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的疗效

2017-01-28 03:08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6期
关键词:经腹肌瘤出血量

子宫肌瘤(hysteromyoma),又称子宫平滑肌瘤[1]。是影响女性身体健康的一种良性肿瘤,主要是由于女性子宫内部平滑肌的细胞增生导致的,常见于育龄期女性。通常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盆腔出现疼痛、压迫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子宫肌瘤也可能影响患者生育情况,造成不孕不育、不良妊娠结局等[2]。本研究探讨了目前常用于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两种手术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2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1例。观察组中,年龄为24~51岁,子宫肌瘤直径为1.37~8.23 cm;对照组中,年龄为23~50岁,子宫肌瘤直径为1.41~8.17 cm。两组患者肌瘤数量均不超过3个,排除特殊部位肌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术前对患者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血常规、尿、生化常规等,手术时取仰卧位于手术台,先进行消毒,后经下腹部纵行切开6~8 cm开口,探查见子宫及肌瘤位置后,常规切除子宫肌瘤,常规逐层缝合瘤腔,创面给予防粘连处理。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生理指标检测并评估子宫肌瘤形态、数目、位置,选择对应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采取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取头低臀高膀胱截石位,在患者脐部、下腹部两侧视情况置入3~4个穿刺套管;后进行气腹(压力为13~14 mmHg,每分钟气流处于1~2 L),在套管针进入腹腔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腹壁皮肤厚度、穿刺力度、深度及穿刺芯灵活程度;将举宫器置入患者阴道,使子宫可见后注入稀释后垂体后叶素6~8 U至肌瘤周围子宫肌层内,注意注射前回抽,以免垂体后叶素直接入血,注射时提醒麻醉师注意患者生命体征,本研究腔镜及开腹手术时均遇见1例患者血压瞬间升高,心率减慢,骤然短瞬的心跳骤停,立即心脏胸外按压,瞬间恢复窦性心律,患者无任何后遗症。用单极电针或超声刀切开患者子宫肌瘤表面浆肌层至肌瘤组织内部后用抓钳钳夹肌瘤使其与假包膜分离,钝性分离,血运丰富处采用双极电凝止血,单极切断。最后对患者子宫创面进行缝合处理,可视患者具体情况行双层缝合,创面给予防粘连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3个月子宫肌瘤残留率及术后6个月子宫肌瘤复发率进行记录对比。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类比疼痛评分法(VAS)评定,0~4分为轻微疼痛,5~7分为中度疼痛,7分以上为剧烈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情况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4.9±21.9)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3.5±21.1)min,可见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低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28,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为(53.2±36.7)ml,对照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为(82.4±48.5)ml,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98,P<0.05)。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21.31±7.94)h,对照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29.39±10.03)h,可见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46,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疼痛程度评分为(3.46±1.21)分,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为(4.67±2.14)分,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44,P<0.05)。

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子宫肌瘤残留程度及6个月复发率进行随访,观察组术后残留率为4.92%,对照组术后未发残留,可见观察组残留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44,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2.56%,对照组术后复发率5.13%,两组术后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3,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作为一种女性常见疾病,虽然基本不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但会对患者生育功能造成极大危害,严重影响了女性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3-5]。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手术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凭借其安全性及微创特点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腹腔镜下肌瘤切除术主要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较快的优点,但两种手术都会对患者子宫造成一定创伤,进行过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风险显著上升。同时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由于术野问题,可能会导致术后出现残留,通过术前阴超或核磁共振检查定位,术中超声引导指示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机器人辅助肌瘤切除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方法[6-8]。对于宫腔内肌瘤的患者,宫腔镜肌瘤切除术是首选的手术方式。而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主要用于肌壁间或浆膜下平滑肌瘤女性。宫腔内肌瘤患者也应用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然而,如果只需切除宫腔内肌瘤,则首选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因其具有恢复更快、围手术期并发症更少的优势。

综上所述,两种子宫肌瘤剥除术都具有其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应用。

[1]王爱芬,李蔚心,张丽娜,等.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与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1,21(3):466-467.

[2]陈丽静,谭洁,吴群英,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疗效分析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2,28(23):2922-2923.

[3]陈红,王海珍.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的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8):21-23.

[4]王学玲,盛修贵,牛余霞,等.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效果对比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4,8(5):182-182.

[5]刘丽红,张洪伟,石钢,等.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效果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2,10(5):280.

[6]徐雯,窦晓霜,王祖俊,等.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22):68-69.

[7]潘敏.阴式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7,30(6):61-62

[8]周颖娴.探讨不同微创手术式剥除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112-113.

猜你喜欢
经腹肌瘤出血量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腹羊膜腔灌注术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腹手术治疗直肠癌临床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