼。各支系间在地缘上实际相隔不太远,彼此也都有联系,有共同的地,方却又相对独立于本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尼族没有文字,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哈尼族先民用说、唱的形式一代接一代的靠口、耳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并在流传过程中逐步完善、提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于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民族政策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民族工作是否获得成效的重要指标,具有极其深远而深刻的意义,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关系的健康维系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民族政策研究,一直都是国内外学术界、人类学、民族学界所关注的重点领域。

(二)研究设计

1.提出假设

由于年龄层次和理解程度存在差异性,哈尼族对民族政策认同各有不同。因而本研究假设,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职业类型,影响着哈尼族对民族政策认同的反馈程度。

2.数据采集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2014年1月底到3月“哈尼族对国家民族政策认同的研究”情况所进行的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对象都是哈尼族。其对象来自具有代表性的江城县和墨江县的哈尼族乡,按调查对象的人数,第一,以问卷调查的方法来收集资料,随机地抽取了大概180名哈尼族并进行了问卷调查,共作废30分问卷,有效的问卷为150份,有效回收率83.52%。通过资料收集、整合、筛选、数据核实后,对有效问卷再进行编码与录入;第二,采用软件Spss11.5 for Windows 2000进行统计分析。

3.资料处理

以江城彝族哈尼族自治县和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哈尼族居民为例,他们对中国民族教育政策、民族就业政策、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等三方面的认同现状,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更深层次地认识国家的民族政策,以及区域内的哈尼族对国家现有的民族政策关注度、支持度的影响力。

三、调研结果分析

(一)不同年龄层次的哈尼族对民族政策认同的比较

1.不同年龄层次的哈尼族对民族政策的态度

18-22岁的哈尼族被调查者,对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关注度为100%,23-30岁对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关注度为85%,30-50岁的被调查者对民族教育政策的关注度为77%,51岁以上关注民族教育政策的哈尼族为50%。

2.不同年龄层次的哈尼族对民族就业政策的态度

18-22岁的被调查者中,高达85.5%的哈尼族关注民族就业政策,23-30岁的被调查者中,78.6%的哈尼族关注民族就业政策,31-50岁的被调查者中,69.6%的哈尼族关注民族就业政策,5l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50%的哈尼族关注民族就业政策。因为岁数较小的哈尼族,大多还没有工作,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与再就业成为生活质量提升的关键点,因而还是很关注就业安置的各项政策出台。岁数偏大的被调查者则不太关注就业、择业等问题,因为此年龄段的人群生活趋于稳定。

3.不同年龄特征的哈尼族对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的态度

18-22岁的被调查者当中,47.22%的哈尼族表示不关注民族风俗习惯政策;23-30岁的被调查者当中,15.8%的哈尼族不关注民族风俗习惯政策;31-50岁的被调查者中,只有9%的哈尼族不太关注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而51岁以上的哈尼族,基本上都关注哈尼族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笔者认为,哈尼族的民族文化集体记忆是文化传统发展的延续,年龄大的哈尼族对传统民俗风俗更持有深厚的感情,他们经历了哈尼族发展文化的变迁,深知时代的变迁,希望通过保护风俗习惯。来保存住本民族特有的民俗风俗习惯。据笔者了解,村里的长者很重视村规民约的讲述,督促所有人互敬互爱,秉承优良的传统文化。而年龄小的居民,大都同化于现代教育,对少数民族风俗习俗已经不再带有那么深厚的感情了,这也反映出来,保存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统是有多么的重要。

4.不同的年龄层次哈尼族对民族就业政策的行为倾向

46.7%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及周围的人接受过民族政策带来的实惠,这表明民族就业政策还没有得到全面普及,民族就业政策施行的范围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23-30岁的受惠比例最高,表示自己及周围的人接受过民族政策带来的实惠为54.9%;50岁的调查者位居第二,表示自己及周围的人接受过民族政策带来的实惠为50%;31-50岁的被调查者位居第三,表示自己及周围的人接受过民族政策带来的实惠为43.5%;18-22的被岁调查者比例最低,表示自己及周围的人,接受过民族政策带来的实惠仅有24%。也许是因为就业安置政策的推行情况,是近几年才开始,23-30岁处于就业阶段,因此大多数同龄人都得到过民族就业政策带来的实惠。51岁以上居民的孩子,大部分处于23-30岁之间,正巧处于民族就业政策实施阶段,所以接受过有关就业安置政策带来的实惠比例就很高。31-50岁的居民享受过有关就业安置政策的比例就相对较低,在他们那个时代关于民族就业政策还未完全普及。

