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公寓》系列剧成功原因分析

2017-01-25 09:03祁志敏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9期
关键词:公寓受众爱情

祁志敏

(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爱情公寓》系列剧成功原因分析

祁志敏

(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本文从角色特征、目标受众、叙事模式、台词语言、故事情节以及宣传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爱情公寓》的成功源于新颖的故事情节,幽默诙谐的风格,丰满的人物角色,准确的定位以及出色的宣传策略。

《爱情公寓》;系列剧;成功

《爱情公寓》讲述的是一群青年男女在一幢名叫“爱情公寓”的普通出租式公寓里发生的关于爱情、友情的故事。不同于同题材电视剧的中规中矩,《爱情公寓》以自己独有的幽默诙谐感染着观众,近乎真实地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爱情公寓》系列剧自开播以来,经历了默默无闻到收视率稳坐黄金档首位的巨大成功,这样的现象在当今的播出市场并不多见。从第一季在二线卫视播出,到第二季有一线卫视非黄金档播出,再到第三季第四季在四个卫视的黄金档播出,这样的传奇路程背后必然有诸多原因。

一、人物形象设置

(一)角色特征突出

塑造形象,是一切叙事艺术的追求,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电视剧表现的中心,是电视剧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物的活动趋势也是主题目标实现的载体,人物是故事发展的驱动力。[1]《爱情公寓》的演员虽然全是新人,但是角色塑造成熟,每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这种独特的人物魅力给电视剧增添不少色彩。

1.“贱人曾”——曾小贤

陈赫饰演的曾小贤是一名电台节目主持人,朋友称他曾老师。他温柔体贴、幽默随和、优柔寡断,绰号“贱人曾”。爱管闲事、运动低下、腿短、会打嗝、会眉毛舞,“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抖眉毛)曾小贤”是他的开场白,愿望是当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却连摄像机的位置都搞不清楚。他热衷于讨好上司、为了一点小小的好处动辄出卖自尊、出卖朋友。

2.女博士胡一菲

胡一菲是现任大学老师,爱好跆拳道,并且是一位黑带,有着极强的胜负欲,经常用暴力恐吓室友,乐意打抱不平,正义感极强,口头禅是“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性格偏男性化,大大咧咧,在朋友面前总是显得很强势。生活中的她非但不需要男生保护,反而还担当起了公寓的“护花使者”,为几个男性室友捉老鼠灭蟑螂,有时还要出头打抱不平。胡一菲是整个爱情公寓的权力中心,她的高智商和好身手让所有人都信服。

3.“花花公子”——吕子乔

江湖人称“吕小布”,阅美女无数,生平最爱飞行棋,发明各种终极派对。随着《爱情公寓》的继续,吕子乔慢慢地从一个彻头彻尾的“色狼”转变成“情感大师”,这也让他顺利从烂人的行列脱颖而出成了一个有自己不得已苦衷的纯情浪子。他对朋友讲义气,为张伟交女朋友打掩护,为了帮曾小贤讨好他的上司牺牲自己的色相,他甚至可以为了朋友放弃自己和美女在一起的大好机会。

4.天真可爱的陈美嘉

陈美嘉,是整个公寓最单纯、最没有烦恼的人,不是因为她有多么伟大的乐观精神,而是因为她的智商不够用来想一些复杂的事情。乘法口诀表不会背,简单的加减法算不明白,10个耳光打掉1个还剩11个,这种古怪的算法,古今中外也就只有陈美嘉一个人了。她是公寓里最不会藏着掖着的人,什么心思都写在脸上,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遇到伤心事儿就哭,遇到开心事儿就又蹦又跳。这种天真乐观的态度,在吕子乔面前却变了样,变成一个喜欢用“如来神掌”的泼妇。

(二)目标受众明确

受众是指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2]明确的受众目标是一部电视剧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明确的受众目标首先可以保障目标收视群体的接受程度,争取目标受众作为自己的观众,在顺利保留这一部分固有观众的同时争取其他受众。

《爱情公寓》的主演都设定为20-30岁之间的俊男美女,是典型的青春偶像剧的阵容。电视剧的主要故事情节是讲述几个青年朋友之间关于友情与爱情的话题,这种有关爱情和友情的题材也确定了其以年轻人为首要市场的目标定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年1月《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73.7%。成为网民主力军。这种受众目标优点在于这部分群体对于网络视频的忠诚度,网络平台的优势非常明显。

二、情节设置

(一)情景剧模式

《爱情公寓》每一集的故事都围绕一个单独的主题展开情节,并且场景大多为室内,典型的情景剧模式。情景剧的特点在于每集都有一个封闭的、相对独立的结构,即使再复杂的剧情也最多在两三集内完成。这样单独的情节,非常适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即使偶尔观看也不会因为错过的部分受到影响,同时也不会因为容易猜到结局而失去观看兴致。情景剧除了独立的结构之外,还有一定的喜剧成分,在中国情景剧被称为“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作为一部情景喜剧,轻松幽默的属性十分明显,这样的典型特征很好地迎合了观众的收视习惯,容易吸收更多观众甚至培养成忠实观众。

