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发声练习中的声情并茂

2017-01-25 09:03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9期
关键词:歌者歌唱声乐

敖 淳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浅论发声练习中的声情并茂

敖 淳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声情并茂,是在歌唱中倍受大家重视的一个问题,此方面大量的文献研究也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在发声练习中,它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发声练习;以情带声;以情引气;歌唱意识

歌唱中的声情并茂是个不能不谈的问题,然而,在发声练习中也同样注意这一点的人却不多。很多人都认为发声练习就是机械的训练从而获得声音技巧的过程与工具,无需牵涉到情感方面的东西。当然,他们的观点并不是全无道理,他们体会到了声音在歌唱中的基础地位,然而,却忽略了情感在发声练习中的重要性,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我们在演唱时只有以情带声、声随情出,达到“声情并茂”,才能感染和打动观众,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经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培养,在声乐学习的基础环节——发声练习中就要注意声情并茂。

一、发声练习对声音训练的意义

练声是为了完善和提高声音技巧,从而便于歌者更好地演绎声乐作品。声乐学习者对这个问题不应该有任何疑虑,这不仅是针对初学者,哪怕是对歌唱比较成熟的演唱者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唱歌其实是一种运动,人体各部分肌肉的一种习惯力量的配合,就跟跳舞一样。不同的是舞蹈除了练习肌肉的配合以外,还要练习骨骼的协调,就跟体育运动员一样,通过各种基本训练来练肌肉练骨骼。倘若没有这样的练习,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就无法得到突破,也就很难在技术上得到提高了,便创造不出好的成绩。一个出色的运动员,一旦停止了基本练习,他(她)的身体素质连同运动成绩都会下降。歌唱演员也一样,如果没有那些单调的发声练习,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机能就得不到锻炼,也就唱不出好的声音。生理解剖学告诉我们,歌唱时横膈膜的支持、打开喉咙和寻找面罩共鸣等一系列的动作和感觉,实际上都是歌唱发声系统各器官的肌肉运动。这些器官的肌肉不是为了歌唱而存在的,所以一般来讲,它们是不支持歌唱的,其表现为:其一,它们对于歌唱支持的无力现象。例如,横膈膜四周的肌肉,靠它的支持,一般的人都可以抬起很重的东西,但到唱歌时,它很可能是软弱无力的;其二,这些肌肉在歌唱时的不协调现象。歌唱发声系统各个器官的肌肉,不像人的四肢那样听从大脑的指挥,可以随心所欲地活动。这些肌肉常常是不服从调遣的,就好比我们几乎是感觉不到声带的存在的,所以要如何去驾驭它,本身就比摆弄四肢要难得多。这些肌肉在歌唱中的无力现象和不协调现象,必须通过发声练习来解决。通过练声,不但能使这些肌肉有力并能互相配合协调一致,还可以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从而形成一种下意识的动作。

练声的确是一项苦差事。可是,想要得到扎实的声音技巧就必须经历发声练习的苦寒,没有人能够逾越这个过程。声乐学习者对于声音大都比较重视,对情感的注意可能就会差一些,对于发声练习中的情感问题,或者说情绪问题就注意得更少了。

二、发声练习中的以情带声

(一)概述

以情带声,是指以感情带动发声,体现了感情对声音的能动作用,强调了情感因素在歌唱发声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也许会有人觉得这只适合于歌曲演唱,其实,在发声练习中也是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当然,在发声练习中做到情感的体现的确不容易,因为发声练习没有某种具体情感表达的需要,所以我们不要求、也不太可能做到如同在歌曲演唱时那样好。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练声中注入某种情绪或者某种感觉,譬如:高兴的情绪,兴奋的感觉等等。这样对声音训练将会大有裨益。

(二)发声练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很多歌者在唱发声练习时的状态是这样的:木纳、机械、不动脑筋、面无表情。这样的状态是不可取的,歌唱时不能这个样子,虽说发声练习是歌曲演唱的前期工作,但是我们也应该尽量做到一致。再美妙的声音都是为了歌曲的情感表现,我们完全可以从基础的发声练习中培养以情带声的习惯,培养歌唱意识,缩小练声与歌唱的距离。

不少歌者在发声练习中只是单纯地考虑到声音问题,可能很少甚至没有想到情感方面的问题,殊不知声音要为歌唱服务,而歌唱贵在以情动人。如果在基础的发声练习中完全不注意到情感问题,那么,在歌唱时可能就会出现脱节现象。也就是说,已经在发声练习中获得的好声音不能自如发挥在歌曲演唱中。因此,发声练习中的以情带声是很有必要的。

(三)发声练习中以情带声的意义

在发声练习中做到以情带声对我们提高和完善声音技巧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去看待、思考、实施。

