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及其文化内涵

2017-01-27 19:43黄正廪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仡佬族民族传统

黄正廪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仡佬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及其文化内涵

黄正廪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仡佬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体育是在历史变迁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源于军事文化、宗教传说、节日民俗及生产生活等。仡佬族传统体育的外部文化变迁形式主要有取代、消化和融合三种,其文化内涵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以项目载体的形式存在,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具有运动、社会属性。

仡佬族传统体育;起源;文化内涵

1 仡佬族及其传统体育

仡佬族是贵州省古老的民族之一[1]。仡佬族的先民为濮人。川南一带的濮人古文献写作“僰”,“僰”的音义均与“濮”相通。商周时期,濮人即活跃在我国西南地区。濮亦写作“卜”,《逸周书》谓“卜人,西南之蛮”,《左传·疏》谓“濮为西南夷也”。商周初期,濮人曾以土特产丹砂贡献给商王,后又积极响应周武王伐纣,参加旨在推翻暴虐商政权的战争,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先秦时期,部分越人移入西南地区,经与濮人错居杂处,加之经济文化的长期交往,逐渐融合于濮人中。濮越融合的这部分形成新的群体——僚。西南地区僚人中的大部分于唐代形成为单一的民族“葛僚”,宋代文献始记“仡佬”。所以,仡佬族的形成大致经历了濮、僚、仡佬三个时期。仡佬族是贵州原生民族,现有人口550746人(2010年人口普查),主要聚居地为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分布于贵州大部分地区,少数散居于云南和广西等地。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仡佬族形成了具有独特意义的“身体文化”,如拷核桃、打“毛达”、打磨秋、打篾鸡蛋、打欢喜团等[2],这些项目,与仡佬族生产生活、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密切相关,是特殊的山地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结合体,体现了体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由于仡佬族长期与各民族杂居,其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仅是仡佬族文化的特征,也是西南各少数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因此,在仡佬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中,许多与周边各民族体育有相同相似之处,如打金山银山、抱鹅蛋、撵母猪窝、走五指、打毽等,有的名称相同玩法不同,有的内容相同名称不同,有的名称相同玩法也相同,但对其蕴含的文化意义解读不同。总之,仡佬族体育项目的存在状况较为复杂。

2 仡佬族传统体育的起源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一种“身体文化”,它主要是通过肢体的运动和竞争表达民族的思想、意识、情感等,展示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凝练成民族集体文化记忆。仡佬族传统体育虽然在与各民族文化交融中相互影响,但承载的是自身的民族思想与文化,表现自身的生产生活方式、政治经济体制、宗教习俗信仰。因此,在许多项目中它都有自身的文化解读,其承载的文化信息主要有四个方面。

2.1 军事文化

仡佬族具有代表性的体育项目打篾鸡蛋,来源于古代的军事练兵。打篾鸡蛋,仡佬族称之为“戛都给”或“它我宛”,是由传统战争两军对垒投掷石器发展而来。在仡佬社会发展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为了争夺更多的物质资源而生存,就会训练士兵,强健体质,提高战斗力,进而发生战争。投掷石头是远距离打击敌人、保存自我力量的最佳方式。但是,当这种方式被更为先进的武器取代后,它并没有消失,而是经改造,成为日常生活中的竞技。篾鸡蛋的制作是用篾片编的空心球,其大如拳,内塞棉花、破布和少许铜钱或碗片、碎石,外涂红、蓝等色,故又有“篾团子”之称。。比赛方法以多人对抗为主,人数不限,男女均可参加;参赛者分为两队,划线为界。一方发球投向对方,对方设法将篾球击还过界,不得使球落在本队界内,也不得让球触及人的身体,否则为输,类似排球比赛。双方反复对击,使篾球在空中往还飞窜,有如一条彩龙腾空起舞,故又有“花龙”的雅名。宋人朱辅当年曾在仡佬地区见过这类活动,颇觉新颖,记入《溪蛮丛笑》:“岁时数日,野外,男女分明,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接抛,名飞蛇”[3]。在今天的愉悦赛场上,已经看不到任何战争的影子,但它确实曾与军事训练密切相关。

