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企业家精神,做适应中国市场经济的优秀企业家

2017-01-25 21:58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浙江文史馆馆长王永昌
浙江经济 2017年20期
关键词:特质企业家精神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浙江文史馆馆长 王永昌

弘扬企业家精神,做适应中国市场经济的优秀企业家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浙江文史馆馆长 王永昌

2017年4月,中央深改组发表《关于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意见》,强调要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典型案例,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示范作用,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也着重提出“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所在”“民营企业家是浙江非常宝贵的财富”。毫无疑问,进一步挖掘、激发、保护优秀企业家精神,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浙商企业家身上,可以说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中国优秀企业家身上的精神特质,是中国改革开放、中国市场经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但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更好地尊重企业家、更好地保护企业家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企业家的精神,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正视和积极解决。中央提出要总结、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典型案例,是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国企业家精神谈几点看法。

第一,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要站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特别是经济发展史的进程中来看待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是从游牧文明向部落文明、农耕文明再向工业(工商)文明演进的。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在经历了早期人类的游牧群体、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奴隶社会的奴隶主庄园、封建社会的家庭和手工作坊等形式的演进后,在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和近现代社会以后,诞生了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并成为人类社会组织管理生产活动、经济活动最普遍、最广泛、最基本的单元。这和以前的时代是不一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业社会是以企业化为主的一个社会。

既然企业是社会生产、运行、发展最基本的组织单元,那么在我们这个时代,企业和企业家自然就成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财富创造的支柱和基础。这就是企业、企业家地位和作用最深刻的历史及社会原因之所在。只有从人类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去认识企业和企业家,才能真正看清企业和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要使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文明程度不断提高,那么最重要的、最基础的一个条件,就是要培育千千万万的企业,就是要激发企业家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说,认识和强调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这是由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所决定的,是推动当代中国现代化文明发展所必需的。

第二,讨论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不能离开当今中国转型发展的阶段性国情

从现实性讲,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阶段性过程之中,这决定了现在尤其要特别关注、重视、保护企业家的积极性和企业家的精神。大家感觉到十几年前企业家的社会地位相对比较高,但最近几年企业生存和发展好像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比较多。怎么看?从大的环境角度讲,这是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个阶段的一些表现,或者说是中国发展步入转型期的表现。

我们过去讲“成长的烦恼”,今天则是“转型的烦恼”或者说是“转型中的成长烦恼”。企业家的地位、企业家的作用、企业家的精神和积极性,为什么在最近几年好像有点困惑、有些烦恼?就是因为整个国家整体上处在转型发展阶段。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转型过程当中。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经济就是一股脑儿往前冲,但现在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调理和完善,需要不断地进行磨合、适应;其次,是因为经济结构也处在转型过程当中,导致经济发展有这样那样的疑惑和困难,进而是企业结构要相应地进行转型、变革;最后集中表现在政府与市场(企业)关系上的磨合,也就是“亲清”的政商关系要疏理、培育。

作为企业家要看清这样的背景,要认识到再怎么提前预测、解决,仍然还是要经历这个转型过程的。正因为这样,所以要更加重视,更加关心、爱护、保护、激发企业家的精神和积极性,以更好地爬坡过坎、行稳致远。企业家既要适应又要改变转型发展的环境,而政府则更要保护、激发企业家积极性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三,企业、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的统一性

一般地,我们提到企业家精神便会提到创新、吃苦耐劳、创造财富、冒险等诸如此类的词汇。如果从普遍意义上来讲创新精神,那么科研人员、政府官员也是有创新精神的;讲到吃苦精神,做任何事情也都是需要有吃苦精神;社会分工不同,不同群体也都是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军事家也许比企业家更具有冒险精神等等。那么,企业家精神到底是什么?这里有三个概念要考虑,就是企业、企业家、企业家精神。

企业是企业家、企业家精神的“本体”,而企业是什么?一般地说,企业是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并以营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经济组织。当然,也有不完全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

