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收藏和保护中的预防性保护探讨

2017-01-25 09:03赵吉平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9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预防性文物

赵吉平

(会泽县文物管理所,云南 会泽 654200)

文物收藏和保护中的预防性保护探讨

赵吉平

(会泽县文物管理所,云南 会泽 654200)

预防性保护是文物收藏与保护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文物收藏与保护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文物是人类传统文化得以持续传承的重要载体,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在文物收藏和保护工作中负有重大责任。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广大民众对文物收藏和保护工作愈加重视,文物预防性保护受到更多关注。本文以文物收藏和保护工作中的预防性保护实际为出发点,总结当前预防性举措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明确做好预防性保护的相关原则,并提出一些加强和完善预防性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建议,希望为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个人的一点贡献。

文物收藏和保护;预防性保护;原则;措施

预防性文物保护,是一种通过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及实行保护措施,以预防、减少、减轻、延缓各种因素对文物造成损害的方法,具体包括良好的环境控制,文物的收藏、展示和取放等等。文物具有特殊性,作为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遗留的遗物、遗迹,是最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文物预防保护研究十分必要,已经成为文物收藏和保护领域中的热点问题。结合文物收藏与保护工作的现实情况,认真总结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发完善文物的预防保护技术,进而提出一些加强和完善预防性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建议,有助于提升对珍贵文物的风险预控能力,最大限度地延缓或降低环境因素对文物的破坏,是做好文物收藏和保护工作的关键所在,对于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预防性保护对于文物收藏和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文物预防性保护,即preventiveconservation,最早是在1930年罗马的国际文物保护会上提出的。最初概念内涵较为简单,具体指对文物保存环境,尤其是温、湿度等因素的控制;上世纪90年代末预防性保护的概念开始出现在建筑遗产保护领域,随着文物收藏和保护事业的持续推进,这一概念逐渐丰富,涵盖了宏观决策、制度建设、日常操作等方方面面,诸如经费投入、博物馆选址和具体建设以及对具体文物收藏和保护的措施等等。文物是历史的现时延续,也是文化的有机构成,历来备受国家和广大民众的关注,尤其是在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的今天,文物收藏与保护工作得到了更多的支持,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中对此有了进一步要求,“重视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要对文化遗产的整理工作重视起来”,其后,《201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当前文物工作的任务是“到2020年,……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进一步加强,珍贵文物较多的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全部达标……”;《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国家文物局将积极创新文物安全监管模式,加强文物的修复和预防性保护,推动文物保护实现由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的关键性转变,以提高文物保护工作实效性,确保文物安全。至此,加强并重视对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二、文物收藏和保护工作中预防性保护的相关原则

文物不可复制和再生,具有极高的文化历史价值,文物收藏和保护工作也十分复杂、繁琐和重要,而作为重中之重的预防性保护,就更需要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以严谨的态度,坚持以科学规范的原则、方法和程序来进行完成操作。一般来说,预防性保护应坚持以下几个相关原则:

(一)科学性

科学性,即依据现实情况,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预防性保护是一项主动对文物生存和保护实施干预的行为,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及其他不可预知的因素对文物的损害。而文物作为历史的遗留物,是千差万别、丰富多样的,要以防止文物受损为最重要目标,应预先针对文物本身的物理特性、文物收藏和保护的环境、可能发生的状况等因素,进行科学预测、分析、研究,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法和措施,以提高预防性保护的有效性。

(二)预见性

预见性,即提前预设可能发生的状况。做好文物收藏和保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和时间赛跑,而预防性保护作为排在第一序位的首要环节,就更应以发展性和前瞻性的眼光,围绕文物收藏和保护这一核心,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针对整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具体部署,做到充分预测、提前规避、有效预防,确保防护工作稳步推进。

(三)经济性

经济性,即考虑到成本投入和产出的比例,提高效益。对于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来说,完成相应的预防性工作,就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成本,既然有所投入,就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投入应更有利于实现对文物的预防性保护这一目标,为文物收藏和保护工作提供更多切实保障。

(四)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即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文物收藏和保护是一件利于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事业,需要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要针对文物自身的性质和状况进行研究,结合文物收藏和保护的现实情况,从文物保护意识强化、保护制度完善、设施设备更新、人员安排和培训等诸多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预防性保护举措,使预防性保护能够真正“落地”并发挥效用。

三、文物收藏和保护工作中预防性保护的主要措施

孔子在《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理论层面考察,预防性保护应属于文物收藏与保护工作中的事前管理和风险管理。做好预防性保护,对于文物收藏与保护,将极大地降低该项工作的成本。以下针对当前文物收藏与保护工作中预防性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影响文物收藏与保护的不利因素以及实际问题,寻找改善文物收藏与保护的有效举措。

(一)强化文物预防性保护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真正意识到预防性保护在文化收藏与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才能在具体实践中真正实施。自1930年,预防性保护概念被首次提出以来,预防性保护的概念就逐渐得到认同并最终普及开来。尤其是在看到因受人为因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影响,一些珍贵文物受到无法逆转的毁灭性破坏时,我们就应当更深刻地认识到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必要性,将文物预防性保护作为文物收藏和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提上工作日程。

(二)推行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负责制

把预防性保护纳入文物收藏和保护常规工作体系中,并给予高度重视,实施预防性保护项目负责制。以文物收藏和保护机构领导为项目负责人,即第一责任人,由各个部门负责人、有关专家共同参与组成项目小组,在项目负责人的整体统筹安排下,做到权责清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将预防性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沟通协调、尽快解决、从容应对,最大可能地减少文物损害。

(三)加强相关人员职业道德和技术培训

建设一支有较高职业技术和道德素养的文物收藏和保护队伍,是做好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重要人力保障。一方面,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文物收藏和保护的风险意识,强化责任观念,使其认识到文物重要价值,主动养成在工作中自觉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的职业习惯;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时代在发展,文物收藏和保护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加强岗位的继续教育,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更多专业技能培训机会,鼓励他们掌握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提高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能力。

(四)建立文物收藏和保护信息化平台

步入信息时代,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搭建文物电子档案库,以加强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文物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文物档案是文物的“履历”,能够比较完整、真实、清晰地记录文物的全貌,为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一方面,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借助这些有用的档案资料,准确了解和把握文物的特性,制定更加科学全面的预防性保护方案;另一方面,电子档案的形式,更有利于文物信息在信息平台上的流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能够更加便捷地实现信息交换,共同合作完成文物的预防性保护任务。

“预防胜于治疗”,加强和重视文物预防性保护研究,是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的集中体现。文物的收藏和保护是百年大计,文物预防性保护更是意义重大,应长期坚持。在文物损害之前进行预防性保护,避免损害发生后付出更大的修复代价,使文物保护成果真正长久地为人类所共享,是每一位文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文物预防性保护也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把预防为主的文物保护观念贯穿到文物收藏和保护体系中来,密切与国内外业界同行相互交流、借鉴,积极探讨和研究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对环境、人为和自然灾害三方面因素的控制,尽量消除各种影响到文物安全的隐患,从根本上实现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目的,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1]徐方圆,徐来明,解玉林.武汉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研究[J].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7(1).

[2]王文谦,曲延瑞.对于我国现行的文物保护原则的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27).

[3]胡可佳.预防性保护对文献遗产保护的启示[J].山西档案,2012(1).

G263

A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预防性文物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文物的栖息之地
鞍山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文物的逝去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