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肢体残障者的食品包装设计研究

2017-01-25 09:03陈海英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9期
关键词:食品包装残疾人肢体

陈海英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7)

基于肢体残障者的食品包装设计研究

陈海英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7)

笔者根据国内外无障碍设计的现状和残障人士不断增长的人口比例,分析了食品包装产业,特别是肢体残障者对于食品包装的功能与结构有着各种特殊的需求的现状,论述了肢体障碍食品包装的重要意义。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无障碍食品包装的设计原则。

肢体残障;无障碍设计;食品包装设计

一、国内、外无障碍设计发展现状

(一)我国无障碍设计发展现状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拥有残疾人口最多的国家,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残疾人近九千万人,占中国人口的6.34%,与1987年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相比,我国残疾人总量不断攀升,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在上升,残疾类别也发生改变,肢体残疾的现患大幅增加,所占比例为各类残疾中的第一位。

我国政府非常关心残疾人问题,颁布了系列保障残疾人权利的法律法规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正如有关领导指出的:“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首都北京成功举办残奥会,并且夺得了200多块奖牌。2009年政府又出台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至2010年,初步构建起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的政策制度框架,落实残疾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生命·阳光馆中,正常人可以通过各种高科技展览和体验手段,亲身体验残疾人的生存状态,让设计师们感悟生命美好,感知摆脱障碍的方法。馆内各种设施无不体现出“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对于世界残疾人事务进程有着里程碑式的非凡意义。

从社会需求来看,与肢体功能障碍人口增长的速度相比,其相应的产品供给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其中与之生活密切联系的各类食品包装发展甚是缓慢,一些直接使用的食品包装更是肢体功能障碍者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却得不到相应的开发设计。现有市场上的产品包装大多数是针对正常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完全无视弱势群体的基本需求,缺乏无障碍设计的理念,在形态、材料、结构上没有深入考究,没有顾忌到使用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增加了肢体功能障碍者使用其包装时产生的羞耻感。人们总希望残障人士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努力克服生理困难,却没注意到心理安慰才是重点,无形之中将他们划分出界。

(二)发达国家及地区无障碍设计发展现状

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宣传,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欧美的设计师们以设计的手段使社会的这部分特殊人群获得全新的产品和环境。出现了许多从功能及形态上都专门为残疾人提供便利或增加生活能力的优秀产品,创造他们平等参与各种活动的条件。70年代,产品设计领域出现了一种重新强调设计的社会效应和道德作用的思潮“为需求而设计”。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美国理论家维克多·帕纳克的《为现实的世界而设计》一书,推出其设计思想上的旷世之言:设计不仅要为少数富裕国家服务,也要为第三世界的贫穷国家服务;设计的服务对象不应仅是健康人,还应当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孕妇等弱势群体。

二、肢体残障食品包装设计的意义

基于肢体残障用户心理的食品包装的调查及包装设计开发对策研究有以下意义:

第一,通过对肢体残障人士使用的食品包装调查、设计与开发,切实发现残障人士使用包装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运用系统的、有效的研究方法开发设计食品包装,对现有的食品包装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深入残疾人的生活场所,与他们倾心交流,记录食品包装在他们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改善,结合使用过程中的体验,重新对食品包装开发设计。

第二,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通过对食品包装的设计,可以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便捷,满足其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的需求,从而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

第三,提高残疾人的心理健康,避免使用食品包装时给残疾人带来的羞耻感,消除公众与残疾人之间的心理障碍,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让残疾人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

三、肢体残障食品包装主要研究内容、目标、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一)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对肢体残障者使用的食品包装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对市场上的食品包装进行调查,了解食品包装的种类及特点。接着从肢体残障群体的使用习惯入手,从造型、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第二,主要对食品包装使用对象即上肢残障者进行基础性研究,并与食品包装设计相结合进行分析。首先对肢体残疾的定义与分类做出介绍,分析肢体残障者的心理特点,总结肢体残障者行动方面的特征以及相应的食品包装设计,明确他们需要什么样的食品包装,并由此推导对食品包装设计的要求。分析食品包装合适的尺寸,为食品包装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第三,明确食品包装的设计原则,然后进行设计定位,分别对目标人群、包装的材料、造型、色彩等做定位分析与研究,提出对残疾人使用的食品包装设计提出一些意见和展望。

