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的宇宙意识与诗情探析

2017-01-27 19:43吕效端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宇宙意象

吕效端

(忻州师范学院五寨分院中文系,山西忻州036200)

《春江花月夜》的宇宙意识与诗情探析

吕效端

(忻州师范学院五寨分院中文系,山西忻州036200)

“孤篇横绝”的《春江花月夜》,包含着丰富而深邃的意境,带给人们无穷享受。诗人在描摹美景的同时,其中还蕴藏着更为宏大而深远的宇宙意识。这一宇宙意识之下,展现出两种人类永恒的主题即爱情主题与生死主题。本文期望能够通过宇宙意识的视角,对这两类主题进行赏析,品味《春江花月夜》中的浓浓诗情。

宇宙意识;诗情;永恒;爱情

在唐诗众多的优秀诗篇中,《春江花月夜》有着独特的魅力。诗人将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放置在春江花月夜这一背景之下,通过良辰美景的衬托将离愁之苦鲜明的表现出来。同时,将江月与人生来进行对比,对永恒的自然进行深沉思索,让人在品读时伤感而不颓废,这样的诗歌中充满着浩瀚幽邃的思想境界与深沉婉转的情思,因而被称为是“以孤篇压倒全唐”的一首好诗。在谈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闻一多先生曾经这样说:“刘希夷能运用宫体诗将爱情中的平凡思想成为了珍宝,但张若虚却能够使得纯洁的爱情在经过宇宙意识的渗滤之后能够辐射出非常广泛的同情心”。而这才可以被称为是诗中的诗,是顶峰的顶峰。这首诗在千百年来一直备受读者的青睐,因而成为了“千古绝唱”。这首诗以其唯一的身份使得宫体诗的形式得到发展。这首诗也同样理所当然地摘取了哲理诗、宫体诗、山水诗三者为一体的桂冠[1]。众多研究者对此诗的研究大都是关于诗歌的地位、艺术风格、价值影响等,还有一些学者就初唐的文化及精神角度对诗歌进行探索,这其中并不乏真知灼见。《春江花月夜》之所以如此让人为之动容,除了具有优美的语言及如行云流水般的畅达之外,还有遮蔽在这些语言背后更为深层次的东西,即关于人类两个最为基本且永恒的主题:爱情和生死的主题。

一、宇宙意识下的生死观和爱情观

众多诗人在初唐时期已经能够从“美的短促性”中领会到一种宇宙意识,一种超时空的永恒观念,在不断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形象思维的方式将这一观念运用诗的语言来表达和体现。《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即是将浓烈的情思与宇宙人生哲理的深刻思索全部融进了春江月夜的优美意境之中。在面对无穷无尽的宇宙时,相比之下青春的生命是那么的短促而有限。

(一)生死主题

史铁生曾经说过:“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必然降临的节日。”因而生死问题时人类需要面临的最为基本的问题[2]。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也是出于一种本能,而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现象是能够意识到死亡并对死亡做出了相应的思考。尽管不同的哲人在消解对死亡恐惧感的认识时会有不同的智慧,但生死主题却仍没有被消解掉,并且文学创作者在其作品中的对该主题的表现反而更为明晰。面对宇宙的永恒与无限,在对比之下自然会发出对个体生命的短暂的感慨,尤其是在战乱频繁与物资贫乏的时代,面对死亡的焦虑会显得尤为突出与严重。这样的焦虑情感会经常让诗人发出对于生命的感叹。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白驹过隙”四个字表达对于时光飞逝的感慨。除此之外,对生命的思考,因战乱而更为凸显,尽管会有着不同的说法,但大都会表达出诸如宇宙之大、人生之短的渺小。

尽管我们不能够将生命意识与宇宙意识等同起来看待,但也不能够完全将二者分离开来,单就“宇宙”字面意思来看,该词语指代的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3]。细究起来,生命意识也离不开时间意识与空间意识,所谓时间意识,就是对生命的长短进行的思考,而生命中的空间意识则是指人对自身存在空间进行的二维思考。因而,在诗歌创作中诗人诗歌中所具有的宇宙意识会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生命意识的影响。生命意识则是生死主题一个最为突出的表现,而这同时也是宇宙意识存在之下所产生的。