2.2 宗教传说

远古时期,人们认为神灵是开天辟地、造就万物、缔造人类的最高主宰。在闲暇之余,仡佬族先民通过舞蹈来模仿自然界动植物的形态、行动来表示对先人的崇敬和敬畏,达到民族图腾的目的,进而举行祭祀活动,这些宗教活动形成民俗文化,成为节日的重要内容。仡佬族的某些体育项目或来源于仡佬族的宗教仪式或是民间的各种集体活动,并在仡佬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功能和表现形式不断演变进化,最终成为游戏、竞技性活动的传统体育活动,反映了人们在和谐共存关系上的情感和态度。仡佬族的宗教信仰是其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而传统体育文化的表演性、艺术性则是他们思想的表达及“古老”生活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的情感和态度[4]。

高台舞狮,所表演的内容源于一个宗教故事。在仡佬族的民间传说中,有一位母亲,因生前作恶太多,死后被打入幽冥地狱。其儿目连为拯救母亲出离苦海,拜有七十二变神通的孙猴为师。历经三伏三九的苦练之后,十八般武艺,目连一一学到手中,又经九九八十一磨难,终于寻到了母亲。并因其孝行,赢得了天神的帮助,使母亲从此得见天光。目连母亲亦不畏天山路远,亲往天国,报谢洪恩。整个表演,分为三个部分:拜师学艺、随师寻母、踩斗谢恩。动作惊险,技巧高难。每一个动作都带有很强的宗教性,表达了仡佬人驱扫邪魔、祈祝太平的文化心理。其它地方也有高台舞狮,但与仡佬族的解读方式大不相同,基本上是将之作为锤炼筋骨、展示气魄的舞台。

“牛筋舞”是仡佬族每当年过古稀的老人大病痊愈后,亲人们要聚在厅堂所跳的舞。这是尊敬老人、向老人祝福的一种传统娱乐方式。此舞由大姑爷主跳,陪跳者为女性亲戚。主跳人背一个竹制的蒸笼,里面放一只空碗,右手舞着三条尺长的熟牛筋;陪跳的人圈外一圈,每人手里拿一根筷子,找机会敲响蒸笼里的空碗,中者为赢,主跳人被罚喝酒一杯;如敲不中,筷子被主跳人用牛筋拔掉落地,陪跳人则被罚喝酒一杯。双方左躲右闪,忽前忽后地跳,场面紧张热烈。舞后,由主跳人将拿在手中的熟牛筋和新鲜的牛肉献给老人,祝福老人长寿健康,身体如牛筋一样坚韧,像牛身一样强壮,大家举杯向老人祝福。作为体育活动,体现出自由活泼、不拘于形式的运动特点。

2.3 节日民俗

在仡佬族传统节日中,会有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活跃节日气氛,表达民族祈盼,如三月三的祭山节(仡佬族新年),农历二月初一的敬雀节。在这两个节日中,仡佬族人会开展斗牛、抵杠、抵牙巴劲等独具仡佬特色的民族民间竞技活动。这些活动,发展至今祈祝成分渐渐淡化,更多的是一种娱乐,如过年时期儿童玩耍的打“欢喜团”。

打“欢喜团”中的“欢喜团”一般用南瓜、大萝卜或轴子雕刻一个哈哈大笑的头像,涂上彩色,在正月十四夜晚,寨上的小伙们将欢喜团拴在一米长的竹竿上,于寨门前或大路口亮出。这是一项在节日中进行娱乐的节目,一般是在相邻的两个寨子间进行。开始时,由一人点燃“抢虼蚤”(栋青树燃烧时树叶发出鞭炮似的响声)、树枝和竹子。然后,两寨人互相戏谑,在语言上进行“攻击”,如甲寨:“我们包谷像牛角,你们包谷像鸡脑壳!”,乙寨的人也不示弱加以回敬,你来我往,玩笑适可而止。接着,点燃火把,用干竹或其他干树枝制成,手拿竹竿互相追打对方的欢喜团,只要一方的欢喜团被先击落则为负。这类活动只能算是体育活动,而不能算体育运动,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具有一定的宗教性。但正是众多“体育活动”的逐步演变,才有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