企业家就是对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或者说是企业领导者。企业家不是一种职务,而是代表特殊人群的一种特有素质。这种特有的、内在的素质,就是企业家的特性特质,也就是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就是企业领导者在组织管理企业和各种生产要素过程中驾驭市场的理念、价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的特殊品质。这种品质,通常可以概括为适应、发现、创造、运用市场不均衡性即市场机遇的理念、智慧、魄力和技能。企业家将自己的这些特质通过运用自己可以掌控的生产要素、社会资源和企业运营,去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从而满足市场,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高效化开发和利用。

笼统地说,企业家精神就是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独特职业素质、文化理念、价值取向、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抽象表达。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群体和其他群体特征区别开来的基本标志。作为共性的、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家精神,就是企业家群体身上那种所必然具有的追求市场机遇(不均衡性)的执着创新精神(包括冒险)。

概言之,企业家精神就是那种特别执着的市场创新的近乎本能的自觉追求。具体地讲,一是发现和利用市场机遇(不均衡性)的执着创新精神,发现和利用市场机遇,主要是一种适应市场的创新行为;二是发明(创造)和经营市场机遇(不均衡性)的执着创新精神,发明(创造)和经营市场机遇,主要是创造市场的创新行为。前者是多数企业家都应具备的特质,后者通常是高级企业家才具有的特质。著名的企业家们不但能发现和利用市场的不均衡性,能敏锐地把市场的不均衡性运用好,而且还能发明和创造市场的不均衡性,去发现和创造市场机遇,然后再去经营好这些市场机遇。

企业家的行为或者说天职,就是发现、发明、创造、利用和经营市场,以及运用企业组织、机制来完成这个市场创新的过程。企业家特质和企业家精神的要义,就是市场创新或者说创新市场的品质(精神)。离开了市场的创新,一般的创新并不是企业家独有的。

第四,企业家精神既有共同普遍性也有特殊性

显然,市场创新或者说创新市场的品质(精神),是古今中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都应具备的。这里又带出了一个问题,即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是不是具有特殊性?如果今天和未来不能认识到这个问题,不能适应中国特有的体制机制,那么我们的企业家就会在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体会到不少迷惑。

大家要知道,作为市场创新或者说创新市场的品质(精神),只是抽象出来的共性意义上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这种特质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体制和政策条件下,必然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每个企业家都会有自己的市场创新特质。这也就是说,在不同的企业家身上,既有共性的企业家精神,也必然存在着个人风格的企业家精神。同样道理,中国的企业家与外国的企业家,在组织管理企业、各种生产要素过程中驾驭市场的理念、价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品质,肯定会有很大的区别。现实中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

要成为优秀的企业家,既要具备企业家普遍的精神特质,又要有适应中国特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素养。如果你能够把你生活时代所面临的各种环境、各种条件很好地驾驭和运用,能趋利避害、扬长补短、化不利为有利,你就是高超的企业家了。我们只能做我们这个世界、这个时代、这个国家、这个企业的企业家。

中国的企业家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很不容易的。他们既要成为经典意义上的企业家,又要成为带有政治家风格的企业家、带有社会活动家色彩的企业家。企业家需要具备多种角色,才能成为真正出色的企业家,否则,只能成为一般的经营者。也只有承担着多种角色的企业家,才能在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游刃有余。

企业家经营决策的时候要研究政治、政策。这也许是有中国特色的表现,但美国的大企业家也是很关心政治的。他们经常游说议会,资助议员、总统竞选。不管怎么说,包括企业家在内,你要有所作为,都首先必须去适应这个现有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然后在成长中去改善这个环境。讲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也一样,既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环境,又不能成为这个阶段环境的奴隶,而要在适应中去变革、去改善、去创造环境。这也是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了。

企业家精神就是那种特别执着的市场创新的近乎本能的自觉追求。现实中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要成为中国优秀的企业家,既要具备企业家普遍的精神特质,又要有适应中国特有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素养。企业家需要具备多种角色,才能真正成为出色的企业家

猜你喜欢
特质企业家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对话“疫线”企业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拿出精神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