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夕阳箫鼓》探索钢琴音乐的“中西合璧”

2017-01-25 09:03郝宏图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9期
关键词:古曲中西合璧钢琴曲

郝宏图

(北京城市学院,北京 100083)

从《夕阳箫鼓》探索钢琴音乐的“中西合璧”

郝宏图

(北京城市学院,北京 100083)

自20世纪初西方钢琴传入我国以来,经过众多中国音乐家的共同探索与努力,我国的钢琴音乐文化在世界钢琴艺术之林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影响力。纵观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中西合璧”的创作理念使得钢琴这一外来乐器能够更加科学地融入我国本土文化之中,中西文化的碰撞使得中国音乐具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先进的创作理念与钢琴这一西方乐器独有的魅力促使大批中国学子积极主动地学习钢琴,本民族文化的融入,也使得中国的钢琴音乐文化独具民族魅力。本文以钢琴曲《夕阳箫鼓》为例,探索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从中体会中国钢琴作品的艺术光彩。

《夕阳箫鼓》;钢琴;中西合璧;音乐

前言

自上世纪初齐尔品来我国征集具有“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开始,一股以民族风格为创作理念的潮流涌现出来,在这近百年的时间内,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音乐家以自己卓越的音乐才能,贡献出大量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钢琴曲《夕阳箫鼓》取材于我国大型民族器乐作品,是“中国风味”钢琴曲的代表作品,它向世人展现了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本文试通过对中国钢琴音乐“中西合璧”创作理念的分析,帮助更多的钢琴学子去体会中国钢琴作品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诠释作品。

一、钢琴曲《夕阳箫鼓》之民族特色

所谓民族化的钢琴音乐,多是指作曲家以本民族文化为创作素材而创作的带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钢琴曲《夕阳箫鼓》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夕阳箫鼓》原为一首民族器乐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曾被改编为各种器乐版本,其中钢琴版本最具创新性,黎英海先生在这部作品能够将风格迥异的中西文化以及演奏技巧灵活的融入其中,不但彰显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又向国人展现了西方钢琴音乐的异域风格。

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并没有运用过多西方钢琴音乐中经常出现的大段和弦,而是在深刻理解作品内涵与风格之后,以民族化的调性同西方和声相融合,在保留原作品的意境的同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这种同西方创作手法有着明显差异的创作方式,使得作品更具“中式美”。此外,作曲家充分挖掘了钢琴这一乐器多样化的音色以及丰富的表现力,以西方乐器来对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琵琶、古筝等乐器的音色进行模仿,同时,他关注到音域不同、演奏技法不同,对民族乐器音色的呈现也会有所区别,而不同的民族乐器所营造的情感意境也会有细微的差别。如作品的尾声部分,作曲家运用左手的低音域旋律来表现箫的音色,从而向欣赏者描绘了一幅江面归舟缓缓离去、万物寂寥的场景。除此之外,作曲家还以大量的装饰音来丰富旋律,为作品的旋律增添了我国传统音乐中特有的“腔调性”,不但能够凸显我国民族音乐大线条旋律的美感,同时也弥补了钢琴这一西方乐器无法展现“滑音”的音响感觉,从而使旋律更具流动性。

中国音乐最具民族性特征的便是独具韵味的节奏。音乐的最初表现形式便是节奏,它是决定音乐情绪与性格的根本要素,各种有逻辑的材料进行合理组织,共同构成了乐曲独具特色的主题。钢琴作为西方的主流音乐,其节奏具有较为鲜明的重音节拍,而这也凸显了作品的整体风格。《夕阳箫鼓》是对我国传统器乐曲的二度创作,表现的是一种超凡脱俗、阳春白雪的空灵之感,同我们以往接触的西方钢琴曲的节奏有着明显的区别,作曲家运用了我国民族音乐中独有的散拍子,保留了作品原有的韵味。

二、中西钢琴作品之演奏差异

作为西方乐器,钢琴在上世纪初才传入中国,而在那一时期,钢琴已经在西方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而中国才刚刚接触到它。因此,我国的钢琴作品无论是在曲式规模还是总体数量等方面都与西方的钢琴作品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几代中国音乐家的共同努力下,立足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对创作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进行了科学探索,创作出大量具有鲜明中国民族韵味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具有清新的乐思、简洁的写作手法、鲜明的民族特色,情感真诚且质朴。

三、《夕阳箫鼓》钢琴音乐的“中西合璧”