早在先秦时期,屈原就具有了对宇宙的探索意识,其《天问》就是对人生与宇宙而发出疑问的。在初唐的诗歌中,诗人们对宇宙的思考和探索,并能够将领悟到的时空观念以形象思维的方式在诗中体现出来。其中,表现美好短促与宇宙永恒主题思想的诗歌在不断地涌现。比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等。宇宙意识的产生源于青春不再、繁华不再、美貌不再。对于生命意识的一系列感慨大多是在对比之下的而发出的。在繁华消逝后,诗人重新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人生,逐渐会将诸如人生的思考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对生命本身的问题进行思考时,诗人难免会流露出伤感。文人的宇宙意识往往是生命和情感的综合体。初唐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淡漠且伤感的基调,这是初唐四杰以来对于宇宙无穷而盈虚有数的思索所形成的。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春江花月夜》的诞生自然会继承前人的思想。但由于诗歌选用的是在宫体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了的题材。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悠意闲境的烘托之下别有一番意趣。

开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通过江、海、潮等宏大的意境来展现汹涌壮阔的景象,描绘出静谧的夜景之下波涛汹涌的壮观,在如此宁静优美的环境之中呈现生死主题。“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则通过描写动人心魄的壮阔来突出月夜的静谧。这四句诗的描述,既有雄伟壮阔的景象,又包含极致细微的静谧之色,恰到好处的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用短短的几行诗将神秘的宇宙展现在世人眼前[4]。与宇宙意识紧密联系的生死主题,其最为突出的表现则是对于宇宙生命的追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问月的这一行为使诗人将人的短暂与月的久远通过人与月的对比的深层含义暗示出来,诗歌开始由对显示景物的描写开始转入到对宇宙人生的探询,将读者带入到两种境界之中:个体人生的短促与宇宙的宏大久远;整个人类生命的繁衍不绝与个体生命的只争朝夕。“人生代代无穷尽,江月年年只相似”这两句则非常巧妙地将这两种境界自然而然地连接起来。第一个见到江月的人,或许已经不复存在,然而江月还是在夜空高高悬挂,亘久出现的江月则更加衬托出了个体生命的短暂。只有承认宇宙无穷的这一现象,才会发出对宇宙无穷无限的感叹。正是看到了宇宙的无穷,才想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由于生命的可延续性,引领诗人的思维走向了问月。通过接下来的一句“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发问,“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进一步发问,前者问开端,后者问将来。诗歌巧妙地在明月与人类生命之间架起了桥梁,奠定整个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通过诗歌因月而伤悲对生命短促的感叹相比,无疑是乐观的,尽管诗中对个体生命的短暂进行了暗示,但在人类生命延续中个体生命短暂的哀伤则被逐渐淡化了。

人类生命的延续与流逝的江水。中国人思维的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即是通常会将人的生命与天地万物相比附。在儒家的天人相应观中即认为,个体人的每一部分都能够与天地进行对应。人符天数和天人同构的观点其在实质上看来是将生命自然化、宇宙化的结果。在《春江花月夜》中,占据一大部分笔墨的还有江水,江水奔流不息,作为另一个象征永恒的意象。加之与月的衬托,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表现永恒的主旨上恰到好处。“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不仅写了水的永恒,还恰到好处的与“人生代代无穷已”进行呼应。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个体的生命会变得渺小的不值得一提,从宇宙的宏观视野来看,通过不断繁衍的人类在漫长的宇宙史上更亦是短暂的存在。

(二)爱情主题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从对生命的思考的描写,转向了爱情。有学者认为,《春江花月夜》前半部分对宇宙人生进行反思达到了思想的高潮,后半部分却有画蛇添足之嫌。然细品慢读,却非如此。由月到人而又由人到情,此为情理之中的描叙手法,是从宏观到微观、整体到具体过程。在这首诗中,主导整诗的是对人生与宇宙的思考的哲理思想。夜景为哲思的基础,情则是通过哲思的延展所产生的。这里,在体现宇宙意识时,诗人选择了游子和思妇。《春江花月夜》中“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中,两句话的前两个词“谁家”“何处”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唏嘘人生的感叹,通过对爱情和婚姻问题的描述,让爱情这一主题成为诗歌所普遍存在的主题,从而引发人们对生命长度的思考。

在《春江花月夜》描绘爱情的意象中,有“落花”“落月”“碣石”“潇湘”“鸿雁”“鱼龙”等意象描绘。在宇宙意识的是控制之下,这几组意象表达出的爱情主题更具有普遍意味。较为明显的是,借落花、落月等意象写岁月的流逝。“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写月下美景。“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却用来描写游子思妇。整首诗的意象都与时间有着很大关系。花代表着人生的花季,而花落无疑就意味着人生花季的一去不复返,包含着对时间的感叹。对于延展生命的厚度,期盼团聚的情绪也更为强烈。碣石,山名,位于河北昌黎县北;潇湘,泛指湖南地区或江南地区。碣石潇湘放在一起,一南一北,时间与空间完美结合,暗喻江月无限而个体生命有限。鱼龙、鸿雁意象不仅涵盖了思妇游子的主题,同时也包含着宇宙万物的生命。看似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暗含了多种复杂的情绪,这在情感表达方面,具有较大的启发作用。