(二)主要研究目标

长期以来,社会人士不断地考虑到弱势群体的社会现状,通过福利、慈善、救济等各种方式来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将残障人士的设备与产品同正常消费者的产品区分开来,然而这种方式却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负担,更多的让他们理解成一种施舍和恩赐,又在他们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

设计师往往无法模拟出肢体残障群体的生活情境。众所周知残疾人与正常人之间的生活完全不同,一个健全的人是无法理解四肢不健全的人的所知所感。但设计师如果能够通过人文主义的角度思考,或许可以将差距拉小一点。反之,残疾人在认知上的一些独特性,也许也能够启发我们一些潜在特性。

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现有食品包装设计进行分析,根据其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从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情感化设计、人体工程学、设计心理学、交互设计等相关设计角度出发,改善食品包装设计的造型特点、功能需求、色彩语言等。通过对现有食品包装的比较、分析和归纳研究,找出更加符合人类发展规律,同时也符合未来市场需求的食品包装设计,从而设计出更为优良的食品包装策略。

(三)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我国的食品包装设计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包装细节不到位,缺少人性化的考虑。比如一些包装的手提设计,没考虑到手提的形态,设计得比较粗糙,用起来舒适感较差。另有一些产品没有设计周全,没有考虑到在使用的过程中的一些作用力,让体验者用起来很费力,很不方便。

第二,过度的包装尺寸。许多食品过于注重视觉效果,存在包装层次复杂,材料浪费,过于注重时尚,设计重复,结构大而松软等问题。还有一些包装只注重实用性,缺乏其他功能,没有考虑到使用者的心理需求,没能上升到精神享受的层面。

第三,较多的材料安全隐患。一些材料具有高危化学成分,有害物质残留过高,造成中毒事件频繁发生,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极大伤害和不安,而且有些有毒材料多属于一次性使用品,用后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当,随意扔掉,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第四,过于复杂的包装结构。许多食品包装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在包装结构设计上进行复杂的设计制作,使食品包装被过度包裹,打开方式麻烦而且繁复,缺乏人性关怀,完全忽视了弱势群体,特别是肢体障碍者在使用时的不方便感。

针对上述的食品包装设计问题,我们应将国内外资源充分运用起来,科学地分析肢体残障者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需求,开发不仅能被正常人使用的,同时也真正为残疾人服务的、新颖的、人性化的食品包装,把被边缘化的肢体残障群体融入到便捷的大众社会生活去,让残障人士在使用包装时不再产生羞耻感与被歧视感。

四、结语

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导致包装设计要不断开发新的设计理念,从而完善产品设计。无障碍包装设计是未来包装设计的新潮流,国内外许多包装设计师已经开始补充市场空缺,为无障碍包装设计提出更有意义、有创意的产品。肢体残障者的包装设计是包装设计中重要的分支,残障人士食品包装的无障碍设计应该被重视起来,同时也应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发展的无障碍。

[1]蔡禾,周林刚.关注弱势城市残疾人群体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王家跃.老年产品设计中人性化、感情化、智能化的交互研究[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08.

[3]黄群.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4] OTTE Kevin N,WOOD Kristin L.产品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5]吴东梅.无障碍设计原则中的人文主义精神[J].艺术百家,2007(5).

J524

A

2015年省级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闽教科【2015】62号(项目编号:JAS150845)。

陈海英(1989-),女,汉族,福建莆田人,本科,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食品包装残疾人肢体
食品包装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食品包装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食品包装机械的自动化技术
中国画元素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我骄傲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