(一)洋为中用,中西合璧

钢琴是产自欧洲的器乐,它是由键盘、琴槌、琴弦、制音器等系统组合装置。在钢琴中,我们能明确地感知音色变化与其他乐器的不同,钢琴的音色是取决于外力的作用和琴弦所导致的共鸣,也就是钢琴演奏者的指尖触碰到琴键的一刹那而产生的声音。触键与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有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速度和力度、高度、角度、速度的改变,就会产生变化性的音乐效果。《夕阳箫鼓》是中国的古曲,通过钢琴的演奏就会出现别样的风味,当演奏者触动琴键的时候,声波就会在空气中凝结,也会出现长余的琴音,有时会发出短促的音节,这些都取决于手指放松程度。我们听到的旋律实际上就是手给予琴弦力量,音板又间接传导振动于空间内所发生的微妙效果。《夕阳箫鼓》实际上取材于《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可以说是唐诗最高成就之一,其意境之高远,思想之深刻,震古烁今。而由它改编的《春江花月夜》更是追求一种厚重、空泛、静谧的境界,因而在钢琴的演奏过程中必须做到松弛有度,方能表现出境界和思想。《夕阳箫鼓》的古曲在触键以后,慢板性乐段要立即放松,并且辅以踏板,音色的意境方能烘托;而快速的力度型片段,要稍等片刻,这样就能将曲中描述的情绪自如地进行宣泄。钢琴本来就是一件舶来品的乐器,它有着特殊的构造原理和发声原理,钢琴的弹奏方法也区别于我国任何一件民族传统乐器。而我们在《夕阳箫鼓》中看到了和声进行手法的“中西合璧”,和声进行的写作是西洋古典音乐创作中的关键要点之一,而平行进行是一种富有意趣和诗意的写法,为了更好地避免空洞和声效果,西洋乐器大多采用的是三度或六度的和声平行进行写法。而我国很多钢琴曲大多都是有着民族化的特征,为了彰显民族特色的和声效果,就会采用平行四度或者五度的和声进行写法,《夕阳箫鼓》就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和声进行的手法。

中国以古琴作为民族的象征,而西方则以钢琴为乐器之王,但是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从乐器构造和发声原理上都有鲜明的区别,钢琴是作用于弦的敲击,手指要与弦相连相通,是一种华丽的弹奏,而《夕阳箫鼓》属于中国古曲,将古曲的声音用钢琴复制和还原,将会有新的体悟和心境,我们在钢琴弹奏的古曲中能够感受色彩变幻的声音,同时给我们带来心灵的震撼。从某种意义上讲,《夕阳箫鼓》钢琴曲将古曲的技法和钢琴的技法予以结合,钢琴音色运用模仿式奏法,调染中西混合的音源本色中国古曲的技法是一手在“抚按揉扫”,一手是主攻旋律,因而将这种技法移入到钢琴中,就会通过装饰性织体和触键的轻重缓急达到拟近的效果。钢琴的触键讲究以贴为主、通过快速的移动来获得声音,同时腕和臂略提、静待声音的舒散。音色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奏技法的选择,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演奏者本人的能力,也就是怎样去驾驭钢琴和使用钢琴。从这点出发,演绎古曲,尤其是像《夕阳箫鼓》这样的名曲,就要有抚琴的状态。抚琴是一种手指的控制,也是演奏者心灵深处的诉说,古曲承载着文化和历史,通过钢琴的演奏,能够感悟到古曲艺术的精髓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古今并蓄,融合发展

中国与西方在价值观上很大的差异,传统的中国人将世界的本原看成“气”,而西方则把“原子”当做世界的物质来源。从某种意义上讲,古代的中国人以天为阳、地为阴,表现了对生命最淳朴的反应,凭借的是经验和信念来审视世界;而西方人更注重宇宙的基本要素,对于世界则偏于实证和逻辑,因而,中国人更多的是忠于自觉,而西方人更多的严于论证。可以说,价值观的差异就会导致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上的根本性的区别。改编的古曲物质材料以理性为掌操,以感性的引导为铺展与延续,从而做到兼容并蓄,中西合璧,而在这点上钢琴曲《夕阳箫鼓》就是典范,钢琴曲《夕阳箫鼓》在它的创作中来看,它的结构是以中国音乐重视的整体思维构建的,乐句间都是普遍联系的,并且都统一在一个主题,“咬尾”“连环”等手法互相交织在一起,不但巩固了内部的结构,也增强了整部古曲的凝聚力,同时在钢琴演奏方面,在古曲的演奏上更加注重个人气质,将情与景的抒发、想象与意念的结合、形而上的哲学境界淋漓尽致地阐述出来。改编的钢琴曲也融合了西方的创作和演奏的方式,钢琴曲本身就是西方特有的,因而《夕阳箫鼓》充满着速度和力度,理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占据和引导了情绪的定向发展。