2.4 生产生活

体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植根于劳动,是因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源于少数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传统体育有着鲜明的农业特点。

扭扁担、抵扁担等项目中的“扭”“抵”动作是受其劳动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仡佬村寨大多坐落于山腰之上,仡佬族人民生产劳动、家庭生活及人际交往,局限于环境险恶的山谷之间,交通极为不便,所使用的扁担要求要有较好的韧性,挑起来才能随人就转,否则稍不注意就会翻翘。因此,挑担者必须用腕力掌握扁担的力度,把握平衡。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们开始不断地锻炼腕力,进行腕力比赛,使之成为一项体育运动。再如打“毛达”。“毛达”类似当代的羽毛球,源于仡佬族青年男女恋爱时的羽毛绣球,绣球抛出后,能准确接到的男青年,才有资格与女青年对歌、谈恋爱。这一活动后来发展为部分青年男女共同的活动。应该说,仡佬族传统体育活动,每一项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仡佬族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展现仡佬族民族特性。

3 仡佬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变迁

仡佬族文化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文化变迁是指一种文化因其内容的增加或减少所引起的文化结构、模式或风格的质的变化。仡佬族体育的文化变迁主要是内部促发的文化变迁和外部引起的文化变迁。这里主要探讨外部引起的文化变迁形式。

3.1 取代形式

这是指仡佬族体育在文化变迁中抛弃原来的旧传统而比较完整地接受和吸收某种新传统。仡佬族传统体育体现在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及大型祭祀活动中,表现出仡佬族先民对生活、对上天的良好祝愿。仡佬族万物有灵和灵魂不死的观念,不仅体现在他们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也体现在他们对神灵的各种祭祀活动中。仡佬族对某种对象在心理上的崇拜引发了他们情感上的认同,情感上的认同带来了表示敬意的祭祀。

打褂子舞源于仡佬族人的狩猎和驱赶野兽保护庄稼的生活实践。其独特之处是舞蹈时使用的道具。道具是仡佬族自身崇拜的竹子,用坚硬的竹子制成的大奖响器,竹器发出的声音节奏轻快、清脆响亮。每人各持一把褂子,群集一处,开始群舞。这种集体舞蹈既给人美的享受,又增加了族人之间的感情,体现了仡佬族人极强的团结意识。遵义地区的雄戏,其施主是希望治病除灾及祈求长寿的人,一般在每年的农闲期内举行[5]。傩戏反映了仡佬族先人借助图腾崇拜和鬼神信仰来达到自己美好的意愿,并伴奏歌舞,成为一种宗教与艺术相融合、酬神与悦人相融合的原始游戏形式。傩戏既具有神秘感,又具有一定的巫术情节感和原始宗教的虔诚,集中体现了远古时代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仡佬族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比夷枚,又称踩堂舞。一类是仡佬族早起祭祀祖先的一种仪式。当族人中老一辈过世之时,晚辈们跳起“比夷枚”,表示对老一辈的一种追悼和敬意。二是每年丰收的时候,族人将丰收的果实堆积一处,围着果实跳起“比夷枚”,表示他们的欢乐与喜庆。

仡佬族传统体育在较早时期,文化功能就是为了生存需求。随着社会发展,文化功能发生相应的变迁,文化功能也转变为情感的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2 消化形式

它是指以原有的文化传统为根基,对其它文化传统或文化因子的精神实质来进行改造和吸纳。随着社会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仡佬族传统体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强身健体的竞技类体育项目与智力开发类项目,表现了仡佬族人的生活的日益丰富。