1.对歌唱呼吸的调整

发声练习中的以情带声有助于歌唱呼吸的完成:使气息在情绪的支配下自动调整,说得形象一点,恰似以情引气。

人的任何生理活动都是受神经系统和心理意识共同控制、完成的,人的呼吸也不例外。在生理学中是这样解释的:呼吸是通过神经中枢的调节实现控制的。神经中枢发给呼吸系统的命令有两种:一种是常态下的生理呼吸,也称自律性呼吸;一种为情绪性呼吸,即根据人的情绪反应,为适应某种情绪的表达的需要而形成的呼吸。科学证明,人的呼吸状态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人在激动的时候,呼吸的频率会加快,气息量亦随之加大。譬如人在吵架的时候,其呼吸的深度和力度,就会随着愤怒的情绪而相应变化,声音的穿透力变强,跟我们歌唱中的状态比较接近。反之,人在安静的状态下,呼吸频率则相应缓慢,气息量变小。所以情绪促成了呼吸的多样性。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控制了情绪,就控制了呼吸。

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人类对呼吸的控制,属于心理活动的范畴。所以,歌者可以利用情绪上的变化让歌唱的呼吸成为一种本能的调节。例如,发声前想象多年不见的好友突然出现在眼前,情绪上的惊喜会让呼吸随之进行自我调节,比较深并且比较自然,让整个人的呼吸状态非常贴近于歌唱时所需要的积极而放松的状态,让人体的呼吸器官与发声器官进入到一种自然协作的状态;再譬如,在声音训练中,想着要把声音唱给远处的人听,这时的呼吸状态就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自然而然会加大负荷;还可以在练声时怀着愉悦的心情,面带微笑去发声,而不是皮笑肉不笑的做作,那么这个时候的呼吸也是积极有序的,灵活并富于跳跃感。也就是说,情绪变化了,身体会进行相对的自我调节,让我们的呼吸器官以及发声器官也跟作出相对的适应,这个时候就完成了以情引气。

2.培养歌唱意识

在发声练习中以情带声还是一种歌唱意识的培养,它能让我们在基础的发声练习中就体会到歌唱的感觉,让我们随时都有歌唱的状态。

在不少歌者的头脑中只有声音,他们不仅在练声时想的是声音,歌唱时想的也是声音,至于其他方面的修养在他们看来都是次要的。我认为,练声尽管很重要,但仅仅是提高和完善声音技巧的手段,最终声音是要为歌唱服务的,我们毕竟不能成为练声家吧!凡是这样的歌者,即使他们有很好的技术和声音,歌唱起来也不会感人,因为他们很可能唱起歌来也像练声一样,没有感情,没有味道。这样的歌者虽然存在歌唱修养方面的缺失,但是更重要的是思想认识上存在问题。要在日常练声的时候,刻意地去培养歌唱意识:在练声的时候精神要充沛、注意力要集中、情绪要有意识地更加激动一点,不要觉得自己是在练声,要把发声练习当成歌曲去演唱。比如,有的练习可以唱得优美如歌;有的练习可以唱得热情奔放;有的练习可以唱得娓娓动听;有的练习还可以唱得激动人心,等等。所以,在歌唱的时候,不论是唱歌还是发声练习,头脑中都要有画面感,把各种情绪跟发声练习联系起来,让自己处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去进行发声练习,这样对提高发声的质量将大有裨益。

在发声练习中做到以情带声对于声音的流动、气息与声带的配合、面部表情的自然等方面都会一定的帮助。我们不应该忽略任何对声乐学习有帮助的方法与观点。

三、结语

总之,歌唱是一种人类在不自然生理状态下的肌肉运动,训练声音技巧的发声练习当然也是一种“不自然”。然而,我们学习声乐就是要将这种不自然练习成自然,所以我们除了依靠严格的发声练习去训练外,还要积极地去寻找正确的,行之有效的适合自己的方法。

歌唱中声情并茂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发声练习作为歌唱的一部分,当然也需要我们做到声情并重。一般来说,声乐学习者对声音都比较重视的,对于情感则不然,所以,大家还应该多花精力去注意“情”。因为,有“声”无“情”,只是声音的炫耀,而不是歌唱艺术;有“情”无“声”,则不能传情。“声附于情,情赖声传”,这就是歌唱中的情与声,它们相互依存,浑然一体。

如果我们的歌声能够被观众接受、被喜爱,甚至能引起听众的共鸣,使人们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并把美感中的情感提升为热情,去拥抱生活,去融入社会,那么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便是声乐工作者的无上荣光。

J616

A

猜你喜欢
歌者歌唱声乐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草原歌者的大爱情怀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者和履痕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