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电影的价值

2017-01-25 09:03孔凡平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9期
关键词:创作

奚 洋 孔凡平

(北京城市学院,北京 100073)

浅析微电影的价值

奚 洋 孔凡平

(北京城市学院,北京 100073)

随着互联网视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影像类型——微电影,尽管这是一个表面上只投入,没有更多收益的形态,但却方兴未艾,发展迅猛。本文从其存在的价值进行分析。

微电影;互联网;价值

近年来,微电影、短视频快速发展,越发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面越来越宽,原本只是作为高校影视课程训练的一门课,如今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凸显在视频网站上,如爱奇艺、PPS、搜狐、乐视、优酷、土豆、腾讯、PPTV、响巢看看、电影网、360影视、中国移动等。然而,微电影在经 济上往往又是只投入、呈现,没有票房,没有院线,网站的点击量也无法与电视剧、网剧抗衡,很少能获得直接的经济收益,但却并没有影响它的迅猛发展,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力图通过微电影的价值判断,梳理出发展的原因。

一、微电影的学术价值

(一)微电影的概念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它是通过视频播放,时长不超过30分钟的影片,有完整的叙事脉络,内容独立,单独成剧。

(二)微电影的特点

微电影具有题材广泛、比传统电影更小的投资规模、更快的拍摄制作周期、更简洁的结构内容等特点。

(三)微电影的研究属性

有人认为,它脱胎于电影和电视剧的结合,也称为短片,或电影的微缩版;也有人将其称为广告的转型、新媒体的延伸和大荧幕的浓缩;某种意义上可以做这样的理解,它既有电影的特质,又有广告的凝练。但微电影又不仅仅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一则广告,有时可以是一种思维的抽象表达,单纯用传统电影、电视剧的大概念或广告的属性套用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微电影的属性是多样的,对它的研究也是多方向的。

目前微电影形态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商业定制类、记录类、文艺类、公益类、时尚娱乐类、伦理哲学类等类型,其中商业定制类和文艺类占据多数。2011年由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是源自微小说《一触即发》。剧情通过90秒的“微时间”讲述吴彦祖在一次高科技交易中遭遇敌手中途突袭。它所承载的任务不是在叙述故事,更多是表现,用于卡迪拉克品牌广告宣传。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更是将电影《无极》和法制栏目进行交叉剪接,虽为恶搞,但宗旨也还是要表达思想上的诉求。因此,我们发现微电影的创作意图往往是其表达的目的,这里不乏有的微电影创作更关注的表现功能,力图给人们留下记忆最深的某些画面;还有的以讲故事为主的叙事功能,给观众留下更深记忆的人物。然而,无论哪一种形式,在短短的时间内达到效果都不容易。30分钟、20分钟、20分钟、5分钟、1分钟,甚至三十秒,同一题材,不同的时长表达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既可以选择故事性也可以选择广告性,甚至是文艺类、记录类。

(四)微电影与电影之间的关系

传统电影具有完整的故事链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起承转合”的节拍韵律。而对于微电影来说,这些元素似乎都包含在内,更凸显蒙太奇、节奏,忽略淡化“合”的分量,往往在“转”之后迅速结束,因时间的局限,在技法上需要更多跳跃性思维,极具轻巧、四两拨千斤之功。它脱胎于电影,又对电影的视觉效果有着很深的刺激作用。

二、微电影的文化价值

微电影作为大众文化一个重要的载体,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大众真正的参与、感受文化,更重要的是自己创造文化。每一参与者感官上从个体变成文化感受者和创作者,构成了一种文化生成机制。非商业定制的微电影创作者带有很大的自主性,其目的最主要的是心理诉求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满足。

(一)微电影(非定制)能够满足创作主体的表达要求

首先,与院线电影的投资大、规模大、制作周期长相比,微电影短小精悍、创作周期短、投资少,可操作性强,成为许多想圆电影梦的人的不二选择。

其次,院线电影、电视剧、网剧从剧本到成品发行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同时还受制于投资方,因此,创作的自由度较小。与传统电影市场政治审查相比较来看,微电影审查较为宽松,创作自由度比较大。

第三,数字化时代,使微电影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大众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由想象变成了可能。微电影创作的群体多为年轻人,具有平民草根性质,其作品多为电影创作的习作,因微电影的成本较低,投入少,周期短,往往受一些艺术院校的学生或青年电影爱好者青睐。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做自己喜欢的微电影类型,对影片注入个人化的表达。

一名大二的学生创作一部微电影《Single》,原本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因没有任何桎梏羁绊,创作者完全是源于内在的驱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表达,从而得到了最率真、最真诚的呈现。该片后被选送参赛,在上千部作品的角逐中,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进入全国大学生影像大赛前五强。

当创作手法不再受到规定和束缚,作品出现的灵动和鲜活已成为微电影的主要创作方法。那么,此时微电影就是创作者的一个舞台,它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娱乐自己。

(二)微电影能够满足观赏者客体的欣赏要求

当下微电影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它既满足了碎片化时代人们利用碎片时间放松、娱乐的需求,同时题材多样,创作不循规蹈矩,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个性化心理诉求,为观众提供内容和形态多样化的选择。