仡佬族的打篾鸡蛋,是传统的民间竞技项目。据南宋朱辅在《溪蛮丛笑》中记载:仡佬“土俗于岁节数日,人赴野外,男女分两队,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名飞紽”。有诗曰:“团团篾蛋太空悬,疾似群星落九天。口托推搪猿蹑树,拼冲偃仰虎腾源。全凭智勇争先帜,同向汍澜奋祖鞭,胜固欣然输亦喜,夺标归趁月儿圆”。顶角力在田间地头或堂屋院坝都可进行。两人相对平坐于地,双方两脚相抵,两腿蹬直,各自手握木棒一头,也可用扁担、竹棍等。由旁观者发令,两人同时各自用力往后拉,身体被拉离地面者为输。智力开发类项目主要以无子棋为代表。在仡佬族聚居地,不管大人小孩只要有人想走棋,马上就地而坐,找一根小棍,在地面上画上棋盘,再随地找上几颗大小或颜色不同的石子,嘴中唠叨着咒语或喊着口号就“开战”了。围观助战者听见吆喝声也围城一圈,场面显得十分活跃。最常见的无子棋有:和尚棋、上天棋、猪蹄叉棋等。

3.3 融合形式

这是指通过不同文化传统的交汇、综合而形成的文化变迁。仡佬族与其他民族交叉融合,其开展的传统体育表现出仡佬族民族体育的娱乐性。

由于仡佬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仡佬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加上与其他民族的融合,仡佬族体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打黄花蛇是一种民间娱乐活动,以农闲季节、新年间最常见。参加活动的大多数是青少年。这一活动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组成黄花蛇的人,一般七八人,领头人为“头子”,最后的人为“尾巴”;一是打黄花蛇的人,只有一人。组成黄花蛇的人站成一纵队,后面的一个拉着前面一个的衣服,一个拉一个不能放手。规则是:打黄花蛇的人只能打“尾巴”,不能打“头子”,也不能打其他人。“尾巴”不能和打尾巴的人对抗,只能逃跑,只能接受“头子”的庇护。“头子”可以拦挡、堵截、抓住打尾巴的人,但打尾巴的人不能和“头子”对抗。如果“尾巴”被抓着了,打尾巴的人就是胜利者,这一轮活动就结束。如果“头子”抓住了打尾巴的人,“头子”就是胜利者,这一轮活动也就结束。如果在活动中,或因“头子”没顾及到等原因,“头子”后边有谁放了手,衣服没拉着,脱了节,打尾巴的人就胜利者。这和汉族的“老鹰捉小鸡”极为相似。不同在于后者是将小鸡捉完则为胜利,两者在捉的人数是不同。

4 仡佬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体育文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整个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仡佬族作为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体育文化变迁过程,也凸显仡佬族的历史动荡与融合全过程。仡佬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也具有体育文化的内涵。

4.1 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

仡佬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过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过程,彰显出其民族所遭遇的磨难和不幸。在这过程中,通过生产生活、宗教祭祀、军事斗争及教育传承等方式将动物的本能动作改变为人的自觉行为时,就形成了仡佬族人群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譬如打“篾鸡蛋”是古夜郎国为了操练军队,进行战争需要而进行的体育项目,目的是增强军队战斗力、军事力。仡佬族通过体育活动,利用身体实践作用于世界、认识世界,达到改造世界,仡佬族传统体育是仡佬族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自我选择的必然结果。

4.2 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

仡佬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是仡佬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支撑、服务于仡佬族传统体育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它由仡佬族人民使用的运动场所、活动使用的方桌、篾鸡蛋、面具等器械构成基础设施,是可触及的物质实体,反映出仡佬族传统体育运动体育设施建设状况。体育物质文化是仡佬族传统文化的物质保障,也是开展仡佬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更是影响仡佬族体育行为,培育体育理念的外部因素。制度文化是仡佬族人民在体育活动中形成一系列规范化要求,受规则制约及道德约束,让人们遵章守法,维护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仡佬族传统体育制度是仡佬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障层,服务于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广大仡佬族村民在传统体育实践中形成的运动队伍机构、族规族律、活动规范等规章制度,折射出仡佬族传统体育的组织管理的程序。制度文化是组织与管理仡佬族传统体育活动,形成仡佬族规章制度的依据,对仡佬族传统体育组织、体育活动开展具规范、引导作用。精神文化层是仡佬族传统体育的核心层,是仡佬族村民在体育锻炼和对体育实践活动认识过程中长期蕴育出的包容和谐价值观、唯物史观思维方式、审美认知心理等因素构成。它反映仡佬族人民参与体育实践的社会心理和意识。精神文化是建立在基础层的物质文化和保障层的制度文化之上,是两种文化层的升华。精神文化是仡佬族传统体育文化中蕴含着该民族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特质,深刻影响着仡佬族人民精神世界和精神风貌,也是其民族精神的浓缩。