(二)不同的文化程度哈尼族对民族政策认同的比较

1.不同的文化程度哈尼族对民族教育政策的认识程度

对民族教育政策的认识程度基本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从大体来看,对民族教育政策文化程度、认识程度是正相关的关系,获得有关于教育扶持民族政策的知识就越多。文化程度越高,对民族教育政策的认知、掌握理解能力更强。结论就是文化程度较高的哈尼族,对民族教育政策的认识度也较高。但居民对民族教育政策的关注度与其文化程度大体呈正比关系。总的来说,所采访的哈尼族对国家民族政策的实施是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表示生活在中国和平的环境里幸福感较强。现在普洱市政府也在积极肯定地落实少数民族政策,使政策切实地运用到哈尼族的生活中去。

2.不同的文化程度哈尼族对民族就业政策的态度

哈尼族文化程度的差异性对民族就业政策的关注度不同。小学程度的受访者,很少有人表示关注少数民族就业政策;大专程度对少数民族就业政策的关注度为66%;本科程度的关注度为76%;高中学历的关注度为67.6%;初中学历的关注度为56%。总体上看,文化程度越高的哈尼族居民,对民族就业政策的关注度就越高。笔者认为,文化程度越高的居民,获取信息途径较多,工作能力越强,比较容易获得工作机会,他们对民族就业政策的关注度也相应提高了不少。

3.不同的文化程度哈尼族对民族教育政策的行为倾向

不同的文化程度居民普遍支持我国有关教育民族政策。小学以下、初中、本科及以上群体对我国现行有关教育扶持民族政策的支持率为满分;高中学历的受访者,对我国现行的有关教育扶持民族政策的支持率为93%;大专学历的受访者,他们对我国现行的有关教育扶持民族政策的支持率为84%。因为大专学历的哈尼族获得民族教育政策的实惠较低,因此对该政策的支持率也相对较低。

(三)不同的职业类型哈尼族对民族教育政策的态度倾向

在研究中,将职业类型化分为在校的学生、公务员、待业人员、农民、其他,共五项。以有关研究为基础,根据社会经济水平、社会声望,对以上五类职业人群进行了分类,认为经济水平和社会声望从高到低依次是:(1)公务员;(2)在校学生;(3)待业人员;(4)农民。

1.不同的职业类型哈尼族对民族教育政策的关注度

职业类型社会阶层位置与民族教育政策关注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其社会阶层越高的居民,更加倾向于关注少数民族教育扶持政策。其中,学生和待业人员对民族教育政策的关注度最高,均为100%;公务员的关注度为74%;农民对其政策的关注度为47.7%。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事实上农民处于目前中国社会文化层次的较底层,对其社会政策的关注度不太高,具有边缘化的现象。

2.不同的职业类型哈尼族对民族教育政策实施效果的认可度

不同的职业类型哈尼族对民族教育政策落实效果的认可度是存在出差异性的。学生、待业人员对民族教育政策的认可度当属最高,他们认为现行的民族教育政策具有针对性,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水平;农民对民族教育政策的认可度位居第二;个体经营者对民族教育政策的认可度88%,位居第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新媒体的宣传使得比较落后的两县所居住的哈尼族能够通过网络及时有效地了解少数民族政策的最新惠民通知。

3.不同的职业类型哈尼族对民族就业政策的关注程度

在此次调研中,待业人员对民族就业政策的关注度为93.8%位居第一,这因为有关民族就业安置政策与他们密切联系;二是学生对民族教育政策的关注度为83%;公务员的关注度为74.8%;农民的关注度只为27.7%。这也进一步证明,农民对社会政策的关注度相比较而言都较低。

四、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不同职业类型的哈尼族个体与有关民族教育政策、民族就业政策以及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的数据分析,证实了本研究提出的基本假设: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不同职业类型的哈尼族对民族政策的认同具有巨大差异。总体上来看,哈尼族都持有对国家的基本认同,其对民族政策的态度大多是积极乐观的,对进一步改善我国民族政策有相当大的信心,这是我国政治统一的心理基石。但具体说来,民族政策认同在其认同程度和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哈尼族内部支系及成员之间的认同也千差万别,都在变化之中。

五、主要结论

(一)哈尼族年龄层次、文化程度和职业类型的差异性,对国家民族政策的认同程度总结

不同年龄层次与其对民族政策的认同存在显著差异性。表现如下:(1)对民族政策的认同随着受访者及其周边人是否正在接受教育的情况来定,哈尼族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民族政策认同也越高。(2)从民族就业政策的态度方面来看,基本上三十多岁以上的哈尼族居民,对民族就业政策的认识程度比较高,对政策的关注程度却不高。(3)从民族的风俗习惯政策看,年龄越大的哈尼族居民,了解民族政策的比较少。

