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腔镜和开胸治疗对早期食管癌中远期临床预后的影响

2017-01-28 03:08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6期
关键词:胸腔镜食管癌生存率

食管癌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一种,该病发病率较高、预后差,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威胁亦不容小觑[1-2]。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但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较大,而胸腔镜手术因具有微创特点而逐渐在临床上得以应用[3]。本研究为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以开胸手术与胸腹腔镜手术对收治的11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110例在我院就诊的早期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患者就诊时间均为2011年6月—2012年6月;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35∶20;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58.5±4.5)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34∶21;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57.8±4.9)岁;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胸腹腔镜治疗,本组患者均行内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全麻后取患者左侧卧位,于右侧腋中线第7或第8肋间左胸腔镜观察孔,大小为1.5 mm;同时在第4或第5肋间左主操作孔,直径为4 cm;并分别在肩胛线第7、8肋间左辅助操作孔,直径均为5 mm。将纵隔胸膜切开,并利用电钩、超声刀对胸段食管、肿瘤进行交替游离,对奇静脉弓进行双重结扎、离断,并对下肺韧带、上纵隔等淋巴结进行清扫,留置胸管,并对切口进行缝合。然后取患者仰卧位,于脐下切开适当大小的切口,形成气腹,然后置入腹腔镜,于右侧锁骨中线脐上4 cm处左主操作孔,并在剑突下、左右肋弓下方6 cm处分别左辅助操作孔。利用超声刀对胃脏进行游离,对淋巴结进行清扫,并对胃左血管进行双重结扎与离断。延长剑突下辅助操作孔至上腹正中部位,离断食管,并将胃脏提出至腹部切口外,制作管状胃,并将其与食管缝线相连,然后置于膈肌裂孔处。然后在左颈部切开适当大小的切口,经切口拉出食管、管状胃,将癌灶切除,然后行胃食管颈部吻合处理,留置营养管,最后缝合切口。对照则行穿孔开胸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液引流时间等)及住院时间;(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3)对比两组生存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液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25.5±21.5)min、(259.9±10.7)ml、(4.6±1.0)d、(12.7±2.0)d;对照组分别为(290.7±18.8)min、(405.5±16.5)ml、(7.4±1.2)d、(15.5±2.5)d;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但其余各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036、54.908、13.294、6.486,P=0.000、0.000、0.000、0.000)。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55例患者中,共5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2例,吻合口漏2例,后返神经损伤1例;发生率为9.1%;对照组55例患者中,共7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3例,吻合口漏2例,后返神经损伤1例,胃延迟排空1例;发生率为12.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

治疗后随访5年,观察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4.5%(52/55)、83.6%(46/55)、72.7%(40/55);对照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2.7%(51/55)、81.8%(45/55)、70.9%(39/55);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5、0.06、0.04,P=0.696、0.8001、0.832)。

3 讨论

食管癌为临床常见病,对患者健康的威胁极大,开胸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4]。随着研究的深入胸腔镜手术逐渐被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在早期食管癌中的应用促使该病的治疗方式提升了新的高度[5],相对于传统开胸手术而言,胸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且显著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易于被患者接受[6-7]。且于腔镜下进行手术还可显著提高术野的清晰度,并可发挥一定的放大功效,能够为手术提供良好的解剖结构,故而便于术中彻底清扫淋巴结,这对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价值[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胸液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5年,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胸腹腔镜对早期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的创伤性较小,且恢复快。

[1]张宏伟.微创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远期临床疗效比较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161-162.

[2]张东丽,孔宏芳,伏亦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安全性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5,32(11):772-774.

[3]刘雄.观察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具体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3):31-32.

[4]卢帅.不同术式治疗早期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0):63-65.

[5]王军岐,杨智,付小伟,等.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5):2888-2890.

[6]江振强,尹海军,许发珍,等.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6,15(11):1151-1154.

[7]孟凡宇,马海波,张瑞祥,等.胸腹腔镜联合与常规三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同期临床及远期预后对照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10):569-573.

[8]赵雪琴,王振东.ESD治疗早期食管癌与癌前病变的价值及术后病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2):42-44.

猜你喜欢
胸腔镜食管癌生存率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