4.3 以项目载体的形式存在

仡佬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发展中形成不同的体育项目。在生产生活、劳动、军事和祭祀等活动中,先民创造出的体育项目,通过有形的身体肢体动作及动作技能和无形的个体意志、观念和社会时代精神反映出来。仡佬族传统体育文化反映出仡佬族的民族特征、规范人们的体育行为,影响着人们价值观念。

仡佬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丰富而令人神往,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高台舞狮、“狮戏”队、打磨秋、打“毛达”、踢毽子、顺风耳、牵羊摆尾、蒙瞎猫、抱鹅蛋、荡秋千、追“长毛”、丢窝儿、打金山银山、撵母猪窝、打陀螺、烤核桃、打篾鸡蛋、牛筋舞、傩戏、挡耙、跳海等。仡佬族传统体育文化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宗教信仰和战争等多因素的影响,其运动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依据表现形式及功能来看,主要分为宗教祭祀类、竞技对抗类、技能表演类和嬉戏娱乐类等四种类型。

4.4 具有运动、社会属性

仡佬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运动属性表现在仡佬族传统体育依靠身体肢体动作形态的动态变化及相关动作技能表现。仡佬族传统体育的运动属性主要考察仡佬族传统体育运动对仡佬族群体的影响和作用,是通过仡佬族传统体育活动使参与者的各器官系统协调发展,锻炼身体。仡佬族传统体育主要是以集体的形式存在,突出民众性,追求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过程。譬如打“欢喜团”是民间农业生产基础的一种娱乐形式,能使参与者体验快乐,欣赏者享受释放,感受仡佬族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仡佬族传统体育运动为仡佬族人民表达情感和展现自我提供了渠道。

社会属性,在个体层面上,为仡佬族自身发展过程与社会互动的过程;在群体层面上,则为与其他民族的社会发生关联互动的结果。仡佬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具有一定的社会存在意义和社会功能的属性。一方面,仡佬族传统体育促进仡佬族的社会化进程。仡佬族传统体育这种非语言手段为主的活动方式,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另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社会互动形式表现为一种社会关系的交往。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最大限度要求更多的民族参与到民族运动会中来,吸引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参与和共同娱乐。正是以肢体动作为基础的体育运动,通过最大限度地参与,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使人们在体育活动中相互沟通和理解。体育运动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和交流的非常有效而重要的物质载体。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类行为和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在推进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1]罗娅.贵州仡佬族文化地理特征初探[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25-29.

[2]刘丽.黔北仡佬族民间体育中的民俗文化精神[J].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10,(00):390-394.

[3]徐文仲.仡佬族打“篾鸡蛋”传统体育[J].贵州民族研究,1982,(1):123-124.

[4]李明刚.仡佬族宗教、祭祀中的体育元素分析.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6):29-30.

[5]广田律子.贵州省仡佬族的祭神与演神[J].贵州民族研究,1992,(2):119-125.

(责任编辑:罗智文)

On the Origin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of Gelao

HUANG Zheng-lin
(School of P.E.,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6,China)

Gelao people is one of the old ethnic groups in China,and its traditional sports were formed in the course of historical change, and they derived from military culture,religious legends,festival and customs,production and life,etc.The changing forms of exterior culture on traditional sports of Gelao fallinto replace,digestion and fusion,whose culturalconnotation is the human-specific social practical activity,exists in the form of project carriers and is composed of material culture,system culture and spiritual culture.And they are dynamic and social.

traditional sports of Gelao;origin;cultural connotation

G852.9

A

1009-3583(2017)-0160-05

2016-11-26

2015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仡佬族传统体育包容性发展与民生化研究”(2015QN45)

黄正廪,男,湖北枣阳人,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体育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仡佬族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老传统当传承
传统回归之仡佬族“哭姊妹”婚俗研究
少数民族音乐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