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

2017-01-25 09:03梁芳敏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9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发展

梁芳敏

(贵州省民族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0)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

梁芳敏

(贵州省民族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0)

现阶段,教育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更加受关注,这样就促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受到历史、客观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在发展中依然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问题不断出现。因此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大大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经济建设。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前言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绝大部分所处的位置都比较偏远,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经济相对滞后,这就造成教育上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对此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得到发展,保证人民素质有很大提高,从而促使少数民族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一、少数民族教育的界定

所谓民族教育,主要是对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采用科学的方式对民族教育概念进行界定,这是非常重要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什么是民族教育,这是很长时间来我国学者在民族教育领域直接进行探索和争论的重要话题。现阶段国内外作者对少数民族教育概念各有各的说法,看法也存在很大分歧。在我国范围内,少数民族教育指除汉族之外的55个少数民族的教育。《教育大辞典·民族卷》认为: “民族教育是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简称,特指除汉族以外,对其他55个民族实施的教育。”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定义为“少数民族教育,就是在多民族国家内对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进行教育,简称民族教育。”王锡宏认为:“民族教育是一个具有多层次涵义的概念,第一层涵义是指少数民族教育;第二层涵义指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教育的总和;第三层涵义指世界各民族教育。”本文作者认为这一界定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和现实相一致,所以更加符合我国少数民族的教育。

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

(一)办学基础设施薄弱

虽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效果取得了明显进步,办学规模得到了扩大,各少数民族地区都在积极建设中小学校,使少数民族的学生都尽量能够接受教育,但是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还不太先进,有不少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观念方面与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但是一些地处偏远的地区,部分家长由于自身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对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

(三)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

近些年来,国家将民族教育放在了重点位置,并且高度关注,这样就促使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教育方面的资金援助,促使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素质不高,严重阻碍了教育发展。第一是很多外地教师不愿意来,即使来了也留不住,而本地教师的素质比较低,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第二是对口的援助没有到位,支教只是流于形式,尽管有一部分教师来义务支教,但是具有很大的流动性,教学效果不佳。

三、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成因

(一)经济落后,严重制约着教育发展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严重制约着民族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落后又对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的途中,贫穷是绊脚石,会带来很多问题,例如:学生失业率比较高,辍学出家的人数不断上升;教育经费比较紧张,绝大部分学校的基本办学设施都与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标准有一定差距;教师的整体水平比较低,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教学质量也不高。因此一定要发展经济。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少数民族地区只有经济发展上去了才能促进教育发展。

(二)传统文化影响严重,教育观念没有转变

因为人们的教育思想相对落后,没有全面认识到教育对个人、社会以及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就使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三)部分政府官员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对于社会来说,教育具有系统化的特征,且教育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等特征,与其他企业不同,不能马上见到效果,因此有一部分政府官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要想确保教育得到发展,必须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好党制定的教育方针,对其进行巩固、深化、提高以及发展,树立和落实后科学发展观,并且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创办的学校要得到人民满意,要不断改革和深化教育体制,优化教育资源,进而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和办学质量。除此之外,还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对初次成果进行巩固,做好高中建设,对职业和成果教育进行加强,从而促使教育事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投入,推动基础设施教育进程

国家在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教育投入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基础设施教育,这是解决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存在问题的重中之重。要提高教学硬件设施,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基础设施;同时要大力推动少数民族的信息技术教育,为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设立自己的局域网,建立专门的计算机室,从整体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能力,缩小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另外,还可以设立帮扶体系,各少数民族地区之间实施互助,条件相对好的地区对相对差的地区提供一定的帮助,共同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改革教学内容,凸显民族特色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要有较大的发展,就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大的改革,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调整,结合民族特色,开发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课程,设立少数民族的地方课程,在提高少数民族教育程度的同时,还要使具有少数民族自身特色的民族文化能够得到传承。另外,还要在完善“双语”教学的基础上,采取“三语”的教学方式,以缩小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有条件的少数民族地区要逐步普及英语课程,采取“三语”教学方式。

(四)运用多种举措,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力量

壮大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力量,确保师资力量的稳定性。首先,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针对现有教师普遍开展培训。其次,要持续加强本地区民族师范院校建设,针对本地老师以及具备本地特点的教师,要加大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最后,构建教师队伍的保障机制,从而保障师资队伍的稳定性。

(五)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

教育具有目的性,并且要有计划和组织,这样就能对接受教育的人施加一定压力,进而地实施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其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六)合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第一,要对小学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调整。要确保学生能够就近上学,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村小学和教学点,提倡村与村之间合并办学,乡或者镇中心小学所在村不可以办小学,要与中心小学联办。第二,抓好初中布局调整。注重内涵发展,采取扩容增效的方法,扩大初中招生规模。 第三,抓好普高布局调整。扩大普高规模,对初中发展的制约问题进行打破,确保高中与初中分离。第四,对教育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对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积极发展高中教育,确保初中与高中的学生比例平衡,中等职业与普高学生的比例平衡。此外,还要对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进行调整,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培训三者有效融合。

五、结束语

总之,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其教育问题是非常显著的,造成问题的因素有很多,一定要将当地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这样形成的教育模式就具有本地特色。此外,对于中等和高等教育,在突出民族文化前提下要与当地经济建设相适应,从而培养出实用型人才。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确保教育事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民日报,2010(6).

[2]赵德忠,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3(1):34-35.

[3]陈婷.近十年我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民族教育研究,2013(6):178-180.

[4]张定强,蒋会兵,蔡娟娥.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1993—2013年CNKI期刊数据的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5(1):12-15.

[5]黄兆全.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N].中国教育报,2016(5):25-26.

[6]邬志辉,秦玉友.2011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0):118-120.

G75

A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发展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们的民族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