不同文化程度对民族政策的认同存在显著差异性。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哈尼族更为主动想去关注民族政策实施,对民族政策的理解更为清楚深刻,而教育程度更高,他们就更容易提出自己对民族政策的建议,初高中文化水平比起大专以上文凭的的哈尼族对民族政策关注度相对较低、更别说是对民族政策的理解,对其政策的实施和思考也较少;而小学及以下文凭的居民对民族政策了解更少,其对民族政策的认同相比较处于最低层级,基本上不关注,主要是由于接受知识量很少。

(二)不同的职业类型哈尼族对国家民族政策的态度

不同职业类型的居民对少数民族政策的态度存在显著的差异。根据国家民族政策受惠程度来排,从低到高分别为农民、待业人员、在校学生、公务员;根据国家民族教育政策的支持力情况来排,从低到高分别为公务员、待业人员、学生。通过不同职业类型的哈尼族居民对民族教育政策的关注度、落实效果认可度和支持度、就业政策关注度、民族风俗习惯政策支持情况的比较与分析,结果发现现阶段的少数民族政策对于所调查区域的哈尼族来说,惠民程度在不断提高,大都是比较配合民族政策的实施。

(三)对策建议

通过对江城县和墨江县的哈尼族乡的实证调查和与哈尼族居民们交流沟通,笔者发现,当地哈尼族对民族政策的关注度较高,不过认识程度还不够深,大多数人不太了解当地所实施的民族政策,与此同时也发现,我们所谓的民族政策就是哈尼族居民们在村委会的展板上县政府部门下达的通知等内容,与他们的生活利益相关的,他们对民族政策的了解,只是看到一点就了解一下,不会主动去关注,严重缺乏对重视少数民族政策的学习意识。因此,要加强对民族政策认同的建构,就必须提高哈尼族对少数民族政策的认知和不断教育与学习。政策已经出台,就需要哈尼族聚居区的各部门认真落实少数民族政策的落实情况。

1.要深入持久地进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

这是民族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措施。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少,有一部分居住分散,有些民族的某些方面的民族特点已消失或不显著,这些因素都易造成对民族问题的不重视、对民族政策的不了解。加强这类地区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很有必要。这类地区的主要对象是汉族干部和群众,要继续不断培养得力能干的少数民族干部,充实哈尼族地区的人才资源储备,更好地实现少数民族自治。并且政府还需加大对教育的投资与关注,解决好少数民族教育的问题,关键还在于强化好基础的配备建设,加强资金投入,着力于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设施软硬件的发展平台。

2.坚持尊重少数民族的人文风俗习惯政策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生活饮食习惯、节日礼仪、衣着服装等。国家也明文规定,少数民族有权利享有保持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因此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加强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政策的宣传,严禁侵犯少数民族行为的产生和盗用其他民族文化遗产的行为。

3.授之以渔,安置一定比例的哈尼族就业

政府应运用经济手段,安排哈尼族族就业并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另外,从微观层面说,为了调动安置人员的积极性,还应该发展各类职工的培训,加大对职业学校的优惠政策,因为在小城市里面职业技术学校能让大多数经济条件有限、知识水平有限的青年人获得一技之长,要让他们能够自立自强,这也是中国社会所倡导的。

4.农村建设指导员应进一步与群众面对面谈心交流,听取群众的建议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是转变作风,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政府领导人员多叮嘱乡、村干部,农业产业化发展要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道路,突出优势产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认真履职,不辱使命;新农村建设要眼光长远,打造生产快速发展、生活宽裕、生态优美的美丽乡村,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六、结语

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哈尼族对民族政策的关注是越来越多了,这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政策落实情况的一大反映,新时代的哈尼族也会因为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帮助,从根本消除哈尼族对民族政策不了解的窘境。因此本研究提出了增强哈尼族对本民族政策的了解程度,也希望往后能为少数民族政策的不断改善有实质性的帮助,也真切希望哈尼族群里能够在这样一个和平的时代环境下,认真学习少数民族政策,把此政策实实在在地用到生活中。鉴于研究者本人的能力范围有限,对问题思考的深入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同时由于时间仓促,使得本研究需要改善,研究结论仅仅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没有太强的代表性和适用性。本论文的理论阐释是从现有理论出发,以详细且通俗易懂的形式分析了普洱市哈尼族对国家民族政策认同的现状,文中以数据说话,有力地支撑起整篇论文的框架。

C95

A

猜你喜欢
哈尼族关注度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ABCG2、SLC2A9、SLC17A3和PRKG2基因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与哈尼族人群痛风的关系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雄安新区媒体关注度
全国两会媒体关注度
暴力老妈
浅析社会大众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