酣畅淋漓的生命之舞
——西南少数民族“生殖崇拜”舞蹈现象解析

2017-01-25 09:03王秋韵杨向东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9期
关键词:木鼓先民寓意

王秋韵 杨向东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酣畅淋漓的生命之舞
——西南少数民族“生殖崇拜”舞蹈现象解析

王秋韵 杨向东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产生了寓意深远的“生殖崇拜”舞蹈。“生殖崇拜”舞蹈是人类早期的文化现象,也是原始舞蹈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人们通过舞蹈来表达对自身的认知,宣泄对生理的渴望,彰显对生命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殖崇拜舞蹈是人类生命最本质的体现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敬,正是由于先民们创造了寓意深远的生殖崇拜舞蹈,促使我对“生殖崇拜”舞蹈文化的探索,促使我追寻其舞蹈背后的深刻文化意涵,这也正是笔者的初衷。

生殖崇拜;原始舞蹈;民族文化;价值意义

一、西南少数民族“生殖崇拜”舞蹈文化渊源

在地处我国西南一隅的众多少数民族当中,流传着一种神秘而奇特的舞蹈现象,舞蹈的内容大多都与人丁兴旺、生殖繁衍、族群永续相关。笔者认为,这一舞蹈现象应该与早期的“生殖崇拜”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殖崇拜是一种原始的宗教形式,它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关于生殖崇拜的产生要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生活的环境十分艰苦、恶劣,由于自然界的洪水猛兽以及人类间的争斗与征战等因素,人口的急剧减少威胁着人的生存和族群的兴旺,生息繁衍可以说是当时的头等大事。在长期的实践与总结当中人们渐渐地认识到,生殖繁衍才能保持种族的生存。敬畏生殖、崇拜生殖的观念蔚然成风,原始的“生殖崇拜”文化盛行于当时。这一点在远古的许多岩画当中可以寻到依据。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的花山岩画。根据人物图像的形态,可把花山岩画分为正面人物图像和侧面人物图像。侧面人物图像更多的是突显生殖崇拜寓意的图案。有些侧面图像胯下有外伸的男性生殖器官,旁边则是身躯宽大、腹部隆起、疑似怀孕的女性形象。除了壁画之外,陶盆也是生殖崇拜文化的一大表现手段。在陕西西安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其中的人面鱼具有生殖崇拜的寓意,表示的是先民们希望人类能够像鱼一样有旺盛的繁殖能力。由此可见,壁画和陶盆无一不体现出了先民们渴求人丁兴旺、家族昌盛的愿望。

人们把对性和生殖器官的崇拜发展到把这些崇拜之情幻化为舞蹈,以表达对生殖崇拜的敬畏之情。在原始社会时期,先民们对于性和生殖器官的崇拜之情清晰可见,运用夸张的人物形象以及生殖器官,彰显出先民们希望家族昌盛的心愿。这样的表达不仅出现在岩画上,一些纹彩陶盆上也随处可见。

生殖崇拜是遍及世界的文化现象。在西南少数民族当中,很多在节日里所作的歌舞体现出了生殖崇拜的内涵。这些原始歌舞的表演,大多数都暗含着延续种群的寓意。在现如今看着似乎会感觉有些猥亵的舞蹈,实际上在原始社会时期,有着十分庄严和神圣的含义。不论是壁画和陶盆上的绘画还是有着生殖崇拜寓意的舞蹈,先民们都把他们强烈的子孙兴旺的愿望通过这些途径表达出来。而歌舞的形式自然也是艺术表演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歌舞艺术中所体现的生殖崇拜内涵,实则是艺术起源和生殖崇拜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当然也不是就说艺术起源于生殖崇拜。生存的本能使得先民们开始了对生殖器的崇拜,进而又有了生殖崇拜寓意的舞蹈。这样的过程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证明。

二、西南少数民族“生殖崇拜”舞蹈个案分析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那些早期的“生殖崇拜”行为和文化也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人们现在再也不为人口的减少和婴儿的高死亡率而担心,尤其是那些充满生命激情的舞蹈被认为是荒诞的、低级趣味的看法,这最为我们忧心重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进中,原始的“生殖崇拜”文化虽然渐渐地离我们而远去,但它的文化种子却深深地根植于广大的民间土壤当中,迄今仍然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保存在民间的各种民俗活动中,是我们认识远古时期“生殖崇拜”文化的活化石。

如在西南土家族流传着一种《毛谷斯舞》,此舞被称为古老文化艺术的“活化石”。毛谷斯舞是土家族独有的带有生殖崇拜的舞蹈,有男性舞者腰间在腰间挂生殖器状饰物的习俗。扮演毛谷斯的男性舞者们全身只用稻草或茅草装饰,胯下会夹着一根由草裹成的又大又长的木棒——俗称“神棒”,是模拟的男性生殖器官。男性舞者们会向周围观看的女性胯下比画,妇女们则会做出相应配合的动作。实则是有繁衍之意。土家族的毛谷斯舞在一定程度上,用夸张的道具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出人类渴求繁衍生息的生活态度。从毛谷斯舞可以看出,整个舞蹈内容都含有浓郁的生殖崇拜理念。