在创作和演奏《夕阳箫鼓》的道路上,民族化和钢琴化的交融一直相伴。《夕阳箫鼓》的民族化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态,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吸纳历史和外来的优秀成果与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丰富本土文化,而钢琴化就是利用钢琴得天独厚的音色和音响的优势,谱写出具有民族器乐又具有钢琴特色的改编乐曲。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族化和钢琴化的兼容并蓄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接,《夕阳箫鼓》可以说开辟了一条真正的融合之路,也为其他乐曲的改编奠定了基础。

气定神闲,有气有神。气则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上有着特殊的位置,气不但是疏通整体的必造法门,也是有序组织并凝聚于结构的方式。中国古曲深受汉语言的影响,线性单声旋律一直是主导,单音多声,单字多调,非常常见,而钢琴则是一键一音,只奏旋律非常单调,因而要与中国古曲的气结合起来,从而烘托出钢琴曲的重要力量。韵是气的修饰,也是古曲的核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神韵。为了古曲韵味,就要在演奏技法上面多下功夫,《夕阳箫鼓》的钢琴曲表现了中国古曲的特殊韵味,从创作中,它运用多变的装饰手段,倚音、波音、颤音长短都一一呈现,从而来表现了古曲的明暗虚实,也彰显了钢琴曲的基本乐理。同时钢琴曲《夕阳箫鼓》在演奏上,通过对触键的角度、力度、速度等不同的音色处理,也将民族化和钢琴化顺利地融合在一起。

四、文化融合对我国钢琴音乐的影响

自上世纪钢琴这一西方传入中国以来,为中国人们打开了西方音乐的大门,国人透过钢琴真切地感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独特的魅力,而随着各类西方乐器向中国传入,中西音乐文化间的交流也逐渐增多,中国的音乐文化也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被公认是拥有传统音乐最多的国家,具有悠久绵长的音乐发展历程,但是中国的钢琴音乐却是由西方传入,在中国的发展也仅短短百年时间。中国最早接触钢琴艺术的音乐家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并未迷茫,他们立足于我国的民族音乐,将发展民族音乐作为自己音乐事业的追求目标,在漫长的探索历程中,也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钢琴音乐发展过程中的民族化多声思维的局限性,借鉴了西方相关的理论基础,中西合璧,创作出大量能够符合中国欣赏者审美品位的钢琴作品。

同西方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相比,我国相对时间较短,中国钢琴音乐工作者们在借鉴、吸收西方优秀的创作经验与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也需要进行大胆的创新。但钢琴艺术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文化土壤对其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没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作为积淀,是无法创作出被大众接受的作品的。运用西方的创作手法,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传统音乐在钢琴上诠释,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听觉体验。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钢琴艺术的传入,不但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更为推动世界音乐的多元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中国的钢琴音乐文化源于西方又超脱于西方,其创作手法以及表现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取了西方钢琴音乐之精华,而在音乐内涵方面则以中国博大的文化作为创作源泉,为中国的钢琴音乐烙上了民族的印迹,使得中国的音乐文化更为丰富多彩。由此,我们能够认为,中国的钢琴音乐文化是中西合璧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化形式。回看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之路,也是在探索我国音乐这学习、逐步掌握西方音乐文化,并结合我国音乐文化的过程。只有掌握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精确地认准前进的方向,推动我国的钢琴艺术文化的发展。随着中西文化的密切交流,西方文化在不断传入我国,如何在钢琴这一西方乐器中保留我国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需要大众的共同努力,作曲家以民族文化为创作源泉,演奏者用心诠释作品的民族内涵,向世人展示中西合璧下的中国钢琴音乐之风采。

六、结束语

钢琴曲《夕阳箫鼓》是一首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高品位的优秀钢琴独奏曲,此曲体现了民族情,也有钢琴化的特点,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制作,本文分析了钢琴曲《夕阳箫鼓》之民族特色、中西钢琴作品之演奏差异 、钢琴曲《夕阳箫鼓》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融合对我国钢琴音乐的影响,从而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夕阳箫鼓》。

[1]安宇.古韵琴绎—黎英海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分析与演奏心得[D].上海音乐学院,2017.

[2]张玉燕.夕阳箫鼓乐曲的视觉表现[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5.

[3]袁渊.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4]陈婉.琵琶曲夕阳箫鼓与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的比较研究[J].音乐时空,2015(2):119

[5]孙洁.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论中国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的演奏技法[J].长沙大学学报,2016.

[6]郭恬.从夕阳箫鼓浅谈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问题[D].曲阜师范大学,2011.

J624

A

郝宏图(1989-),男,汉族,黑龙江鸡西,博士,讲师,北京城市学院,研究方向:钢琴、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古曲中西合璧钢琴曲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旗袍女子
经典改编古曲的成功及其启示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夜的钢琴曲(六)
中西合璧郎世宁
亦荤亦素
马年拜读徐悲鸿《八骏图》
古曲与古诗词的关系及演唱处理的研究——以古曲《枫桥夜泊》为例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