与电影制作相比,微电影的创作的技术难度不高,但对影片的故事性和创新性的要求较高,一个完整的故事在短短几分钟内用影像表达,需要在故事的情境中融入观众熟知的情绪体验,激起观众心中的认同,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时间碎片化、网络草根化、娱乐个人化,“微电影”拆解了传统大银幕电影营造的集体白日梦,在新媒体时代形成新的“注意力经济”。①

三、微电影的艺术价值

(一)微电影的创意性

作为一种艺术产品,微电影的艺术性首先表现在创意。首先微电影播放平台常常是通过个人电脑、电视、智能手机、移动电子显示屏、平板电脑等诸多小屏幕观看,这些介质既方便观赏,观赏时可以随意切换,较之院线电影有更大的观众流失性。如何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使之驻足于屏幕,需要艺术化的呈现。因此,作品的创意极为重要,借鉴广告的形式,将故事性、趣味性融合,能够主题鲜明同时又充满艺术性,创意能够带来不同形态、不同风格、不同韵味的作品。

(二)微电影的人文审美

首先,微电影创作者通过艺术创作来传达一种审美价值,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获得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契合和满足。虽然其基本的艺术创作手法和美学原则与传统电影艺术一脉相承,但自身的传播环境和播放终端给艺术表现带来了局限,使得微电影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美学特征。如,以广告的形式进行的微电影创作,以画面唯美有张力成为必要的手段,运用光影效果、音乐、音效进行视觉轰炸。

其次,微电影往往以小切口平民化的视角切入生活,没有宏大的叙事和复杂的影像元素,将人们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展开,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以小见大,用短故事承载社会的一个侧面,体现的是个体生命的真谛。微电影《戛洒往事》影片围绕一条初生小狗讲述一段温情的童年往事。彝族少年桶生家的母狗产下独子而被迷信顽固的父亲逼着丢掉,桶生却悄悄在河滩荒洲上将小狗灰灰偷养起来。不久荒洲上不时出现的新鲜骨头引起了桶生的怀疑,到底是谁在暗中照顾灰灰呢?一场突临的暴雨引发的一系列事件,让桶生一夜之间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影片最后谜底揭开,拾荒老人的生命逝去引发人们深深地叹息。

再次,“微电影创意和剧本创作可以为电影创意补充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改变当下贫乏的电影创意现状,为电影产业提供最具开发价值的电影创意。”②适应新的传播环境衍生出来的微电影源于传统电影,又对传统电影形成反哺,一些很有成就的电影创作者从微电影中获得灵感,在其电影作品中进行尝试。

(三)微电影的互动性

与传统电影迥异最突出的是互动性,从传统电影在封闭的空间观看,与创作者的互动往往滞后,即便是见面会也在放映之后。而微电影平台是通过网络进行,随时可以观赏并发表弹幕评论,其互动性、开放性、即时性已经达到或超越了传统电影。

四、微电影的商业价值

(一)显性价值

微电影制作成本小、周期短、投放快。通常情况下微电影的投入成本一分钟大约1—2万元,视时间长短,一般总成本在20-30万元,而电视广告动辄需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价码。通过网络平台播出不限次数,随时观看,具有较好的传播性。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微电影作为视频传播的重要性,微电影以纯粹娱乐的手段营造出一种电影的氛围。通过娱乐的手段进行互联网视频营销,吸引受众避免单纯广告式播放引发的反感。同电视台排播的广告相比时间、成本都不受限制,通过互联网的链接获取大数据分析消费偏好和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投放。

(二)隐性价值

与传统硬性广告相比,微电影所呈现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画面、镜头、故事的呈现使观众乐于观看进而转发,传播信息,为客户形象持续加分。各种互动性留言、点赞都会催生潜在客户的关注。

五、微电影的社会价值

微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功能一定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其价值同样具有导向性。以最小的成本折射出一些社会问题,呈现喜怒哀乐,人们的所思所想,同时给人们带来娱乐,为人们增加了表达的窗口。

六、结语

当今视频制作技术的数字化发展使微电影的大量快速生产为可能,视频平台的大批涌现也需要更多作品呈现。微电影以其短小精悍广泛用于各种娱乐、宣传中,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不可小觑,其价值评估将会有更多的解读。

[1]聂伟,吴舒.微电影:演变、机遇与挑战[J].上海大学学报,2012(4).

[2]王方,颜子澜.微缩的影像:微电影时代的“浅”表达[J].大众文艺,2011(20).

[3]百度百科“微电影”.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E%AE%E 7%94%B5%E5%BD%B1/2317949?fr=aladdin.

[4]李奔.新媒体时代下微电影的社会文化价值[J].西部广播电视,2014(23):74.

G206

A

奚洋,北京城市学院表演学部编导专业教师,讲师,研究生,影视编导专业;孔凡平,北京城市学院表演学部研究生教学秘书,讲师,研究生,专门史专业。

猜你喜欢
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创作鉴评
当创作不再是幸福的事时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场说来就来的雨》创作谈
纳兰词对当代词创作的启示
诗词创作“三要”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