再如,分布在广西临沧市沧源地区的佤族人当中,当地人都喜爱跳一种“木鼓舞”。佤族人民把木鼓看作本民族族群繁衍的源头。拉木鼓乃是佤族中最重要的宗教祭祀活动之一,而主角木鼓则是这项活动里最神圣和必不可少的礼器。沧源和西盟佤族自治县的木鼓在老一辈人的口中都说神似女阴。他们把称木鼓呼鼓腔里的“蜂巢”和木鼓舌为“结”,与女性的生殖器同音。他们把女性的生殖器夸张和直白地喻作“蜂巢”。人们会把木鼓的鼓腔凿空,在中间留下一对“蜂巢”和一对木鼓来模拟女阴。这只能由男性敲击木鼓,此行为在暗示男女双方相互交合的情景。这样的寓意也彰显出佤族人民在女阴崇拜的基础上渴望族群繁衍昌盛,对族群繁衍的期盼。

类似这样的案例在壮族也并不罕见,壮族先民本着对生命的诞生为思考点,但当时的认知程度并不足以了解新生命是怎样来的。所以才会有“感生受孕”的观念。他们通过这样的理念来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一个和谐共处的状态。花山岩画里壮族先民生活的壁画,鲜明地刻画着当时的人们对生殖崇拜的理念。人们在征战胜利作舞时,都作“马步蹲裆式”,双手上举,形成一个青蛙的形象。这不仅是代表着庆贺的意思,青蛙还寓意多子。所以壮族先民会用蛙舞来表达对生命的期盼和崇敬。

不论是土家族的《毛谷斯舞》还是佤族的《木鼓舞》,亦或是壮族的《蟆拐舞》,先民们创造这些具有生殖崇拜寓意的舞蹈就是为了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来达到他们绵延子孙的目的。人们不仅对人自身的生殖器有着无比敬畏的情感,并通过一些物体代表人的生殖器,而且这份情感也体现在动物崇拜里。先民们对于生殖崇拜是十分单纯的,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一切都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因此,这样神秘而又神奇的繁衍无疑会让他们感到崇尚。

三、从“生命之舞”看生殖崇拜舞蹈对生命的诠释

少数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内涵形于外的神奇且自然的文化艺术综合体,正因为有了独特的文化基底,才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殖崇拜舞蹈。源远流长的“生殖崇拜”观念对于他们自身而言是十分高尚的,他们把心里最渴望的期盼通过绘画、文字以及舞蹈的方式表达出来。方式或许会有些夸张和直白,不过却直接地清晰地向当代的人们展示了先民们内心的想法。不需要任何的雕琢,给人一种最原始、最自然的感觉。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地去理解,才能真正地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生殖崇拜”舞蹈之所以迄今仍保持了持久的生命力,是因为其中所蕴涵的文化底蕴赋予了舞蹈特殊的色彩,而这一特殊色彩也恰恰正是舞蹈生命力的真正本质所在。任何艺术如果失去特色就会变得黯淡无光,“生殖崇拜”舞蹈所表现出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使其在众多民间舞当中独树一帜。它为我们揭示出了人类早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知,具有重大的艺术价值与民族文化意义。

“生命之舞”,实则是在诠释生命,歌颂生命,敬畏生命。生命,是一切开始的源头,也是一切归于尘埃的结束。生命就像是宇宙,神秘而又让人难以捉摸。先民们把这样强烈的情感放入舞蹈里,通过肢体语言,更多的是用心理予以表达出来。这样的生命之舞是热烈的、激情的、崇高的,更是伟大的,它具有极高的感染力和创造力。生命之舞就像是他们无声的呐喊,在这无声的呐喊里又包含着激烈的情感。生命之舞又像是他们高亢的思想,在这高亢的思想里又包含着不朽的希望。它代表着一种信念,一种坚不可摧、无可替代的信念。先民们秉持着这个信念,寻找到最原始的舞蹈,并发现这个舞蹈能表现这些内在精神。穿上岁月的彩衣,带着自然华丽的彩姿,把记忆中的一次次的感动,一次次的思潮,汇成为舞过的心曲。看着先民们留下的关于有着阐释生命的壁画等,我仿佛听到了生命之舞的声音。这何止是单纯的怒放生命,这是翩翩起舞的生命,灵动如精灵,一个清澈美丽坚韧的灵魂。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现如今仍有些民族保留着生殖崇拜的舞蹈。这样辉煌的民族文化是不可磨灭的,更是不可替代的。在当下,我们该做的,就是尊重和保护好传统的民族舞蹈,让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化更加地独具一面。这样我们才能不会丢失先民们所留下来的自身原有的宝贵财富。

[1]陶虹,张诗亚.西南少数民族生殖崇拜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08(2).

[2]谢丹,陈乃良.由“毛古斯”看大通舞蹈纹—兼论生殖崇拜与原始舞蹈[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杨竹芬.论佤族生殖崇拜[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12).

[4]张俊菊.论彩陶纹饰中的生殖崇拜[J].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3(3).

J722

A

王秋韵(1993-),女,汉族,四川省成都市洪雅县人,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西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

猜你喜欢
木鼓先民寓意
美好寓意品芝麻
云南沧源佤族木鼓音乐文化研究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佤族狂野奔放的木鼓节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模仿老鹰的乌鸦
电影《阿佤山》中的佤族木鼓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