(二)多主角多线索叙事

美国剧作家理查德·A·布鲁姆在《电视与银幕写作:从创意到签约》一书中说:“成功的剧作家和老师虽然在方法上各有千秋,但至少有一点他们都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一个有销路的剧本必须要具备一个清楚的结构。”《爱情公寓》主要是讲述了住在爱情公寓的几个年轻好朋友的故事,主演包括爱情公寓的所有常住居民,故事的走向也是从每个角色的视角展开。多线索的叙事方式充满紧张感与悬念,虽然电视剧每一集的故事看起来很琐碎、毫无关联,但在完成的所有剧集里,故事情节主要是以主人公的感情走向为线索,比如“贤菲”“乔嘉”这两对的情感归属,叙事非常明确。这样的线索设置不仅可以使得这种不连续的剧情看起来有较强的整体性和联系性,还可以使观众全方位地了解所有的角色、增加剧情的紧凑感,而且也不至于看完之后不知道重点在哪,每个观众都有自己关注的角色和线索,这样也容易吸引更多观众。

(三)吸收美剧优点,本土化的喜剧方式

看过《爱情公寓》的美剧迷不难看出,《爱情公寓》借鉴了《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等美剧的创作风格,甚至在内容上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爱3》最后一集大家以为悠悠怀孕而事实是美嘉怀孕这一情节,和《老友记》里瑞秋怀孕而大家以为是莫妮卡怀孕一模一样,虽然编剧这种套剧情的做法有待考究,但必须承认的是,这一情节出现在这里完全合适并且一点都不突兀。无论是逻辑上还是剧情的走向,这些情节都达到了预期的搞笑、感动以及悬念,甚至可以说是点睛之笔。观众在看到这些类似的情节时之所以没有感到反感或者莫名其妙,最大的原因在于《爱情公寓》的笑点符合中国式的幽默,不仅是在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上,在逻辑上也符合中国观众的思维。就算是借鉴美剧的剧情,在台词上也会设计成本土化的风格,大量的生活常识性的搞笑,比如歇后语、成语解释等,观众容易理解,接受度也很高。

三、《爱情公寓》成功的宣传营销策略

(一)以网络播出平台带动电视收视率

《爱情公寓》刚开始播出时在收视率上表现得很一般,但在网络视频点击率上十分火爆。因为该剧吸收了大量的网络元素,非常适合经常上网的年轻观众观看。由于互联网的传播范围非常广泛,而且特定的网络习惯不易改变,使得这部电视剧的观众群庞大且具有很强的忠诚度。再加上网络通讯的方便性,使得《爱情公寓》在互联网上口碑相传,网络上的地位也逐渐提升,这种网络影响力也相地的为提高收视率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也正是因为这种网络影响力,《爱情公寓》才慢慢爬到电视台黄金档的位置。

(二)多元化的营销策略

《爱情公寓》一二季基本上是处于网络上红透半边天,收视率相对不温不火的状态。所以第三季开播之前,因为是四星联播的原因,各大卫视争相出台宣传策略拼收视率,当然这些策略的最大受益者就是《爱情公寓》这整部片子。拿安徽卫视来说,爱3开播之前安徽卫视专门为其办了一个开播大典,揭秘各种剧情走向,做足噱头,成功抓住观众眼球。最重要的是,《爱情公寓》利用了当下最热门的营销手段——微博。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站之一,其影响力可想而知。近几年微博营销的成功案例非常多。《爱4》开播前该剧的编剧导演兼制片汪远在微博连发核桃版和桃核版两版预告,迅速攻占热门微博和热门话题榜,引起微博网友的激烈讨论。再加上《爱情公寓》演员们在微博的各种转发与回应,《爱4》从开播到结束,每天都有热门话题上榜,强大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爱情公寓》用他们的故事告诉每个人,成长是什么,责任是什么,友情是什么,爱情是什么,生活是什么,理想是什么。它就像一面镜子,不断提醒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它用所有主人公的不幸告诉我们,只要拥有珍贵的朋友每天都是美好的开始。《爱情公寓》让我们一同见证了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精彩又独特。“爱情公寓情结”已经深深植入了我们每个喜欢这部电视剧的观众的心里。它让我们明白生活总是酸甜苦辣交织在一起,也让我们看到成长的艰辛不易,相信这份感动会成为我们这代人共同的美好记忆。

[1]沈国芳,颜纯钧.影视写作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张智华.影视研究丛书-电视剧类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J905

A

祁志敏(1976-),女,吉林省松原市人,研究生,现为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主要从事影视艺术理论、媒介文化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公寓受众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前滩禧悦公寓
共享公寓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末日公寓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数字公寓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