二、思想感情

在诗的思想感情方面,诗中所抒发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愁绪殊于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式的愁。《春江花月夜》所呈现出的愁绪是一种思恋,并不是对友人、思乡之情的一种泛写,也不是“男儿志在四方”的襟怀,而是“鸿雁”在俯寻“鱼龙”,更多表达的是“月楼女”与“扁舟子”之间一种“敬怀”。“玉户帘”、“妆镜台”、“捣衣砧”,一系列的描写,写出了思妇内心的情感变化。诗情的流动是通过诗人由最开始的赞月到赏月再到之后的怨月得以展开的,情感显得尤为强烈与饱满。在此之时,“昨夜闲潭梦花落,可怜春半不还家”的诗句以时间作为延伸,从而使得情思的纵深感得到了加强,并以此来告知读者,此类的相思之情并不仅发生在今晚。无论是在过去“昨夜”的“潭”边处还是在以后“欲尽”的春日里,这都会是“我”因为思念而不息难眠的时光。真挚的情感与纯情的思念单纯依靠语言永远是无法表达完全的。因而,诗人有意通过对月的移动的描述,来对时间的流逝进行暗示,同时,又通过蜿蜒而开阔的空间,在时空交合之中,感叹“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通过对诗句的细细品味,我们感到这首诗向我们娓娓道来的诗人所具有的宇宙意识正是其对于永恒意义深刻领悟的表现。我们从中剖析出构成盛唐气象所不可缺少的时代精神。

这首诗其能够紧扣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同时以月当作线索来进行逐层的描写而总括全篇的则是一个“情”字。我们从结构上分析便可知,在诗篇的第一部分对月色笼罩之下的夜晚进行了描写,在这样的氛围下诗人发出了对宇宙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慨。从景物描写转入抒情,感慨宇宙人生的诸多问题同时又充满神深邃的旨趣。在第二部分,开始以白云起兴,进行景物描写,看似写景实则在为写人做铺垫,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过渡到情感表达方面,中间八句运用一系列细节描写写出思妇的饱满情意,最后八句把客居他乡、羁旅在外在的游子在月下无比惆怅的身影描写出来,全篇以满江摇情作为收尾。

三、结语

以江月起笔,最后以江月落笔,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仰观孤月与俯察江海之中使得宇宙意识与生死观和爱情观两大主题展现出美好境界。在对人生归宿的无限追求与感悟之中叩问着关于永恒的千古之谜。游子思妇的诗歌在江月夜景之下进行展开,从时间与空间的长度与广度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全诗笔调是哀而不伤,伤而不悲,将生死与爱情放到宇宙意识之下,同时用宇宙的江水作为无痕的链接。这使得人类最关注的生死与爱情这两个主题在宇宙意识之下,体现出哀而不伤且无法令人抗拒的魅力。

[1]刘馨阳.解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宇宙哲思和人情思索——从“月”意象入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8):58-59.

[2]邓秋红.喟叹而不呜咽,伤感而不颓废——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宇宙意识[J].青年文学家,2015,(6):48

[3]刘军元.探析《春江花月夜》中意象和意境的灵活运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4,(6):77-78.

[4]蒲亨乐,杨宗红.宇宙意识下两种永恒主题的融合——《春江花月夜》之魅力探讨[J].贺州学院学报,2012,(4):54-56.

(责任编辑:罗智文)

OntheCosmicConsciousnessandPoetryofAMoonlitNighton the Spring River

LV Xiao-duan
(Department of Chinese,Wuzhai Branch School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Xinzhou 036200,China)

A Moonlit Night on the Spring River, contains rich and thought-provoking poetry, from which people can enjoy themselves very much. Depicting the wonderful sceneries, the poet showed is great far-reaching cosmic consciousness in the poem, and this consciousness reveals two eternal themes, viz., love and death. Fromthe perspective of cosmic consciousnes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mes and the poetry of A Moonlit Night on the Spring River.

cosmic consciousness;poetry;eternity;love

I06

A

1009-3583(2017)-0081-03

2016-09-12

吕效端,男,山西五寨人,忻州师范学院五寨分院,讲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猜你喜欢
春江花月夜宇宙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宇宙第一群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意象、形神
春江花月夜
这宇宙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